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張慧霞將「時尚旗袍」理念帶到了廣州,開了間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旗袍店,而今在廣州已經闖出了名聲,時尚旗袍市場廣闊。
張慧霞來自山西,小時候家裡人經常幫人做衣服,她自己也喜歡上了中式服裝。14歲的時候,她就天真地帶著100塊錢從縣城趕去鄭州,想到服裝裁剪學校學服裝設計,但人家嫌她年紀小,不肯收。高中畢業後,她終於如願地入讀服裝裁剪學校。
1993年時,張慧霞畢業了,家裡花了5000多元幫她弄了一個在鐵路上看管材料的工作。張慧霞想,工作是一輩子的事情,而自己真正喜歡的是服裝設計。於是同年年底,她帶著1000元,放棄了在當地令不少人羨慕的工作來到了廣州。
剛來到廣州後,張慧霞並不順利。首先是不懂粵語,她說剛來時的感覺就像到了另一個國家;其次雖然衝著開服裝店而來,但怎麼開並沒有什麼成熟的概念。張慧霞花了兩年多時間一邊打散工一邊熟悉環境、了解市場和積累資金,到1996年,她有了一定的資金和社會經驗後,決定「出手」了。
張慧霞表示,韓國有韓服,日本有和服,中國好看又有特色的就是旗袍。廣州人素質高,傳統的旗袍加上時尚的元素,應該「有得做」。想不到的是,身邊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她做旗袍。
但執著的張慧霞還是選擇了一個小區租了個7平方米的店鋪,借來一臺縫紉機開張。裝修完後就沒有任何資金了,只能計算著用第一個月賺來的錢付房租。
一開始由於沒有名氣,張慧霞做的旗袍賣不出去,店裡的全部收入都是靠幫人家改衣服、修褲腳。但當她穿著自己做的旗袍走在大街上時,經常有女孩問:這衣服是在哪裡買的……就是這樣,她的旗袍生意逐漸打開了局面,之後,又如星星之火,她發展了加盟店,到現在,省內外已經有了十家連鎖店。
雖然生意好了讓人高興,但更讓張慧霞自豪的是:「錢不等於財富,自己的東西被社會認可,那種滿足感才是真正的財富。」
張慧霞說,時尚的東西變化很快,要設計時尚的衣服就要有敏感的市場觀察能力。
而過硬的質量是成功的又一秘訣。由於長年注重衣服的質量,根據顧客的需要提供服務,張慧霞已擁有了龐大而堅實的顧客基礎。她表示,現在生意很穩定,基本上已沒有淡旺季之分。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