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現實的種種不如意,年輕人可以通過憤怒解決問題嗎?陳文茜給出的答案是「當然不能」。臺灣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新書《樹,不在了》發布會昨天在北京舉行,嘉賓白巖松出席。
面對現實的種種不如意,年輕人可以通過憤怒解決問題嗎?陳文茜給出的答案是「當然不能」。臺灣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新書《樹,不在了》發布會昨天在北京舉行,嘉賓白巖松出席。陳文茜認為,所有曾經出現過革命的地點,失業率都比革命之前高,經濟狀況更糟。政治穩定就不要談了,更不要談個人追求的自由,最後還變成激進組織崛起的溫床。
在活動現場,陳文茜勸告年輕人:第一,這是時代的錯誤;第二,但是你得承擔這個錯誤的後果;第三,解決這樣錯誤的方法是,你去學習全球化的經濟和政治學。
分析兩岸年輕人的異同
《樹,不在了》是陳文茜的最新時評集,收錄了她對於經濟危機下「貧富差距」、「高房價」、「自由貿易」以及年輕人的焦慮情緒等的深入觀察。
談到兩岸年輕人的同與不同,陳文茜說到,臺灣在1970年經濟發展之後,「當時以為我們可以享有的繁華是永遠的。」而大陸經濟起飛之後,「也許所有人以為中國會成為永遠時代的主角,也會覺得自己永遠的『禮物』不會離開。」陳文茜認為,兩岸很相像的是,都是全球經濟分工的一部分,各自承接了全球不同經濟史中一個階段的角色。
第二個相同點是,大家都不願意從全球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問題。在她看來,其實不只是兩岸,其實全世界人都一樣:在金融海嘯之後,經濟下行。這時剛好走入社會的年輕人,在貧窮的狀態下等待一年又一年,最後絕望憤怒了。「你的身體是年輕的,可是世界的經濟是生病的。你的生命是健康的,可是全球的經濟問題是非常衰老的。在這個情況裡面,你的生命誕生的時候,好像是一個繁華世界的時代。你走出社會的時候,卻是一個衰退的時代。」
陳文茜:傻瓜才買房
活動現場,年輕的主持人向陳文茜和白巖松拋出了「買房難」的問題。陳文茜直言「傻瓜才買房」。「我向年輕人確保:租房子的人有福了,很便宜。買房子的人,如果你是沒有什麼錢的人,你不是投機客,買房子的人傻了。房價不可能永遠零利率,所以只要有升息的那一天,利率如果升回來5%到6%,你的貸款利息那麼高,房價就會大幅度修正。」陳文茜自己也是直到45歲,SA R S那年房價下跌的時候才買房。
白巖松也說,全世界只有大陸年輕人會在28歲買房子。他自己在第一套房子之前曾經搬過八次家。好容易等到分房,房管處的人說可能朝向不好,白巖松回答說「沒關係,朝下都行。」
主持人繼續發問,年輕人在當下社會,面對環境汙染和工作等方面的壓力,這種「憤怒」如何釋放?
陳文茜回答說,「當你覺得它只是憤怒的時候,最好三思而後行。」她認為,年輕人要思考這種憤怒的原因在哪裡,解決方案是什麼。「如果你只是發洩憤怒,創造整個運動的風潮,甚至不惜製造謠言,用各種方法串聯,(那是暴民的行為)。」
白巖松:阻止這個世界變壞
當天需要提前離場的白巖松,臨走前說:「她在書裡面提出,樹不在了怎麼辦?可以引申為———過去殷實的大樹不見了,我們要自己成長。我的名字最後一個字是松,你把這個木拿走,答案就出來了,做一個公民。不管你有多憤怒、多質疑、多不相信、多說N O,但是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公民。當這個社會都變成公民的時候,這個社會差不到哪去。」他認為,「現在大陸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由老百姓成為公民,我們已經走過了從小老百姓走到老百姓(的階段)。」
「年輕的時候希望改變世界,到這個歲數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偶爾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但是用盡全身的氣力在阻止這個世界變得更壞。」白巖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