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照曝臺灣高山族真實生活狀態

2021-01-13 中國臺灣網
舊照曝臺灣高山族真實生活狀態

2018年09月04日 16:19:34  來源:東南網

  

  前清朝時,朝廷依據漢化程度及居住地點,將原住民粗略分為「生番」及「熟番」,亦稱為「高山番」和「平埔番」。1895年甲午戰爭後,日本侵佔臺灣,在臺灣總督府設「蕃課」,將番改為族,改稱「高砂族」、「平埔族」。日軍在高砂族地區駐有軍隊與警察,大肆掠奪自然資源,殘酷剝削高砂族人民。面對日寇軍國主義的殘暴統治,高砂族人民始終堅持抗日鬥爭,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國民政府遷臺後,將「高砂族」改為「高山族」,亦稱「山胞」。本組圖將向您展示高山族真實的生活狀態。

[責任編輯:慄琰]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twwtougao@163.com

聯繫電話:010-83998731

相關焦點

  • 走近臺灣「高山族」
    ● 歷時2年多,本刊「走進56個民族家庭」大型採訪活動在中國寶島劃上圓滿句號;  ● 大陸記者第一次走進臺灣腹地、走進深山土著;  ● 本刊記者帶你走近「高山族」,一個有12個成員的大家庭;一個崇拜毒蛇的民族,一個喜歡光腳板的民族,一個在傳統與現代衝突下的民族……  走近臺灣「高山族」  □ 本刊特派記者 施曉亮 邱長海
  • 臺灣高山族後裔隱居南陽
    【緣起】    在南陽鄧州幾個村落裡,生活著7個風俗迥異的家族,他們對親人的稱呼比較怪異,他們流傳的風俗也讓人奇怪:祭灶在臘月二十四,吃紅頂子饃,老人死後棺材橫放,親人還跳棺,出殯時棺材小頭朝前,埋葬時下面放一塊木板
  • 高山族民族簡介
    高山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臺灣南島語系各族群的統稱,指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上漢族及其他中國大陸民族[1]以外的「中華民族」人口,[2]範圍大概相當於歷史上漢族所謂「生番」,日本殖民當局所謂「蕃人」、「高砂族」,或當前臺灣當局法律上「山地原住民」和「平地原住民」[3]的總和。
  • 排灣族是臺灣高山族的第三個民族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排灣族,是臺灣高山族的第三個民族。排灣族是少數幾個至今還保留著社會等級制度的民族。遺照祖制,排灣族按照部落群居,部落中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和平民。這四個階級的劃分主要依靠血統,有人生來便是貴族,有人生來就是勇士。
  • 臺灣沒有「高山族」——不能錯過的原住民旅遊地圖
    我問,臺灣有多少這樣的民族?「最早有九個,現在有十幾個,越來越多了吶。」 提到的那些名字裡,有常在電視裡聽到的阿美族,也有名留臺灣影史的賽德克。她說,臺灣沒有「高山族」啊,我們現在都不會這樣講啦!其實,「高山族」這個名字目前只是大陸政府對臺灣所有南島語族的統稱,納入成「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中的一朵。
  • 民族風 高山族(排灣族落)服飾
    這是清朝雍正年間巡臺御史黃叔璥所寫關於排灣族的記載,雖然只有短短幾句話,卻描述了排灣族的日常生活、貴族制度與裝飾藝術的關係。高山族(排灣族落)女子藍底琉璃珠繡花立領偏襟長袍(局部)。偏襟為百步蛇紋、人物紋繡花,雲肩及撞色為百步蛇肋紋繡花;盤扣及人物繡隱喻百步蛇孵出的一對男女。(林瑞紅攝影).
  • 腳鈴聲聲響,未成曲調先有情,來高山族聚居村寨,一起跳拉手舞吧
    高山族是最早居住在臺灣省的民族,也是一個較獨特的民族。長期以來,高山族人和漢族人民共同開發建設美麗的寶島。民族風情人口分布高山族人口有40多萬,主要居住在臺灣省臺灣本島的山地和東部沿海縱谷平原以及蘭嶼上。
  • 刀槍弓劍:臺灣高山族人有哪些兵器?
    一、概述臺灣兵器者,乃臺灣原有少數民族高山族之兵器。臺灣高山族舊稱番族,其支族有七,即泰雅(Taiyal,舊稱太麼),賽夏(Saisett,舊稱薩衣設特),布農(Bunun,舊稱蒲嫩),曹(Tsuou,舊稱朱歐)、阿美(Ami,舊稱阿眉),排灣(Paiwan,舊稱派宛)及雅美(Yami,舊稱野眉)是也。
  • 高山族服飾有望躋身「國遺」
    高山族服飾以百步蛇為主要裝飾。  色彩鮮豔的服飾上,有著複雜的紋繡,以玻璃珠、珊瑚貝或琉璃珠為頭飾,把裝飾藝術之美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就是高山族(排灣族)服飾。  漳州市文化部門透露,文化部《關於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明確要求,要重點關注尚無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10個少數民族,高山族就屬於其中之一,因此這一項目躋身「國遺」的可能性頗大。  在定居於華安縣、85歲的高山族同胞什嵌(音)家中,調查人員與記者看到了幾件祖傳的排灣族服裝。
  • 這座因金礦而興的臺灣小鎮,真實記錄下了日本的殖民史
    是他們不知道日本殖民者屠殺臺灣人民的歷史嗎?無論是臺灣的記載還是當年殺人者作為政績的記錄都清楚地記著,從1895年5月底日軍登陸臺灣到10月為止,日軍殺害了14000多名臺灣人。僅日本侵臺的前8年(1895—1902年)裡,臺灣有32000多人被殺,超過當時臺灣總人口的1%。
  • 臺灣日月潭,景色很美,蔣介石和宋美齡的故事也很美
    日月潭位於中國臺灣省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舊稱水沙連、龍湖、水社大湖、珠潭、雙潭,亦名水裡社。準備出發,到湖中小島去。晴空萬裡,水天一色,潭面微波蕩漾。提到臺灣的少數民族,大家一定會想到高山族,其實臺灣並沒有一個民族被稱為高山族。臺灣有十幾個少數民族,被統一稱為高山族,所以我們國家不止五十六個民族。日月潭附近的大山中,還有一個煙廠,這個煙廠可是大有來頭。蔣介石並不吸菸,可是宋美齡卻喜歡吸菸。於是為了方便,專門建了一個捲菸廠。喜歡玫瑰,建玫瑰園,喜歡吸菸建煙廠,這蔣介石真的是個寵妻狂魔呀!
  • 臺灣方言:中國語言地圖的微縮樣本(全文)
    這種方言雜沓,外人看來新奇無比,在於臺灣人卻是司空見慣,正是臺灣的「外省人」及其後代生活與成長的真實環境。東番,指的就是高山族。泉州士紳陳學伊在《東番記》的後記裡寫:古書上記載伏羲、神農生活的時代,人們都是茹毛飲血,我原本以為史書太久遠,難免有錯漏,不足深信。現在讀了《東番記》,才相信古人說的都是真的。
  • 山東大學生訪臺觀感:娜魯灣,臺灣
    臺灣高山族青年我們一路走到哪裡,雨就跟到哪裡,熱情的臺灣人說貴人出門,身後總是跟著風雨,所以這一路心情總是鬆快的、清涼的。在我的眼中,被雨籠罩著的臺灣更顯露出她委婉、嫻雅的性情,一巷一弄都折射出她的樸實和不一般的歷史。    在臺灣,保留有許多優良的的文化傳統和特色。其中約佔總人口2%的原住民,是臺灣的一大地方特色。
  • 保護文化 高山族服飾有望躋身「國遺」
    色彩鮮豔的服飾上,有著複雜的紋繡,以玻璃珠、珊瑚貝或琉璃珠為頭飾,把裝飾藝術之美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就是高山族(排灣族)服飾。  漳州市文化部門透露,文化部《關於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明確要求,要重點關注尚無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10個少數民族,高山族就屬於其中之一
  • 中華民族丨寶島臺灣上的族群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臺灣中部山區、東部縱谷平原和蘭嶼島上,也有少數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區。民族飲食高山族的主食為稻米或小米,輔以薯類和雜糧,副食有各種豆類、南瓜、竹筍等等,肉類有豬、牛、雞等,在很多地區捕魚和狩獵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種補充,沿海地區則多以魚、貝類為主。高山族不論男女在喜慶節日都喜歡喝酒,一般都是飲用自家釀製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高山族喜歡吸菸,也會培植菸草。但雅美人不喜歡吸菸和喝酒。
  • 到臺灣旅遊,你知道臺灣到底有多少個民族嗎?原來是這麼劃分的!
    很多朋友都去過臺灣旅遊,臺灣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350萬,是個多民族地區,那你知道臺灣到底有多少個民族嗎?它是如何劃分的呢?在我國56個民族中,大家都知道高山族,高山族其實是臺灣地區南島語系各族群的一個統稱,人口約50萬。
  • 蘭嶼島,堪稱中國臺灣最後一塊淨土,島上至今生活著原住民達悟人
    在我國臺灣省的東南部,有一個屹立在西太平洋上的大型島嶼—蘭嶼島,堪稱臺灣最後一塊淨土。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蘭嶼島東臨廣闊無垠的太平洋,因島上盛產名貴的蝴蝶蘭,所以早期被人們親切地命名為蘭嶼,蘭嶼與鼓浪嶼,江心嶼,東門嶼並稱「中國四大名嶼」。
  • 實拍臺灣的真實生活,大陸遊客:與內陸相差太多!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滿足簡單的物質消費,對精神上的享受越來越重視。所以許多的人喜歡在節假日期間外出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放鬆自己的身心,也可以更好的緩解在工作和學習中的壓力。
  • 去臺灣旅遊後,回告訴大家臺灣的真實生活,網友:明白差距多大了
    如果說到旅遊,想必很多小夥伴都非常喜歡這項可以放鬆心情的方式,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壓力則是越來越大。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壓力,讓人都喘不過氣來,所以旅遊也成了人們放鬆心情的一種方式,中國之大,能去的地方也是非常多,很多人對於臺灣也是非常嚮往,臺灣更成了很多內陸遊客非常喜歡的一個地方。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真實的臺灣生活,又是怎樣的一番天地呢?許多去過的遊客表示,真的明白差距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真實的臺灣生活 比內地舒適好幾倍
    但從這些年與臺灣省的朋友的接觸來看,隨著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種局面在發生改變。那現在中國臺灣民眾的日常生活到底是什麼水平的?我們從臺灣民眾的日常生活細節入手,看看臺灣人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子的。換算成人民幣年薪,臺灣為137000元,大陸為45000元。小夥伴們對比下自己,拖祖國後腿了嗎?這些工資可以買多少東西早有耳聞,臺灣的物價很高。事實到底如何呢?臺灣人的高工資能否讓他們過上幸福生活呢?我們通過一組圖片和來自臺北的Ricky的親身經驗來感受下普通臺灣民眾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