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從來不缺把寵物當寶貝的人,可是為了寵物能放棄穩定收入甚至轉行的,恐怕沒有幾個。李舒就是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重慶崽兒,因為喜歡爬蟲,原本學戲曲表演的他跨行研究起了角蛙繁殖,為了全身心投入研究事業,他還賣掉了經營七年的街舞俱樂部。豐厚的收入沒有了,大老闆不當了,穩定的生活不要了……朋友們都說:他瘋了。
與蛙結緣:只因在蛙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李舒,31歲,是一個愛好廣泛的重慶崽兒,喜歡電競、動漫、街舞、戲曲,生活被他過得多姿多彩。他是一名戲曲演員,也曾是一家擁有200多名學員的街舞俱樂部老闆,生活從來「不差錢」。可是,就在2006年養殖第一隻角蛙開始,他的整個人生軌跡都發生了變化。
「從沒見過如此絢麗的蛙,真是太漂亮了!」李舒說第一次看到角蛙時,便被它深深吸引。2006年,李舒養殖了第一隻角蛙,看著角蛙一天天長大,李舒越發痴迷,他似乎變成了一個有收集癖的人,看到奇特的蛙都想據為己有。他收集的蛙裡,有幾百元一隻的,也有幾萬元一隻的,有的蛙很獨特,只要主人願意買,不管多貴李舒都會買。到目前為止,李舒為收集爬寵花費了近百萬。
李舒介紹,角蛙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寵物蛙,它們因無所畏懼的個性和獨特的捕食方式而聞名。「角蛙有一個極其貪婪的胃口,只要比自己嘴巴小的食物,它們都會義無反顧的吞下,而它們的嘴,佔到了自己身體長度的一半以上!」
看著角蛙一天天長大,研究角蛙成了李舒生活的一種樂趣,用他自己的話說:「很酷」。
放棄街舞俱樂部豐厚收入 走上辛苦養蛙路
角蛙的繁殖問題,一直是爬蟲界想要攻克的一個難題,國內繁殖技術的不過關,導致寵物蛙類愛好者基本買不到國內自己繁殖的蛙類,想養角蛙只有通過國外進口而來。擁有鑽研勁兒的李舒心想,如果可以讓角蛙人工繁殖成功,那是多酷的一件事啊。
於是,李舒開始了從熱愛走上了研究的路,他一點一點摸索角蛙的生活習性,和圈內發燒友交流,瀏覽各種爬蟲書籍,收集各種角蛙做研究……李舒覺得時間完全不夠用了。
為了更好地投入到研究中,李舒賣掉了經營7年的街舞俱樂部。李舒說當時內心不是沒有掙扎過,但是在蛙類繁殖和穩定收入之前,他還是選擇了前者。「當時我在爬圈就是個無名小卒,但我內心比較堅定,因為當時我太熱愛了蛙類了,覺得自己的人生如果只是做一些平常人都能做的事情實在太無趣了,我要做成一件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的事情。」
這樣的決定自然讓很多人不理解,當時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嘲笑他,甚至有人覺得他就是「有病」,女朋友也因此和他分了手。「我這個人比較偏執,不會聽別人說的。這是我必須去做的事。」李舒有自己的堅持,直到後來做出了一些成績,大家的態度才開始轉變過來。
歷經艱辛成全國規模繁殖第一人 如今月入百萬
2013年的那個冬天是李舒最難忘的一個寒冬,角蛙得了一種傳染病,李舒所在的工作室這些年從各種渠道辛苦收集的200多隻各種品種、成體亞成體,死得差不多了。「那些角蛙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從小養到大的,那種心情無法言說。這對我的繁殖成果也是毀滅性的打擊。之前耗費的無數精力、金錢和時間,統統化為泡影。」
墜入谷底的李舒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去反思、總結和治療,花了大半年時間,有二十多隻角蛙存活了下來。工作室合伙人鼓勵他:「角蛙養殖只是一個技術難題,攻克了人工繁殖這一關,一定是一片坦途,角蛙市場大有可為」。儘管在2015年的時候,工作室已經負債60多萬,他和合伙人東借西湊依然沒有放棄研究。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李舒終於繁殖出了第一窩角蛙。成功的那一刻,他自己都覺得不相信:「以前也沒學過這方面的知識,非常摸不著邊兒的一件事,業界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資料,從來沒有人辦到的一件事,我居然成功了!」
如今,李舒所在的農場月售角蛙上萬隻,成了國內最大規模的角蛙人工養殖基地。他和合伙人在圈內相當有名,有人叫他 「蛙帥」,還有人說他是「角蛙爸爸」。在銷售旺季時,月入百萬是輕而易舉的事。李舒很自豪:「角蛙發燒友想養角蛙再也不用從國外買了。」
夢無止境,李舒的夢想遠不止於此,他希望有一天能建一個爬蟲繁育基地,繁育和培養自己喜歡的所有爬寵。「包括研究出新的品種和基因,為生物的保育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策劃:周利宏 文:趙昭維 圖:趙昭維 部分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