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的落月點為啥選在這兒?兩種採樣方式有啥區別?一起看嫦娥...

2020-12-03 央視新聞

「小朋友」 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從選擇著陸點到順利著陸月球

嫦娥家族的兄弟姐妹都經歷了什麼?

嫦娥五號的落月點又為何選擇在這兒?

嫦娥落月的技術原理又是什麼?

來一起漲知識吧!

嫦娥三號到嫦娥五號的落月位置演示

△虛擬特技演示:嫦娥三號到嫦娥五號各自在月球的著陸位置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月球的正面,嫦娥三號落月的地方就在這裡,名字叫「虹灣」。它位於月球第二大月海「雨海」的西北角,是一個直徑達260公裡的巨型隕石坑壁。從2013年12月14日落月到現在,嫦娥三號著陸器已在「虹灣」駐守了近7年,目前,部分科學載荷仍然在工作,嫦娥三號依然在刷新著人類太空飛行器在月球工作時間的最長紀錄。嫦娥三號著陸器身邊不遠處的就是「玉兔一號」月球車,在月面行走114.8米,工作972天後,2016年7月31日停止工作,永久睡去。

與嫦娥三號不同,嫦娥四號的著陸點不再是月球正面,而是月球的背面。這裡就是嫦娥四號的落月點——馮·卡門撞擊坑,位於月球背面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盆地,是整個太陽系中最古老的撞擊坑,大約形成於36億年前。與月球正面不同,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而馮·卡門撞擊坑的坑內相對平坦,所以,當時嫦娥四號選擇在這裡著陸。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實施落月,這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目前,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仍在月球背面履行著他們的歷史使命。

那麼,嫦娥五號的落月點是在哪裡呢?讓我們再次回到月球正面。這裡是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面積約400萬平方公裡。嫦娥五號的落月點就在「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脈,距離「嫦娥三號」的落月點虹灣約1000公裡。這是人類從未探索過的區域。科學家推斷,這裡土壤體質更年輕,土壤中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含量更高,更有研究價值和意義。此次任務,如果能成功採樣返回,對於研究月球的起源及演化歷史,將有很高的價值。

精準測距測速 推進器反推 自主懸停避障

著陸點選好後,接下來就是著陸月球。這次嫦娥五號依舊採用月球軟著陸的方式。這種方式,嫦娥三號、四號分別在月球正面、月球背面驗證過。但由於月球上沒有空氣,飛行器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樣利用降落傘實現軟著陸,而要依靠自身推進器的反推力。

通過回顧2013年12月嫦娥三號在月球軟著陸的片段,我們來了解一下嫦娥落月的技術原理

兩種採樣方式 共同完成取樣任務

按照嫦娥五號任務的規劃,將在月面採集約2公斤的樣品帶回地球。為了提高此次採樣的可靠性,以及樣品的豐富性,研製團隊設計了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共同完成採樣任務

首先來介紹一下表取,顧名思義,就是在月球的表面採集樣品。但與其他國家的月球樣品採集方式不同的是,我國的嫦娥五號任務將以無人自主的方式進行樣品採集。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嫦娥五號探測器主任設計師 姜水清:從全球來講,表取任務是全球首次月面無人自主採樣的任務。為了實現這個任務,我們設計了三個產品,有個四自由度採樣機械臂,然後末端又帶了兩種採樣器,一種是可以實現鏟挖, 一種是可以實現淺鑽,來實現不同類型月壤的一個採集。

按照規劃,採樣機械臂將在著陸點周邊區域進行多次採樣工作。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嫦娥五號探測器主任設計師 姜水清:它在整個著陸器的可達範圍內,它都可以採樣。假設咱們的著陸點不是那麼理想,如果是有一個大石頭,採不動,可以給它稍微換一個地方,稍微軟一點,肯定就能保證能採到一定的樣品。

據了解,在表取工作之前,會先進行鑽取,來獲得月面以下的樣品。兩種方式互為備份,不僅可以提高採樣的成功率和可靠性,同時也能夠獲得更為豐富的樣品種類,為後續科學家研究提供更多可靠的原始資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嫦娥五號探測器主任設計師 王國欣:我又有鑽取又有表取,哪樣都能拿回來,就能夠互相來互補一下。我們目前具備的能力是作用到月面以下兩米,然後獲得這個月壤的樣品,它的特點是能夠鑽進去,然後月壤在裡邊它有一個層區分布,這個是不破壞它的層區分布的。

在完成表取和鑽取之後,上升器會帶著樣品與軌返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並將樣品轉移到返回器中,最終由返回器攜帶樣品返回地球。

(編輯 許博彧)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探測器完美落月 期待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挖土」工作
    看點一:「選址準、落得穩」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相較於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方面的高要求是空前的,這需要著陸區域內無太高的凸起、無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務要求。為實現「選址正確、落得準確」,嫦娥五號採用了五院502所在嫦娥三號和四號上應用的「粗精接力避障」方式。著陸上升組合體在飛到距離月面100米時會懸停一下,通過對選定區域拍照,精確識別選好落點。
  • 未見外星人:嫦娥五號拍攝的月球高清大片來了!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01 看點一:「選址準、落得穩」 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
  • 隼鳥二號採樣返回,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和著陸器組合體,在筆者碼字的同時正在月球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邊緣降落,而日本在小行星龍宮上的取樣也將於12月份返回地球,這是巧了,這兩個都屬於取樣返回,一個遠在數個天文單位以外,一個則在抬頭可見的月球上,到底哪個更難一些?隼鳥二號的「龍宮小行星」採樣難度有多高?為什麼是隼鳥二號呢?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將工作兩天,鑽2米取土
    無論是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還是即將開展的科學探測及自主採樣返回等任務,都看點多多、令人期待。險!600公裡外「全自主跳傘」在距月面1.5公裡時,嫦娥五號利用光學成像敏感器進行粗避障,剔除大型障礙物;距月面僅百米時,嫦娥五號上的備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進行精確避障,精準識別選好落點。
  • 穩穩落月,下一步「挖土」
    600公裡外「全自主跳傘」在距月面1.5公裡時,嫦娥五號利用光學成像敏感器進行粗避障,剔除大型障礙物;距月面僅百米時,嫦娥五號上的備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進行精確避障,精準識別選好落點。一邊下降一邊避障,待嫦娥五號飛到選定著陸點後,一個側身開始垂直下降,並在距離月面較近時關閉發動機、自由落體……著陸腿緩衝著陸!至此,嫦娥五號完美落月!
  • 飛那麼遠,嫦娥五號為啥只擬帶回2公斤「土」?
    為了提高採樣的可靠性,增加樣品的多樣性,嫦娥五號任務將通過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採集樣品。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 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 裴照宇:比如說鑽取,初步考慮是 0.5 公斤,表取是 1.5 公斤,這是我們的設計安排。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的主要目標是完成月球採樣並返回。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北京時間今天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月球「挖土機」,開工大吉!嫦娥「五妹」降臨月宮,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因此,嫦娥五號落月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和「姐姐」們相比,「五妹」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方面的要求近乎苛刻——著陸區域內無太高的凸起、無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務要求。為了「選得準、落得穩」,嫦娥五號採用了「三姐」和「四姐」上應用的「粗精接力避障」方式。
  • 月面「挖土」,嫦娥五號用這招就夠了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 鄧孝慈】《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北京時間2日4時53分,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 月球「土特產」打包完畢!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採樣和封裝過程中,科技人員在地面實驗室根據探測器傳回數據,仿真採樣區地理模型並全程模擬採樣,為採樣決策和各環節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 嫦娥五號「回家」之際,「嫦娥之父」有話說
    【環球網軍事/航空報導】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目前正在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待組合體飛行到距離地球5000公裡的高度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將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
  •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成功實施近月制動的嫦娥五號什麼時候...
    嫦娥五號飛上天已經很久了,這幾天嫦娥五號在天上幹了不少事情,關於嫦娥五號的消息也很多,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相關的內容。 11 月 28 日晚,嫦娥五   原標題: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成功實施近月制動的嫦娥五號什麼時候回來?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日本隼鳥探測器搶先回到地球,哪家難度更大?
    文/行人我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自打發射以來,任務進展十分順利,好消息也是接踵而至,根據我國航天科工局和「嫦娥五號」工作小組的最新消息顯示,目前嫦娥五號的組合體已經完成了分離,目前各個系統工作狀態良好,後續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此次我國的「嫦娥五號」的最終極任務就是從月球上取樣並且帶回地球,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另一臺深空探測器
  • 嫦娥即將月球取土 武漢教授十年磨「鋤」
    早在10年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肖龍教授團隊、段隆臣教授團隊和李大佛教授團隊接受任務,為嫦娥系列任務研製模擬月壤、繪製採樣點地質地貌地圖,研究使用何種鑽探方法取樣、採用何種型號鑽頭。十年磨「鋤」,他們走過了少有人知的科學攻關之路。
  • 嫦娥五號哪天能到家,還需經歷多少關卡,以什麼姿態返回?
    嫦娥5號返回地球共需要多少天?嫦娥五號整體任務需要約23天,高速通道行程只要4天。我們來看一下嫦娥五號迄今為止的行程:北京時間11月24日4點30分,嫦娥五號搭載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龐大的遙五把嫦娥五號護送進入軌道就完成任務了。當日22點06分,嫦娥五號完成了第一次軌道修正,就是對準了去月球的那條高速路。
  • 「嫦娥五號」今日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
    多種方式的月面自動採樣 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嫦娥五號將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使出渾身解數採集月壤,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與封裝。 五院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
  • 科普丨嫦娥五號是怎麼去月亮上「挖土」的?
    嫦娥五號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 開展著陸點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建立現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繫; 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 嫦娥姐姐把兔子也帶下來了?嫦娥五號回家,那個搶鏡小動物是誰?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即嫦娥五號探月工程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
  • 追「星」現場——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誕生地航天五院
    12月17日晚8點,一輛軍綠色卡車緩緩駛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十六發禮炮依次響起,等候已久的人群發出陣陣歡呼和掌聲。卡車上載著的是嫦娥五號返回器,而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抓總研製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是她「誕生」的地方。帶著月球「土特產」,遠遊的「孩子」回了家。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探月任務圓滿成功,採樣土壤重1731克
    經歷23天漫長等待,嫦娥五號為我們帶回了來自月球的巖石與土壤。月球的巖石和土壤,被認為對於研究太陽系有特殊的價值。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月球沒有大氣層保護,所以月表的月壤是受地外星體撞擊,以及受到宇宙射線輻射和太陽風轟擊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的。
  • 上海「五朵金花」助嫦娥「浪漫奔月」
    帶你劇透嫦娥五號探月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這是航天科技人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慶祝髮射成功。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張建松)11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上海「五朵金花」助嫦娥「浪漫奔月」》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