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於強
據《揚子晚報》報導:近日,南京小學生尤逸軒的作文《藏在角落裡的我》走紅網絡,她寫道「自己長大後想當木匠」「也許我並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樂就好」。小作者在寫作中流露出獨立的思考與平和的心態,被網友稱為「一股清流」。
小作者既表達了真情實感,也散發著陽光從容的心態。據了解,這與其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父母為她營造相對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允許她藏在角落,也允許她有自己的思考。正是家長沒有那種急於求成的教育焦慮,才造就了如此心態平和、敢於追求快樂的孩子。
教育本應讓孩子少些學習上的壓力,多去感受成長中的快樂。人的天賦各異,不必拘泥於一時的成績與分數。作為家長,與其焦慮地給孩子灌輸各種「出人頭地」的思想,不如多關注一下孩子的成長方式,培養孩子堅持自我、增強自信心,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發的求實上進。
該篇作文之所以能夠走紅網絡,除了作文本身謀篇布局、語言風格等獨特出彩之外,更重要的是作文中不僅對當下的教育有啟發意義,也觸碰到了更多普通人的內心。即便各個方面都沒什麼天賦,做個普通人也未嘗不可。每一個夢想都值得尊重,不管是當木匠也好,考哈佛北大也罷,教育孩子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望子成龍的同時也該接受孩子的平凡。
同時,父母也要有耐心,孩子的成長需要等待,不能拔苗助長。新的時代賦予了我們每個人選擇人生的自由,也給予了我們每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自由。聚光燈下的人生和藏在角落裡的人生孰優孰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不斷地接受自己、超越自己、成就自己,並積極服務社會,這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體現。只要有一顆上進的心,無論在哪,無論多渺小,也依然會活出自我,綻放自己的精彩。(於強)
[責編: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