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新年「第一面」,必須是張老熗!
和往年一樣,2021年1月1日,張老熗熗鍋燴麵(以下簡稱「張老熗」)4周年品牌日在博雅廣場店舉行,「熗粉」相聚一堂,幸「燴」好時光。
與往年相比,除產品外,今年的生日Party還更加注重文化淵源的探索。當天,圍繞「熗文化」主題,墜胡說書戲、硯山石猴等南陽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了現場展示。
對於品牌而言,沒有產品優勢談文化如無源之水,缺乏文化淵源談產品如寡淡清水。4年時間,張老熗以「眾口好調」的魅力徵服了市場。在此基礎上,其根植「老南陽」土壤而生的「熗文化」,已成為張老熗實現與顧客精神連結、情感共鳴的重要紐帶。
從開創熗鍋燴麵品類,到引爆南陽「熗」文化,張老熗不斷優化產品內核的同時,也在著力放大品牌的內涵,這一信號充分說明,4歲的張老熗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腳踏實地加油幹,傳承人許下「四個承諾」
2021年1月1日,陽光正好,微風和暖。
8:30,張老熗博雅廣場店,已有「熗粉兒」提前到場。「我吃張老熗有三年了,你呢?」「那我可比你資深,4年」……「熗粉兒」們互不相識,卻瞬間「自來熟」,他們中有自己來的,還要情侶、夫妻、家人、朋友,大家聊得熱鬧,似老朋友。
9:00,活動正式開始。「新年第一天,祝大家心想事成,越來越好!」張老熗傳承人張林先送上一波暖心的祝福,「熗粉兒」也很熱情,鼓掌致謝。
「這一年,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我們做到了不裁員、不關店、不降薪。」張林先「匯報」了2020年的成績單。不僅如此,張老熗今年還繼續在產品上下功夫,涼菜品種更豐富,燴麵口感更軟滑、羊肉品質更鮮嫩。雖有成績在前,但張林依然主動要求「熗粉兒」多提建議、多「拍磚」。
最後,張林還向粉絲們許下了「四個承諾」。
會像巴奴的杜中兵一樣,堅持「產品主義」,把產品得更好;會像建業胡葆森一樣,建業是「讓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張老熗要「做好一碗老家面」;會像三全陳澤民一樣,五十歲創業賣湯圓,如今又跨界新能源,張老熗也會以這樣的進取精神自我驅動;會像陳氏太極拳傳人陳正雷一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扎紮實實把面做好。
「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加油幹!徵途漫漫,惟有奮鬥!」傳承人張林借用習主席2021元旦賀詞裡的兩句話。有趣的承諾,真摯的表達,堅定的決心,贏來陣陣掌聲。
隨後,有獎競猜、搖一搖、點金幣、數鈔票等互動活動,再次將氣氛燃到極點。
非遺大師親臨現場,「老南陽」孕育「熗文化」
現場,圍繞「熗文化」這一主題,做了許多精心設置。
背景牆,大大的「熗」字十分醒目,「夜黑兒」「逮勁」「乖乖嘞」等南陽方言獨具風味,「肉炒焦、蔥炒黃、一爆一熗加高湯」闡釋了張老熗的工藝秘籍,「聞香、品湯、嘗面、加辣椒油」精準概括了張老熗的「吃麵四步驟」……
「無論品牌發展到什麼階段,都不能脫離發源地談文化。」張林說。
因此,張老熗還邀請了三位重量級嘉賓到現場,他們都是南陽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河南墜子非物質文化傳承人、72歲的邱建國老先生,一段即興墜胡說書戲驚豔四座:「大骨湯下燴麵又熗鍋,到鄭州下車去欣賞,才知道熗鍋喝著真舒服,上有老下有少,男女喝了都來誇……」
南陽三弦書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王遠徵以一首《父母恩》感動全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方城石猴市級代表傳承人王亞楠現場雕刻石猴,技藝精湛,令人大開眼界。
對南陽文化的追溯和表達,在現場隨處可見。比如,當天發布的2021版張老熗漢文化主題紀念卡,採用了青龍、朱雀、諸葛亮等極具「南陽標籤」的文化符號。
「南陽是熗鍋燴麵的發源地,是張老熗的根,是『熗文化』的土壤。」張林這樣概括。
發力品牌文化淵源,品牌倍增效應值得期待
「餐飲一旦開始選擇在品牌文化淵源上發力探索,那就一定是處於冉冉上升的發展期。」現場,鄭州本土記錄者、作家瓦爾特這樣評價張老熗。
同時,瓦爾特表示,過去,他將鄭州燴麵分為五大流派,經過4年的發展,張老熗已成為五大流派的有力補充。
張老熗對於文化的發力從多個細節可以看出。當天,張老熗還發布了品牌的形象IP,這一動作,被認為是張老熗更深層次、更大領域實現品牌文化具象表達的重要信息之一。
當天,活動外場,還通過展板的形式對張老熗的發展歷程進行了回顧:2017年1月1日,張老熗第一家店凱利中心店亮相。2017至2018年,兩年時間,張老熗在鄭州東區布局了5家店面,並迅速引爆東區消費熱潮;2019年2月26日,張老熗首次走出鄭東新區,開設印象匯店;2019年4月30日,經三路店開業,張老熗挺近金水區腹地;2019年5月26日,博雅廣場店開業,張老熗走進龍子湖大學城,距離年輕人越來越近……直到2020年1月16日,升龍廣場店開業,張老熗完成了4年10家店的布局。
4年來,張老熗不斷優化產品,成功站穩鄭州餐飲江湖。在此基礎上,張老熗正在加大對品牌文化淵源的追溯和闡述。這標誌著,該品牌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文化帶來的品牌倍增效應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