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唐先生撿到的噪鵑。
噪鵑「面相」有些兇,還是「大嗓門」。
之前,有市民撿到綠鬣蜥。
紅網時刻湘潭10月13日訊(記者 曹維 焦炬)10月12日,湘潭市民唐先生撥打紅網湘潭站新聞熱線073158256110稱,自己發現了一隻不知名的受傷野生鳥類,不知道送去哪裡救治。隨後,記者聯繫了湘潭市野生動物救助站工作人員,與唐先生一起送這隻受傷的鳥兒前去救治。
唐先生在雨湖區徵收事務所工作。當天上午10點左右,唐先生在單位打掃衛生時發現了這隻受傷的鳥兒。「它可以在地上跳,但是一直飛不起來,可能是翅膀受傷了。」唐先生說,這隻鳥兒既不像烏鴉,也不像斑鳩,看起來很兇,叫聲很大。「我問了好多人,他們都說不認識這種鳥兒。」唐先生說,他很想知道這隻鳥是什麼種類。
隨後,記者與唐先生來到湘潭市動物園,把這隻受傷的鳥兒交給市野生動物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檢查。「這是噪鵑,在湘潭還蠻多的。它翅膀受了點傷,但不要緊。根據它羽毛上的花紋,可以判定是只雌鳥。」 市野生動物救助站工作人員劉浩檢查完後說,噪鵑是中型鳥類,屬於杜鵑科,野生噪鵑性格暴躁。經過檢查,這隻噪鵑已成年,身體健康,翅膀稍有受傷,但不需要進行專門的圈養救治,很快就可以自愈。考慮到公園的樹林能滿足這隻噪鵑的生存與恢復條件,於是唐先生在救助站工作人員的建議下,將它就地放生。
據劉浩介紹,湘潭市民發現並救助動物的事件在近期已經發生好幾例,今年國慶節前後有人拾到了綠鬣蜥、斑鳩、鸕鷀等。大家沒有將它們變為盤中餐,而是電話聯繫動物園、動物救助站,或者直接送到動物園妥善處理,這體現了市民保護野生動物意識的提高。
噪鵑小知識:
噪鵑(學名:Eudynamys scolopacea):體長39-46釐米,約重350克。屬中型鳥類。雄鳥通體黑色,具藍色光澤,下體沾綠。雌鳥上體暗褐色,略具金屬綠色光澤,並滿布整齊的白色小斑點;頭部白色斑點略沾皮黃色,且較細密,常呈縱紋狀排列。背、翅上覆羽及飛羽,以及尾羽常呈橫斑狀排列。頦至上胸黑色,密被粗的白色斑點,其餘下體白色,具黑色橫斑。
留鳥,活動於居民點附近樹木茂盛的地方、從山地的大森林至丘陵以及村邊的疏林都有蹤跡,夏季在市區的大型公園及樹木生長的開闊地方都可以聽到其叫聲。日夜發出嘹亮的聲音,雄鳥「喔哦」聲,重音在第二音節,重複多達12次,音速音高漸增。以果實、種子和昆蟲為食物。利用黑領椋鳥、八哥、藍喜鵲等雀鳥代其孵卵。分布於印度、緬甸、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等南太平洋中的島嶼。(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