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漂泊者》,是蔣光慈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主人公汪中是佃戶的兒子,小說著重寫他在父母被地主逼死後,自己不願「馴服於惡社會」的流浪遭遇以及走向革命的過程,他當過乞丐、書童、學徒、店員、工人,飽嘗了人間悽苦。他曾與商人劉靜齋的女兒玉梅相愛,因劉靜齋阻撓,玉梅病死,而不得不出走。後來,他終於找到了革命道路,最後在一次戰鬥中犧牲了。


小說的思想成就在於,真實地展示了從「五四」到「五卅」前後的中國社會現實,揭露了社會黑暗與動蕩不安的階級矛盾實質,反映了黨領導下人民覺醒和反抗的歷程,為苦難深重的人民和黑暗中摸索出路的青年們,指出了一條光明的路。

《少年漂泊者》的藝術特點:①書信體的第一人稱,跳出知識分子和小市民的生活領域,正面描寫工人和農民的生活與命運,洋溢著分明的愛憎。作者自稱這是他在「花月」聲中在「粗暴的叫喊」,是反對創作上唯美頃向而自覺跳出來的「粗暴的叫喊」,有較多浪漫主義氣質流露,又閃耀著現實主義的光芒。②小說中貧富、悲歡、善惡等的對比強烈,增強了感人的力量。
但是,由於時代和作者的思想藝術局限,缺點難免:①描寫中有個人英雄主義和才子佳人、革命加戀愛的流露,有對才情、風度自我讚美的流露;②結構鬆散,人物刻劃不夠鮮明,不注意於細節描寫和重點深入,多求面上廣度的粗線條輪廓勾勒,顯得有些浮泛、概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