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冬至圓製作全過程 迎泉州冬至小年兜

2021-01-16 搜狐網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話家常邊搓圓仔,迎接冬至的到來。 (張九強 尹文麗 攝)
剛出鍋的圓仔,香氣誘人且不粘牙。
將糯米粉團揉到一定軟度後,就可以開始搓圓仔。


  本報訊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在閩南,冬至又稱「冬節」,素有搓圓子的習俗,意味著全家一年到頭圓圓滿滿。昨日,在泉港區界山鎮東張村,陳善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話家常邊搓圓仔,迎接冬至的到來。 (張九強 尹文麗 攝)

  相關新聞:

  冬至圓:圓潤不粘牙 寓意大團圓

  本報訊(記者陳靈 石偉琴 文/圖)今天是冬至,泉州俗諺「冬至小年兜」。在老泉州人的記憶中,全家人會在這一天圍在一起搓圓仔。如今,雖然許多人不再動手搓圓仔,但那一碗熱騰騰的冬至圓,仍是一家人必吃的冬至美食。昨日,記者探訪了冬至圓的製作方法。

  製作 糯米粉溫水和成團

  昨日上午,在南俊巷一家傳統甜點店,不少市民排隊買冬至圓。店主的兒子林永松正在趕製冬至圓,他一邊和面,一邊介紹傳統冬至圓的做法:先用溫水把糯米粉簡單和成團,再放到水中煮熟。接著,用鍋裡滾燙的水加上新的糯米粉,繼續和成團,「用冷水和面容易硬,彈性不夠。」和面時,他先在案板上撒一層粉,雙手不斷揉按。「依照個人口味,將糯米粉團揉到一定軟度,至表面光滑。這個完全靠手感。」他說。

  粉團揉好後,他開始搓圓仔。左手手指握著一條粉條,右手捏一小塊下來後放在手心裡搓成小圓仔,兩三秒搓一個,大小均勻。很快,竹篾裏白色的冬至圓越來越多。「為了增添喜慶的氣氛,還會將一部分糯米粉拌上紅粉,成為紅、白相伴的圓仔。」搓出足夠量後,他把熬好的紅糖姜水煮沸,倒入冬至圓,蓋上鍋蓋。「一定要把湯底煮沸,倒入圓仔後不能撥動,待它們自己浮上來。」冬至圓浮到水面上時,他把蒸熟的芋頭倒入鍋裡一塊煮。兩分鐘後,冬至圓便出鍋了。

  煮好的冬至圓晶瑩剔透,散發光澤。記者舀一勺湯品嘗,絲絲姜香和紅糖味縈繞齒間,冬日的寒意悄然消退。舀起一顆冬至圓入口,富有嚼勁的圓仔圓潤不粘牙,配上香芋,口感獨特。

  傳說 寓意添歲盼團圓

  為什麼冬至要吃冬至圓呢?《泉州府志·風俗》記載:「冬至:州人不相賀,祭祠堂,舂米為圓餔之,謂之添歲,仍粘於門。」寓意冬至吃冬至圓為添歲,家家戶戶在吃完冬至圓之後,留下幾粒圓仔,分別粘於門上、眠床上等,稱敬門神或敬床神。據介紹,這樣的說法可能源自周代到漢初以冬至為歲首的歷制。

  冬至不僅僅只是搓圓仔,也衍生出其他文化內容。泉州人文社科專家朱學群介紹,在閩南地區,冬至除了吃冬至圓以外,不少地方還會用搓冬至圓的糯米糰捏出一些小巧玲瓏的動物,例如小雞、小狗等,俗稱「做雞母狗仔」。此外還會捏一些金錠銀寶等,寓意來年豐收賺大錢。

  提醒 不宜當早餐和夜宵

  冬至圓雖好吃,飲食上卻要多加注意。「最不適合當早餐和夜宵吃。」營養專家陳先生說,冬至圓是用糯米做成的,煮熟之後很黏,不好消化。

  此外,腸胃功能比較差的人一定要少吃,而且要吃得慢一點。糖尿病患以及高血脂症患者,糖分攝取要酌量,以免影響病情控制。陳先生建議,吃冬至圓時配上一些有助於消化的食物,如山楂、陳皮、生蘿蔔等。

  (來源:泉州晚報)

相關焦點

  • 「冬至小年兜」食冬至圓 圓潤不粘牙寓意大團圓
    核心提示  昨天是冬至,泉州俗諺「冬至小年兜」。在老泉州人的記憶中,全家人會在這一天圍在一起搓圓仔。如今,雖然許多人不再動手搓圓仔,但那一碗熱騰騰的冬至圓,仍是一家人必吃的冬至美食。昨日,記者探訪了冬至圓的製作方法。
  • 冬至到了,泉州人過冬至要吃冬至圓!
    在福建泉州,冬至被稱為「小年兜」,是與春節一樣重要的節日,有許多獨具特色的傳統習俗。在老泉州人的記憶中,全家人會在這一天圍在一起搓圓仔。如今,雖然許多人不再動手搓圓仔,但那一碗熱騰騰的冬至圓,仍是一家人必吃的冬至美食。冬至這天,有些事是不會隨著天氣改變的。比如,太陽行至最南處,北半球迎來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
  • 【冬至習俗】盤點泉州冬至有哪些習俗,泉州人吃冬至圓拜床母趣多多
    風俗志》對冬節吃丸是這樣解釋的:「十一月,冬至,陽氣始萌,食米丸,乃粘丸於門。凡陽尚圓,陰尚方,五月陽始生,黍先谷而熟,而為角黍,以象陰,角,方也。冬至陽始生,則為米丸,以象陽,丸、圓也;各以其類象之。夏至不以為節,抑陰也。」
  • 惠女阿芳過冬至 和小夥伴搓圓子學習俗(閩南語視頻)
    在泉州,有「冬至小年兜」的說法,冬至一大早,家家戶戶要敬祖先、吃圓子。  泉州民俗專家傅孫義說,冬至時節秋收完成,人們用冬至圓來慶祝豐收、敬奉祖先。冬至圓有紅的白的,還有各種小雞小鴨的形狀,都是祈願「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 冬至大如年!吃餃子還是湯圓,終於被一張圖神終結!廈門人吃的是…
    而在中華大地上更是流傳下來豐富多彩的冬至飲食習俗民俗專家表示,廈門人也把冬至稱作「小年兜」,意思是快要過年了,人又要增加一歲。漳州的風俗,要吃冬至糖圓。節日前夕,家家戶戶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篩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紅糖鍋內煮熟,作為節日早餐。舊時農村在這一天還要到祠堂祭祖。
  • 冬至圓圖的是團團圓圓的熱鬧勁漿板裡藏的是滿滿當當的好彩頭
    記者 崔引 攝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不用絞盡腦汁去想吃點啥,一碗熱烘烘、香噴噴的「冬至圓」和番薯湯果,應景又暖胃。對了,記得在番薯湯果裡加一勺酒釀,也就是寧波人說的「漿板」。這一勺裡可是暗藏著滿滿的好彩頭。「吃了冬至圓,就又長一歲」12月19日,距離冬至還有兩天,在寧海梅林街道河洪村,村民們已熱熱鬧鬧地搓起冬至圓。
  • 盤點泉州冬至有哪些習俗 閩南人吃湯圓拜床母趣多多
    每到這一天,不少地區的民眾都要搓冬至丸子,並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祖行動。那麼,你知道閩南冬至有哪些習俗嗎?泉州冬至吃什麼 盤點泉州冬至有哪些習俗(視頻)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顯示,從23日起,一股新的冷空氣將影響我國部分地區。
  • 學兒歌、包湯圓,綠洲花園幼兒園「迎冬至」系列活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王湛12月21日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接起,素有「冬至到,南餛飩,北方餃」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視作一個較大的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為了讓孩子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了解冬至的來歷,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自我服務意識,感受集體勞動的樂趣,綠洲花園幼兒園開展了「濃情冬至 溫情相伴」的迎冬至系列活動。小班組的老師通過故事、圖片、觀看動畫《冬至的由來》、為孩子們傳唱了「冬至」兒歌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的來歷、習俗等傳統文化知識。孩子們在歡快的「賣湯圓」歌聲中開始了快樂的活動。
  •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看看廣東過冬至的習俗
    4、中山:食「水欖」。中山的「湯圓」並不圓,像橄欖狀,故稱「水欖」。製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製作「艾」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開水煮後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絨狀,製成食用艾。之後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鹹、甜各料做餡包成角狀。惠州過冬食用的艾角多採用鹹料,傳統用料多為蘿蔔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
  • 冬至飄香|會理黑山羊全羊美食宴讓你溫暖過冬至
    12月22日,冬至的會理豔陽高照,古城東城巷300桌的黑山羊全羊食品壩壩宴吸引了當地群眾和外地客人,雖然還未到飯點,但路人似乎早早就聞到了濃濃的羊肉香,大家都在期待著美味的全羊宴,以便迎接節日的到來,與家人、朋友共享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養生的好時節。
  • 節氣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天,我們迎來了冬天的第四個節氣——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則漸漸變短。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 今日冬至小年兜 閩南的你吃丸子了嗎?
    今天就是冬至啦!它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與夏至相反,冬至這天的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稱「日短」或「日短至」。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慢慢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逐步變長,夜晚漸漸縮短。泉州人有吃冬至丸的習俗(妮娜 攝)在閩南,有「冬至小年兜」的說法,做「雞母狗仔」、吃冬至丸是閩南人的習俗。
  • 冬至美食遠遠不止這倆
    冬至圓有甜鹹兩種,都用新糯米粉加水揉成麵團,而後搓成或圓或扁的生胚。鹹味冬至圓,需將生胚壓出一個坑,填入事先炒好的餡兒(各家餡料多有不同,蝦米、豬肉、蘿蔔、茭白、竹筍、豆腐等,全憑喜好),隨後「用虎口收圓攢出一尖嘴」。入蒸籠,蒸熟後形似一隻只瑟縮的企鵝,台州人說一個人冬天躲在衣服裡縮手縮腳,就會嘲他「人縮得和冬至圓一樣」。
  • 冬至搓圓仔造型百變 十二生肖憤怒小鳥都行
    【創新,圓仔拼造型】十二生肖齊上陣 憤怒小鳥搶風頭  昨日,網友「林丷戒」在新浪微博上秀了下自家包的圓仔(閩南語,意為冬至圓),小動物、圓餅、元寶等形狀各異,色彩鮮豔。網友紛紛追捧轉發,直呼有才。  「林丷戒」來自泉港區峰尾鎮誠平村。
  • 冬至吃什麼?10種冬至傳統美食,每一種都讓你隔著屏幕流口水!
    3、雞蛋掛麵「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吃冬至面是安徽北方過冬至的習俗。「冬至面」,俗稱「掛麵」,是麵食其中之一,系當地人傳統手工製作而成。手工掛麵製作非常講究,均以上等小麥為原料,配以精鹽、雞蛋等天然原料,經過和、醒、盤、掛、拉等8道工序,伴隨半天時間的運作最終成型。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麵的風俗與節氣、氣候、農事有關。冬至過後即是數九寒天,每隔九天數作一九。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浙江台州擂圓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節氣,在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餚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人來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後全家人歡樂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圓」(擂圓,又叫硬擂圓、翻糙圓)是台州的老傳統,擂圓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
  • 迎冬至包餃子,來財貿參加「美味」班會吧
    食堂送上「冬至」大禮包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12月21日,又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冬至到,餃子俏」,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食堂「叔叔」「阿姨」們的愛心幫助下,在班主任老師手把手指揮下,搓麵條、揪麵團、擀麵皮,忙得不亦樂乎。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啦,一個個形態各異的餃子把同學們逗開了花,興奮地紛紛上前「認領」,並主動邀請自己的老師們來品嘗。大家吃著一個個香氣四溢的餃子,這樣的「冬至」節氣已經深深印入了師生的心中。
  • 台州人冬至都要吃這個圓圓滾滾的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
    做冬至 冬至如大年,家裡過冬至的感覺就和過年一樣。台州人通常會在冬至日前後選個日子「做冬至」。「昂擂圓」啦。昂擂圓是冬至的重頭戲,是冬至的主食。「圓」意味著「團圓」「圓滿」,與平日裡吃的湯圓相比,台州人的冬至圓不但內容豐富、形式各異,而且意味深長。
  • 冬至吃什麼?冬至傳統習俗有哪些 小時候冬至怎麼過的
    去歲冬至,今又冬至。  剛過完中秋,又迎來冬至,日子過得真的蠻快,節日一個個地過,皇曆一張張地撕,一年的時間,在不經意間就這般匆匆過去了。等你伸手,攔不住時間的車輪;等你回首,卻又走過了一段歲月。  在我家鄉,冬至很受鄉親重視,被當作一個盛大的節日看待,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冬至來了,老北京過冬至,桌上美食可不只有餃子
    冬至那點兒事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