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周末版:虎鶇逸事

2020-10-30 光明網

作者:洪忠佩

每年春分過後,空氣就變得溼潤起來,比空氣還要溼潤的是山林中鳥兒的啼鳴,嚶嚶,啾啾,囀囀,像水哨子的聲音,每一聲都帶著水氣和草木的氣息。虎鶇卻不同,它叫起來類似烏鴉,嘎嘎嘎,倒是不及那麼粗糲、嘶啞。

虎鶇是俗名,它有一個同樣霸氣的學名——虎斑地鶇。

在金田源遇見虎鶇,純屬意外。那是芒種後的一個上午,我沿著金田源的田埂走,轉過塢口,瞬間被眼前飛舞的白鷺群震撼了——數十隻,還是上百隻?我數都數不過來。仿佛,眼前有一朵朵白雲飄過。前方,山巒是綠的,稻田是綠的,唯獨飛舞的白鷺亮得耀眼。它們紛紛落在了田裡,落在了山邊的樹冠上,而那振翅的聲音,以及嘹亮的合鳴,似乎還留在空中。返過神來才注意到,面前的田埂上竟然有一隻長著虎斑羽毛的大鳥在悠閒地散步。虎斑地鶇?是的,沒錯,因為虎斑紋的羽毛在鳥類中十分罕見,我在圖譜中見過之後,很難忘記。虎鶇能夠在田埂上悄無聲息地出現,給了我莫大的驚喜——它屬鶲科,在婺源是留鳥,卻不多見。身體呢,長得比藍磯鶇、紫嘯鶇都要壯實。仔細看,虎鶇像是穿著一身黑斑鱗片的盔甲,喙、爪尖而利,也顯得有力度。倘若,虎鶇不是站在田埂上,而是站在松樹與豹皮樟之間,抑或站在光影下的腐葉上,是很難被發現的。

或許虎鶇羽毛的虎斑色,是與生俱來的保護色吧。

顯然,虎鶇也發現了我,它怯生生的,透出幾分機警,看神態倒像一個痴迷於玩耍而又害羞的孩子。慢慢地,它躲到了茅叢背後,有點像掩耳盜鈴。其實,我只要移動一步,換個角度,依然能夠近距離地看到它的身影——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它,發現它也在望著我。它的眼睛裡,仿佛映著山泉、草木,異常清澈。我知道,虎鶇歡喜流連於灌木叢、山坡,還有溪澗邊,不知它為何走到了田埂上。然而,我想進一步靠近它,用手機給它留下照片,它卻唧唧唧地叫著,走進稻田的禾叢間,漸行漸遠。

原來,虎鶇的叫聲不止一種呢。

金田源是金盤村的一個山塢,兩邊山巒中的喬木林、灌木林、針葉林,縱向地朝豸山尖綿延。不同林相的山巒交合在一起,組成了群山的樣貌,翠綠,蔥蘢。那顯瘦的一部分山崗,是野鴉椿與香榧的種植園。墊底的呢,是山腳與山崗之下的茶園、小溪、水庫,還有一丘連著一丘的稻田。而金田源的周圍,即饒河源國家溼地公園與婺源靛冠噪鶥保護區。石門村、鶴溪村、金盤村,是我一年四季徒步作田野考察的一條線路,常常給我帶來關於草木與鳥類的意外驚喜,犁頭草、雞眼草、金線草、仙鶴草、隔山香、花櫚木、鹽膚木、土黃柏、皂角樹,以及黑領椋鳥、棕扇尾鶯、草鵐、松鴉、灰樹鵲、鵲鴝、白喉短翅鶇,我都是在這一帶認識的。

看來,處於北緯30°的婺源鄉村,還有許多我未知的神奇動植物。

金盤村的老俞早年當過護林員,對周邊的山徑熟稔於心,此前我找過他當嚮導。他一把鋤頭杵在面前,與我聊起鳥來,興趣盎然,說這虎鶇呀,分明是出來找蟲子、蚯蚓吃哩,前些天來鋤草就發現了。算起來,它在田埂上轉悠好幾天了。虎鶇不像白鷺,出來一群一群的,它出來都是單身,也安靜,神出鬼沒的。說著,他摘了一截虎杖遞過來。我效仿他的樣子,撕去皮,放在嘴裡咬了一口,微酸,吃起來生津,過癮。

翌日清晨,我背起相機溯星江河而上,到金田源時山嵐還未散去。微風拂來,有飄逸的山嵐,有飛舞的白鷺,有山與山之間鳥鳴的呼應,那山,那水,那田野,那荷塘,以及遠處粉牆黛瓦的村舍,自然多了幾分寫意。本來,我是想追蹤虎鶇,找到它的巢穴,去尋找它生活的軌跡,或者看一看它的同伴與子女。然而,虎鶇好像發現了我的秘密似的,一直沒有露面。

總不能守株待兔吧。我沿金田源去了近乎荒蕪的鶴溪嶺,沒有找到老俞所說的冷水亭。不過,卻意外地看到了黑鵯與棕背伯勞,它們忽兒站在樹丫上,忽兒落在枝頭,輕盈,靈動,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當我再返回金田源時,已近黃昏,鳥兒都歸林了。

候鳥是風的乘客,留鳥則終年棲息於自己的家園。只要草木在長,時間就不會靜止,鳥兒也會生生不息。暮色降臨,山巒隆起了蒼茫的身影,想必在山林深處,會有無數雙眼睛在守望金田源的田野,以及晚歸的村人。仿佛,我又看到了虎鶇那雙清澈的眼睛。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30日1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光明文化周末版:虎鶇逸事
    虎鶇卻不同,它叫起來類似烏鴉,嘎嘎嘎,倒是不及那麼粗糲、嘶啞。  虎鶇是俗名,它有一個同樣霸氣的學名——虎斑地鶇。  在金田源遇見虎鶇,純屬意外。那是芒種後的一個上午,我沿著金田源的田埂走,轉過塢口,瞬間被眼前飛舞的白鷺群震撼了——數十隻,還是上百隻?我數都數不過來。仿佛,眼前有一朵朵白雲飄過。前方,山巒是綠的,稻田是綠的,唯獨飛舞的白鷺亮得耀眼。
  • 獨家|虎斑地鶇光臨華僑城溼地?鳥類專家確定繫懷氏虎鶇
    12 月 11 日,經深圳市觀鳥協會鳥類專家鑑定,最終認定這隻"不速之客"實際上是懷氏虎鶇。▲你看見我在哪兒了嗎?12 月 11 日下午,深晚記者專程來到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陪同記者來到懷氏虎鶇的發現地——鷺島。記者在現場看到,鷺島實際上是華僑城溼地中間的一座天然小島,島上植被茂密,是一個極佳的野生動物庇護所。
  • 光明文化周末版:生肖趣談
    其餘六種亦乃與人類關係至為密切者,如虎、鼠、兔、蛇、猴等。唯龍乃傳說中之神獸,雖不見於塵世,然無所不能,為萬民所景仰膜拜。而十二生肖之選用與排列,似根據動物每日活動之時間而確定。我國至遲自漢代始,即採用十二地支記一日之12個時辰,而每個時辰相當於當今之兩小時。夜晚11時至凌晨1時為子時,此時鼠類最為活躍,故而排在最前;凌晨1時至3時為丑時,牛類反芻正酣。
  • 「深圳」懷氏虎鶇首次現身華僑城溼地
    12月11日,經深圳市觀鳥協會鳥類專家鑑定,最終認定這隻「不速之客」實際上是懷氏虎鶇。在深圳記錄到的懷氏虎鶇 董江天 攝懷氏虎鶇的發現地——鷺島,實際上是華僑城溼地中間的一座天然小島,島上植被茂密,是一個極佳的野生動物庇護所。
  • 深晚薦讀|懷氏虎鶇首次現身華僑城溼地
    12 月 10 日,華僑城溼地正式對外發布首次在溼地鷺島上記錄到虎斑地鶇的消息。據了解,這是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近日整理園區布設的幾個紅外線相機記錄的圖片資料時的一個意外發現,經相關專家鑑定,初步判斷這是一隻首次被華僑城溼地記錄的鳥種——虎斑地鶇。
  • 光明文化周末·雅趣:學林新語
    ◎臺靜農晚年著文憶20年代末北平諸文史老先生閒談的風格:陳援庵深刻風趣;沈兼士爽朗激昂;馬叔平從容不迫若有「齊氣」;劉半農快人快馬,口無遮攔;徐森玉氣象衝和,喜說掌故;周養庵白皙疏髯,擅書畫,水竹村人時代,做過高官,是北京文化紳士。
  • 本文依據《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簡短介紹下中國的鶇,同時說明與《中國鳥類名錄6.0》的區別。依舊以江蘇為中心和從易見至難見的順序。1.烏鶇(Turdus mandarinus)6.虎斑地鶇(Zoothera aurea)和7.小虎斑地鶇(Zoothera dauma)
  • 懷氏虎鶇首次現身華僑城溼地
    ▲在深圳記錄到的懷氏虎鶇。
  • 妖神記手遊逸事札怎麼獲得 逸事札獲取途徑匯總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妖神記手遊中逸事札系統的詳細攻略,想知道逸事札怎麼獲取嗎,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逸事札的獲取
  • 鳥類辨識:《虎斑地鶇》
    虎斑地鶇(學名:Zoothera dauma)為鎓科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
  • 虎斑地鶇--鶇類中最大的一種鳥
    虎斑地鶇(音同「東」)是鶇科地鶇屬的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鶇:鳥類的一科,嘴細長而側扁,翅膀長,善於飛翔,叫得很好聽。)虎斑地鶇是鶇類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30cm,翅長超過15cm。上體金橄欖褐色滿布黑色鱗片狀斑,下體淺棕白色。
  • 《家師逸事》:聽藏傳佛教「上師」講故事
    最早推薦《家師逸事》的作家楊葵評論說,「我覺得《家師逸事》其中一個意義所在,是給出了一位好老師的樣本」。《家師逸事》是一本「如是我聞」的小書,曾在《讀庫》上刊載過兩次,近期由博集天卷出版。幾年前,信仰藏傳佛教張梅曾問自己的上師,能否把他講的那些故事說給其他人聽。老師很痛快,「沒有什麼不可以。
  • 光明小鎮「亮相」文化城鎮博覽會
    10月16日,中華文化促進會第三屆文化城鎮博覽會(簡稱ICTE「鎮博會」)以「新型城鎮化的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啟幕。走進安仁華僑城創意文化園7號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光明集團歡樂田園的當季油葵花海,金色的海洋連接天際,讓人心生歡喜,向觀眾呈現依託自然生態資源升級打造的國際知名農業生態旅遊小鎮的美好初印象。據了解,華僑城光明集團以光明小鎮為主要抓手,以現代農業提供農業產業支撐,以新型產業園區釋放土地資源,推進華僑城「文化+旅遊+城鎮化」戰略落地,提升城市價值。
  • 歐歌鶇(學名:Turdus philomelos)
    歐歌鶇(學名:Turdus philomelos,英文名:Song Thrush)屬雀形目鶇科鶇屬。中等體型(22釐米)的橄欖褐色鶇。下體白色,胸具黑色點斑而沾皮黃,腹部及兩脅多黑色點斑。歐歌鶇見於德國鳥類學家Christian Ludwig Brehm 1831年的記載,其原學名一直沿用至今。這種小名是以希臘神話中的公主菲洛墨拉來命名,菲洛墨拉的舌頭被割下但卻變成了一隻會唱歌的鳥。有一部份的歐歌鶇是候鳥,會飛到南歐、北非及中東過冬。它們也有被引進到紐西蘭及澳洲。外形特徵中等體型(22釐米)的橄欖褐色鶇。
  • 南京今年的鶇(dōng)類冬候鳥比往年多清涼山等城市公園是不錯的...
    眼下,不如去林間觀察鶇(dōng)科鳥類吧,像灰背鶇、虎斑地鶇、斑鶇、烏鶇等體型較小的鳥兒,好似穿梭林間的小精靈,南京的觀鳥愛好者經常能與它們碰面。虎斑地鶇等。人們常能觀察到的鳥兒有灰背鶇、斑鶇、紅尾鶇、白腹鶇、白眉鶇、斑文鳥等,還有些比較罕見的鳥類如虎斑地鶇,更為稀罕的則有寶興歌鶇,這種原生活在四川寶興的鳥兒竟好似南京留鳥一樣常駐。此外,最近鴝(qú)類、鵐(wú)類鳥兒也很多見,包括白眉鵐、黃眉鵐、灰頭鵐等鳥類。
  • 《寶興歌鶇鳥類》出洞蛟-協助拍攝
    寶興歌鶇鳥類【第1幅圖】此作品由黑龍江攝影愛好者柴先生在著名的廣安地區拍攝寶興歌鶇鳥類【第2幅圖】此作品由深圳攝影愛好者尚先生在著名的河北地區拍攝寶興歌鶇鳥類【第3幅圖】此作品由鹽城攝影愛好者羅先生在著名的廣西地區拍攝
  • 壽光森林公安局打擊非法捕鳥 放飛虎斑地鶇等百餘只
    當日解救的鳥兒都是虎斑地鶇。  虎斑地鶇  虎斑地鶇為鶲科地鶇屬的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主要棲息於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中,尤以溪谷、河流兩岸和地勢低洼的密林中較常見,遷徙期間經過遼寧、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 周末版 | 《燃燒卡路裡EB版-夏日新番》
    周末版 | 《燃燒卡路裡EB版-夏日新番》 2020-07-26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眉歌鶇首次造訪根河體驗冷極天地
    連日來,根河市攝影愛好者邵福臣在朝查河岸邊樹叢中,拍攝到了兩隻鳥,經過上網比對,發現是白眉歌鶇和田鶇,這兩隻鳥也是首次在根河發現。邵福臣:我們在灌木叢中發現了一隻鳥,拍到後回家在電腦上比對之後才發現,這隻鳥叫白眉歌鶇。它分布只在新疆的北部阿爾泰地區。
  • 中華龍虎文化之—古人對虎的真正認知
    虎為最有威懾力的吉祥物之一老虎起源於中國。早在200萬年前,被稱為「中華祖虎」的現代虎祖先,就生活在中華大地上,與古代先民為爭奪生存空間有過無數次「親密」接觸,因此當中華民族有了最早的文化崇拜—虎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