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非遺】一片棕葉 巧手編出萬千世界

2021-01-14 騰訊網

噔噔,萬眾矚目的棕編組終於來啦,撒花~

和其他小組不一樣的是,我們棕編組第一次是到橘子洲的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拜訪師傅的。一行8人,竟然有4個是第一次來橘洲好好逛逛。

溫暖的橘子洲,浪漫的棕編,我們一行人坐著觀光小火車來啦。(再次撒花~)

一進門,我們的目光齊刷刷的被館內陳列的棕葉編展品所吸引。

「盧橘子低山雨重,栟櫚葉戰水風涼。」

這些用棕葉編制而成的小工藝品形態逼真,精緻美觀,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我們一行人這裡看看,那裡瞧瞧,不禁連聲讚嘆,也對我們即將要探討的主題有了更強烈的嚮往。

叮!這裡插播一條棕編知識廣告

會員不可關閉

棕編

漢族傳統手工技藝之一

以棕櫚樹葉為原料編制的工藝品

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新繁農婦用棕葉編制拖鞋、涼鞋,至1850年,逐步形成專門行業。

民國初年,棕編涼帽在四川流行。二十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棕編業發達昌盛。

新繁棕編技法多樣,有胡椒眼空花和鴉雀嘴不透空等編制法。用其編制提兜省時省料,體輕質柔,易編,十分美觀。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長沙地區就有人用棕葉編制蜻蜓、蚱蜢等各類昆蟲,在街頭叫賣。那些用棕絲串起的鳥、蟲,黃中帶青、清新樸實,在藝人手中微微顫動,仿佛活的一般。

一上來,傳承人便問大家棕編的主要材料是什麼

這可難不倒我們,當然是棕櫚葉

可是棕櫚葉又有哪些部分可利用呢?

傳承人告訴我們,主要可利用部分分為三類:

嫩芯葉,用於編造飛禽走獸。這可是個難得的寶貝,一棵100年的老樹上一個月僅結一片;

樹皮,也就是棕櫚樹的樹幹部分,可用來編制蓑衣,鞋墊等。寫到這裡,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畫面,「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棕絲,從樹皮中抽出,可用來做刷子等。

棕絲手工藝製品:刷子、杯墊、收納籃等

在我們和師傅聊天的過程中師傅不禁動容,她說:

「我師父的年紀已經六七十歲了,他有點想要放棄繼續做棕編。因為他覺得對於目前的社會來說,棕編的市場越來越小,願意去了解傳承它的人也不見得有幾個。所以除了日常工作,我把我多餘的時間都用來去創新棕編了,我想要把它繼續傳承下去,不能讓它在我們這一代就斷傳了」……

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犧牲自己的時間來做一個在大多數人眼裡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情的。

但有時候,重要的也許並不是市場價值,而是傳承物所承載的文化和情懷,以及它所見證的歷史變更

所以讓我們敞開胸懷,用心去感受去傾聽不一樣的棕編文化,或許會有另一番別樣的收穫。

棕編組體驗棕編技藝——編玫瑰

圖六為當天參觀非遺館的其他同學,

在我們的吸引下也參與到動手體驗中

我們接觸歷史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有時根本不知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何為非遺情懷。沒時間,不喜歡,等等理由讓我們與寶貴的文化遺產擦肩而過。

現在學校給了我們機會去向傳承人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遺,接觸棕編,既可以幫助傳承文化,讓更多人了解棕編文化,同時也能增強自己的文化素養,何樂而不為呢?

但在快餐文化潮流,大部分人情懷不足等問題下,非遺產銷都遇到了一定的麻煩,再加上棕櫚葉再生速度慢,採摘難度大,使得其推廣更是難上加難。

談到這裡,我們也希望這一次的非遺實習能夠使更多的人去了解棕編,傳承棕編,創新棕編。

實習之前,我們對棕編沒有什麼概念,但是通過師傅繪聲繪色的講解,以及教我們做一些簡單的棕編手工藝品,我們都參與其中,並愛上了這個過程。

非遺是不會過時的,但我們需要在這個時代給它提供舞臺,當然,也是給我們自己提供一個舞臺。

棕編組與師傅合影——全家福

相關焦點

  • 小棕葉背後有大學問 50位中學生對話非遺傳承人
    1月9日下午,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的50名學生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課程。 紅網時刻1月10日訊(記者 王詩穎 通訊員 張祥)粽葉編、菊花石雕、湘繡……湖南豐富的非遺文化,能給中小學生帶來什麼?一枚細長的棕葉,會有怎樣神奇的千般變化?
  • 【方志四川•非遺】鄭金容 ‖ 王成:小小木頭雕刻出萬千世界
    【方志四川•非遺】鄭金容 ‖ 王成:小小木頭雕刻出萬千世界 2021-01-05 0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代「棕」師 用棕櫚葉編織出「動物世界」
    師 用棕櫚葉編織出「動物世界」在新建一中教師宿舍樓裡這麼一個房間,地上鋪滿棕葉,外面人聲喧譁,但這些棕葉仿佛隔絕了外界的喧鬧,營造了一方安靜的天地。一把剪刀、一根縫衣針、一根細鋼絲、幾片棕櫚葉編織出「動物世界」記者走進陳雲飛的簡易的「工作室」兼臥室,只見房間裡面放置著一張小小的方桌上,擺滿了各種雜物,剪刀、細鋼絲、縫衣針、未剪完的棕葉、一桌的棕葉屑末,還有擺放著棕葉編製成型的花鳥蟲蛇,這些作品黃中帶青,清新樸實,神態迥異,讓人不敢想像這竟是用簡單的幾片棕櫚葉編織出來的手工藝品。
  • 非遺傳承人張國慶的繩編情結:傳承幸福中國結 編織祥和中國年
    突然有一天,她豁然開朗,學會了「六蝶串花」,又在此基礎上,推陳出新,編出了更加複雜的「八蝶串花」。正是因為張國慶的全神投入,使得她的繩編技藝突飛猛進,並被評為繩編結藝非遺傳承人,作品《龍圖騰》入選「我和我的祖國共成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2019年「手藝成都」民間藝術展。
  • 七月的螞蚱,童年的夏天—長沙三絕之棕編,有多少人還記得
    現在很少看到在街頭做棕編玩具的手藝人了,2015年,我畢業回長沙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湖南省省級棕葉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文定老師,被她精湛的微編所吸引,栩栩如生。還認識了聾啞手藝人周佳霖大師,他們都為挽救長沙棕編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被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匠心精神所折服。
  • 這位杭州非遺大師編的竹籃 打水不會「一場空」 還能...
    俗話說「竹籃打水一場空」,竹子編出的器皿有縫隙、會漏水,恐怕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識。但在@竹編技藝大師(奇人匠心) 的抖音帳號上,我看到了這樣一種竹籃:同樣是竹子編就,它的編織之細緻,裡面裝上水不但不會「一場空」,甚至完全不會漏出來,還能在裡面養魚。這樣精巧的手藝,來自61歲的竹編大師張心榮。
  • 七旬老人用棕葉編出花鳥魚蟲 草葉在他的指尖化腐朽為神奇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旬老人用棕葉編出花鳥魚蟲 草葉在他的指尖化腐朽為神奇 近日七旬老人用棕葉編出花鳥魚蟲登錄上了百度熱搜,受到廣大網友們的關注,那麼關於目前的七旬老人用棕葉編出花鳥魚蟲相信小夥伴們都是想要了解到 的信息吧,小編也是在網上進行了一些整理,收集到
  • 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首演,展示了運河與非遺音樂文化
    運河沿岸飄蕩著高亢的勞動號子,運河之上傳來悠悠箜篌音……近日,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在北京隆福劇場首演,在現代科技呈現的視覺畫面下,展示了運河與非遺音樂文化。大運河 資料圖,李彥華 攝《帆影弦歌萬千重》獲2019年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跨界融合項目資助,是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非遺原創劇目作品之一,講述了蘇州昆班沿大運河北上進京演出的故事。劇目將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科技融合。
  • 包粽子的葉子叫什麼 棕葉是什麼植物的葉子
    包粽子的葉子叫什麼 棕葉是什麼植物的葉子【導讀】:粽子是我國的一種傳統食物,大家肯定也都吃過,但是可能還有很多人不了解粽子究竟是用什麼植物的葉子包起來的,下面就讓秀美小編來帶大家看看。粽葉分多種,在我國乃至世界各地使用的種類各不相同,常見的為蘆葦葉、箸葉、箬葉。粽葉一般都擁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葉綠素和多種胺基酸等成份,其特殊的防腐作用也是粽子易保存的原因之一,氣味芳香,聞之如有回歸大自然的感覺。《本草綱目》中早就有記載,粽葉具有有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癰腫等功效。近年來研究證明,箬竹葉多糖物具有抗癌效果。
  • 棕葉飄香
    「不費事兒,材料有,粽葉是現成的,糯米是現成的,包你們老家的粽子,容易!只需把米泡兩小時,三下五除二就包完了,但是需要你自己煮。」「那我就收下了,不會包,開火煮我還是會的。」我發了個俏皮的表情給她。「別以為煮粽子容易。
  •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今年7株貝葉棕開花
    今年4月以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內的7株貝葉棕紛紛開花。12月5日,記者跟隨「萬物生長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的採訪團,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裡目睹了萬花齊放的這一熱帶雨林奇觀。圖片來源: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圖片來源: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據研究,在古代印度,皈依佛門的教徒把經文刻寫在貝葉棕的葉片上,創造了流傳千古的貝葉經。
  • 連雲港非遺傳承人李偉巧手刻「百豬圖」賀新年
    本報剛剛報導了連雲區民間剪紙非遺傳承人楊春英。今天,我們又將目光投向市非遺傳承人李偉和他的學生,他們用刻紙的形式,精心製作出喜氣洋洋、惟妙惟肖的「百豬圖」,開啟農曆新年的吉祥門。通常,只消半盞茶的工夫,它們就能在李偉的手裡變幻出各式各樣的圖案。   在李偉的指引下,記者在工作室一角看到了「百豬圖」並飽了眼福。只見100個造型各異的漢字「豬」和繪畫豬分布在兩尺見方的宣紙上,有的造型飄逸、有的憨態可掬。據李偉介紹,這幅「百豬圖」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構想、創作出來。
  • 「多彩暑期 問藝非遺」趣味棕編課堂之初體驗「螞蚱」——寧夏街...
    由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慈善總會支持,寧夏街社區和成都市和川公益中心共同承辦的「2019年成都市社會組織發展專項基金——爺爺奶奶一堂課之成都非遺傳承計劃」項目中的「多彩暑期 問藝非遺」系列活動趣味棕編課堂在社區青少年們的期盼中於2020年8月13日迎來了第二期。
  • 藝苑社區舉辦「巧手捏麵人,指尖傳非遺」活動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居民文化生活,近日南京市秦淮區鍾曉敏愛心工作室攜手莫愁湖街道藝苑社區,舉辦了「巧手捏麵人,指尖傳非遺」活動。  科普非遺文化: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  活動當天,主辦方邀請了非遺麵塑傳承人郭立洋,來給大家普及非遺麵塑傳統文化知識,並手把手教大家製作面人。
  • 一種具有多種形象的草,"棕葉狗尾巴草".
    細,它的葉子酷似棕葉寬,看起來又像包棕子的棕葉。大嫩莖卻又像竹筍,還是"形色"軟體告訴我"棕葉狗尾巴草"。可是它的花束,太不像狗尾巴草了。查閱植物學資料,它是狗尾巴草屬,為什麼要帶狗尾巴字樣,這就是前人的智慧,顯然根據植物的分類,來加入狗尾巴,稱謂為"棕葉狗尾巴草"。
  • 小師傅巧手按壓出幸福雲南味
    「跟著大師學非遺」系列活動走進吉慶祥小師傅巧手按壓出幸福雲南味昨日,「跟著大師學非遺」系列活動第二季第6站走進昆明吉慶祥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來自昆明各中小學校的孩子們變身小小糕點師傅,跟隨吉慶祥雲腿月餅製作技藝第7代傳承人姬奉新、楊榮坤,體驗學習製作雲腿月餅,用自己的小巧手做出老昆明熟悉的地道雲南味兒
  • 重慶巴南擺「非遺」大戲迎中秋 18名「老外」學非遺做月餅
    頒獎合影巴南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周密,巴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田榮盛,魚洞街道黨工委書記朱明勇等為四組外國友人頒發最佳快手、最佳巧手、最具創意以及最具人氣獎。舞蹈《閨繡》據悉,木洞山歌早在2006年就被納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簸箕甑子當樂器 巧手編成「交響樂團」
    簸箕甑子當樂器 巧手編成「交響樂團」 原生態十足的竹樂器。這套樂器的作者,是青神竹編的非遺傳承人殷超。在用竹子編成巨幅《五百羅漢圖》震驚業內後,他用這套竹編樂器,再次展示了竹製品不同尋常的魅力。讓竹子編出更多花樣    竹鈴鼓、竹管、連槍、竹筒琴、刮筒……殷超的這套竹編樂器有20多種之多,其中不乏農人日常生活和勞作所需的器皿,讓人大開眼界。
  • 【端午我在崗】端午棕葉香,市南公安守一方
    【端午我在崗】端午棕葉香,市南公安守一方 2020-06-25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