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路人甲一直以為除了靠魚生活的人(比如說養魚的,捕魚的或者專門研究魚的)以外,咱們釣魚人對魚的了解是最豐富的。可時間長了卻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很多釣友雖說釣魚時間比較長了,但卻分不清釣起來的是什麼魚。尤其是以下幾種魚,雖然常常見到可是它們長得比較像,所以很多釣友都尷尬的認錯了,今天列出來給大家分享以下,希望以後別叫錯了。

一,最容易混淆的就是土鯽魚和工程鯽
現在我們釣魚都講的是野生鯽魚,很少有釣友敢吹牛說自己釣的土鯽魚,因為我們釣起來的鯽魚大多數都是漁政或其他人放生的工程鯽(沒有繁殖能力的)。土鯽魚生長速度慢,一年左右的鯽魚也長不了2兩,能遇到2兩以上的鯽魚都是老江湖了。很多人以為自己釣的野生鯽魚就是土鯽魚,或者顏色金黃,發黑的就是土鯽魚。其實不是,鱗片的顏色其實和它生長的環境有關,如果你將工程鯽放到荷花池裡,一年中鱗片也是金黃的。

真正的土鯽魚身體瘦長,頭部比較圓潤,魚頭和身體比較協調,魚鱗也比較細小。據說側線了鱗片和工程鯽也有所不同,這個我沒研究過,不知道真偽。工程鯽有很多種,很明顯的一條就是嘴巴邊上有一對較小的鬍鬚,背部的肉比較厚,而且生長速度快,肉質也明顯差很多。而土鯽魚的肉質真的可以讓你找到小時候的感覺。

二,牛尾巴和黃骨魚
黃骨魚是我們釣得比較多的一種魚,肉質鮮美還沒啥小刺,深受釣友們的喜愛。很多釣友辨認黃骨魚都是看它身上最明顯的三根扎人的刺。可是別忘了,有一種魚叫牛尾巴,它的身上也是有這樣的三根刺,它的數量比黃骨魚要少,但營養價值要比黃骨魚要高。而且它們的習性都差不多,喜歡在亂石堆的地方築巢和覓食,這也是釣魚們將它二者混淆的主要原因。

二者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黃骨魚的身形更短促一些,牛尾巴則更細長一些。黃骨魚的尾巴呈剪刀狀,牛尾巴的尾巴呈扇形。另外,牛尾巴個體也能長得大一些,有的釣友甚至釣上來上斤的牛尾巴,反過來看黃骨魚,有半斤的就堪稱是「巨型了」。

三,翹嘴,紅尾和青稍
有一種釣友,喜歡把嘴巴向上翹的統統稱為翹嘴,但是嘴巴向上翹的有很多,除了翹嘴本身,青稍和紅尾都有明顯的嘴巴向上翹的特徵。怎麼區分它們之間的區別呢?首先說翹嘴,既然是翹嘴那麼嘴巴肯定是向上翹的,如果不翹那就是白條了。它雖然嘴巴上翹,但背部平直,而且可以長很大一米多長也不稀奇。

紅尾和它倆最大的區別就是尾巴顏色不一樣,雖然嘴巴向上翹,但嘴巴比較尖,個體也不會特別大(7-8斤的都很難得了,不像翹嘴那樣米級的都經常聽說)。青稍是最好辨認的,雖然嘴巴向上翹,但是這傢伙是個駝背,而且個體都長得不大一般一斤左右就算很大了。

四,埃及塘鯴和鯰魚
其實我們小時候是沒這種困惑的,因為埃及塘鯴是外來引進的物種。二者形態長得差不多,但是肉質天差地別,明顯鯰魚要比塘鯴好吃,埃及塘鯴釣回來送人都沒人要。埃及塘鯴和鯰魚最大的區別就是鬍子多,一般都有8根鬍子,而鯰魚則不一樣只有4根鬍子,而且上面2根鬍子特別大,下巴的2根鬍子比較短小(不注意看還以為是2根鬍子)。在埃及塘鯴剛引進過來的時候有些商販就很缺德的剪掉埃及塘鯴的鬍子冒充鯰魚。

但是埃及塘鯴和鯰魚還有一點不一樣,埃及塘鯴背上有魚鰭,鯰魚沒有。而且鯰魚的下嘴巴比較大,仔細看的話下嘴巴幾乎能把上嘴巴包住。但是埃及塘鯴不一樣,上下嘴唇基本都差不多。還有一種和埃及塘鯴長得差不多的魚,叫本地塘鯴,不過這貨一般都是黃色,而且個體不大一般不會超過2斤,不像埃及一樣動不動就是三五斤甚至十幾斤。

最後:其實長得很像的魚還有很多,比如說在南方很常見的鯪魚,土鯪,麥粒很多釣友都很難分清楚。在南方有些鹹淡水釣魚的釣友經常釣到黃腳鱲,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小羅非直接又丟進河裡了。還有紅眼和草魚,很多人都一時分不清。所以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希望大家不要再認錯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