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的形象、思想、藝術成就

2021-01-09 騰訊網

《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中篇小說。

人物形象

是辛亥革命時期的落後貧苦僱農,性格質樸、愚昧又狡猾,主要性格特徵是精神勝利法,表現為不敢正視現實、盲目自尊、自輕自賤、欺軟怕硬、自欺欺人等。

阿Q的革命:對革命的認識非常幼稚模糊,他假想的革命目的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是千百年來農民階級「改朝換代」的舊式革命願望。他對革命的嚮往表現了貧苦農民要求改變被壓迫被欺辱的現狀的基本願望。最後被「革命黨」糊裡糊塗槍斃,至死沒有認清被殺原因,深刻表現了中國貧苦農民在所謂的「革命」中充當犧牲品的可憐命運。

思想

典型意義:魯迅抱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刻畫出國人的靈魂,暴露出國民的劣根性,目的是「引起療救的注意」,表達了魯迅以改造國民性為核心的啟蒙主義文學主張。

大團圓結局:通過對阿Q「大團圓」結局的描寫,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即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僅僅推翻了封建皇朝,沒有改變社會底層人民的命運,也沒有喚醒人民群眾為改變自己的命運鬥爭,所以貧苦農民阿Q最終還是成為「革命」的犧牲品。

藝術成就

精湛的現實主義手法:塑造阿Q這一藝術典型。阿Q生活的未莊是辛亥革命前後中國農村的縮影,阿Q身上以精神勝利法為核心的性格與思想是中國人身上封建專制壓抑下國民劣根性的集中表現,也是人類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中無法憑自己的力量戰勝環境時的普遍性的精神特質。

不追求情節的離奇曲折,採取漫畫式的、邊議論邊敘述的敘事方式,將一些生活片段的場面相銜接,既完整地描寫人物命運,又能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

採取悲喜交融的手法。阿Q的每一個看似可笑的行為與觀念,結果都帶來了悲劇性的遭遇與結局,戲劇因素與悲劇因素渾然一體。

強烈的諷刺性:用誇張、怪誕的藝術手法,集中描寫了社會上種種可笑而荒誕的現象,並通過阿Q這一藝術典型,對社會現狀進行了無情批判。

運用白描的手法:緊緊圍繞著中心人物阿Q進行了一系列生動的描寫,從而刻畫出了一個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後的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的人物。

相關焦點

  • 淺談阿Q精神
    魯迅寫《阿q正傳》中的阿q精神,暴露了國民的弱點,顯現出了一個時代的國人的靈魂,也表現出一個時代的悲哀。但更深一層的來說,阿q精神不僅對當時的社會起作用,而且對現代的社會發揮著其獨特的作用,較以前有了深入的發展與內涵。關於阿q精神,學術界有很多權威論述過。
  • 阿Q精神,可憐之人的悲劇人生
    大家知道阿Q是魯迅先生筆下刻畫出的一個經典小人物,欺軟怕硬和對敵善於健忘的阿Q形象。是一種自我安慰和自我陶醉的精神。他是一個可憐又可恨的人,無家無業無女人,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他的性格以及藝術色彩。
  • 胡一刀殺掉阿Q,國人形象就好了?
    當然,即使不是有意迎合,也至少體現了編者的意圖:這種描寫、揭露國民劣根性的文字,太陰暗了,太入木三分了,太有損我們的中國人的形象了,不適合再教給學生。   作為兩個文學形象很顯然,不管就消遣娛樂而言,還是就藝術審美來說,胡一刀更受歡迎。現在胡一刀出刀了,阿Q應聲倒地,真是大快人心:阿Q太損中國人形象了。
  • 她——中國古代藝術中的女性形象
    比如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對涉及女性的藝術形式的關注一直處在某種相對邊緣的狀態。就拿此次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她:女性形象與才藝》展來說,光從展覽的主題就能讓人產生對男權社會的諸多聯想,比如,似乎從來不會專門做一個有關男性藝術形象與才藝的展覽。當然有理由相信,對女性創作者與女性題材藝術的關注都不免受到了近代女權思想與運動的影響——撇開男權的支配,重新發掘一部屬於女性主義的藝術史。
  • 《阿Q正傳》:阿Q最大的悲劇,在於他的無知
    但是當阿q發財之後,趙太爺又派人再一次請阿Q來府上,並且全家人陪著笑臉,問阿Q要有沒有價格便宜的,實際上很值錢的衣物了。當阿Q說沒有了,以後也沒有了的時候,他們又迅速變臉。趙太爺的妻子趕緊吹了煤油燈,並說了一句,白費油了。在趙太爺身上前後表現出兩種不同的嘴臉,形象生動,細緻入微表現了趙太爺的勢力,刻薄的本性,眼中只有利益,根本沒有半點人情味。
  • 藝術,無限逼近思想 ——「閩·藝術空間」開館展暨廈門工藝美院99...
    導語:廈門工藝美院99屆雕塑班的4位老師和11位藝術家,日前在廈門「歸於真·閩藝術空間」舉辦畢業20年藝術聯展。藝術家們認為,藝術的形式很重要,但藝術所表達的思想更重要。傳統也好,當代也罷,藝術就是一種不斷突破自我的創作。
  • 國畫家:秦嶺雲——畫家表現的是藝術形象
    生於河南汲縣(今衛輝市);曾用名維新等;畫室堂號五瓜草堂、聞雞樓;字嶺雲;秦嶺雲在畫行作坊度過童年,從小對傳統造型藝術有濃厚興趣;1934年入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繪畫系學習;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湖南沅陵國立藝專學習;1938年3月起,歷任中央陸軍軍校職員、中學教師、教育部青木關民教館藝術主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附中及國立第十中學教師;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在中央美術學院、人民美術出版社從事國畫創作研究。
  • 上帝說了算——早期基督教藝術與美學思想的開山之祖
    奧古斯丁認為一切「美」都源自上帝,他主張藝術應拋棄現實世界而反映上帝的美,達到為宗教服務的目的;另一方面,欣賞藝術作品的公眾應該從這些作品中領會到上帝的理念。追溯其所構建的神學及美學思想,就像從中世紀穿越一個時光隧道,隧道的另一頭則是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新柏拉圖主義,奧古斯丁——這位影響了整個中世紀美學思想的奠基者,就是一條與過去時光並未斷裂的紐帶。
  • 呂國英:立象•立念——論高維之美的藝術創造①
    於藝術創作中,「立象」方由「立念」引領,「立念」源自性靈所願。而性靈作為精神領域的最高層級,始終是體現審美境界的靈魂所在。顯而易見,審美是一種能力,進入高層級審美境界需要高層級的審美能力。藝術創造美、顯現美,無疑需要「美」的引領。由性靈所「傳達」進而形成的「美」的思想、理念更具關鍵性、決定性作用。如此,先進的藝術思想與理念,無可置疑地構成第一藝術力。
  • 蔣光慈第一部小說《少年漂泊者》,客觀分析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插圖小說的思想成就在於,真實地展示了從「五四」到「五卅」前後的中國社會現實,揭露了社會黑暗與動蕩不安的階級矛盾實質,反映了黨領導下人民覺醒和反抗的歷程,為苦難深重的人民和黑暗中摸索出路的青年們,指出了一條光明的路。
  • 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座談會...
    與會人員認為,《共產黨人劉少奇》的思想內涵精深,藝術風格很接地氣,積極傳遞了偉人正能量,是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叫座又叫好的文藝精品。特將精彩觀點摘登刊發。 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座談會摘要《共產黨人劉少奇》劇照。
  • 思想感性下的物象構成
    當我們打開關閉已久的思想感性來觀照這個世界,隨著「興象化」的藝術視線,有了一種嶄新的視覺感受。於是,我們會感到興奮,眼前的一切開始變得如此的隨性而不隨意的自在、升華。 從藝術語言生成的角度看,廖定標水彩畫作品其人物或風景的形象蘊涵著更為深刻的意旨式場景化,或者說是藝術形象能夠超出形象本身的更為獨立的意味。沒錯,這是畫家作品中藝術語言讓人稱道的視點。
  • 在我國明清時期,有哪些不同於其他時代的文學藝術成就?
    也正是這個時候,中國的文化藝術到達了鼎盛時期。那麼明清時期有什麼不同於其他時代的文學成就呢?明清小說中有以《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四部小說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作品。明清戲曲可謂是一次又一次的登峰造極。他們製作了崑曲、京劇、越劇、豫劇、評劇、黃梅戲等許多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劇種,還有著名的《臨川四夢》、《長生殿》、《桃花扇》等一大批優秀的文藝劇本。
  • 新媒體藝術裝置如何成就城市景區景觀照明?
    新媒體藝術是科學結合技術,通過數位化合成技術虛擬實境並重構世界,強調交互感應,發掘出其隱秘的美學價值,更為城市景區發展增加一抹亮麗的景色。當前,在室外常用新媒體藝術裝置主要以3D Mapping投影、水幕全息投影、地面互動投影、體感互動噴泉、燈光、軌道鏡投影跟蹤系統為主。
  • 2011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模擬題二
    23.藝術批評是根據一定的思想立場和美學原則、理論體系,對以藝術作品為中心的一切藝術現象進行理性分析和審美判斷的創造性文化活動。(以下任選三種)  ①社會歷史批評立足於「客體世界」來評價藝術,強調藝術作品必然自覺或不自覺地打上這個社會歷史環境的印記。藝術作品價值的高低取決於它對社會歷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以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力。
  • 傑尼亞啟動全球品牌形象項目——「頓悟時刻」
    傑尼亞啟動全球品牌形象項目——「頓悟時刻」 尼亞攜手老戲骨羅伯特·德尼羅與新晉小生麥考爾·隆巴蒂展開精彩對話(02:55)
  • 《女性天才:生命、思想與言詞》叢書第一輯出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推出的這套女性傳記系列叢書既展現了這些影響了人類歷史與思想進程的偉大天才女性的生命、思想與言詞,力量、價值與成就,亦為當下年輕一代的女性讀者樹立正確人生導向。出版社後續還將推出法國思想家西蒙娜·薇依和西蒙娜·波伏瓦、小說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美國思想家漢娜·阿倫特等的傳記。
  • 閩·藝術空間開館藝術聯展啟幕
    廈門工藝美院99屆雕塑班的4位老師和11位藝術家,日前在廈門「歸於真·閩藝術空間」舉辦畢業20年藝術聯展。藝術家們認為,藝術的形式很重要,但藝術所表達的思想更重要。傳統也好,當代也罷,藝術就是一種不斷突破自我的創作。2019年8月31日下午,廈門工藝美院99屆雕塑班畢業20年藝術聯展「無限逼近的思想:工藝與藝術的邊界」,在廈門「歸於真·閩藝術空間」精彩開幕。
  • 論武星寬美學思想的人格觀(組圖)
    所研究創作成就被國家民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授予「民族優秀藝術家」。出版有《武星寬水墨重彩作品集》、《中國近現代名家精品集》、《中國當代畫家圖典》、《設計美學概論》、《蒙魂汗韻—武星寬山水卷》、《蒙魂汗韻—武星寬花卉卷》、《蒙魂汗韻—武星寬設計卷》、《蒙魂汗韻—眾說武星寬理論卷》等著作。
  • 談墨家的思想主張
    「兼愛」是墨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觀點。其它非攻、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來的。 墨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之一,是一個有領袖、有學說、有組織的學派,他們有強烈的社會實踐精神。墨者們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