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就是天春節了,不論山南的還是北往的遠得近的都馬不停蹄地往家趕,就是為了一件事回家過年。回家過年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不論你在任何地方只要你有家就得回家,回家過年。
說到過年,這讓我想起我小的時候,我們姊妹四人,我排行老大,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對於兒時的我們很早就盼著這一天的到來,一是可以吃上好東西,穿新衣服,還可以盡情的玩耍,我記得我們兄弟三人很早就把爸媽給我們買來的炮竹放在炕頭上烘烤,準備好香火,大年三十晚上燃放,即便是小手被凍得紅紅的也不覺地疼,心裡總是美滋滋的。我還記得為了這一天,爸媽起早貪黑地忙碌著,打掃房屋,採購年貨,蒸糕,蒸饅頭,炸麻花,炸麻葉,燉魚燉骨頭準備的是應有盡有,就等著春節這天坐在一起吃個團圓飯,父母看著我們狼吞虎咽的吃相,時不時臉上留漏出滿意的笑容。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慢慢長大,生兒育女成家立業,但過年的習俗沒變,所變的就是待酒足飯飽後,我們攜兒帶女各回各家觀看春節晚會去了,留給爸媽的只是一桌的殘根剩飯。現在的我們已成為人父,每當想起這些我心裡總酸酸的,我就在想什麼是家,是父母的默默地付出,不圖所取和所報,用他們偉大的關懷和博愛,給我們營造了這個家,他們這一輩子都為了我們而活著,所以我認為父母就是家,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了那麼這個家也就不在了。
這點我身有體會,我母親很早就離開了我們,慶幸的是我父親還健在,雖然已是90歲高齡,不能像小時候那樣給我們做這做那,但是這個家任然存在,每到逢年過節姊妹們都會來看望老爸,之後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隨著時代的變化,有時也用不著在家裡聚餐,年三十飯店聚餐也成為了一種時尚,不管哪種聚餐都取決父親的健在。他就像一塊磁鐵一樣時不時把我們姊妹吸附到一起,如果沒有了這塊磁鐵會是什麼樣情景。
可想而知在如今這個年代如父母不在世了,那就另當別論了,兄弟之間,鄰裡之間,同事朋友之間不是為了利益的,已是寥寥無幾,為了父母的撫養權,為了拆遷兄弟之間大打出手對付公堂的大有人在。所以說長兄為父長嫂為母的時代以經一去不復返了,爹媽在這個家就在,一旦他們走了那天就意味著這個家沒了,就從根本上失去了回家意義。從此你就成為一個流浪者。無家可歸,這是一件多麼可怕殘酷的事。慶幸爹媽在世的朋友們,好好珍惜爹媽在世的每一天,常回家看看,敬點孝心吧。不要讓後悔遺憾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