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出了不知道多少文人名士,他們中的好多人往往不僅有著高深的學問,而且還有著受人讚譽的良好修養,包容就是其中的一種。
古人云「宰相肚裡能撐船」,然而,有些事情卻不能放任,可是,卻常常被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做任何追究地放過去了。這些究竟是哪類事情呢!
小亮和小江是同班同學,又是好朋友,總是形影不離。兩個人有一次悄悄溜進了附近的一個果園偷了西瓜。結果回到家後,小江的爸爸狠狠地教訓了他,而小亮的父母卻一家高興地吃了西瓜。小江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並發誓不再犯了;而小亮卻根本沒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
有一天,小亮和媽媽去燈具商店買燈,當營業員轉身去拿燈的時候,小亮看沒人注意,就偷了一個日光燈泡,他媽媽看見了他的偷竊行為後什麼也沒問,趕緊打開挎包讓他把燈泡放了進去。
從燈具商店出來後,媽媽很高興,她說:「咱們家廚房正好需要換一個日光燈來節約點兒電呢。」很快,小亮長到十八歲了,膽子也越來越大,終於成了慣偷,有一天,小亮由於偷了八百塊錢被抓進了牢房,獄長問他有沒有什麼想說的。
小亮說想見見自己的母親。母親聽到孩子因為偷錢犯罪坐牢後感到非常的震驚,急急忙忙趕過來見自己的寶貝兒子。誰知,孩子見到母親後,竟然狠狠地扇了她一個耳光,母親被一下子扇倒了。
獄長憤怒地責問小亮怎麼可以打母親?小亮答道:「我小時候偷東西媽媽從來不教訓我,才讓我有了今天的大教訓。」
媽媽心裡覺得偷西瓜、偷燈泡等小物件是很小的一件事,根本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地方。可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學會辨別是非對錯,那麼孩子就不會覺得自己犯了錯,不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妥,以至於會認為偷竊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
即便他知道偷東西是可恥的,但是由於從來沒有受到過責備和教訓,所以並不會有多少負罪感,而沒有負罪感和對犯罪的恐懼感,他就會屢次犯這樣那樣的嚴重的錯誤,最終,使得自己栽個大跟頭。
這個故事雖然說的是不應該對小偷小竊姑息縱容、掉以輕心,但畢竟說明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包容也是要分情況的,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一味地去包容。
如果看到一個人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我們就應該及時將他喝止,這樣才會讓他警醒並回頭,否則他最終會迷失自己。
所謂包容,就是要包容缺點、包容過錯,但這裡的缺點是著重指不會妨害甚至傷害到別人的缺點,這裡的過錯是偏向於指能夠發現並改正的過錯。
包容是善意的,當一個人有你所欣賞的才華使你願意和他成為朋友,可是偏偏脾氣不好,你就應該包容他的壞脾氣;當一個人總是向你撒謊並從你那兒騙取好處或利益,你就不能再聽之任之,否則兩個人都會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