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是國內首部全景展現劉少奇人生歷程的影視劇作品,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熱播,取得了同時段收視率第一的佳績。該劇從少年劉少奇入學開蒙講起,呈現了他在革命戰爭年代出生入死的卓著功績及他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風範。4月11日上午,由省委宣傳部和長沙市委宣傳部舉辦的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座談會在長沙召開,專家學者、主創人員和觀眾代表進行了現場交流研討。與會人員認為,《共產黨人劉少奇》的思想內涵精深,藝術風格很接地氣,積極傳遞了偉人正能量,是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叫座又叫好的文藝精品。特將精彩觀點摘登刊發。
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
——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座談會摘要
《共產黨人劉少奇》劇照。
達到了政治標準和藝術理想的統一
全國人大外事委委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 陳晉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大型史詩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專題座談會,進一步深入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劉少奇誕辰120周年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精神,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共產黨人劉少奇》在央視熱播,既是2018年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的收官之作,也為重新開啟的另一個十年(2019年至2028年)宣傳和研究劉少奇同志開啟了很好的開端。我謹代表中國中央文獻研究會,對這部電視劇的播出和座談會的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
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全景展現了劉少奇同志從少年入學開蒙、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到成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的人生歷程。關於劉少奇同志的生平業績,過去沒有類似的電視劇,本劇填補了這一空白。本劇的播出,有利於廣大人民群眾和黨員領導幹部進一步認識和了解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同志的光輝革命生涯、不朽歷史功勳和崇高精神風貌。
我認為這部電視劇的價值,也就是這部電視劇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本劇既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劉少奇同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貢獻,又比較全面地展示了劉少奇同志的品德風貌;二是本劇既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以毛澤東為重要代表的那一代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又充分突出了劉少奇同志作為主角形象的黨性特徵和個性特點;三是本劇既達到了政治導向正確、重大歷史史實準確的要求,又追求藝術標準,藝術創作態度嚴肅,刻畫藝術形象飽滿。
總之,我個人認為,這部電視劇達到了堅持政治標準和藝術理想相統一、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的目的。
一次讓紅色主旋律劇受追捧的嘗試
總製片人、湖南和光傳媒公司總經理 鄒鵬
湖南是劉少奇的家鄉,「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我們一直堅定地認為,紅色文化不僅是一種歷史資源和政治資源,也是一種美學資源,它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創作題材。
我們一直在探索,怎樣讓主旋律尤其是紅色題材作品既真實又好看,讓觀眾像追商業劇一樣去追紅色主旋律劇。這次拍攝偉人劉少奇的題材,我們做了新的嘗試。在劉少奇同志之子、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劉源將軍的全力支持下,我們擺脫以往人物傳記類題材電視劇枯燥乏味的堆積史料的陳述方式,用紀實表現大事件與人物情感表現細節相結合的手法,讓觀眾可以透過斑駁的歷史脈絡,真切感受到蘊藏於層層歷史褶皺之中的最為熾烈的生活和最真摯的情感,劇中不僅有一位清廉務實、忠誠擔當的人民公僕劉少奇,更有一位忠孝的兒子、慈愛的父親、溫情的丈夫、執著而剛毅的男人劉少奇。
我們相信,主旋律所謳歌的英雄、所傳遞的美好情感,在全人類都是共通的。我們將以實際行動繼續貫徹「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精神,爭取使主旋律紅色題材再上新臺階,讓我們的主旋律影視作品,也能走入世界各國人民的視野。
這部電視劇是共產黨員的鏡子
編劇 海波
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在央視已播出大半。從尼爾森全國網的統計看,這部劇不但基本保持著同時段收視率第一,騰訊、優酷的評分也在升高。特別令人高興的是,有些地區已下達通知,要求把《共產黨人劉少奇》當作不忘初心,堅守信仰的教材,這正是做為編劇的我,深切渴盼的。
我首先想說,《共產黨人劉少奇》正是寫給當今中國的共產黨員們看的,特別是寫給那些不想看、又最該看的人看的;是寫給那些已經不怎麼知道、或者根本不知道共產黨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卻又頂著共產黨員牌子的人看的;是寫給那些不知道還假裝知道、或明明知道還反其道而行的人看的。電視劇的現實意義在於,期望將電視機、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的螢屏,化為鏡子,請今天的近9000萬共產黨員坐在鏡子前好好照一照,看看真正的共產黨人應該是什麼樣的。
《共產黨人劉少奇》更是寫給早想看、早該看的人民群眾看的。這部電視劇首次相對系統地寫了劉少奇從8歲到51歲的前半生歷史。電視劇中,劉少奇人格品質的修煉養成,以兩大特徵遞進體現:一是為百姓生計畢生奮鬥的人民性,二是對正直誠實等傳統美德的堅守;劉少奇政治品質的修養,也以兩大特徵逐級升華:一是實事求是、每求真是的施政靈魂,二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政治勇氣。這些相互滲透,貫穿在劉少奇的生活經歷、情感悲歡與歷史事件混搭的故事表述中。
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和重大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在審核《共產黨人劉少奇》劇本時,認為劇本「史料翔實,細節豐富,人物形象飽滿,尤其是劇本文學性強」「在革命歷史題材的創作中,文學性這麼突出,還是第一次看到,難能可貴」。這算是對我們的最高褒揚了。今天,《共產黨人劉少奇》終於播出,劉少奇終於以有些新意的形象,走向他的人民,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但以劉少奇同志「實事求是,每求真是」的精神審視這部電視劇,我們既有欣慰,也有很多遺憾。毫無疑問,要想使中國的電視劇與時俱進,變得高檔些,真正富於文學性,富有魅力,還需要同業者的加倍努力。更無疑問的是,要想使已經是共產主義運動史中鮮明典型的劉少奇,也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史中的藝術典型,更需要各界人士百倍、千倍的努力。
觀眾的認可就是最大的鼓勵
導演 嘉娜·沙哈提
劉少奇的一生,與我們國家波瀾壯闊的近代史密不可分。這部電視劇以劉少奇的真實事跡為框架,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內,使觀眾對劉少奇43年的這段生命歷程形成比較深入的理解與認識。
在創作前期,我們大量搜集了有關劉少奇生平的各種影像資料,不斷揣摩,力求每一個細節都有據可依。為了讓本劇更具可看性,在不背離史實的基礎上,我們在某些段落增強了矛盾衝突,不僅提高了劇情的感染力,也使整部劇充滿人情味,讓觀眾產生共鳴。在精剪階段,我們查閱史料,並徵詢黨史及文獻專家的意見,在原劇本的基礎上增補了一些旁白,讓觀眾在沉浸於故事的同時,也能跳出劇情,對那個特定歷史時期所涉及的人和事展開思考。
歷時3年,從籌備、拍攝到後期製作各個環節的劇組工作人員,都是以極大的熱情,嚴謹務實的態度投入其中。如今本劇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受到了各方關注和廣大觀眾的認可,是對我們創作人員最大的鼓勵與肯定。
劉少奇的內心極乾淨
青年演員、劉少奇主要扮演者 趙波
最近總有一些媒體、朋友們問我:怎樣看待少奇同志?作為一個晚輩,我真的不敢妄自評價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但我很榮幸,曾以第一人稱體會過少奇同志。我對他是有很多感觸的,最明顯的感覺就是——他的內心極乾淨!因為,只有心無旁騖的人,才能夠寫出《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才敢於在1930年,在莫斯科,挑戰共產國際的權威;才敢於在一頂頂扣過來的大帽子面前,仍然堅持真理、維護真理。他的這種乾淨,也是我在戲裡一直力求貫穿始終的,這是少奇同志人格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還想講講我在戲裡的一件道具,就是現存於河南竹溝紀念館的「鎮腦器」。這個鎮腦器是一堆鐵片,用鐵絲連結起來,兩端各有一截布條,可以系在頭上。這是少奇同志在竹溝期間因為深夜工作犯困,給自己製作的提神醒腦的用具。當我看到這件道具的時候,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溼潤了。我能體會到,一個人是在怎樣疲憊的情況下,又不能讓自己去睡覺,得咬牙堅持工作,才會想出這樣的辦法。我覺得這就叫做鞠躬盡瘁,這就叫死而後已,這就叫真正的共產黨人。
這個戲,無論是準備、拍攝還是後期配音,難度都要比一般的戲大很多,也辛苦很多。但我常常在想,作為一名演員,一輩子能有機會,為了一個角色全身心的投入一次、拼一次;作為一個晚輩,能夠與這樣偉大的人物結下如此深厚的緣分,那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個接近偉人的過程
青年演員、王光美扮演者 徐百卉
當得知由我來飾演王光美這位偉大女性的那一刻,激動,感恩,榮幸……這些形容詞都不足以表達我當時的心情。作為一名青年演員,我深知這將是我演藝生涯中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角色。這不僅是一個塑造角色的過程,更是一個接近偉人的過程,在後來的拍攝過程中,我真實地體驗了當年的生活,了解到一個的確不平凡的女性王光美。
從大家閨秀到數學女王,從少奇夫人到偉大母親,王光美歷歲月滄桑卻步步呈美姿,面臨留洋和救國的人生抉擇,她毅然選擇了後者,把自己的燦爛年華獻給了中國革命。在革命旅途中,她與劉少奇相扶相攜,相濡以沫。正是因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力量」的擔當精神,才有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啟示,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傳承紅色基因、講好中國紅色故事的成功實踐
長沙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 高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引導文藝工作者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嚴肅認真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用健康向上的文藝作品和做人處事陶冶情操、啟迪心智、引領風尚。在《共產黨人劉少奇》中,我感受到了這種嚴肅而認真的創作態度。該劇用精湛的影視表現方式,精準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劉少奇同志是不忘初心,對黨忠誠的光輝榜樣,是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光輝榜樣,是敢於擔當、勇於創造的光輝榜樣,是勤於學習、知行合一的光輝榜樣,是心繫人民、廉潔奉公的光輝榜樣這「五個榜樣」的精闢概括。可以說,《共產黨人劉少奇》是湖南長沙電視人學習、領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別是關於傳承紅色基因、講好中國紅色故事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一次成功實踐,也是實現地方紅色資源優化配置的一次自覺的文化創舉。
很親切 很實在 很懷念
寧鄉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 彭娟
我是來自劉少奇主席家鄉的一名觀眾代表,也是寧鄉的一名宣傳人。來參會之前我深入到村和社區,走訪了一些老百姓,老百姓對這部電視劇的評價非常高,好評如潮。他們說:劇中熟悉的面孔,感覺很親切;熟悉的故事,感覺很實在;熟悉的場景,感覺很懷念。《共產黨人劉少奇》能夠引起觀眾共鳴,不但讓我們笑容露出來、眼淚掉下來,最重要的是讓思想立起來、精神強起來。學習借鑑其成功經驗,思考如何讓紅色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我想我們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群眾「勤勞之手」,推出有意思也有意義的文藝作品來感染人,建設有「面子」又有「裡子」的精神文明以文化人,讓紅色文化的惠民之花提升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一部可以進行歷史教育的佳作
湖南師大歷史文化學院院長 鐘聲
作為一個歷史老師,我認為這是一部可以進行歷史教育、歷史知識普及的佳作。它遵循《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兩個我黨關於歷史問題的最重要政治決議,忠實於基本的歷史史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製作,再現歷史。該劇有兩條主線,一是以劉少奇不斷思考天下百姓吃米問題為明線,體現劉少奇等共產黨人承接的中國近代以來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歷史使命;二是劉少奇在理論上探討如何做一個共產黨人,在實踐上怎樣逐步成為一個真正的、純正的共產黨人。這兩條主線,最終體現的是歷史為什麼會選擇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會成功這樣的宏大主題,這也是全劇的靈魂。劉少奇身上的使命感、責任感、實事求是、苦幹擔當,同樣也是湖湘文化在他身上的反映。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
文藝創作的重要收穫
湖南省作協副主席、《湖南日報》湘江周刊主編 龔旭東
《共產黨人劉少奇》是一部思想藝術俱佳的優秀電視劇作品,立意高遠,境界闊大,處處蘊含著感染人、震撼人的內在張力。例如,少年劉少奇的第一位老師朱贊庭的開蒙第一課,即帶他登上雙獅嶺觀看日出,啟發他要心懷天下,立志走出鄉關,以「實」為本,求得四字真經,奠定了少奇一生的宏大格局;少奇父親不斷為他更換學堂,在他對《戰國策》的權變故事津津樂道時,以「老成持重,耕讀傳家」的家訓嚴格要求他「做一個老實人」,奠定了劉少奇一生的本色;少年少奇給貧窮同學家送米引起兄弟間糾紛,進而不斷思考,立志「解決天下人吃飽肚子的問題」,因此奠定了少奇一生的初心與追求目標。該電視劇的開局,蘊含了文化傳統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在理路,但又不是傳統修齊治平的簡單表現,包含著新的時代特徵。劉少奇走出鄉關,從縣城、省城、皇城到走出國門,心憂天下,上下求索的過程,也是他從一個父母、家族要求的「老實人」,逐漸成長為一位持身清正、信念堅定、知行合一的「共產黨人」的過程。電視劇從兒子、丈夫、父親、兄弟、戰友、同志等諸多角度和層面,表現了劉少奇如何從「老實人」成為真正的「共產黨人」,強調了劉少奇不迴避問題、難題,堅持和勇於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解決難題時的堅定、堅強與堅韌,洋溢著人格的力量、信念的力量。
這部電視劇善於在強烈的矛盾衝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情懷、內心情感、精神境界,充滿戲劇張力、人性力度、黨性光輝,特別突出了少奇在逆境中勇於作為的精神風貌和人品、政品,塑造了一批入情入理的典型化人物形象,宏大的立意、格局與豐滿、細膩感人的細節相得益彰,具有新時代的充滿藝術動力、藝術張力、藝術魅力的美學品質,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的重要收穫,為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值得認真總結。
共產黨人光輝典範的鮮活呈現
文藝評論工作者 謝子元
《共產黨人劉少奇》是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劇中著力表現了少奇同志堅持一生的「讓天下窮苦百姓都吃上米」的初心使命,實事求是的理論和實踐品格,相忍為黨、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的黨性,很好地回答了什麼是真正的共產黨人之問。在藝術處理上,他在何寶珍烈士父母懸梁自盡處的深情一跪,他千方百計為高文華夫婦找回他們為籌措經費賣掉的孩子(他自己的幾個孩子卻還下落不明),是最催人淚下的情節。我們期望湧現更多這樣「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文藝精品。
(湖南日報記者 餘蓉 整理)
[責編:榮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