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20年的外貿女裝店不開了?不少買過他家衣服的杭州姑娘如今已做...

2021-01-13 騰訊網

「爆個料!開了20年左右的風和關門了。」前天下午,有一陣沒聯繫的小姐妹發來一條微信,緊接著唰唰唰甩來五六張現場照片,「這家店可以說是體育場路上最早一批服裝店之一了。我那時剛畢業,第一次買外貿衣服就是他家,版型寬鬆也耐穿。曾經杭州潮流服飾的扛把子,風向標啊。」

小姐妹說的風和,是家外貿服飾店,位於體育場路金祝新村附近。

在曙光路、體育場路沿線女裝服飾店極為興盛的那些年,它是不少杭州姑娘相約淘貨的地方。19樓論壇的時尚版塊「咖啡教室」裡,至今還能搜到一些提及它的帖子。

然而,就在上周,來往的行人突然發現,店裡的衣服清空了,卷閘門緊閉,櫥窗上貼了張A4紙:店面出租,房東電話:159xxxx9881。

卷閘門緊閉 攝影 | 童蔚

發生了什麼?

隔壁的拉麵館老闆告訴我,自己來這裡做生意才兩三年,不過從一些客人口中聽說過,這家外貿店開了很長時間,小有名氣,老顧客挺多。「現在關了,不知道搬去哪裡」。

通過房東,我找到了風和的老闆和老闆娘,丁建章、盧玲,老杭州人。昨天傍晚,就在已是空蕩蕩的店鋪裡,我們聊了起來。

店內的衣服已經搬空 攝影 | 童蔚

「大家都叫她盧姐,你叫我老丁就行了。」一身夾克衫加牛仔褲的老丁打開話頭。

緣起西溪路

1998年,對於盧姐和老丁來說,是個難忘的年份。

那年,他們剛好30歲。分別從杭州電視機廠和西泠電冰箱廠下崗的盧姐和老丁,做了一陣餐飲後,決定開服飾店,就在西溪路上,靠近保俶路那頭(現在羊壩頭牛羊肉和松木場麵館對面)。

西溪路店原先開在這一帶 攝影 | 童蔚 對面就是人氣頗旺的松木場麵館

「為什麼改開這個?盧姐很喜歡買衣服,服裝這塊呢,她比較有眼光。」老丁瞅了眼盧姐,笑了笑。

盧姐和老丁 受訪者供圖

彼時,不到600米長的西溪路(杭大路-保俶路)是時尚聚集地,一條龍製衣加工作坊,還有不少成衣店,很多趕時髦的小年輕會在工作日的午休時間或是周末來淘貨。

「店面也就十個平方左右吧。」老丁用手比劃了一下。「毛衣五六十、六七十元一件,百來塊的已經很好了。當時流行的運動衫,一套也就100元左右。」

夫妻倆沒捨得請店員。通常,兩人趕最早一班火車去上海進貨時,就在店門口掛塊牌子:新貨在途中。老客一看心領神會,到了下午就會上門看衣服。

那時候,還沒有便捷的快遞。從上海華亭路、襄陽路進完貨,一輛小拖車,衣服疊衣服,兩根牛皮筋一紮,歪歪扭扭地「人肉」拉回杭州。

「日子還蠻苦的。」夫妻倆陷入回憶,「有一次也是到上海進貨,掏空了腰包。下午回到杭州,做成當天第一筆生意,才有了吃中飯的錢」。

當年20出頭的小姑娘後來帶著孩子來買衣服

兩年後(2000年3月),他們搬到了體育場路現址,這一開就是20年。

當時,那一帶還鮮有類似的服飾店。與他們差不多同一時間開起來的,是一家賣童裝的。提及這一點,盧姐和老丁挺自豪。

「風和」二字,出自老丁之手。取完後,他發現王羲之《蘭亭集序》裡有「惠風和暢」一詞(意為柔和的風,使人感到溫暖、舒適),有點小得意,感覺這店名多了一份文化底蘊。

2015年的門面 受訪者供圖

20年裡,店面從一間擴大到兩間,61方,裝修了六七次;也開始僱店員,最多的時候請了三個人;一些老顧客從西溪路店追到了這裡,浙大西溪校區裡的學生成了保俶塔實驗學校的老師,當年20出頭的小姑娘帶著孩子來買衣服……

2010年時的店內場景 受訪者供圖

老丁說這麼多年,店裡主打的衣服風格一直沒怎麼不變,「森女系的」。

他這樣解釋這個若干年前很是流行的詞彙:偏日系,講究自然,注重面料,像是棉的麻的,素淨,耐看耐穿。

韓版女裝在杭州姑娘中間大火的那幾年,盧姐也開始跑韓國。「最早是在2012年,一年飛兩趟,跑了三四年。偶爾給大家換換口味。」

很長一段時間裡,每周三是固定的上新日。「到了中午,老客們就陸續上門,大家一起拆包裹、挑款式。」盧姐挺懷念當時的熱鬧場景。

「曙光路沿街很多服裝店,最早是從西溪路搬過來的,一開始生意都很好。」他們見證了這一帶的女裝服飾店迅速興起,後來又在電商、快時尚品牌的衝擊下漸漸衰弱。老丁感覺到的這個時間節點是2015年,「之前是有影響,2015年之後是感覺非常明顯。」到了去年,自家店的生意也開始走下坡路,「賣出一件衣服,需要比以前更花精力」。

曙光路 攝影 | 童蔚

前些年,他們也開了淘寶店,主要是些斷碼、庫存貨特賣,但覺得這年紀開網店做不過年輕人,便不再嘗試。微信倒是充分用了起來,到現在,盧姐還時不時發些服飾信息到朋友圈。

「等於讓房東幫我們做了這個決定」

終於,聊到了讓盧姐和老丁都有點感傷的關店。

「一個是路太遠,一個是感覺年紀大了,有點力不從心。」盧姐說,從閒林的家到店裡,一趟來回起碼2小時。

他們有個女兒,今年26歲,來店裡做過一陣但不喜歡。「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他們尊重女兒的意願。

然而,開了20年的店,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最終幫他們下決心的,是房東決定賣房。

去年年底,盧姐和老丁知道這個消息,思來想去後達成一致:如果這次賣成了,我們就不做了;沒賣成,就繼續做。「等於讓房東幫我們做了這個決定」。

今年1月4日,前房東和現房東籤約。盧姐和老丁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開了20年的店,要關了。

說到這裡,兩人頓了頓,調整情緒。

疫情好轉後,盧姐和老丁終於在上周搬空了店裡的庫存,現房東貼上了「招租」信息。

攝影 | 童蔚

而這些庫存,一部分線上做了特價清倉,還有一部分打算打包捐掉。這些年,盧姐處理庫存時,會不定期地捐一些到貧困地區。

關店的消息,也通過微信等方式傳遞給了熟客們。這兩天,盧姐的手機時不時會收到各種信息:來問原因的,覺得可惜的,想繼續保持聯繫的……

還有一些人就像我的小姐妹,早先年在風和買過不少衣服(小姐妹在2004-2006年是常客,會花八九百元一次性買走五六件),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不再光顧,然而關店的消息傳來,仍不免感懷一番:「這是我的青春啊。」

小薇的感觸,可能更多。1998年西溪路店剛開那會兒,附近工作的她就常常光顧,那時她20歲。在她的印象裡,老闆娘緊跟潮流,很會搭配。「每次都讓她幫我搭,各種針織衫+裙子/牛仔褲,一套100元,對當年收入不高的我來說,負擔得起,又滿足了愛美的心。」在盧姐他們的影響下,兩年後,小薇也在龍翔、四季青開始了服裝生意,但之後仍會時不時地去風和淘衣服。現在,店關了,「有點可惜。」她搖了搖頭。

丁掌柜手作

「其實呢,有想過找個離家近點的地方,再開店。」老丁話鋒一轉,指了指角落裡空的透明冰櫃,「你看這個,去年買的」。

冰櫃的拉門上,貼了幾個字:風和友膳,丁掌柜手作。

店內一角放著一臺冰櫃 攝影 | 童蔚

「2016年開始,來店裡的一些客戶還會預訂私房菜。杭幫菜為主,我做的。醉蟹醉蝦醉雞、醋泡雞爪、蝦油雞、牛肚、泥螺、滷蛋……」說起做菜,老丁的眼睛開始發光。

老丁做的菜 受訪者供圖

「幹嘛說做菜呢。」盧姐發話了。

「你不能光衣服衣服的。」

「你別聽他的,這就是他個人的興趣愛好。」

這對老夫老妻在我面前開啟互相埋汰模式,而我嗅到的卻是秀恩愛的味道。

「到了年邊,就是醬鴨醬肉,也是我自己做的。」老丁繼續炫菜。

「找個地方,又做服裝,又能做吃的。老客來了,喝喝酒、吃吃滷味。」盧姐乾脆替他說完了想法。

在老丁看來,這個地方不一定要在馬路邊,最好能有塊空地,或靠近地鐵站或停車方便。「大家來了,喝喝小酒或者茶。我還喜歡打太極拳,大家可以來切磋切磋」。

「但這肯定要等到明年了,等疫情完全結束,今年先休息一陣。」老丁盤算著。

2016年,老丁下廚請老客在店內吃飯

告別盧姐和老丁,我朝著曙光路方向走。雖然不少店鋪改頭換面成了美甲店、便利店、小吃店,但這一帶仍是女裝服飾店的聚集地。僅黃龍飯店到體育場路保俶路交叉口這一段(百度地圖顯示步行距離為329米),我粗略數了數,就有近30家。門口大多貼著各種換季特惠信息以及出示健康碼的提醒,等著顧客上門。而那些已經習慣了網購或去商業綜合體的杭州人,路過這裡看到卷閘門緊閉的風和,或許會喚起一些曾在這一帶淘衣服的記憶吧。

體育場路曙光路一帶還開著不少女裝服飾店

攝影 | 童蔚

記者 童蔚

編輯 吳晶晶

相關焦點

  • 杭州老師傅專改大牌衣服,經手的價值上億!南京小夥來專程找他,改完...
    石國民這間裁縫店是2002年開的,到杭州大廈也去做過,最主要就是改衣服,更早時候他在東坡路時裝一條街。縫紉機檯面上擺著幾袋衣物。一件GIADA外套,56500元;一件BURBERRY大衣,16900元;還有一條叫不出牌子的褲子,6000多元。「現在改衣服比從前做衣服要難了。
  • 房地產上班、開奶茶店、賣保險……杭州小夥換了多份工作後,在武林...
    他是賣烤紅薯的,他家的烤紅薯,剝開一層錫紙,熱乎乎的薯香撲鼻,紅薯沒有皮,方便多了。儘管排在夜市最後一個,但生意也不錯。他是2003年非典過後,來杭州的。那時,才20歲出頭,沒結婚也沒女朋友。之前,在鳳起路的農貿市場賣了多年的肉製品。李東偉考察過杭州多家夜市,發現烤紅薯都是連皮賣,「紅薯帶皮烤,焦黑,手一摸,滿手灰黑,年輕人誰願意吃這個?
  • 山西姑娘廣州做旗袍,成功開出10家連鎖店
    1996年,張慧霞將「時尚旗袍」理念帶到了廣州,開了間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旗袍店,而今在廣州已經闖出了名聲,時尚旗袍市場廣闊。張慧霞來自山西,小時候家裡人經常幫人做衣服,她自己也喜歡上了中式服裝。於是同年年底,她帶著1000元,放棄了在當地令不少人羨慕的工作來到了廣州。剛來到廣州後,張慧霞並不順利。首先是不懂粵語,她說剛來時的感覺就像到了另一個國家;其次雖然衝著開服裝店而來,但怎麼開並沒有什麼成熟的概念。張慧霞花了兩年多時間一邊打散工一邊熟悉環境、了解市場和積累資金,到1996年,她有了一定的資金和社會經驗後,決定「出手」了。
  • 臺灣小夥在杭州開8家餐館:「大陸讓我敢於夢想」
    鄭智榮在杭州分享創業經歷。受訪者 供圖中新網杭州12月15日電(郭其鈺)出身於武術世家的臺灣小夥鄭智榮從小練就了一身本領,6年前他來到杭州創業,創立「巴適金湯」餐飲品牌,如今已開了8家餐館。同時他還牽線杭臺兩地,引入臺灣先進的管理和服務模式,幫助多家杭州本地餐飲企業進行整體提升。「在這裡只要有想法、落實於完善的策劃案與商業模式,就會得到很多支持與幫助。」鄭智榮表示,在大陸創業6年,他看到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商業環境更加友好,以及大陸對於新事物的包容與接納。「大陸的開放與包容讓我們年輕人有更多試錯機會,更加敢於夢想。」
  • 杭州一家麵店,開了5年不要錢!老闆去世後,大家才明白原因!
    在杭州的一個小巷子裡,有一家不起眼的麵館。進來這家店,你就能吃到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杭州地道風味滷肉面。唯一和其他麵館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這家店,吃麵不要錢。01隻要我在就不會讓它倒閉這家店的老闆,是個叫做張成良的中年男人。
  • 最前線|完美日記在上海開了一家線下店,未來三年還要開 600 家
    起家線上的國貨彩妝品牌「完美日記」正在嘗試把零售做得更「重」,越來越多的門店在全國各個城市開了起來。12 月 26 日,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宣布在上海奉賢設立新零售總部。逸仙電商新零售事業部總裁馮琪堯稱,逸仙電商已在上海、杭州、蘇州、南京開設完美日記體驗店,常州、寧波門店即將開業。接下來會加快開店速度,未來三年計劃在華東開店 200 家,全國開店 600 家。根據馮琪堯的介紹,過去一年,完美日記已經在全國各地陸續開設了 30 多家線下體驗店。2020 年,該品牌計劃進入的三四線城市將從 2019 年的 3 個提高到接近 80 個。
  • 河北一村莊農民開淘寶店賣毛線 不少人已身家千萬
    作為全國首批淘寶村的農民,他們當中不少已身家千萬,開豪車、住縣城商品房、有羊絨店鋪已成為他們的財富標配。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全國,像東高莊這樣的淘寶村越來越多,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0月,在中國農村地區已形成1311個淘寶村。而在2014年這個數字只有200多個。
  • 從廣州十三行到淘寶網紅店,賣衣服的生意就這麼變了①
    2014 年,大部分網紅店還在單打獨鬥,數家網紅孵化公司就在杭州率先萌芽了。當時,張大奕開始和如涵電商前身「莉貝琳」淘寶女裝店正式合作。從《瑞麗》模特轉行成網店模特以後,張大奕又成了名網紅店主。此後一年,「莉貝琳」團隊結束了店鋪運營,開始轉型如涵電商,專心經營網紅孵化器,並在一年內將張大奕推向了淘寶女裝銷售第一的位置。
  • 老師傅專改大牌衣服,經手的價值上億!
    石國民這間裁縫店是 2002 年開的,到杭州大廈也去做過,最主要就是改衣服,更早時候他在東坡路時裝一條街。縫紉機檯面上擺著幾袋衣物。一件 GIADA 外套,56500 元;一件 BURBERRY 大衣,16900 元;還有一條叫不出牌子的褲子,6000 多元。"現在改衣服比從前做衣服要難了。像 GIADA、CANALI、GUCCI......
  • 開店開在星巴克旁邊,如今撤出一座大城市,COSTA咖啡怎麼了?
    但現在,星巴克依舊在攻城略地,而COSTA咖啡已從不少人的身邊消失。青島、北京、杭州都在關店據青島新聞網報導,8月開始,COSTA陸續撤離了在青島的全部門店,有些原本COSTA的門店正在裝修新品牌,有些已經換成了別的品牌。在大眾點評搜索青島的COSTA門店,已經查不到任何堂食門店信息。
  • 下周一,杭州這個開了近20年的市場要拆,要撿...
    「我的第一隻狗就是03年的時候在這裡買的,當時在杭州養寵圈裡名氣很大的,商業拍照什麼的,經常邀請我們家狗狗去的。」在杭州工作生活20多年的孫女士說。(與葉一茜合影的雪納瑞)「這是我的第一條狗,是我才到杭州第一年買的,陪伴了我最孤單的歲月。」
  • 揭秘,91年的杭州小夥,一年開5家美髮店,年賺39萬,收入翻倍!
    我有個多年的朋友,從2017年開始就說要準備創業,但直到現在都還沒有行動,我每次問他怎麼還不開始,他的回答基本上都是:「暫時還沒找到有前景的生意和項目」。移動網際網路普及以後,一門生意,一個項目的迭代周期正在縮短,迭代周期縮短意味著賺錢速度加快。
  • 瘋狂「切水果」不再只是遊戲 杭州90後2個月開出6家果切店
    製圖 焦俊  90後小夥宋俊超,土生土長的杭州人,3月20日在鳳起橋河下開出了一家水果店。和傳統水果店不同,宋俊超創業開出的這家面積不到50平方米的店,主要做的是果切生意,主打線上外賣,僅僅2個月時間,居然已經在杭州開出了6家分店,單點最高日售500單。  創業這件事,講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在宋俊超的果切快速擴張的同時,杭州人也進入了瘋狂吃水果季節。餓了麼數據顯示,入夏以來(4月1日-5月15日)杭州水果銷量同比增長了5%,交易額同比提高了20%。
  • 「我要開家包子店,但會做得認真點」 | 100 個有想法的人
    童啟華差不多是在六年前下決心做包子的。2009 年的一天,他跑去工商局註冊,說自己要開家包子店。「你說什麼?」對方連問了幾聲。「我說,我會做得認真點。」童啟華坐在杭州文二路的一棟寫字樓裡接受我們的採訪,他創立了包子品牌「甘其食」。2013 年,「甘其食」在杭州賣出了差不多 3 億元的包子。包子的均價在 2 元左右。
  • 最好的洛枳學姐去開淘寶網紅店,這件事情你怎麼看?
    拉回正題,雖然晁然不是表演科班畢業,但是憑藉著靚麗的外表也加入了演藝圈,參加過一些選秀節目,也參演了一些電視劇和電影,發展還算不錯,人氣也是很可觀的。小編覺得如果晁然繼續在演藝圈加把勁兒的話,今後的發展也應該是比較理想的。但在16年9月11日,晁然發微博長文說自己要開淘寶店賣衣服了。
  • 「外貿尾單」的假尾巴是怎麼長出來的?
    寧波、杭州、紹興等地的各種「外貿尾單」服裝店遍地開花,忙著線上線下攬客。在外貿服裝企業扎堆的浙江,不少業內人士卻表示,服裝生產廠商的「外貿尾單」其實並不多。  一邊是大量「外貿尾單」的湧現,一邊是服裝工廠極少的尾單,這些所謂的「外貿尾單」究竟源自哪裡?記者調查發現,九成以上「外貿尾單」均是「掛羊頭賣狗肉」。
  • 2個月開出6家店!杭州90後"水果忍者",只做了這件...
    洗水果、切塊、擺盤,這加起來只有幾分鐘的「體力活」,卻難倒了一大批吃貨 這不, 杭州有個「90後」小哥宋俊超,開出了新零售模式下的果切水果店,每天扮演著現實版的「水果忍者」「幫你把水果洗乾淨切成塊,送到你身邊」。
  • 咖啡館和時裝店的跨界合作,如此驚豔·杭州日報
    開業才一個多月,TEENIE WEENIE咖啡館已俘虜了不少城中少女的芳心,和閨蜜、男朋友逛個街,就算什麼都不買,也要到這家萌萌的咖啡館裡喝一杯,做一回小公主的夢。  從百大B館的自動扶梯上到二樓,TEENIE WEENIE CAFE在服裝手袋的簇擁下華麗麗出現在眼前。作為TEENIE WEENIE 生活館的一部分,咖啡館的魅力勢不可擋。
  • 郭美美在北京「佛牌」店已關張 已變成人用品店
    北青報記者發現,當年郭美美高調開設的實體店幾經轉手成了一家成人用品店,而其曾同樣高調宣傳受邀的商演,她也僅唱了兩首歌便匆匆離開。郭美美在京實體店關張原址如今是成人用品店被警方控制前的郭美美,曾利用自己所謂「網絡紅人」的名頭,開設實體店鋪和服裝網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