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昱見|美洲土著為啥覺得歐洲人騎著「草泥馬」打仗?
在歐洲人對美洲的早期開拓史上,有不少近似於段子的史實。比如西班牙人皮薩羅僅帶了100多人的侵略軍,就敢對有著8萬之眾的印加帝國軍團發起衝鋒。最神奇的是他們居然還打贏了,殺得印加人屍橫遍野。而給印加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並非白人手中那些還很原始的槍炮——印加武士如此向他們的國王報告戰況:「白人太厲害了,居然能騎在羊駝上打仗。」
羊駝,就是現在網絡上常說的「草泥馬」,如此萌物當然騎不得。印加人所說的「羊駝」,其實是戰馬。
印加人之所以稱它為「羊駝」,是因為他們以前從來沒聽說過馬這種動物。而印加人眼中的這種「怪獸」,在戰爭中著實讓他們吃了大虧,騎兵優異的衝擊力和機動性,不僅讓沒見過這陣仗的印加武士們不知怎樣防禦,甚至還癱瘓了印加人的指揮和信息系統——西班牙人的騎兵可以輕鬆地追上以善於奔跑著稱的印加哨兵,他們來不及向後面的部隊發出警報,歐洲人已經殺到跟前,龐大的印加部隊在歐洲人面前宛如瞎子,根本無從得知歐洲人的動向,只能一通亂打。
事實上,不僅是馬,當白人殖民者來到美洲時,他們驚奇地發現美洲大陸上缺乏任何一種能夠為人所用的大型畜類。美洲印第安人雖然馴化了羊駝,但也不頂用。由於沒有合適的畜類,美洲的整個文明沒辦法如舊大陸一般發展,直到白人到達美洲,美洲人甚至都沒有發明輪子。
那麼,讓美洲人面臨如此窘境,是上帝偏心眼嗎?恰恰相反,考古學後來的發現證明,美洲大陸可供馴化的動物種類原本較為豐富,尤其是讓印加人吃了大虧的馬,最早恰恰是從美洲出現的,後來才通過白令陸橋遷徙到亞歐大陸。然而,美洲大陸原有的馬匹,卻在距今約2萬年前突然消失了。由於這段時間跟人類遷徙到美洲大陸的時間幾乎同時,一個奇葩卻又合理的猜想就誕生了——美洲大陸的馬,在沒來得及被人類馴化之前,就被人類殺光了。
美洲是人類最晚到達大陸,在到達這裡時人類已經掌握了弓箭卻還不懂馴化,因此生活在這裡的大型動物根本來不及適應就已經被人類殺光了。
與進入文明社會後馬成為人類的好朋友和重要戰略物資不同,在距今3萬到1萬年的時間裡,石器時代的人們曾經將馬作為主要的狩獵對象,僅在德國某一考古遺址上就曾找到10萬具被狩獵的馬的骨骼,可見人類當時狩獵野馬風氣之盛。繞過白令陸橋遷徙到美洲的印第安人由於狩獵技術更為高超,提早打光了美洲大陸上的那些馬匹和其他大型畜類,因此,後來的美洲原住民不得不為自己祖輩的「豐功偉績」埋單,吞下沒有動物可供馴養的苦果。
在遠古的印第安人眼中,漫山遍野的馬匹可能僅僅意味著一頓美餐,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種動物有一天會給自己的後代招來亡國滅種之災——在資源尚存時少「作」一點,給後代留條後路總是好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
壹點號 昱見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