一碗麵的祝福與傳承——中衛羊肉蒿子面

2021-01-13 瀟湘晨報

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從古至今就有吃喜面的習俗,逢年過節或是誰家有喜事,主人家都會準備一碗熱氣騰騰的喜面——中衛羊肉蒿子面來招待賓客,寓意長長久久、幸福美滿。

中衛羊肉蒿子面是中衛民間特色風味小吃,已流傳了近400年。因其製作工藝獨特、用料考究、清爽可口、餘味悠長,具有健胃清熱功效,還蘊含美好寓意,深得中衛人民的喜愛。

說起羊肉蒿子面,不得不提及周佔生,他作為中衛羊肉蒿子面第三代傳承人,在中衛經營著4家麵館。由於他的蒿子面是純手工製作,原料地道講究,湯汁料足味美。口口相傳之下,很多人都慕名到他的麵館吃麵。顧客不光吃,走的時候還會帶一些生麵條回去。

近日,記者來到周佔生的手工麵館,他正忙著製作蒿子面。經過和面、揉面、醒面、擀麵、晾面、疊面、切面、放面八道工序,散麵粉成了一根根細長的麵條,過水後再配上一大勺色澤誘人、肉香濃鬱的湯汁,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蒿子面便能上桌了。

「我們的蒿子面原材料講究,需要用山上的野生蒿子搗成粉狀,經過篩子篩,再按比例摻入上好的白麵粉,加入適量的鹽鹼,經水拌和,反覆揉搓,直至麵團軟和又有韌勁。」周佔生邊說邊做面。

說話間,只見方桌前的周佔生用擀麵杖在案板上把麵團擀成薄薄的圓形面片,又用麵杖捲起,然後來回摺疊,最終形成上窄下寬形狀。

製作好了麵條,考究的羊肉臊子該上場了。周佔生鐵鍋上火,放入胡麻油和羊油、蔥、蒜、花椒、姜,爆炒羊肉臊子,再放炸豆腐丁、炸土豆丁、蔥花等沏好了臊子湯。再另換鍋,燒水下面,面煮沸後再加入兩三次涼水,面熟後撈入涼開水中過水,隨即澆上羊肉臊子澆湯即可。

「中衛羊肉蒿子面除了麵條講究,羊肉更需用香山羯羊肉,味鮮純,營養上乘,才能成就一碗地道的中衛美食。」周佔生說,作為餐飲非遺項目,它能夠在川流百味中沉澱,靠的不僅是百吃不厭的味道,更是一代接著一代不變的傳承初心。未來,他會繼續將蒿子面的製作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品嘗美味。

稿件來源:學習強國 配圖來源:學習強國

【來源:文明中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尋鮮記丨久負盛名,傳承百年的一碗奧灶面,原汁原味香頭濃
    一碗久負盛名的奧灶面  蘇州人愛吃麵,每個縣市區都有至少一碗代表性的麵條,比如常熟的炒澆面、蕈油麵,太倉的雙鳳羊肉麵。對於崑山人來說,那一碗不可替代的老味道,便是久負盛名的奧灶面。2009年,崑山奧灶面製作技藝入選江蘇省級非遺。
  • 【三秦文學】一碗麵 那是家的味道
    陝西人愛吃麵,最著名的要數陝西的biángbiáng面,其它的如褲帶面、旗花面、油潑麵、蒜蘸面、漿水面、岐山臊子麵、戶縣軟面、乾縣一口香、耀縣鹹湯面、黃陵石腰子棍棍面、陝北的羊肉麵、酸菜排骨麵、香菇面等等,總有一碗適合你的味蕾,陝西人愛吃麵是一種天性,一種傳統,更是一份傳承。
  • 鄭州不起眼小店,餄餎面15塊錢一碗羊肉有一層,每天用掉100斤蔥
    鄭州作為河南的省會,美食大多以麵食為主,燴麵,板面,信陽的熱乾麵,粉漿面,打滷面等等,在眾多的面中餄餎面是最受歡迎的。鄭州街頭巷尾有不少家餄餎麵館,而這家位於鳳凰城大街上的餄餎麵館,雖然很不起眼,但是他家的餄餎面味道很出色,而且也非常實惠,15塊錢一碗的餄餎面,鋪一層肉,每天飯點的時候店裡座無虛席。
  • 石頭碾子木頭壓床傳承兩百年手藝 餄餎面一碗5元錢味道超好
    吃在河南,河南麵食相當有名,國慶期間,有機會在安陽遊覽,有當地人介紹有一種面十分有名。那就是位於市東50裡處的呂村,有傳承了200多年的老手藝餄餎面,湯好面好味道好,價格也很實惠。餄餎面最早是以蕎麥麵、高粱面加少量的榆樹面混合而成,口感比較粗狂,吃到嘴裡比較難以下咽,主要以涼麵為主。隨著時代變化,市場需求,現在的餄餎面多數是以小米麵、少量榆樹面混合,口感比較細膩,有涼麵和熱面兩種。在呂村鎮,餄餎面的攤位有很多,其中有一家是傳承百年的老店。店裡依然保留著石磨和棗木壓面床,每天前來吃麵的人絡繹不絕。
  • 一碗寓意平安的「長壽麵」,背後的故事是漢武帝,很多人都不知道
    導語:一碗寓意平安的」長壽麵「,背後的故事是漢武帝,很多人都不知道許多食物都有著獨特的寓意,很多人會在生日那天煮一碗「長壽麵」,這意味著平安與長壽。人們為什麼要過生日吃麵條?麵條如何成為中國生日的象徵?許多人都不知道「長壽麵」的起源,今天小編來說一下長壽麵的起源。
  • 鄭州羊肉板麵館,4張桌子開了十幾年,一碗麵一個羊蹄,得勁
    羊肉板面要說河南人有多愛吃麵條,看看街上各式各樣的麵館就知道了。不管是燴麵、拉麵、撈麵還是板面,都說明了河南人對麵條這種美食的熱愛。這次要說的是一家在鄭州開了十幾年的羊肉板麵館,咱們一起去嘗嘗吧!紅專路宋河羊肉板面這家宋河羊肉板面位於鄭州360廣場後面的紅專路上,已經有14個年頭了。老闆是鹿邑人,我問起飯店名字的由來,老闆說開的第一家店就在宋河酒廠旁邊,飯店因此得名。
  • 張翰的麵館開張了,食客吃3碗「羊肉麵」,結帳時:真心惹不起!
    這一次我們就來聊一聊張翰的麵館開張了,食客去吃3碗「羊肉麵」,結帳時:真心惹不起!瞧,最近小七就看到了一個食客,去到了張翰的麵館裡面,進去後,發現裡面的顧客超級多,而且店內的環境也是很不錯的,到處都是掛著張翰的海報,所以一看就知道是他的麵館了;一般去裡面吃麵條的,都是比較喜歡張翰的,主要是為了品嘗一下他家的麵條,看看味道怎麼樣,當時小七就看到了一位食客,進去後直接點了3碗「羊肉麵」。
  • 一碗牛肉麵的故事
    編輯:付愛玲"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是一碗好牛肉麵的標準。凌晨,馬師傅打算開始熬湯。"這個湯講究的就是肉爛湯鮮,要熬上一夜才能熬出鮮味來。一碗麵好不好首先要看湯頭怎麼樣。"馬師傅說。馬師傅家在蘭州開麵店已經幾十年了,如今他的兒子們也在麵店幫忙,打算繼承家業。熬製湯需要牛肉和牛骨頭再加一塊牛肝,這個肉和骨頭不是隨便選的。熬湯的肉首選犛牛肉,骨頭要選帶脊髓的棒子骨。市場的老闆,看到馬師傅來了熟練的打起了招呼。"馬師傅,你要的東西給您備好了,這牛肉新鮮著呢!是甘南的犛牛!""要知道這甘南的犛牛肉熬起湯才有獨特的鮮味。"馬師傅說。
  • 劉濤的麵館開張了,食客吃一碗「羊肉麵」結帳時:有沒有搞錯?
    劉濤劉濤最近幾年的人氣特別旺,所以到她麵館吃麵的人特別多,而且店裡店外都貼著劉濤的海報,所以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她家的麵館。牛肉麵有一位食客去店裡店裡一碗牛肉麵,牛肉麵端上來,食客發現這面的搭配還是非常不錯的,碗裡大塊的牛肉有五六塊差不多,吃起來口感也是非常好,牛肉鮮嫩無比,麵條也是非常嫩滑爽口的,吃了之後簡直太滿足了。
  • 扈學秋散文:人生一碗麵足矣
    偶爾出去打打牙祭,就去樓東大街新華書店西面的一個飯店,吃上一碗肉絲麵或者雞蛋面。那時候的肉絲麵的價格也忘記了,不過量很大,一個人一碗麵基本上能吃飽。這一碗肉絲麵,又刷新了我對麵條的認知。肉絲麵不再是手擀麵了,而是機器面,白水煮熟麵條之後,肉絲和芹菜或者蒜薹炒熟之後澆到麵條上面,就是一碗誘惑滿滿的肉絲麵。
  • 一碗好面,當然少不了靚湯的搭配,湯粉面秘訣,開店必備
    一碗好吃的面,麵條的種類好不好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有一碗靚湯搭配,一碗飄溢著香味的湯,就算是最普通的麵條,也能體現出這碗湯麵的鮮美。街巷裡粉麵店隨處可見,真正好吃的卻寥寥無幾,開粉面檔的大部分是夫妻店,幾乎是沒有多少專業技能的創業者,雖然說湯粉面容易做,是人都能會煮。
  • 鄉村美食擀豆面
    說起長豆面,名堂還真不少,過生日時吃豆面為長壽麵,寓意健康長壽;新婚吃豆面叫喜面,寓意新人情意綿長;產婦生孩子三天後,也須吃長豆面,俗稱「展腰面」,意為孩子順利降生,母親該放鬆身體,展展腰了;孩子滿月吃長豆面為吉利面,意祝孩子長命百歲;正月初七吃長豆面稱「拉魂面」,意寓幸福長久;農曆「二月二龍抬頭」也要吃擀豆面,稱之為「挑龍衣」,期盼風調雨順的豐收年。
  • 我和一碗麵的故事
    紅燒排骨麵:食堂師傅做面用的灶是那種磚砌的大灶,就是現在農村家裡蒸饅頭常用的那種大灶。面是用新鮮的麵條,細方形的柱狀面。最重要的就是那紅燒排骨了,燉好的一塊塊的排骨在盆中擺著,色澤紅潤,香味撲鼻!到現在想想還讓人直流口水。
  • 河北石家莊,大媽壓餄餎面意外走紅,網友調侃:屁股一坐就是一碗
    餄餎面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傳統美食,在晉冀魯豫陝五省已流傳千年之久。餄餎面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一些雜糧面活好之後,放在餄餎床子裡,人坐在槓桿上面,把面壓成麵條狀。雖然現在很多傳統的東西都已經實現機械化,減輕了人們勞動強度了,但是餄餎面的製作方法卻千年未變,依舊採用最原始的製作方式;之所以如此,也與傳承有關,有人認為:機器製作的餄餎面是沒有靈魂的,缺少了傳統味道。在河北石家莊,有一位壓餄餎面的大媽意外走紅網絡;從網友拍攝到的視頻可以看見,這位大媽的專職工作好像就是壓餄餎面。
  • 潘長江餐館火了,一碗麵88元,看到實物後卻不由大讚:良心面!
    潘長江餐館火了,一碗麵88元,看到實物後卻不由大讚:良心面!說起潘長江,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他是一位德高望重老戲骨,也是一位老笑星了。筆者最初認識潘長江,還是從電影《舉起手來》開始的。原來一碗麵,標價竟是88元!要知道,平常咱們去餐館吃飯,一碗肉絲麵也就8元左右,就算是牛肉麵,最多也就16元,潘長江的餐館,憑什麼賣88元的面?說實話,當時我們看到這個菜單的時候,很是生氣,不過想到好不容易大老遠跑過來打卡吃飯,不點一碗有點對不起潘老師。於是我們就硬著頭皮點上了幾碗,看看這到底是什麼面。不到十分鐘,熱騰騰的麵條就端上來了。剛上桌,一陣飄香四溢的味道便蔓延開來,香!
  • 小關廟,不只是一碗羊肉湯那麼簡單!
    記錄成都的街頭巷尾和那裡的故事  這次我們去「小關廟」  /  小關廟沒有廟  成都人眾所周知的羊肉湯一條街  ···  曾經獅馬路小學、列五中學  老大豆湯飯、王牌羊肉湯、 砂鍋鱔魚火鍋  它可不只是一碗羊肉湯那麼簡單
  • 陝西澄城人的鄉愁,一碗羊肉墩子,肉塊厚實誘人,看一下咽口水!
    朋友約去大差市吃羊肉墩子……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很奇怪,她說是澄城縣最忒色的羊肉吃法(她是澄城人),說好不容易找到這麼一家店。那就一碗羊肉墩子鎮個樓吧坐公交60分鐘到了長安煙火裡於是,下班後,袁小貓就從滻灞半島坐47路,一路直接就到了大差市。
  • 江蘇人的十三碗面,你吃過幾碗?
    麵條是很接地氣的食物,一碗簡單的麵條兒裡隱藏著文化的傳承,勤勞的中國人以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麵食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樣貌和變幻想窮的口感,形成了帶有地方特色的麵食文化。江蘇人同北方人一樣熱愛麵條,一起來看看江蘇的十三碗面,你吃過哪幾碗?第一碗:南京皮肚麵皮肚面是南京的特色風味小吃,在南京,小街小巷,掛著「皮肚面」招牌的小店,比比皆是。
  • 福州阿煥鴨面,湯汁好、鴨肉香,做夢也想去品嘗一碗
    通湖路二橋亭的老街坊們說,阿煥鴨面的店主叫做林阿煥,年輕時就自己動手做了擔子,上街賣鴨面。「後來阿煥開店了,店鋪就在二橋亭的橋頭附近。店面雖小,但天天是顧客盈門。」老街坊高依伯說,「我還記得小橋榕樹下,幾張桌子一字擺開,吃麵的人小口啜著湯,直說湯汁好、鴨肉香。」阿煥做生意憑良心,不欺暗室,不媚權貴,不騙童叟。只要到他店裡作客,不分婦孺老幼、商賈高官,一律一碗,再要謝絕。
  • 天津吃一碗12元的特色爆魚面,半斤魚加面,好吃秘訣全在湯底!
    天津吃一碗12元的特色爆魚面,半斤魚加面,好吃秘訣全在湯底每一個地方都有屬於每一個地方的特色美食,食物之所以能夠好吃,很大原因也是因為有人們特別仔細的製作。現在街邊美食又如此的多,如果不把美食做出特色來,那還真是能以有征服人胃口的資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