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營業額比疫情前翻一番 八合裏海記:我們撐過今年沒問題

2021-01-08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我們的現金流可以撐兩個月、外賣又能讓我們撐多幾個月,貸款批下來,我們撐過今年沒問題……」在深圳華強北附近的一棟寫字樓裡,八合裏海記董事長林海平一邊衝功夫茶一邊說。這位已經入行近三十年的潮汕人,從切肉師傅做起,一步步做到全國知名牛肉火鍋店的老闆,全國13個城市開出132家分店。八合裡深圳首店位於南園路,離寫字樓不遠。疫情差點讓八合裡「歸零」,林海平曾擔憂,在完全不營業的情況下,店裡的現金流只能撐兩個月,一番「賣物業發工資」的言論,曾讓網友唏噓不已,「八合裡挺住啊!」

而今,靠著外賣維持店裡的運轉、堂食逐漸恢復,林海平拍著胸脯說,「(八合裡)活下去肯定是沒問題的!」

最壞打算是「賣房發工資」

林海平說,今年是他創業以來,在老家呆得最久的一次。因為疫情,企業暫時停擺,他人在老家閒不住,有時候就開著車出去轉,看家鄉的變化、思考企業該怎麼辦。

很多人會把這次疫情跟2003年的非典聯繫起來。那時的他是汕頭一家牛肉店裡的切肉師傅。當時老闆很信任他,店裡基本由他說了算。非典期間家禽禁售,牛肉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林海平記得,當時他一直在切肉,切到最後,只剩下些「邊角料」,他站太長時間,累了,借了一塊板,坐著處理這些「邊角料」收尾。切著切著不小心睡著了,刀還砍傷了自己的大腿。「那時候哪有時間想太多,只覺得生意太好,要一直做一直做。」而今,他是帶領著近5000名員工的老闆,身上擔子重了,他必須思考該怎麼辦。

12月底時,他就看到網上關於疫情的消息,當時,他只覺得可能是像流感一樣的疾病。一直到武漢封城的消息傳出,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八合裡在武漢的5家分店全部關停,「員工的安全最重要。」

影響在迅速擴大,波及武漢外的所有城市。大年初一,汕頭八合裡總店,人丁稀少,客流只有往年同期的不到10%。要是在往年,這裡必然是人聲鼎沸、客似雲來,還要排位。林海平決定,初二開始,關閉全國所有門店,靜觀其變。他算了一筆帳,倘若停業一個月,每天仍需支出大約200萬元,其中包括132家門店的租金、原材料損耗、5000名員工的工資等,一個月損失就高達6000萬元。停業意味著現金流這條「生命線」被扼殺了。所以當有記者問起他接下來的計劃時,他說「最壞的打算是賣房來緩解資金的壓力」。

「原來火鍋送到家裡,太有優勢了」

「老闆我們需不需要做什麼?」「你們不用,安全第一!」待在家裡的林海平,接到了很多電話,有員工的詢問、也有朋友的關心。跟許多在疫情期間開通外賣業務「自救」的餐飲企業一樣,林海平決定部分店恢復營業,只開通無接觸外賣業務。在此之前,以牛肉火鍋為招牌的八合裡,外賣只做炒牛河。「我原來覺得,火鍋送到家裡,是沒有優勢的。」林海平坦言,因為店裡生意已經太好了,很多時候忙不過來,也無暇顧及外賣。

最早,八合裡6家店在美團外賣上開始營業,並逐步擴大範圍。員工輪流上班。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外賣訂單一直呈上漲趨勢。林海平喜出望外,「太有優勢了!」他發現,有的顧客連點三四天牛肉火鍋套餐。除了炒牛河,店裡新推出了牛肉火鍋套餐外賣,以及一些米飯套餐。其中,4人份套餐,售價288元,6人份套餐,售價388元。「我們堅持春節不漲價、疫情也不漲價。」八合裡在全國有多個合作的養殖場,養著六七千頭牛,牛直供店裡,少了牛販子、屠宰場等「中間商」賺差價,八合裡外賣的牛肉,比菜市場的還便宜。

疫情期間,八合裡的外賣營業額,比原來翻一番。在林海平看來,在這個特殊時期,開通外賣不僅僅是為了增加收入、盤活店鋪。「我想用這個來測試下團隊運營和危機處理的能力,等疫情過後,我們的營業能無縫對接。不然完全歇業一段時間,重新啟動會更麻煩。」測試結果,林海平挺滿意,我給我的員工打「101分」。

林海平對顧客有感情,他覺得,對於品牌來說,通過外賣保持在特殊時期的營業,也是在維護與顧客的關係。「大家想吃八合裡的時候,發現外賣還能吃得到,對品牌會更有印象和信心。」

近半門店恢復堂食

「我來了我來了,八合裡不能關門!八合裡的未來由我來拯救!」在八合裡的微信公眾號上,網友留言可謂「群情洶湧」。「賣房發工資」的消息傳出後,不少網友自發轉發和留言,希望八合裡「挺住」;外賣開通後,網友更是「普大喜奔」,踴躍支持,未在配送範圍的人,更是點名希望家附近的門店也能開通外賣服務。近日,八合裡調整了產品線,研發了新的產品,迎合消費者,上線了四款米飯類快餐:牛肉炒飯、黑椒草菇牛肉飯、紅燒牛肉飯、鮮菇牛肉飯,就是主要針對工作餐來設計的。

林海平說網友留言他都看,心裡很感動,他也收到了很多關心,「甚至有人打電話給我老婆,讓她要多關心我。大家放心,我抗壓能力很強。」目前,林海平抵押了物業,獲得了銀行授信。他說,有外賣、有貸款,挺過今年沒問題,「疫情發生以來,公司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保障員工安全,生命健康第一;第二階段是節省開支,結構性調整,比如關停了2家原本經營不好的店鋪;第三階段是增加收入,讓企業活下去。我現在可以說,活下去是沒有問題的了。」

「星巴克、海底撈怎麼做的,你們都去學!」緊跟政府政策、門店決定恢復堂食前,林海平跟員工這麼說,所有能保障衛生和安全的措施,都要學到、做到。並且,他還跟員工說,如果覺得自己的安全沒有保障,可以拒絕上班。「我以前覺得我是『做技術』的,火鍋行業做到最好的那套服務,我還趕不上。現在我們店裡把所有能想到的都做到了,比如全部增加公筷,以後也會一直做下去。外賣的衛生上,我們也是層層把關。」 截至3月4日,八合裡在全國累計有60多家門店恢復堂食,佔門店總數近一半。

未來將發展「多渠道銷售」

經此一役,林海平思考良多、也收穫良多。這讓他對未來餐飲業的形勢、企業風險的管控、團隊的運營,都有了全新的認識。「疫情培養了新的消費習慣,比如外賣,以前上了年紀的人可能不太認可。但是經過這次疫情,他們會發現外賣也是一種很好的消費方式。」他覺得,這對八合裡來說,是一個新的機遇。

採訪當天,林海平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沓白底紅蓋的外賣餐盒,他拿在手裡反覆掂量,若有所思。疫情期間打通了外賣這條銷售渠道,目前已經初顯成效,接下來會更大力推廣。據介紹,疫情過後,八合裡預計要將90%的產品搬到線上。此外還將對外賣的整套打包、外賣包裝VI做設計。

3月9日,美團啟動「春風行動」升級版,用網際網路平臺的數位化力量,幫助商家進一步復工復產,助推消費復甦回暖。其中,美團外賣在此前流量扶持、商戶補貼等基礎上,繼續加碼扶持力度,升級推出「商戶夥伴佣金返還計劃」,對全國範圍內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尤其是經營情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商戶,按不低於3%~5%的比例返還外賣佣金。「我們一個外賣餐盒的成本是9毛多,打包成本很高。平臺在這個時候給我們返還佣金,是非常及時的。」林海平表示。

林海平認為,外賣是重要的對外窗口,是服務的附加值,可以更好地服務顧客,讓顧客有更多選擇、不出門也能吃到。「對於一位顧客來說,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可以在外賣平臺上了解我們的產品、了解別人用餐後的評價。外賣平臺就變成了一個信息傳遞窗口。如果顧客在門店用餐,出現什麼問題了,我們會馬上解決。但如果是外賣平臺上,顧客對我們有什麼不滿意,給了差評,那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這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下,八合裡剛恢復的堂食生意並不好。但林海平對前景卻很樂觀,「看得到光的」。他給八合裡定下接下來要走的路:多渠道銷售,堂食、外賣、電商都要做。

相關焦點

  • 外賣營業額比疫情前翻一倍,八合裏海記:我們撐過今年沒問題
    密碼導言「我們的現金流可以撐兩個月、外賣又能讓我們撐多幾個月,貸款批下來,我們撐過今年沒問題……」在深圳華強北附近的一棟寫字樓裡,八合裏海記董事長林海平一邊衝功夫茶一邊說。這位已經入行近三十年的潮汕人,從切肉師傅做起,一步步做到全國知名牛肉火鍋店的老闆,全國13個城市開出132家分店。
  • 月虧6千萬到外賣營業額翻一番,八合裡老闆表示「我們能撐住!」
    曾經要排隊3小時才能吃到的網紅八合裏海記牛肉火鍋,差點兒折戟在這次危機中。線下門店閉店,一個月虧損近6000萬,使得八合裡老闆林海平曾試圖賣房賣物業自救。聽到這個消息,不少吃貨網友也是非常難過,紛紛表示"八合裡挺住啊,我還要吃三天三夜呢!""心心念念的牛肉丸,再等我一個月好不好。"
  • 八合裏海記牛肉火鍋那麼好吃,原來是放了這些東西
    每一個品牌的誕生都是一部辛酸的創業史,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品牌是如何從創立到發展,從輝煌到衰退,從低谷到巔峰…說到潮汕牛肉火鍋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的八合裏海記,如今遍布19個城市,坐擁粉絲900000+的它在2008年還只是一家23平,賣牛肉的檔口。卻又不僅僅是賣牛肉的檔口。
  • 餐飲業寒風中演繹暖心事:「八合裡」抱團共克時艱
    這幾天,一篇《日虧兩百萬,他說最壞的打算就是賣完最後一套物業》的微信刷爆朋友圈,當中主角便是「八合裏海記」。日前,記者專訪其掌門人林海平,講述這家已「火爆」大江南北的汕頭餐飲企業的抗疫故事。疫情到來餐飲連鎖企業承重壓疫情突然襲來,讓八合裡掌門人林海平和132家門店裡的近5000名員工猝不及防。「我們的店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
  • 深圳八合裏海記潮汕牛肉火鍋,10秒即食,199元吃了2小時,如何?
    八合裡的生意為什麼這麼好呢?因為餐廳只用肉質肥嫩的母黃牛,每頭牛隻取37%的精華部分,現切現賣。牛肉切得很薄,涮10秒即可吃,口感嫩滑,一點羶味都沒有。用滿減券,兩個人共花199元,在八合裡吃了2小時,如何?不同部位的牛肉有不同的名稱,可參考上面這張照片。八合裡的金牌搶手貨「五花趾」,很快就賣完了。餐廳11點半開始營業,我們周末中午12點到的,都沒機會吃五花趾。
  • 八合裡:疫情期間公司運行狀況良好,外賣業務持續增長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王明弘近日,網上關於知名的餐飲連鎖企業汕頭八合裏海記牛肉火鍋(下稱「八合裡」)「月虧6000萬,考慮賣房發工資,現金流只能支撐2個月」的情況備受市場關注。2月16日,八合裡相關負責人回應證券時報表示,目前公司運行狀況良好,在當下沒有貸款需求。
  • 美團收銀髮布餐飲業營銷洞察報告:疫情加速供給側數位化進程
    九成餐飲老闆依然願意在餐飲行業走下去,八成商戶面臨營銷困難,希望獲得流量和營銷方案支持。疫情爆發後,餐飲行業供給和消費兩端均受到巨大衝擊,損失慘重。疫情初期,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甚至表示,"帳上現金流扛不過3個月"。《報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全國餐飲同比大幅下跌43.4%。
  • 記者探訪圖書大廈等實體書店 借圖書外賣轉型自救
    疫情「突襲」讓實體書店一度手足無措,北京圖書大廈等4家大型書城和近50家在京新華書店的營業額驟降至疫情前的15%至20%,網紅書店言幾又北京8家門店的營業額損失了9成左右,自在博物書店2家在京門店疫情中全部停業……而上線電商平臺又難敵京東、噹噹這些巨頭,實體書店轉型新業態迫在眉睫。
  • 必勝客也撐不住了?在美300家店永久關閉…最新回應來了
    在麥當勞、漢堡王、吉野家等快餐巨頭紛紛宣布裁員閉店之後,必勝客也撐不住了?
  • 比格披薩:只因換了一句廣告語 營業額提升30%
    今年,比格披薩更是一路上高歌猛進,在換了一句廣告語後,比格披薩(北京)前九個月的單店營業額已經比去年同店同比增長了30%;在推出爆款產品炸彈披薩、原創MINI披薩外帶後北京九月同店環比增長53%。到底趙志強是如何做到的?近日記者採訪到了比格披薩的創始人趙志強。
  • 經濟視野|火鍋外賣,有多少人買單?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婷婷疫情拉升外賣服務,寒冬激發火鍋熱情。火鍋外賣,在今年秋冬火了。加入火鍋外賣大軍的品牌越來越多,海底撈外送業務比重持續增長。11月4日,盒馬鮮生火鍋正式在全國盒馬鮮生、餓了麼同步上線發售。「沒有什麼煩惱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頓。」
  • 至少1萬家店可能撐不下去!疫情下,我對咖啡館生存狀況做了調查
    ;其次才是帶來倒閉潮、現金流癱瘓等問題,分別佔別68.58%、62.24%。 索爾咖啡創始人蘇湧:對今年的盈利預估相對比去年會所有下降,因為過年這一個月的營業額下滑很明顯,要靠後面的月份來補上,保持增長率,壓力會大很多。但總體還是保持相對樂觀的態度,因為該有的需求還是在,而且疫情過後預期會有一波反彈。
  • 英媒:疫情中美國華人商戶的恐懼與困境 一顆子彈就足以毀掉我們
    店主張韻晗說,無法深究這些騷擾事件與新冠病毒疫情有多大關聯,但一個月內,類似事件頻發,他被迫報警了4、5回。他說,「我們考慮過所有可能影響生意的因素,但絕對沒想到這個。」「一顆子彈就足以毀掉我們」疫情籠罩下,針對亞裔的騷擾與攻擊事件在美國頻發。其中許多是口頭挑釁、吐口水等騷擾,但亦有多宗幾乎危及人命的極端案例。
  • 探訪成都小關廟羊肉湯館:旺季提前了,今年羊肉湯不漲價
    冬至將至,小關廟街作為成都久負盛名的羊肉湯一條街,街上賣羊肉湯的商鋪開始張羅起來,有商家已提前備好上千斤的貨。與往年不同,今年的羊肉湯店鋪門口人山人海的景象不再,多了些蕭條。欣慰的是,雖然人流量下降不少,但今年氣溫下降比較早,作為滋補和禦寒食品,羊肉湯生意提前迎來旺季。不少店鋪稱,總體來看羊肉銷量甚至好於去年。但也有店鋪沒能撐到冬至到來。
  • 數千名外賣小哥活躍在夜間 22時和凌晨1時為點單高峰
    在瑞安某醫院做護士的潘蓮形,每當值夜班時都要點外賣,這是她重要的能量來源,「我們和外賣小哥早已達成默契,外賣該放在哪裡,小哥非常清楚。」  除了夜宵,外賣平臺也是不少人購買應急物品的渠道。溫州外賣商戶營業到24點以後的商家佔比為28.6%。  溫州人點夜宵集中在前半夜,也有許多人會在午夜以後點夜宵,超過9%的訂單來自凌晨1時至4時。溫州消費者點外賣夜宵最活躍的商圈為柴橋巷、馬鞍池西路、隔岸路、狀元、茶山大學城。
  • 今年虧百萬,八成員工被迫離開北京
    儘管我們收到的通知是要求限流,但我們也沒啥生意可做,加上一些員工的情緒影響,在限流兩天之後,自己就主動宣布停業了。不過當時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疫情會這麼嚴重,所以最早我們對外宣布的就是,停業到大年初三,都沒把這次疫情當成一個很大的事情。所以,後來我們嘗試在正月初三恢復營業,但是沒過多久就又關了,大概是正月初十,因為當時疫情已經徹底爆發了,然後就這麼一直到了 3 月中旬。
  • 送外賣、賣保險、做微商,你的健身教練都轉型了
    原職業:個體加油站站長 現職業:保險業務員 我是個體商戶,今年54歲。疫情爆發前一直全權管理親戚家的小型加油站,扣出去成本費用,月均淨收入最少1.5萬元。 疫情打亂我整個計劃,本來今年我打算用3、4、5月份的工資購買一個大件的,但是現在顯然泡湯了。我們現在只發上海最低標準的基本工資2480元,公司給我們湊了個整,發2500元。 開工遙遙無期,我得賺錢。
  • 奧地利疫情福利餐劵竟被偷竊倒賣,這些行業逆勢而上賺的盆滿缽滿
    但是也有很多行業,在疫情期間逆勢爆發,藉助這一特殊時期賺得盆滿缽滿,醫療防護設備企業自不必說,但是也有很多我們身邊的企業找到了疫情期間的賺錢法門,不過也有一些人利用邪門歪道,通過偷竊等不法手段賺錢! 美食送到家!隨著餐廳開業,食客逐漸回歸,但距離恢復往年營業額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對於那些店面狹小,沒有室外花園的餐廳就更為艱難。
  • 大街上貼滿「旺鋪招租」,扛過了疫情,卻扛不過無人消費的大街!
    你有多久沒去大街小巷裡逛過了?如果你經常去逛,你就會發現,如今的大街上大門緊閉的門店佔40%左右。根據企查查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20年每天平均有1.5萬家店鋪註銷經營,全年共有548萬家店鋪放棄經營。孫旭開了10年的沙縣小吃,2020年疫情爆發後,孫旭也很是擔憂,上有老下有小,家裡還有房貸車貸,全靠這家面積不到60平米的沙縣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