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解放軍廣州軍區第42軍126師、124師奉命配屬裝甲兵部隊200餘輛坦克、裝甲車,在3個炮兵團火力支援下,從布局關邊境向重鎮高平發起穿插突擊。這一仗,成為高平戰役能否取勝的關鍵。
從邊境至4號公路樞紐東溪,直線距離約14公裡,實地距離約32公裡。這一段沒有公路可通,只有一條牛車走的狹窄土路穿行於崎嶇山地中,沿途地形非常複雜。特別是在東溪外圍聳立著一座高山,海拔700多米,名為靠松山,土路沿山而行,左右是險峰深谷,稍有不慎就會跌入深淵,但舍此無途。
越軍將靠松山作為重要的防禦據點,部署地方部隊2個連兵力守在山上,在重要的隘口和拐彎處構築了明暗火力點,配備較多的輕重機槍、高射機槍、40火箭筒、82無坐力炮等火器,組織了較強的火力配系,嚴密封鎖穿山道路。
2月17日上午,第42軍一梯隊126師與裝甲兵部隊協同,開路穿插,首先通過靠松山。越軍憑險阻擊,戰鬥異常激烈。126師先頭步兵搭乘在坦克上行軍,因缺乏經驗,有些人和武器用繩子拴在戰車上,發生戰鬥時下車比較慢,因而遭到較大傷亡。先頭坦克毫不畏懼,猛打猛衝,強行殺出了靠松山。後邊的126師和坦克團聯合指揮所通過靠松山時,也被越軍火力攔截,一名師副政委犧牲,坦克團政委、副團長均負傷。全師勇猛衝擊,有效壓制了山上的守敵,成功通過了靠松山。
當日下午,軍二梯隊124師在坦克一部支援下也進至靠松山。因一梯隊為搶時間強行通過靠松山,沒來得及仔細進行清剿,山上還有不少殘餘越軍。等一梯隊過去後,這些殘敵重新糾集,又佔領陣地以火力阻攔我軍後續部隊。
124師部隊和坦克同樣強行沿山路上山,邊打邊衝,前僕後繼,殲敵一部,頑強衝過了靠松山。戰鬥中部隊亦發生不少傷亡,一名步兵副團長犧牲,幾名團營幹部負傷。激戰之後的靠松山,到處是煙火彈痕,血跡斑斑,路兩邊散布著被打壞、翻倒的坦克和未來及收斂的陣亡者,情景非常慘烈。
一名124師老兵在30多年後仍對這次戰鬥有難忘的印象,他回憶說:過靠松山那一仗打得很慘,我們團傷亡不小。我們連是團後衛,17號晚上才乘坦克上山。那彎道可真多,往往後邊看不到前邊的車尾,轉彎時一定要小心,要不就轉不過去,如果駕駛員回打慢了還可能翻到下邊的山澗裡。我就看到有2輛坦克翻下去,傷亡了20多個兵。
當時我們是新兵,沒有經驗,根據戰前訓練的要求每個人都帶上有鉤的繩子,把自己掛在坦克上,這樣能跟上車輛,跑起來也不至於掉下去。可要是突然遇到敵人的襲擊,及時解鉤子下來不容易,只能挨打。我坐的坦克就遭到了冷槍射擊,旁邊的一個戰友大腿中彈,包都包不上,流了很多血,後來就犧牲了。現在還忘不了當時那種感覺,大家都沉默著,靜的可怕,心想這就是戰爭嗎……我還是幸運的,沒受傷就過了靠松山。我們連在山上傷亡了10多個,我現在還很想念那些犧牲了的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