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像泥鰍,背上還有刺的魚是什麼

2021-01-08 365說三農

在農村,我們有很多青春年華留在了那個無憂無慮的年代。當我們還是孩童的時候,放牛,放羊,種地,插田,割小麥,割稻穀,挖花生,還有農閒的時候去野外的水溝,水塘裡摸魚抓蝦,好是痛快。

對於我們男孩子來說,摸魚抓蝦是最喜歡幹的事,每到周末或者放假的時候,就是我們叫上小夥伴一起抓魚摸蝦的時候。

還記得,那個時候有一種長得像泥鰍,北方長有連排刺的魚,我們當地人叫刺鰍,主要是因為因為刺鰍背上長有刺,這背上的刺也是刺鰍防護武器,就是人不小心刺到手,手上就會立馬出血,我小時候沒少被刺鰍刺,每次刺到手之後,立馬把手放到嘴巴裡消毒,然後用另外一隻手捏緊,這樣就可以暫時止血了,但是還是很疼的。

刺鰍是典型的肉食魚類,以水中小魚小蝦為食,在水中是很兇猛的。刺鰍在有的地方叫刀鰍,這是因為刺鰍身體長得是扁平的,嘴巴是尖尖的,而泥鰍身體是渾圓的,嘴巴也比較圓,並且刺鰍的背部的刺像刀尖一樣鋒利,所以刀鰍這樣而得名的。

刺鰍一般生活在活水水域中,水域裡面有水草,水不是很深,因為這樣,刺鰍覓食更加容易,食物來源也多。要特別強調的是,刺鰍喜歡流動水源的,一年四季不斷流的那種,這樣的環境,水質比較好,小魚小蝦也多,從上遊來的食物也多。

我們還會在天氣熱的時候,特別是夏季的時候,刺鰍還會翻水嘻嘻,這也是刺鰍到了繁殖期的時候表現,刺鰍繁殖期在7,8月份,所以翻水的經常看到。

刺鰍以前農村的水渠裡經常可以抓到,或者釣魚的時候也可以釣到。那個時候我們用紅色蚯蚓釣鯽魚,前面釣到鯽魚了,如果後面突然沒有鯽魚吃食了,最後釣上刺鰍來,那是因為鯽魚是怕刺鰍的,刺鰍會吃鯽魚,把鯽魚都趕跑了,這個時候釣魚人要麼繼續釣刺鰍,因為刺鰍喜歡集群活動,釣一條後,後面還有可以釣,那麼趕緊換比方,這裡短時間內沒有其他魚類了。那個時候,刺鰍不被待見,有時候釣上餵貓,餵雞吃了,因為身體單薄,還怕被刺刺到,所以不愛搭理刺鰍。

但是,如今我們想找到刺鰍都難覓身影了,並且刺鰍價格也很高了,據有的商家說,刺鰍七八十元回收,但是想找都難了。

這主要是因為野外水生環境變化大,水渠都變成了水泥的,要麼幹了要麼清理變很深,水草也少了,這些水生環境已經不利於刺鰍的生長了,所以刺鰍也不知道去哪裡躲起來了。

相關焦點

  • 農村野河裡長得像泥鰍背上有刺的魚,以前用來餵家禽,現在80一斤
    很多從小在農村呆過的人可能會見過這種魚,有人會覺得這是泥鰍,其實這是不對的,這不是泥鰍,在我們老家這種魚叫刀鰍。因為它的背上有一個像刀片一樣的刺,而且長得像泥鰍,所以老家的稱呼都叫刀鰍魚。這種魚以前在我們農村老家的時候都會用來餵家禽,比如說像一些鴨、鵝都把這些魚扔在它們面前給它們吃,當作飼料的一種魚。聽老人們說,鴨子吃了這種魚之後長得特別快,一年都可以長好大,而且下出來的蛋的味道都更美一些,所以農村養的鴨和鵝的生活待遇還是挺不錯的。在我們農村小時候抓這種魚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因為你的手很容易被它背上的那根刺給劃到。
  • 長得很像泥鰍,背上長有倒刺,這種小雜魚如今70元一斤
    導讀:長得像泥鰍,背上有倒刺,釣魚人最討厭它,如今卻賣到70一斤釣魚是一項很上癮的運動,愛釣魚的朋友,一到時間節點,不由自主地就想出門,去坐到水邊垂釣。釣魚人是最勤奮的群體,只要有魚釣,永遠都不會覺得累,也不會覺得餓,自己吃什麼無所謂,不吃也沒事,當務之急的是要搞清楚魚最愛吃什麼才是最關鍵的。釣魚人垂釣過程之中,對於一些小雜魚是相當討厭的。
  • 農村河流中的這種魚,長得像泥鰍,被人們稱為「魚中珍品」
    文/玉濁清這種魚被人們稱為「魚中珍品」,長得像泥鰍,最大不超過半斤不管生活在什麼地方,都可能會對自己的家鄉產生一定的眷戀感情,當然在農村也是如此,農村總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其實在農村,不僅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植物,還有各種各樣的野生物,特別是生活在農村的人,他們和小夥伴們還會一起捉一些魚蝦,並且這種東西也成為了人們在餐桌上的美味食物。在眾多野生物當中就有一種長得像泥鰍的魚,不過個頭卻很小,最大的也不超過半斤,這種魚一般長在長江上遊,並且還被人們稱為魚中珍品。
  • 泥鰍背部長刺是怎麼回事?它還是泥鰍嗎?
    背上長刺的泥鰍就不是泥鰍了,因為泥鰍的全身被溼滑的黏液包裹著,表皮沒有任何的刺,那麼,背上長刺的「泥鰍」究竟是什麼魚呢?它有什麼價值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泥鰍與背上長刺的「泥鰍」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是泥鰍  泥鰍是鯉形目鰍科泥鰍屬下的魚類,它們體型呈圓柱形,體長平均在10公分左右,身體呈灰黑色,頭部比較的細長,口眼非常的小,比較有個性的是,它的口部有10個觸鬚,這是泥鰍的觸覺和味覺器官。野生環境下,泥鰍僅分布在亞洲,在我國泥鰍的分布很廣,幾乎除了西藏等高原地區,其他地區的淡水流域中均有分布。
  • 半米長的泥鰍背上長滿倒刺,太大了能吃嗎?
    河鰻又叫白善,雖然現在不常見但在以前,自然水域當中有很多河鰻,而且還很大,河鰻長的有點像蛇,又有點像黃鱔。它能長半米多長重達好幾斤,不過今天和釣友們交流的不是河鰻,而是一種酷似河鰻的大泥鰍。釣獲的大刺鰍什麼泥鰍能長半米長記得小時候在河邊釣魚是時,最討厭的就是釣到背上有刺的泥鰍,由於它貪吃只要一上鉤,準將魚鉤吞進肚子裡。
  • 外形像泥鰍的魚,身上帶把「刀」,小時候在農村很常見!
    刀鰍魚是我國一種淡水魚,這種魚在北方很少見,常年出沒於我國南方河流和湖泊當中。很多人第一眼看過去它像泥鰍,其實它壓根就不是泥鰍,是一種魚,而且背上有一排又細又長的刺,像背了一把刀一樣,故而被人稱為刀鰍魚,刀鰍魚也叫中華刺鰍,在很多地方也有不同的稱呼,如鋼鰍、刀鰍、石錐等。刀鰍魚身體細長,長度大概在40cm左右,有的體型大的能達到50cm。身上像泥鰍一樣很滑溜,有著粘稠性,沒經驗的話徒手還挺難將其捉住的。
  • 農村河裡釣的小魚,紅色尾巴長得像泥鰍,這是什麼魚?
    農村邊上的小河裡有很多野生小魚,這種魚用蚯蚓釣最好釣了    說它是魚,卻長得像泥鰍,尾巴是紅色的。    還記得小時候經常在河裡釣到這魚,後來好多年不曾見到,沒想到這次居然釣了這麼多這種魚,也許是環境變好了吧!各位看官,有認識這種魚的嗎?誰知道這魚叫什麼名字?
  • 酷似泥鰍,背上帶「刀」,曾被釣魚人嫌棄,如今100元1斤難買到
    導讀:酷似泥鰍,背上帶「刀」,曾被釣魚人嫌棄,如今100元1斤難買到文/農夫也瘋狂農村到了年底,集市上就會變得比以前熱鬧,尤其是在越接近年底的時候,就會越熱鬧。這個時候去農村的集市上,就會看到很多之前沒看到過的新奇「土貨」。
  • 南方1種冷水魚,長得像泥鰍,1年長不到1兩,天生3根毒刺,1斤200
    導讀:長得像泥鰍,天生有3根毒刺,1年長不到1兩,市場200元1斤少見 文/農夫也瘋狂 冬天很多人喜歡吃火鍋,在寒冷的天氣裡大家一起圍著吃熱氣騰騰的火鍋,這種氛圍還是很不錯的。而目前火鍋的食材越來越豐富了,魚火鍋就很受歡迎。
  • 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有刺嗎?是魚或黃鱔嗎?和黃鱔哪個好吃?
    泥鰍是鯉形目、鰍科動物,一般生活在淤泥底的靜止或緩流水體內,除了用來做菜,還可以入藥,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稱為「水中之參」,那麼,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有刺嗎?是魚或黃鱔嗎?和黃鱔哪個好吃?一、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
  • 背上有根刺很厲害,樣子像鯊魚卻很小個,味道鮮美令人難忘
    一般我們看到的魚類都是表面光滑,帶有鱗片,依靠魚鰭進行活動的,而有些魚類卻偏偏長的與眾不同,比如說枯葉魚,具有和枯葉蝶一樣的偽裝性,顏色是低調的黑白色,體型很扁,就像樹葉一樣,只要在魚缸中放入沉木和葉片,再加入黑水之後,你就很難發現它的存在,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種魚類,雖然偽裝性比不上枯葉魚,可是它的長相也很奇特
  • 養殖銀龍魚,想要長得好,應該怎樣餵養
    看得小編都餓了,根據小編了解在魚類裡面銀龍魚可是有名的吃貨。但是咱們養殖的過程中想要銀龍魚的體態優美、鱗片完整有光澤,光讓它們狂吃是不行的。那麼怎麼樣餵養才能讓這些銀龍魚長得更好,大氣十足的遊在水裡?在下文跟著小編一起好好了解吧。
  • 這種魚長得泥鰍那樣的大小,但魚身有幾道紋路,魚肉滑嫩鮮美!
    漁民世代相傳此魚有固本、滋陰活血的食療價值。用子姜燒、酸菜燒、烏雞燒、韭菜煮、土鴨燒,無論怎樣調味都能感受得到玄魚仔的滑嫩,入口甘甜和鮮美。像玄魚仔這樣的魚,很難人工養殖,就是因為對水質的要求太高;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江裡寬闊,魚兒可以活動的空間非常大,這就使得它們的肉質更靈活、更具彈性。
  • 驚奇動物在這裡:泥鰍也是魚!原來泥鰍還有這樣的作用!
    曾經有一部電影,名字就叫做《泥鰍也是魚》。別笑,它可不是在開玩笑,泥鰍真的是一種魚,而且是我國最為常見的一種魚類。除了西藏的林芝地區,我國各地都有分布,其中在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布最為集中。「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
  • 別看這些魚長得很像,但口味天差地別,釣魚人十有八九都分不清
    說實話,路人甲一直以為除了靠魚生活的人(比如說養魚的,捕魚的或者專門研究魚的)以外,咱們釣魚人對魚的了解是最豐富的。可時間長了卻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很多釣友雖說釣魚時間比較長了,但卻分不清釣起來的是什麼魚。
  • 身子像草魚,魚頭像紅眼魚,可這究竟是什麼魚?
    今晚野釣,也是遇到了一條來路不明的魚種,長得既像草魚,又像紅眼魚,讓人很難猜測。魚頭上下都有魚鱗,且為扁平狀的,其背上的肉沒有小的魚刺,這一點又有點像鱸魚,有大神見過這種魚?它魚鰓裡面也沒刺,初步判斷也不會是感魚;背上有兩個鰭,也排除了軍魚;而且它沒有魚鰾,更不可能是紅眼,泰國鯪魚之類的。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好像說是烏頭,最大的只有半斤,可我這條有一斤多重啊。哎,不管了,晚上做來嘗嘗不久知道了!
  • 酷似泥鰍,俗稱「花泥鰍」,至今不知道學名,你認識嗎?
    不過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在農村有一種小魚,它長得很像泥鰍,可是卻有細小的魚鱗,因此也被稱之為「花泥鰍魚」。 在過去農村很多的溪流中經常能見到、釣到這種魚,但是至今還不知道它的學名。如果在菜市場遇到了,再貴也要買一點,價值珍貴。
  • 農村這種魚是我國特有物種,形似泥鰍卻不是泥鰍,最大可長到6斤
    這種魚是我國特有物種,長得像泥鰍卻不是泥鰍,最大可長到6斤文/ 農夫也瘋狂南方這個時候正在忙著插秧,而在水田中就常見到泥鰍、黃鱔和一些小魚。對於泥鰍,估計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這種魚在農田中是最常見的,其對於稻穀的生長還是有利的。
  • 小丑泥鰍魚是淡水水族箱的美麗色彩
    如果你見過一條小丑泥鰍, 那你就會很難拒絕把他們帶回家。因為這種魚類很漂亮,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這鴿美麗的魚類。難以想像這種美麗的魚在印度尼西亞和婆羅洲作為食用魚食用,它的長度超過一英尺。幸運的是小丑泥鰍,在水族館愛好者中,它是社區坦克的主食,而不是餐桌上的主食。它的橙色和黑色條紋的身體,紅色的鰭和活躍的行為使它成為最受歡迎的泥鰍之一。
  • 這種魚很像泥鰍,肉質鮮美很受歡迎,如今卻很難見到,你那還有嗎
    在眾多的魚種中,讓小編印象最深的還是這種很想泥鰍的小魚了。從外觀體型上來看,這種魚跟我們常見的泥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都長著精緻小巧的嘴巴,同時在體型上也都相對的嬌小。最大的區別可能就在於,這種魚長有細小的魚鱗,並且身上有著許多的斑點。因為不知道它真正的學名,所以我們這兒的人都叫它「花泥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