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座談會...

2021-01-09 華聲在線

【編者按】

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是國內首部全景展現劉少奇人生歷程的影視劇作品,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熱播,取得了同時段收視率第一的佳績。該劇從少年劉少奇入學開蒙講起,呈現了他在革命戰爭年代出生入死的卓著功績及他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風範。4月11日上午,由省委宣傳部和長沙市委宣傳部舉辦的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座談會在長沙召開,專家學者、主創人員和觀眾代表進行了現場交流研討。與會人員認為,《共產黨人劉少奇》的思想內涵精深,藝術風格很接地氣,積極傳遞了偉人正能量,是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叫座又叫好的文藝精品。特將精彩觀點摘登刊發。

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

——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座談會摘要

《共產黨人劉少奇》劇照。

達到了政治標準和藝術理想的統一

全國人大外事委委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 陳晉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大型史詩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專題座談會,進一步深入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劉少奇誕辰120周年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精神,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共產黨人劉少奇》在央視熱播,既是2018年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的收官之作,也為重新開啟的另一個十年(2019年至2028年)宣傳和研究劉少奇同志開啟了很好的開端。我謹代表中國中央文獻研究會,對這部電視劇的播出和座談會的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

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全景展現了劉少奇同志從少年入學開蒙、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到成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的人生歷程。關於劉少奇同志的生平業績,過去沒有類似的電視劇,本劇填補了這一空白。本劇的播出,有利於廣大人民群眾和黨員領導幹部進一步認識和了解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同志的光輝革命生涯、不朽歷史功勳和崇高精神風貌。

我認為這部電視劇的價值,也就是這部電視劇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本劇既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劉少奇同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貢獻,又比較全面地展示了劉少奇同志的品德風貌;二是本劇既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以毛澤東為重要代表的那一代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又充分突出了劉少奇同志作為主角形象的黨性特徵和個性特點;三是本劇既達到了政治導向正確、重大歷史史實準確的要求,又追求藝術標準,藝術創作態度嚴肅,刻畫藝術形象飽滿。

總之,我個人認為,這部電視劇達到了堅持政治標準和藝術理想相統一、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的目的。

一次讓紅色主旋律劇受追捧的嘗試

總製片人、湖南和光傳媒公司總經理 鄒鵬

湖南是劉少奇的家鄉,「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我們一直堅定地認為,紅色文化不僅是一種歷史資源和政治資源,也是一種美學資源,它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創作題材。

我們一直在探索,怎樣讓主旋律尤其是紅色題材作品既真實又好看,讓觀眾像追商業劇一樣去追紅色主旋律劇。這次拍攝偉人劉少奇的題材,我們做了新的嘗試。在劉少奇同志之子、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劉源將軍的全力支持下,我們擺脫以往人物傳記類題材電視劇枯燥乏味的堆積史料的陳述方式,用紀實表現大事件與人物情感表現細節相結合的手法,讓觀眾可以透過斑駁的歷史脈絡,真切感受到蘊藏於層層歷史褶皺之中的最為熾烈的生活和最真摯的情感,劇中不僅有一位清廉務實、忠誠擔當的人民公僕劉少奇,更有一位忠孝的兒子、慈愛的父親、溫情的丈夫、執著而剛毅的男人劉少奇。

我們相信,主旋律所謳歌的英雄、所傳遞的美好情感,在全人類都是共通的。我們將以實際行動繼續貫徹「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精神,爭取使主旋律紅色題材再上新臺階,讓我們的主旋律影視作品,也能走入世界各國人民的視野。

這部電視劇是共產黨員的鏡子

編劇 海波

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在央視已播出大半。從尼爾森全國網的統計看,這部劇不但基本保持著同時段收視率第一,騰訊、優酷的評分也在升高。特別令人高興的是,有些地區已下達通知,要求把《共產黨人劉少奇》當作不忘初心,堅守信仰的教材,這正是做為編劇的我,深切渴盼的。

我首先想說,《共產黨人劉少奇》正是寫給當今中國的共產黨員們看的,特別是寫給那些不想看、又最該看的人看的;是寫給那些已經不怎麼知道、或者根本不知道共產黨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卻又頂著共產黨員牌子的人看的;是寫給那些不知道還假裝知道、或明明知道還反其道而行的人看的。電視劇的現實意義在於,期望將電視機、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的螢屏,化為鏡子,請今天的近9000萬共產黨員坐在鏡子前好好照一照,看看真正的共產黨人應該是什麼樣的。

《共產黨人劉少奇》更是寫給早想看、早該看的人民群眾看的。這部電視劇首次相對系統地寫了劉少奇從8歲到51歲的前半生歷史。電視劇中,劉少奇人格品質的修煉養成,以兩大特徵遞進體現:一是為百姓生計畢生奮鬥的人民性,二是對正直誠實等傳統美德的堅守;劉少奇政治品質的修養,也以兩大特徵逐級升華:一是實事求是、每求真是的施政靈魂,二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政治勇氣。這些相互滲透,貫穿在劉少奇的生活經歷、情感悲歡與歷史事件混搭的故事表述中。

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和重大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在審核《共產黨人劉少奇》劇本時,認為劇本「史料翔實,細節豐富,人物形象飽滿,尤其是劇本文學性強」「在革命歷史題材的創作中,文學性這麼突出,還是第一次看到,難能可貴」。這算是對我們的最高褒揚了。今天,《共產黨人劉少奇》終於播出,劉少奇終於以有些新意的形象,走向他的人民,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但以劉少奇同志「實事求是,每求真是」的精神審視這部電視劇,我們既有欣慰,也有很多遺憾。毫無疑問,要想使中國的電視劇與時俱進,變得高檔些,真正富於文學性,富有魅力,還需要同業者的加倍努力。更無疑問的是,要想使已經是共產主義運動史中鮮明典型的劉少奇,也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史中的藝術典型,更需要各界人士百倍、千倍的努力。

觀眾的認可就是最大的鼓勵

導演 嘉娜·沙哈提

劉少奇的一生,與我們國家波瀾壯闊的近代史密不可分。這部電視劇以劉少奇的真實事跡為框架,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內,使觀眾對劉少奇43年的這段生命歷程形成比較深入的理解與認識。

在創作前期,我們大量搜集了有關劉少奇生平的各種影像資料,不斷揣摩,力求每一個細節都有據可依。為了讓本劇更具可看性,在不背離史實的基礎上,我們在某些段落增強了矛盾衝突,不僅提高了劇情的感染力,也使整部劇充滿人情味,讓觀眾產生共鳴。在精剪階段,我們查閱史料,並徵詢黨史及文獻專家的意見,在原劇本的基礎上增補了一些旁白,讓觀眾在沉浸於故事的同時,也能跳出劇情,對那個特定歷史時期所涉及的人和事展開思考。

歷時3年,從籌備、拍攝到後期製作各個環節的劇組工作人員,都是以極大的熱情,嚴謹務實的態度投入其中。如今本劇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受到了各方關注和廣大觀眾的認可,是對我們創作人員最大的鼓勵與肯定。

劉少奇的內心極乾淨

青年演員、劉少奇主要扮演者 趙波

最近總有一些媒體、朋友們問我:怎樣看待少奇同志?作為一個晚輩,我真的不敢妄自評價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但我很榮幸,曾以第一人稱體會過少奇同志。我對他是有很多感觸的,最明顯的感覺就是——他的內心極乾淨!因為,只有心無旁騖的人,才能夠寫出《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才敢於在1930年,在莫斯科,挑戰共產國際的權威;才敢於在一頂頂扣過來的大帽子面前,仍然堅持真理、維護真理。他的這種乾淨,也是我在戲裡一直力求貫穿始終的,這是少奇同志人格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還想講講我在戲裡的一件道具,就是現存於河南竹溝紀念館的「鎮腦器」。這個鎮腦器是一堆鐵片,用鐵絲連結起來,兩端各有一截布條,可以系在頭上。這是少奇同志在竹溝期間因為深夜工作犯困,給自己製作的提神醒腦的用具。當我看到這件道具的時候,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溼潤了。我能體會到,一個人是在怎樣疲憊的情況下,又不能讓自己去睡覺,得咬牙堅持工作,才會想出這樣的辦法。我覺得這就叫做鞠躬盡瘁,這就叫死而後已,這就叫真正的共產黨人。

這個戲,無論是準備、拍攝還是後期配音,難度都要比一般的戲大很多,也辛苦很多。但我常常在想,作為一名演員,一輩子能有機會,為了一個角色全身心的投入一次、拼一次;作為一個晚輩,能夠與這樣偉大的人物結下如此深厚的緣分,那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個接近偉人的過程

青年演員、王光美扮演者 徐百卉

當得知由我來飾演王光美這位偉大女性的那一刻,激動,感恩,榮幸……這些形容詞都不足以表達我當時的心情。作為一名青年演員,我深知這將是我演藝生涯中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角色。這不僅是一個塑造角色的過程,更是一個接近偉人的過程,在後來的拍攝過程中,我真實地體驗了當年的生活,了解到一個的確不平凡的女性王光美。

從大家閨秀到數學女王,從少奇夫人到偉大母親,王光美歷歲月滄桑卻步步呈美姿,面臨留洋和救國的人生抉擇,她毅然選擇了後者,把自己的燦爛年華獻給了中國革命。在革命旅途中,她與劉少奇相扶相攜,相濡以沫。正是因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力量」的擔當精神,才有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啟示,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傳承紅色基因、講好中國紅色故事的成功實踐

長沙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 高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引導文藝工作者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嚴肅認真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用健康向上的文藝作品和做人處事陶冶情操、啟迪心智、引領風尚。在《共產黨人劉少奇》中,我感受到了這種嚴肅而認真的創作態度。該劇用精湛的影視表現方式,精準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劉少奇同志是不忘初心,對黨忠誠的光輝榜樣,是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光輝榜樣,是敢於擔當、勇於創造的光輝榜樣,是勤於學習、知行合一的光輝榜樣,是心繫人民、廉潔奉公的光輝榜樣這「五個榜樣」的精闢概括。可以說,《共產黨人劉少奇》是湖南長沙電視人學習、領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別是關於傳承紅色基因、講好中國紅色故事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一次成功實踐,也是實現地方紅色資源優化配置的一次自覺的文化創舉。

很親切 很實在 很懷念

寧鄉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 彭娟

我是來自劉少奇主席家鄉的一名觀眾代表,也是寧鄉的一名宣傳人。來參會之前我深入到村和社區,走訪了一些老百姓,老百姓對這部電視劇的評價非常高,好評如潮。他們說:劇中熟悉的面孔,感覺很親切;熟悉的故事,感覺很實在;熟悉的場景,感覺很懷念。《共產黨人劉少奇》能夠引起觀眾共鳴,不但讓我們笑容露出來、眼淚掉下來,最重要的是讓思想立起來、精神強起來。學習借鑑其成功經驗,思考如何讓紅色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我想我們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群眾「勤勞之手」,推出有意思也有意義的文藝作品來感染人,建設有「面子」又有「裡子」的精神文明以文化人,讓紅色文化的惠民之花提升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一部可以進行歷史教育的佳作

湖南師大歷史文化學院院長 鐘聲

作為一個歷史老師,我認為這是一部可以進行歷史教育、歷史知識普及的佳作。它遵循《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兩個我黨關於歷史問題的最重要政治決議,忠實於基本的歷史史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製作,再現歷史。該劇有兩條主線,一是以劉少奇不斷思考天下百姓吃米問題為明線,體現劉少奇等共產黨人承接的中國近代以來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歷史使命;二是劉少奇在理論上探討如何做一個共產黨人,在實踐上怎樣逐步成為一個真正的、純正的共產黨人。這兩條主線,最終體現的是歷史為什麼會選擇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會成功這樣的宏大主題,這也是全劇的靈魂。劉少奇身上的使命感、責任感、實事求是、苦幹擔當,同樣也是湖湘文化在他身上的反映。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

文藝創作的重要收穫

湖南省作協副主席、《湖南日報》湘江周刊主編 龔旭東

《共產黨人劉少奇》是一部思想藝術俱佳的優秀電視劇作品,立意高遠,境界闊大,處處蘊含著感染人、震撼人的內在張力。例如,少年劉少奇的第一位老師朱贊庭的開蒙第一課,即帶他登上雙獅嶺觀看日出,啟發他要心懷天下,立志走出鄉關,以「實」為本,求得四字真經,奠定了少奇一生的宏大格局;少奇父親不斷為他更換學堂,在他對《戰國策》的權變故事津津樂道時,以「老成持重,耕讀傳家」的家訓嚴格要求他「做一個老實人」,奠定了劉少奇一生的本色;少年少奇給貧窮同學家送米引起兄弟間糾紛,進而不斷思考,立志「解決天下人吃飽肚子的問題」,因此奠定了少奇一生的初心與追求目標。該電視劇的開局,蘊含了文化傳統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在理路,但又不是傳統修齊治平的簡單表現,包含著新的時代特徵。劉少奇走出鄉關,從縣城、省城、皇城到走出國門,心憂天下,上下求索的過程,也是他從一個父母、家族要求的「老實人」,逐漸成長為一位持身清正、信念堅定、知行合一的「共產黨人」的過程。電視劇從兒子、丈夫、父親、兄弟、戰友、同志等諸多角度和層面,表現了劉少奇如何從「老實人」成為真正的「共產黨人」,強調了劉少奇不迴避問題、難題,堅持和勇於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解決難題時的堅定、堅強與堅韌,洋溢著人格的力量、信念的力量。

這部電視劇善於在強烈的矛盾衝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情懷、內心情感、精神境界,充滿戲劇張力、人性力度、黨性光輝,特別突出了少奇在逆境中勇於作為的精神風貌和人品、政品,塑造了一批入情入理的典型化人物形象,宏大的立意、格局與豐滿、細膩感人的細節相得益彰,具有新時代的充滿藝術動力、藝術張力、藝術魅力的美學品質,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的重要收穫,為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值得認真總結。

共產黨人光輝典範的鮮活呈現

文藝評論工作者 謝子元

《共產黨人劉少奇》是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劇中著力表現了少奇同志堅持一生的「讓天下窮苦百姓都吃上米」的初心使命,實事求是的理論和實踐品格,相忍為黨、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的黨性,很好地回答了什麼是真正的共產黨人之問。在藝術處理上,他在何寶珍烈士父母懸梁自盡處的深情一跪,他千方百計為高文華夫婦找回他們為籌措經費賣掉的孩子(他自己的幾個孩子卻還下落不明),是最催人淚下的情節。我們期望湧現更多這樣「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文藝精品。

(湖南日報記者 餘蓉 整理)

[責編:榮庭芳]

相關焦點

  • 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瀋陽首發式舉行
    近日,「劉少奇與中共滿洲省委座談會暨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紀錄片《劉少奇的故事》瀋陽首發式」在瀋陽市遼寧大廈舉行。 活動由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中共瀋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主辦,瀋陽博物院承辦,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遼寧人民出版社、湖南和光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衛黃文化傳播發展中心協辦。
  • 獻禮建黨百年,總臺出品電視劇《紅船》開機!
    來源:CCTV電視劇微信公眾號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承制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紅船》近日在橫店影視城正式開機,該劇將全景式再現1919年到1928年這十年間,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發展到壯大的歷史進程和劈波斬浪的艱難與輝煌
  • 這部電視劇今日殺青!
    導演王義明說:   「我想把它拍成一部具有江南特色的,反映湖州景美、人好的電視劇。重點反映織裡鎮通過黨建工作、基層治理,改變了它以往的髒亂差的現象,通過一個鎮來看全國的社會治理。   據介紹,作為一部表現湖州基層治理的現實題材電視劇,該劇由著有《天下糧倉》《天下糧田》《十萬人家》等優秀電視劇本的湖州籍著名作家高鋒擔任編劇,由執導過《遙遠的距離》《幸福照相館》《大浦東》等優秀電視劇的著名導演王義明擔任總導演
  • 多部閩派電視劇獻禮建黨百年
    記者從省廣播電視局獲悉,按照「找準選題、講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我省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推進相關重點電視劇創作生產,多部閩派電視劇精品有望在2021年陸續播出,為建黨百年獻禮。其中,電視劇《山海情》(原名《閩寧鎮》)入選國家廣電總局重點電視劇選題片單,講述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家扶貧政策引導和福建對口幫扶下,寧夏西海固地區人民群眾移民搬遷,克服各種困難,探索脫貧發展辦法,將飛沙走石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該劇由正午陽光影視公司出品,侯鴻亮任製片人,高滿堂任劇本策劃,王三毛、未夕等編劇,孔笙、孫墨龍執導,黃軒、張嘉益、閆妮等人出演。
  • 青春勵志電影《少年劉少奇》新聞發布會舉行
    劉少奇同志之子、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源出席了發布會。該電影由陳舒平編劇,著名導演劉一君執導,由電影衛星頻道節目中心、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浙江東陽中廣影視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製作。電影聚焦於劉少奇的青少年時期,在主題定位上抓住劉少奇憂國憂民尋求真理的主線,以「改變命運」為戲魂,講述他從改變自身命運到改變貧苦人的命運,歷經千難萬險,艱苦奮鬥,尋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故事詳細講述他前往十月革命的故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較好地展現了劉少奇尋找馬克思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的艱辛歷程,並把畢生精力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他深愛的祖國和人民。
  • 美劇《紙牌屋》走紅:製作團隊精良 題材接地氣
    這部作品從製作到播出,對我國同類型題材的電視劇又有著怎樣的啟示?  ◎作為電視劇生產大國的美國,一部電視劇的走紅絕非偶然。 《紙牌屋》的製作團隊雲集眾多好萊塢一線電影人,劇情直指美國政壇內幕,更打破美劇周播形式,通過網絡平臺13集連播,讓觀眾大呼過癮。與此同時,無論是不落俗套的情節設置、嫻熟的鏡頭技巧還是成功的人物塑造,都能讓中國同類型的電視劇有所借鑑。
  • 獻禮建黨百年 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大浪淘沙:啟航》正式啟動
    《大浪淘沙:啟航》是湖南和光傳媒繼2019年在中央一臺黃金時段連續播出的兩部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偉大的轉折》之後,攜手浙江佳平影業,即將打造的又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巨作。本劇由國家一級編劇、著名軍旅作家劉星任總編劇,湖南和光傳媒導演嘉娜·沙哈提執導,並有保劍鋒、海清、潘之琳、成泰燊、陳若軒、王文娜等眾多知名演員加盟。
  • 青年電影創作人員座談會 120多位影人密集學習
    11月26日下午,首先舉行了旨在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青年電影創作人員專題學習座談會。座談會匯集了一批近年來成績斐然的中青年電影創作人員,包括編劇、導演、演員、製片人以及部分電影出品單位負責人,他們構成了當代中國電影創作的骨幹力量。座談會上,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葛慧君致歡迎詞。會上傳達學習了黨的十九大精神。
  • 劉少奇:堅守初心 以人民勤務員自勉
    原標題:劉少奇與初心使命1898年11月24日,劉少奇出生在湖南寧鄉花明樓炭子衝的一戶農家。他的一生,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一生。「我們那時感覺到了亡國滅種的危險,但又不曉得朝哪裡跑,這一下就有辦法了。」
  • 「四川造」電視劇《彝海結盟》、《那年花開月正圓》斬獲「飛天獎」
    封面新聞記者陳荷4月3日晚,第31屆電視劇「飛天獎」和第25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頒獎典禮在浙江寧波舉行。影視川軍在本次評選中再度大放異彩。其中,「四川造」電視劇《彝海結盟》,由四川編劇蘇曉苑擔綱編劇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獲「飛天獎」優秀電視劇大獎,四川省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打造的電視劇《我的1997》也被提名。
  • 《阿Q》的形象、思想、藝術成就
    思想 典型意義:魯迅抱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刻畫出國人的靈魂,暴露出國民的劣根性,目的是「引起療救的注意」,表達了魯迅以改造國民性為核心的啟蒙主義文學主張。
  • 牢牢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立場和道德底線
    最近,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落實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各項舉措,保證黨組織履行職能、發揮核心作用,保證領導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發揮表率作用,保證廣大黨員以身作則、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 【復旦要聞】紀念陳望道誕辰130周年座談會舉行!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電影《望道》開機!
    為隆重紀念陳望道誕辰13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重要回信精神,一場以「心有所信,方能行遠,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為主題的座談會1月17日在復旦大學舉行。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翁鐵慧,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出席座談會。會上,電影《望道》宣布開機。
  • 「圖集」劉少奇:以人民勤務員自勉 一生踐行共產主義事業
    1939年,劉少奇出席抗日軍政大學成立三周年紀念大會編者按:今年11月24日,是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劉少奇非常重視調查研究,屢次強調「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新中國成立後,他幾乎每年都安排調研活動,有些年份多達幾次。每次調研時間不等,短則幾天,長達數月。通過一次次的實地調研,劉少奇為全黨正確認識形勢,制定一系列重要決策作出了突出貢獻。為了了解群眾心中真實的想法,在一次座談會上,劉少奇摘下青呢帽,露出滿頭銀髮,用地道的寧鄉腔懇求道:「我是向大家求教的。
  • 韓國人為什麼要買走電視劇《王陽明》的版權?
    韓國版《王陽明》由陳曉雷執導,朱一龍、周海媚、陸劍民等知名影星聯袂出演的電視劇《王陽明》,是截至目前唯一 一部講述大聖人王陽明的影視劇作。為什麼韓國人會看上這部電視劇呢?一是看中了該劇的經濟藝術價值。電視劇《王陽明》從籌備歷時近三年,劇本三易其稿,最後成稿的劇本重達5公斤,劇組在製作過程中可謂是「嘔心瀝血」、下了真功夫的。演員陣容在當時也算是強大,不僅有實力派陸劍民、達式常,還有朱一龍、周海媚等偶像派演員,特別是朱一龍把皇帝朱厚照演得非常生動、到位,給人印象深刻(甚至有人調侃,就是因為該劇流失海外,出名晚了6年)。
  • 《大浪淘沙》亮相國家廣電總局慶祝建黨100周年電視劇展播活動
    三湘都市報12月29日訊(通訊員 孟斌 孔泠涵 記者 袁欣)2020年12月26日、27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上海廣播電視臺承制的《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特別節目》在上海東方電視臺演播劇場錄製完成。
  • 美藝術家用鋼勺造摩託車工藝品 精湛技術令人稱讚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獵奇新聞網站「odditycentral .com」2月13日報導,美國藝術家詹姆斯•賴斯用勺子製造出許多造型獨特的摩託車手工藝品,該藝術品的照片被傳至網上後,賴斯精湛的技術引得眾人紛紛點讚和分享。據介紹,曾為空軍士兵的賴斯選擇用勺子製作摩託車等手工藝品的靈感來自一次偶然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