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萬物皆有靈,但是生命短長不一,有的可以活很久,而有的生命卻是短短鬚臾。就像蚍蜉,它們的生命只有一天。
中唐詩人韓愈曾在《調張籍》中寫道:「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說的就是這世界上最原始的有翅昆蟲蚍蜉。類似蜻蜓,但是它們的翅是不可摺疊的。身體細長且柔軟,長觸角,但是很短,前翅與後翅不同,前邊的發達,後邊的卻退化,在腹部末端還有一對很長的尾須。

蚍蜉個頭很小,與我們所熟悉的蜻蜓相差無幾,大部分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比如湖泊中,或者有小溪及河流中。
蚍蜉的產卵期為春夏兩季,一般在午後至傍晚,雄蟲與雌蟲配對,將卵產在水中。蟲卵比較小,呈橢圓形,有各種各樣的顏色,不僅有絡紋還具有一定的黏性,附著在水底。蚍蜉的卵生狀態時間很久,有些可能長達兩年,蟲卵孵成幼蟲,幼蟲經歷幾十次的蛻皮後才會變成成年蟲,遺憾的是,成年的蚍蜉生命很短,只能存活一天。

成年蚍蜉的生命
一般在一天左右,生命力不頑強的會在幾個小時間就會死掉。都說蚍蜉的存在只是為了做一件事,蚍蜉一天的生命只是為了完成一個使命:繁衍後代。
蚍蜉成年後,幾個小時內開始交配,然後就會產下蟲卵,而產下蟲卵後的蜉蝣就會耗盡生命,使命完成後短時間內就會死去。

蚍蜉的生命雖然很短,但卻早已存在於大自然的歷史長河中,也成為有翅昆蟲的研究對象,雖然目前仍然無法確定蚍蜉在有翅昆蟲中地位,但是卻可以肯定的是,蜉蝣是無翅昆蟲與有翅昆蟲之間過渡的紐帶,是較原始的有翅昆蟲類群。

蚍蜉是世界上生命最短是生物,一天就是一輩子,一輩子也只為了完成一個繁衍後代的使命。生命很美,美在使命與責任,這樣拼盡一生擔起責任的生物,大自然中是否還有能與之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