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的「源頭」已被揭示,醫生忠告:3種食物再饞也別碰

2020-12-06 騰訊網

很多人不知道,幽門螺桿菌還有另一個稱號叫「胃病之源」,它是一種感染性極強的病菌,也是唯一一種能存活在胃酸中的病菌,即使在高酸環境下,幽門螺桿菌以然可以活動自如,四處破壞胃黏膜,對胃造成傷害。

長期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導致慢性胃炎,刺激細胞突變、生長,隨著時間的推移,胃癌也會到來。目前在我國,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是攜帶了幽門螺桿菌的。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的侵襲呢?

一、幽門螺桿菌的「源頭」已被揭示,醫生忠告:3種食物再饞也別碰

1. 醃製的蔬菜

醃製的食物含有大量的鹽。鹽的滲透進去,直接對人的胃黏膜造成損害,對胃黏膜造成嚴重損害,有致癌的危險。所以,希望幽門螺桿菌患者能少吃點醃製的食物。

2. 剩飯剩菜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秉持著勤儉解決的精神,這頓吃不完的飯菜放到冰箱裡,留到第二天加熱繼續吃。但殊不知,這樣會讓食物滋生大量的細菌,而且加熱後很難消滅。

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剩飯剩菜,會使胃腸功能受到損害,所以在生活中對於這類食物建議直接扔掉。

3.街邊小吃

許多胃病是由不健康的飲食引起的。當吃到不乾淨的街邊小吃,病菌就會隨著食物進入胃裡,容易引起病菌感染導致急性腸胃炎。因此,生活中食物和飲用水是幽門螺桿菌的重要傳播途徑,大家平時也要少吃點路邊攤,杜絕病菌大量進入胃裡。

二、人若感染幽門螺桿菌,身體會出現6個「警告」

1. 無法擺脫的口臭

2. 胃痛胃脹

3、胃酸反流燒心

4. 貧血,莫名消瘦

5. 便秘或腹瀉反覆交替

6. 總感覺飢餓

三、胃病最怕3種食物,燒開水加一把進去,衝走幽門螺桿菌

《本草綱目》中記載的丁香、黑糯米、桂花,經乾燥後科學組合成茶方,可有效殺菌消炎,修復胃黏膜,改善脾胃功能。

黑糯米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中含有的花青素是對胃有益的活性物質,可以修復受損胃黏膜,增強胃功能,調和脾胃;丁香葉中的揮髮油也能起到抗菌作用,幫助吸收和消化營養,桂花還能起到暖胃清新口氣的效果。

若是平時忙於工作,可直接衝泡現成的黑糯紫米茶的茶包,每天飯後喝一杯,趕跑幽門螺桿菌,胃也一天天變強壯。

四、養胃不能停,日常需要做好2件事

吃飯細嚼慢咽

細嚼慢咽不僅能讓食物充分咀嚼,還能幫助消化,能使唾液更好的消化食物,唾液澱粉酶的混合分解,使食物更容易被消化,然後被吸收到胃,這可以減少由於消化不良造成的胃損傷。

建議每頓飯控制在20~30分鐘內,每一口應咀嚼10次以上。

定時做胃部檢查

呼吸試驗:C13或C14呼吸試驗是臨床常用的一種簡單、標準的方法。

血液檢測:檢測人體血液中幽門螺桿菌產生的抗體和毒素;

快速脲酶檢測:操作比較簡單,可以很快了解到患者胃竇的一些組織,但也有出現假陽性的可能。

胃竇黏膜細菌培養:準確,但操作複雜,技術要求高。

相關焦點

  • 幽門螺桿菌「禍根」找到了,醫生奉勸:3類食物再饞也別往嘴裡塞
    近日,他總是有腹痛的現象,吃不下睡不好,就來到醫院檢查,還沒等他說完,醫生就建議他先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一查竟然嚴重超標。身體有這4個表現,可能已經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別大意1、反酸、燒心幽門螺桿菌的繁殖會導致胃酸增多,人體就會很容易出現燒心、反酸等症狀。往往在飯後還會出現腹脹、噯氣、噁心等不適症狀。
  • 幽門螺桿菌的「源頭」找到了,醫生:這三類食物,再饞也要管住嘴
    很可能是受到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表現二:口臭一旦幽門螺桿菌在牙齒中滋生,口腔也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從而會產生碳化物。碳化物是含有臭味的,哪怕是用清潔口腔的藥物也沒辦法根除,所以說這種頑固性口臭的罪魁禍首是幽門螺感覺。
  • 幽門螺桿菌「禍根」已發現,醫生提醒:3類食物,儘量忍住別吃
    近幾日他總感覺腹部疼痛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於是來到醫院做檢查,沒等他說完,醫生就建議小張先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測,檢查結果顯示竟然嚴重超標了。那麼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身體會有哪些表現呢?3、口臭幽門螺桿菌也能在牙齒中產生,口腔感染上幽門螺桿菌後,會產生臭味的碳化物。出現這種口臭,用什麼清潔消除口臭的藥物都是沒有辦法根除的。導致這種頑固性的口臭,罪魁禍首就是幽門螺桿菌了。
  • 幽門螺桿菌的「源頭」已找到,告誡:這3種水果,勸你嘴下留情
    而當胃中感染幽門螺桿菌時,嘴巴也會吐槽,以下幾個信號,可別不當回事。胃中感染幽門螺桿菌,嘴巴也許會「吐槽」口臭。當胃中感染幽門螺桿菌時,也會出現明顯的口臭情況,這是由於幽門螺桿菌寄生在胃部,從而產生尿素酶物質,也會分解出胺類物質。
  • 3種食物是幽門螺桿菌的「加油站」,若你一口不碰,胃壯如牛
    別以為這是勵志的表現,如果這種病菌纏上你,到時候可就麻煩了! 這種車就是大名鼎鼎的——幽門螺桿菌。很少人認識到幽門螺桿菌的厲害,這種軍進入到我們胃部的時候會寄生繁殖,不斷壯大自己隊伍,破壞胃部生態平衡,破壞胃黏膜,最後導致胃癌發生。
  • 幽門螺桿菌是「吃」出來的,消化科主任:四種食物再美味也別吃!
    許多胃炎或胃腸道健康問題都是由它引起的,那麼為什麼會被幽門螺桿菌感染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幽門螺桿菌是"吃"出來的,這四種食物再美味也別碰!1、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儘管胃裡含有酸性物質,這使得大多數細菌難以存活,但幽門螺桿菌是個例外,這種細菌特別喜歡酸性、刺激性的環境,而這些刺激的食物很容易刺激胃酸的分泌,而且長時間食用這些食物就很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
  • 讓幽門螺桿菌的「害怕」的食物公布,醫生:你若喜歡吃可保護腸胃
    幽門螺桿菌的「源頭」已發現,這三種食物,儘量不要吃1、醃菜醃菜是高鹽類的一種食物,胃不好的人如果吃鹽太多會使胃黏膜受到損傷,醃菜在製作過程中會產生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轉化成亞硝酸,亞硝胺有一定的致癌性,如果吃多了會增加患上胃癌的機率,在飲食方面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 醫生提示:堅持食用「這3種食物」,或能讓幽門螺桿菌不來擾
    導語:幽門螺桿菌這個詞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而且隨著現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國家有一半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而且一旦得了這種病菌還特別容易發作,是一種特別頑固的細菌。特別是對於我們的胃,如果說幽門螺桿菌一直存在,我們的胃裡沒有辦法消除或者是忽略,會導致我們胃潰瘍,胃炎等疾病的發生。
  • 讓幽門螺桿菌「害怕」的食物公布,醫生:你若愛吃,或可保護腸胃
    如果感染幽門螺桿菌,會有這4種情況1、口臭,不管是刷牙還是漱口,還是嚼口香糖,都沒有辦法把這種氣味給清除掉,這也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早期的一個症狀。幽門螺桿菌的「源頭」已發現,這三種食物,儘量不要吃1、醃菜醃製的食物是屬於高鹽類的食物,吃太多的話對於胃不好會使胃黏膜受到很大的損傷,而且在製作的過程當中產生了亞硝酸鹽,在進入到人體之後也就會轉化為亞硝胺,亞硝胺是有著一定的致癌性的,經常的吃會使胃癌的發病率增加,所以說平時可以多吃一些新鮮的瓜果蔬菜
  • 28歲男子幽門螺桿菌1200多,消化科主任:只因愛吃4種食物!
    直到醫生給小張科普了才知道,這種細菌是為數不多的可以生存在胃裡的細菌之一,也是超過75% 的胃腸道疾病的源頭,表現為口臭,胃痛,胃脹,反酸等異常,那麼該如何養胃殺菌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為什麼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呢?消化科主任:只因愛吃4種食物!
  • 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醫生提醒:4種飲食習慣,希望早改正
    幽門螺桿菌會存在於人們的口腔、胃、十二指腸當中,有胃潰瘍和胃炎的人也會感染幽門螺桿菌所,幽門螺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有研究表明我國80%的人攜帶,或者曾經感染幽門螺桿菌。所以生活中大家要引起重視,4種常見的飲食習慣是引起幽門螺桿菌的源頭,希望你能及時改掉。
  • 幽門螺桿菌「害怕」的食物已公布,經常端上餐桌,胃或會感激你
    3、飢餓感感染幽門螺桿菌之後特別容易出現飢餓感,即使剛吃完飯沒過一會兒就又出現了飢餓感,其實這並不是身體本身缺乏熱量了,而是因為感染幽門螺桿菌之後會造成腹脹的問題,造成體內氣體增多,導致飯量減少,因此就容易出現熱量缺口。
  • 醫生忠告:做到這5件事,才不會讓幽門螺桿菌趁虛而入
    上周和朋友們一起打火鍋,聊著聊著就說起xxx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朋友小梅聽後勸告大家:這玩意兒可厲害著呢,不僅會傳染,還會致癌,你們出門在外吃飯可得小心點,最好還是自己動手做飯得了。而小霞卻不以為然:別大驚小怪,這麼多人感染,也沒見個個都是胃癌啊。
  • 醫生建議:這3種食物,胃越痛越要吃,或能讓幽門螺桿菌不來擾
    在很早以前,幽門螺桿菌被加入一級致癌物質,不僅是因為它能夠在胃酸裡存活很久,還是因為它無法被根除,導致各種胃部疾病。然而,我們怎樣辨別胃部被幽門螺桿菌侵蝕了呢?根據這些情況判斷,自己胃疼是不是因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1、口臭嚴重口臭除了和牙齒護理有很大關係之外,還和我們的胃有關。
  • 讓幽門螺桿菌「害怕」的食物公布,醫生:經常吃,或可保護胃黏膜
    俗話說,十人九胃病,現在患胃病的概率越來越高,出現胃病的原因與生活習慣有關,同時也與感染幽門螺桿菌有關,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患上胃癌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再加上幽門螺桿菌的傳染率比較高,如果一個家庭當中有一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那麼其他家庭成員傳染率也很高。身體感染幽門螺桿菌會有哪些異常?
  • 若不想幽門螺桿菌找上門,醫生奉勸:四類食物,最好別再端上飯桌
    導語:很多人出現胃部疾病和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著較大的關係,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容易吸附在胃黏膜上損害胃黏膜健康,而且還可能會使胃部受損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所以當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之後,一定要及時調理,不要忽視不管,長此以往很容易會引發胃部疾病,其實幽門螺桿菌的出現,和日常的飲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是以下這幾種食物,很容易會增加人們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機率,勸你還是要及早管住嘴,以免得不償失。
  • 幽門螺桿菌的「禍端」找到了,奉勸一句:3物別再出現在飯桌上了
    在前幾天,有一位42歲的李大姐,去體檢時,發現自己感染幽門螺桿菌,沒有當回事回去,也沒有告訴家人,等到再次去醫院檢查時,發現李大姐和她的丈夫兩個人幽門螺桿菌含量都已超標。這也讓他的家人難以接受,也是非常的困擾,為什麼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呢?
  • 幽門螺桿菌的幫手找到了,多半和這3種食物有關,最好及早管住嘴
    胃癌發生的因素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應該就是胃部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進入人體之後,會和胃部的細胞粘附在一起,在胃部生存繁殖,如果不能夠徹底將幽門螺桿菌消滅,會一直損害著胃黏膜健康,誘發各種胃部疾病,甚至胃癌。
  •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要遠離3種食物,少往嘴塞,或助腸胃舒暢
    尤其是感染幽門螺桿菌,惹上這樣的傷胃傢伙,與飲食有很大的關係。許多我們以為對胃沒有傷害的食物,其實都是腸胃最大的「敵人」。 一、幽門螺桿菌的「共犯」已經找到,醫生提醒,這三種水果,儘量少放到嘴裡
  • 幽門螺桿菌是吃出來的,醫生忠告,身上兩處發臭,儘早去醫院檢查
    我們國家居民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非常高,對於成人來說,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50%以上,也就是說,平均每兩個成人裡,可能就有一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也有人說,幽門螺桿菌是吃出來的,其實這並不誇張,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幽門螺桿菌的傳播方式是口-口傳播,也就是說,在共同進食,共同使用餐具的時候,更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