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墨家的思想主張

2021-01-08 騰訊網

墨家是中國古代主要哲學派別之一,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巨子」。「兼愛」是墨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觀點。其它非攻、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來的。

墨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之一,是一個有領袖、有學說、有組織的學派,他們有強烈的社會實踐精神。墨者們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無論是循規蹈矩的儒生,還是浪漫超然的道者,都不過是求得一己的安寧和自我形象的完善,惟墨子能夠真正擺脫各種社會勢力的糾纏和引誘,從力學、光學、幾何學、邏輯學等廣泛的知識領域去把握生命本來的含義,認知世界的真相,從而形成尋求真知、注重實踐、自勵自強的可貴的品格。

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墨家主張人與人平等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此外,還有其他幾方面的基本思想。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點:

兼愛

完全的博愛(與儒家的親親相對反,將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親人對待方式,擴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

反對侵略戰爭(戰爭對於敗者的傷害及,傷人命、損其才,是沒有意義的破壞行動。而對於勝方而言,僅僅是獲得了數座城池與稅收,但總的來說傷害與損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戰爭是沒有意義的行為)。

尚賢

不分貴賤唯才是舉。

尚同

上下一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興利除弊(有一說法為「上同」,認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聽令百官,與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天志

掌握自然規律(有一說法為天子代天行政,並藉由上同的觀念推論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

尊重前人智慧和經驗(有一說法認為墨家說鬼所為並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說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惡)。

非命

通過努力奮鬥掌握自己的命運。

非樂

擺脫劃分等級的禮樂束縛,廢除繁瑣奢靡的編鐘製造和演奏(古代音樂費時耗事,花費甚大,於國家並無生產的行為,乃無用之事)。

節用

節約以擴大生產。反對奢侈享樂生活。

節葬

不把社會財富浪費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錢財,守喪則需三年,三年過後人虛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響國家生產力,乃浪費之事)。

墨子的思想在戰國時代十分盛行,門人弟子遍布天下,影響層面很大。墨子以其務實的淑世理想、高越的人格情操、豐富的思想內容、完善的教材設計而形成了一個極其嚴密而充滿宗教精神的團體,深深吸引了無數百姓與知識分子。但在墨子死後,墨家團體無法出現德望和學識真正有領袖之風的"巨子";而且墨氏思想與音主政者的權力與利益有所牴觸,受到政治勢力的排擠,而其在哲學理論的建構上也不乏矛盾之處,更遭遇其他學派的嚴格挑戰,後期墨家各學派也彼此不服,是以在漢武獨尊儒術以後,墨學便失去了學術上的傳承。

然而,墨家在科學上的成就仍為眾多學者所稱讚,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認為:「先秦唯墨子頗治科學」。歷史學家楊向奎稱「中國古代墨家的科技成就等於或超過整個古代希臘。」

相關焦點

  • 法家為骨,墨家為輔,談秦國統一天下過程中墨家起到的作用與影響
    墨翟本人早年學習儒家學說,後來個人理念與當時的儒家學說格格不入,轉而脫離儒家學派創立墨家學派。《淮南子·要略》載:「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墨家不僅是一個思想學派,還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民間團體。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為「巨(鉅)子」。按墨家的規定,被派往各國做官的墨者,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去職。
  • 古代如果以墨家治國會是怎樣,墨家如此先進為何不被重視?
    墨家需要一個舞臺來施展自己,彰顯自己的力量,而戰爭恰恰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這是墨家的一個重大矛盾!尚賢,是指尊重有才德的人,國家賢德的人多必然就能使得國家富強。而老子《道德經》講「不尚賢,使民不爭。」不尊賢者虛名,民眾就不會攀比相爭。可是墨家所代表是工商業,必然就會有尚賢的主張,使得民眾能分清貨物的貴賤,也能使得民眾往賢能方向發展。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墨家是怎樣的存在?為何沒有勝出?
    揭秘帶有神秘色彩的墨家。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在創建墨家思想之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這從墨家思想的主張上就可以看出: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 孟子說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墨家是什麼時候開始滅絕的
    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哲學派別,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認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響。
  • 漢網採訪南方在野:新墨家是否支持大漢民族主義復興運動?(2010年)
    墨家向來主張科技強兵,重視國家防務,保障人民安全。  建議大家了解一下墨子兵法。先秦墨家是非常重視防務的。墨家非攻而善守,善於正當防衛,能保證自己的應得利益不受損失。墨子兵法有三個特點:其一,專門研究防務問題;其二,在防務戰略上強調「太上無敗」的強國方略、居安思危的戰備理論;其三,在防務戰術上注重尖端科技與武器的發明與應用。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何懼之有?
  • 讀《墨子》,感受其博大精深的思想
    01墨子是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教育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創立了墨家學派,與儒家並稱顯學。墨子自稱鄙人,出身貧賤,但勤學好問,曾拜師於周王請教郊廟之禮,又求學於儒家,學習孔子學術。但因為不滿儒家禮學的繁瑣,又重新學習東夷之教,宣揚兼愛、非攻、尚賢和節用等思想。墨子經率弟子300人堅守宋城,與楚國的公輸般鬥智鬥勇,讓楚國停止攻宋。
  • 「兼愛非攻」的墨家學說,在歷史長河中是這樣的
    二.墨家學說在秦漢之後的發展墨家學說的漸漸衰微階段我國古代社會實行君王專制,其統治的核心是皇權至上,而墨家學說的非攻兼愛等思想,不符合戰國末期大爭、求一統的主流社會發展趨勢,這也就註定了墨家學說沒落的命運。
  • 中國古代十大神秘組織,天地會明教赫然在列,墨家竟是第二。
    摩尼教受到瑣羅亞斯德教和基督教、佛教的影響,其教義在諾斯底主義的影響下主張靈魂從肉體上徹底解脫,因而強調禁慾、食素。同時也包括了佛教的轉世說和敘利亞的天使說。另外則反對猶太教,把猶太教視為黑暗神的創造物。唐武宗會昌五年滅佛時,摩尼教亦遭嚴重打擊,轉而成為秘密宗教,並吸收道教及民間信仰,從而改稱明教。往往尊張角為教祖,敬摩尼為光明之神,並崇拜日月。
  • 魯班是不是墨家弟子?
    墨 家 利人乎即為 不利人即止 墨家十項主張 去了「墨家學堂」』想必「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是這個學校的必修課。
  •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
    墨子(約前468年—前376)名翟,春秋末戰國初魯國人,出生於今山東省滕州市,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出身低賤,一生中除著書立說和教授門徒外,還參加過一些政治活動。墨子有著作傳世,較能代表墨子學說和思想的有《尚賢》、《兼愛》、《非攻》。學說思想主要包括:兼愛,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賢,節用,生活上奉行「以自苦為極」。
  • 觀點|試析墨家「天志」正義觀的超驗特徵
    為此他提出「兼以易別」的思路,並以「天志」為「法儀」(價值坐標)、以「貴義」為核心,再展開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的思想體系。由於「天志」居於價值鏈的頂端,因此其思想體系的超驗向度是顯而易見的,目的在於藉助神聖價值推動社會發生根本改變,可以說「天志一法儀」是墨家正義觀的起點和樞紐,它包括如下三個環節:  首先是論證社會確立「法儀」的必要性。
  • 墨家「天志、明鬼」的宗教情結
    墨家的主要思想往往是通過對儒家的批評展現出來的,正所謂不破不立。除了「兼以易別」的「兼愛」思想外,墨家還在宗教信仰方面對儒家的思想進行了批判。墨子反對儒家看待「天」和「鬼神」的態度,對孔子「敬鬼神而遠之」這種存而不論、避而不談的近乎「狡猾」的處理方式很是不滿,從而提出了自己的「天志、明鬼」的神學觀。
  • 墨子的思想為何中斷了近乎兩千年?
    先秦時期和儒家並稱為顯學的墨家,曾經門徒濟濟聲勢浩浩,但至秦亡而驟衰,在漢末慘遭「中絕」的局面,讓學界感覺墨家如一顆簌乎明亮的彗星,乍炫而終不復現,儼如神跡一般,到底是何原因?是墨家思想本來高邈幽思難讀,妨礙了它的傳播,還是社會劇烈沿革這個外因戕害了墨家的文化生命?抑或是墨學中絕其實是一種歷史的偶然?筆者力有不逮,述而不作,求教於方家。
  • 系列談之十:孫中山先生國家統一思想與祖國寶島臺灣的密切關係
    1924年2月11日,中山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病榻上,念念不忘臺灣,還特別針對臺灣的歸屬問題明確要求對日應提出「廢除日本與中國所締結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等三項主張。1928年9月,臺灣「獨立革命黨」制訂黨章,開宗明義「本黨宗旨為團結臺灣民族,驅除日本帝國主義在臺一切勢力;在國家關係上,脫離其統治,而返歸祖國,以建立三民主義新國家」。
  • 張之洞作《勸學篇》,集中闡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主張
    張之洞與「中體西用」說光緒二十四年(1898),張之洞作《勸學篇》,集中闡述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主張。一時之間,「中體西用」思想在我國廣為流傳。張之洞主張「新舊兼學」,舊學即指「中國史事、政書、地圖」,新學指「西政、西藝、西史」,強調「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在《勸學篇》最初的序言中,張之洞就表示:「中國學術精微,綱常名教以及經世大法,無不畢具,但取西人製造之長,補我不逮,足矣。」為此,張之洞強調內外兩篇共二十四項細目,是期望國人具備五知:「一知恥,恥不如日本,恥不如土耳其,恥不如暹羅,恥不如古巴。
  • 天明不屑於和項羽爭奪墨家巨子之位,因為有更大的王位等著他?
    天明不屑於和項羽爭奪墨家巨子的位置,因為背後有更大的王位在等著他?天明天下第一劍客蓋聶的關門弟子天明,是個極其有天賦的孩子。他從剛開始的時候不會武功,到最後變成實力可以超越師父蓋聶的地步可見實力不容小覷!他自從有記憶的時候就一直在墨家長大,墨家上下很是喜歡天明,墨家巨子更是直言欣賞天明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