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會深度:煙臺果農老齡化,七成種植戶年齡超50歲
近期,煙臺市兩會召開,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會為各行業發展定調子。今年的報告中提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發展綠色農業是2017年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其中針對蘋果產業發展時專門提到,要「加快蘋果等農產品改良換代」。對此,記者採訪了市人大代表張朋義稱,他分析了煙臺蘋果產業發展的現狀。
現狀:近幾年煙臺蘋果價格低迷,果農收入減少
張朋義是煙臺市人大代表,博士達集團董事長,多年來在蘋果產業中摸爬滾打,闖出了一條壯大蘋果產業的道路。
張朋義告訴記者,他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後很受鼓舞,尤其是報告中重點談到了煙臺蘋果這個產業的發展,更是讓從事蘋果產業的蘋果人有了底氣、有了信心、有了目標、有了方向。
「說起煙臺蘋果,在30年之前,我可以很自豪地講,這是我們煙臺人的驕傲和自豪,煙臺蘋果在國內外都是響噹噹的靚麗名片,一直是全國蘋果行業的領航者,煙臺每年所生產的蘋果面向全國銷售,那真是供不應求,並且每一年的銷售價格都居高不下。」張朋義自豪地說到。
可是,張朋義心裡不無擔憂。
煙臺市人大代表張朋義
他提到:「煙臺蘋果的主產區是棲霞市,是蘋果產業託起了棲霞這座城市,農民以及當地的財政收入幾乎都來源於蘋果產業,可是近幾年蘋果價格大幅度下滑,這對於我們煙臺果農影響比較大,尤其是給棲霞市的果農打擊非常大。」
他說,在棲霞,蘋果種植涉及到家家戶戶,所有果農的收入幾乎全部來源於蘋果種植,但近幾年蘋果價格的下滑讓果農一年的收入竟沒有外出打工賺得多。
析因:果樹、果農都存在老齡化現象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煙臺蘋果價格低迷的現狀?
張朋義總結了幾個原因。
首先,煙臺蘋果現在面臨的問題很多,比如有果樹的老齡化問題,樹齡幾乎都在30年左右,而且品種的差異化很大,老品種的「長富二」、「秋富一」還一直存在。
另外,種植蘋果的果農也呈現出了老齡化問題,據他統計,農村蘋果種植戶約70%的人年齡都在50歲以上,這成為煙臺蘋果品種更新、密植園改造的掣肘,造成了煙臺蘋果質量和品質都有所下降。
棲霞市觀裡鎮喬家村的一位果農,今年已經62歲
張朋義還說,現在煙臺蘋果還面臨著國內市場上的強烈衝擊。
他說:「近幾年,全國蘋果產量都以10%的速度在遞增。2013年國內蘋果產量約是3800萬噸,2014蘋果產量年約是4200萬噸,2015年蘋果產量約是近5000萬噸,2016年約在5200-5300萬噸左右,未來幾年產量還會越來越大,對於煙臺蘋果的衝擊還會更大。」
雖然煙臺也在致力於煙臺蘋果品牌的宣傳推廣工作,但陝西洛川、甘肅靜寧、新疆阿克蘇等地競爭對手的宣傳勢頭更迅猛,在全國一線城市隨處可見以上區域蘋果的品牌形象店,這樣的衝擊,無異於追兵迫近。
此外,煙臺蘋果還面對著「李鬼」的衝擊。張朋義說,「個別客商收集別的產區蘋果來冒充我們煙臺蘋果銷售,這樣的蘋果品質與我們煙臺蘋果相差很遠,對煙臺蘋果品牌是很大的衝擊。」
張朋義說:「示範基地建設的拉動,因為蘋果基地建設屬於投資大回報慢的一個產業,一般的蘋果樹都是在四年後才有回報,所以煙臺蘋果缺少大面積的規模化種植,缺乏標準化生產。」這導致了蘋果質量參差不齊,銷售的蘋果串級、以次充好等現象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