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物誌·序》中則說:「聖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即:聖人賢者美好的地方就在於明察事理,明察事理可貴的地方就在於知人善任。
我們若想自己變得智慧、賢明,不妨堅持每天學習一點老祖宗的識人術!
談到識人術,不得不提到「以貌取人」這個話題,因為有的人說「人不可貌相」,也有的人說「相由心生」。到底以貌取人靠譜不?
其實,我們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分析,才更加準確。正如鬼谷子先生所說:僅從外形來看相,如同從一根小管子裡看豹子(看不到全貌)。不將形體分開,不拘泥於方法,從「無形」中去觀察,從「無聲」中去辨識,才是真正的識人方法。
比如說,老祖宗的這2條識人術經驗,就可以教你準確地「以貌取人」,非常值得借鑑。
1、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託焉。——《鬼谷子》
釋義:一個人的外貌不是特別美,也不算是特別醜,這樣的人更值得信賴,可以託付真情。
為什麼說不美不醜的人更值得信賴呢?我們可以用排除法來分析:人的相貌分為三種,一是醜的,二是美的,三是不美不醜的。奇醜無比的人,形象氣質差,讓人看著不舒服,自然遇到的磨難和挫折要多一些,也更容易自卑和走極端,因此他們身上往往充滿負能量,可以同情可憐,但是不能託付真情。
而長得太漂亮的人,往往又容易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繼而招致禍患或是非。正如老子所說:「美好者不祥之器」,過於完美的人或者事物,都自帶不祥的預兆。
由外貌說到人品或能力,也是一樣的道理:過於完美,不可靠!
比如電視劇《少帥》中,張作霖告誡兒子張學良說:「人得有點毛病,有毛病的人才可交,看不出毛病的人,說明他沒真情,沒真情的人你怎麼交?」
還比如,企業家雷軍說:「我面試了一個我們高管推薦的人,高管覺得這個人非常非常厲害,我覺得這個人不行,高管說為什麼,我說這個人跟我聊了一個小時,他的簡歷接近完美,4年內將一家年產900萬美金的工廠做到2億美金的規模,他還說有能力把稻草賣成金條!」
最終,雷軍並沒有錄用這位所謂的「完美而又優秀的人才」,雷軍的解釋就是:我們不需要一個把稻草賣成黃金的人,這樣的人不符合我們企業的價值觀。
其實,分析外貌、能力、人品的方法都差不多,那就是:表現得越是完美的人,越不可靠!
正如老祖宗的識人術口訣所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巧言令色鮮矣仁」,「輕諾者,必寡信」等等。
綜上所說,過於醜的人不可信賴,過於美的人也不可信賴,那就只剩下不美不醜的人值得信賴了。而這也是大自然的規律,更是人們歷經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經驗。這就好比:弱肉強食,但樹大招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最後反倒是那些不強也不弱的事物能夠得以長久地存活下來。
因此,相貌不醜也不美的人,實則是更值得信賴,可以託付真情!
2、臉色始終沒有什麼表情的人,往往是厲害角色。——曾仕強
曾仕強的這句識人術口訣,還可以理解為: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往往更厲害。
他的解釋是:一個人,如果兩個眼睛麻木不仁,你有大成就!因為眼睛是最誠實的,容易把你心裡的事情流露出來,看一個看眼睛,就把他人了如指掌。人家要是修道眼睛,沒有表情,高興是這樣,不高興還是這樣,這樣的人有大成就!
俗話說「眼睛是心理的窗口」,讀懂了一個人的眼睛,也就讀懂了他的內心。又「相」是隨著一個人內心世界的變化而變化,於是古人總結說:「有心無相,相隨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
然而,一個人若能喜怒不形於色,讓你對他的真假表相分不清,也就不可知曉他的內心世界了。而往往就是這樣的人,屬於厲害角色,能夠「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
比如說,史書中記載劉備是「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說隋文帝楊堅是「天性沉猜」。而這些外貌上的特徵都是成大事者身上常見的品質。因此,臉色始終沒有什麼表情的人,喜怒不形於色,往往是厲害角色!
每天學點識人術,記住老祖宗的以上2句識人術口訣,可以教你如何準確「以貌取人」!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評論、點讚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