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十佳農民」喬文志——一輩子幹好一件事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我就是一個農民,一輩子就想幹好一件事,就是把五常大米種好、賣好。」47歲的喬文志說,「2020年東北地區遭受三場颱風侵襲,我們新品種的抗倒伏性得到了驗證,品種的改良為稻米豐收奠定了基礎。」

提起喬文志,糧油行業以外的人可能不熟悉,但提起五常大米,幾乎是家喻戶曉。在五常大米品牌發展中,喬文志功不可沒。如今,喬文志不僅是2020年「全國十佳農民」,還是黑龍江省五常市杜家王家屯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五常市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合作社是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企業則是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

加工出最好的大米

「創業之初,我揣著2萬元到北京賣五常大米。當年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覺得五常大米好,我要把它賣個好價錢。不過,當時的五常大米雜質多,也沒有自己的品牌。」喬文志回憶,為了加工出最好的大米,他跑遍全國,引進山東日照、杭州蕭山、湖南郴州等地稻米加工設備,併集成研發出一條國內領先的稻米加工生產線,建起了第一個現代化廠房。果然,用新設備加工出的五常大米很受客戶歡迎。

消費者覺得五常大米好吃,這與它的地域、土質、氣候、環境、品種分不開。因此,市場上出現大量仿冒品牌,還有一些東北產的相近品種也打著五常大米的旗號銷售,這令五常當地的很多大米生產企業陷入了尷尬。只做大米加工,很難從源頭上保證稻米的「真」與「好」,如何讓消費者確信他們買到的是真正的五常大米成為喬文志面對的一道難題。

一番調查走訪後,喬文志認識到,要做好的農產品,就要從全產業鏈上著眼謀劃,把各環節串珠成鏈。「我們從源頭抓起,從培育良種、建設基地開始,實現標準化種植,進行有機食品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按照認證的標準統一生產、種植和管理。」喬文志說,他還引入溯源體系,實現一品一碼,即使遠在萬裡之遙,人們坐在家中也能利用手機,清楚地看到水稻生長全過程。

育種是好米的源頭。一個有競爭力的糧食企業,也要有自己最具競爭力的品種,這樣產業發展才能有不可替代性。2010年,喬文志發現五常普遍種植的「稻花香2號」品種逐漸退化,不僅倒伏嚴重,口感也有損失。他成立喬府大院種業公司,聘請「稻花香2號」研發人之一、「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項文秀為總經理,與中科院合作,開發和改良稻種,成功完成了「稻花香2號」的提純復壯和「中科」系列新型優質水稻品種的培育,為東北水稻品質提升打開了新窗口。

有了良種,還要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他帶領當地農民成立了五常市杜家王家屯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把附近8個村的5萬畝土地集中在一起,實行連片種植。合作社探索搭建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鼓勵農民用資金和土地入股合作社。小農戶接入大產業,再藉助數字農業科技,基地實現了水稻種植管理現代化。

把品牌做強做優

一產起步,接二連三。近年來,農村產業融合成為趨勢,「農田變景區」深受市民歡迎。喬文志也沒有放過這個機會,他建設喬府大院稻花香生態體驗區,這裡不僅有稻田觀景臺、觀光長廊,還是五常市中小學生農業實踐教育基地。基地每年設計、種植不同內容的稻田畫,並根據水稻生長周期,舉辦插秧節、稻花節和開鐮節活動,創建稻米文化館,每年都有大批學生和遊客來此體驗農耕文化。後來,五常市稻花香生態體驗區也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示範企業(園區)」。

有了產業的根基,喬文志又在謀劃企業更長遠的發展——把品牌做強做優。近兩年來,他不斷進行產品升級,用品牌的力量擴大稻米的價值。他帶領企業進行全國布局,進軍200多個城市,在多個省份建立營銷分公司,進駐永輝、大潤發等生鮮超市,成為海底撈、鹿港等餐飲品牌的供應商。

稻米加工是一項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產業。20餘年來,喬府大院採用流轉、入社、領辦農民持股公司等形式,建立了40萬畝水稻種植基地,每年以高出市場價格收購村民優質稻穀,帶動周邊11個鄉鎮35個村、8000多戶農民累計增收近億元。通過產業工人轉型模式,拉動1000多人就業。

「堅持全產業鏈發展理念,越做產業鏈條越長,難度越大,責任也越大。如今,我國農業已經有了現代化發展雛形,農民也成為職業農民和產業工人。在發展的路上,我將用科技為五常大米的品牌發展插上翅膀。」展望未來,喬文志對農業信心滿滿。(經濟日報 記者 喬金亮)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喬府大院喬文志:為中國人打造一碗放心好米飯
    圖集 喬府大院董事長喬文志12月4-5日,由新華網、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財富傳媒集團、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華每日電訊主辦,茅臺集團總協辦的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喬府大院董事長喬文志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希望能讓新鮮、味美、營養的五常大米,走進全國百姓餐桌。防疫生產兩手抓 企業發展不停歇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無論是防疫方面還是經營方面,對各行各業的企業都是一次大考。喬文志說:「當初疫情影響了種植,尤其是我們企業是國家糧食應急保護單位,在省、市領導的堅強領導下,防疫工作與春耕生產兩手抓,最後我們的春耕生產很順利。」
  • 「全國十佳農民」農交會上代言榮昌豬 - 上遊新聞·匯聚向上的力量
    {"title":"「全國十佳農民」農交會上代言榮昌豬", "url":"https://www.cqcb.com/yxzx/video/qita/2020-11-28/3340540.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yxzx/video/
  • 【綠博會和大米節系列訪談之二】喬文志:要有全球視野更要植根中華...
    喬文志:今年8月至9月,三場颱風接連來襲,對於黑龍江省來說實屬罕見,總體來看喬府大院種植的水稻生長情況好,病蟲害發生程度明顯低於歷年,總體倒伏情況較輕,所以颱風對稻米產量影響不大,但是收割的成本大幅提升,目前收割已經接近尾聲。  新華網:作為我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喬府大院是第幾次參加綠博會和大米節?帶來哪些展品,這些展品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 兩個故事告訴你:真正厲害的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深度好文)
    關鍵就出在一個人做事的方式上,有的人雖然心比天高,但卻三天打魚兩天撒網,有的人卻能保持專注,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以下分享兩個故事,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真正厲害的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故事一在法國馬賽,有一位老警官叫多梅爾,為了偵破一個重案,他查了大概有幾十米高的檔案和資料,打了將近四十萬次的電話,足跡遍布五大洲,行程近一百萬公裡。
  • 治住稻瘟病增產還賣高價小藍帽被封神 他決心一生幹好農資一件事
    治住稻瘟病增產還賣高價小藍帽被封神 他決心一生幹好農資一件事 來源:榕城網時間:2020-11-27 09:13:18 近日,中國鄭州,由全國定點農藥生產企業河南豫之星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簡稱豫之星)主辦的第三屆農資大零售聯盟年會上,趙彥國的分享引來全國各地同行的關注。肇東市是黑龍江省綏化市的一個縣級市,處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屬中國少有的"寒地黑土"綠色農業區,"寒地黑土",中國最肥沃土壤。
  • 活一天就是一輩子,卻只為幹一件事的生物你可認識?
    都說蚍蜉的存在只是為了做一件事,蚍蜉一天的生命只是為了完成一個使命:繁衍後代。蚍蜉成年後,幾個小時內開始交配,然後就會產下蟲卵,而產下蟲卵後的蜉蝣就會耗盡生命,使命完成後短時間內就會死去。成年蚍蜉蚍蜉是世界上生命最短是生物,一天就是一輩子,一輩子也只為了完成一個繁衍後代的使命。
  • 「要幹好一件事,應該無私無畏」
    然而,「要幹好一件事,應該無私無畏,忍辱負重,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盯住目標,鍥而不捨,如果碰到風險遇到艱難就退縮,再好的事情也辦不成。」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
  • 癲癇病全國十佳醫院在哪裡?
    癲癇病全國十佳醫院在哪裡?   現在很多人已經意識到癲癇,因為癲癇經常發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癲癇是腦部疾病的一種異常放電,所以癲癇會嚴重損害大腦。如果癲癇患者得不到及時治療,對大腦的損害是不可預測的。所以建議患者及時去醫院。癲癇病全國十佳醫院在哪裡?
  • 【貴州微笑·新年心聲】雷月琴:用愛回報大自然是我一生的事
    中國生態文明先進個人雷月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人物名片】  如果讓您堅持重複做一件事貴陽電視臺十大新聞人物、2011年被市志願者協會、貴陽市文明辦評為五星級志願者並授予「老有所為獎」、「三關愛綠絲帶優秀志願者」、貴陽市「低碳達人」稱號,全國十大「江河衛士」稱號、2014年—2015年度「貴州省優秀志願者」、貴陽市首屆十佳生態文明使者稱號。同時,環保部發布中國生態文明獎表彰名單,雷阿姨榮獲中國生態文明先進個人稱號,這也是貴州省唯一獲該表彰的個人。
  • 真的不要想那麼多,沒啥用,集中精力、精神專注去幹成一件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一種體驗:當全神貫注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整個人的狀態特別好,而且會不斷產生心流的感覺,就希望把那一刻的感覺一直定在那裡。當自己心煩意亂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手上在做這件事,腦子已經在想其它事情了,整個人表現出來的狀態是浮躁的。
  • 泉州癲癇病全國十佳醫院
    泉州癲癇病全國十佳醫院?癲癇病患者飲食要注意哪些?癲癇病是慢性疾病,治療起來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治療癲癇病應該選對治療方法,否則選錯了治療方法,既無法改善病情,也浪費了時間,飲食可以對治療癲癇病起到輔助的作用,那麼癲癇病人能吃什麼好呢?都有哪些注意事項呢?癲癇患者的飲食,既然煙、酒對患者有害,又為什麼不能馬上戒掉呢?
  • 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農民也不會拿命賺錢,如今這幾類農民生活最苦
    導語: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農民也不會拿命賺錢,如今這幾類農民生活最苦一直以來農民都是社會的底層,也是最辛苦的一類人,之前的農民都是以種地為生,每天早出晚歸,付出的辛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如今雖然都用了機械化,遠沒有以前那麼辛苦,但是種糧依舊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 全國十佳少先隊志願輔導員皇甫鴻昌奉獻國防教育
    情系國防教育,傳遞紅色基因——全國十佳少先隊志願輔導員皇甫鴻昌奉獻國防教育今年已經75歲高齡的皇甫鴻昌先生是全國少工委委員、首批全國少先隊名師工作室帶頭人、河南省國防教育中心榮譽顧問,他不辭辛勞地將紅色基因傳播到下一代。在河南省全民國防教育的活動中,經常能看到他精神矍鑠的身姿。
  • 郭晶晶偷偷做了一件事被曝光,而這群人早就交出他們的答卷
    記得3月8號發生在中國桌球隊身上的一件事:那時候國家桌球隊正在海外參加國際乒聯卡達公開賽。看到國內疫情焦灼,國乒隊員們決定將這次比賽獲得的獎金悉數捐給武漢抗疫前線。而當時決賽尚未開打,想要拿到更多獎金,每個人就必須衝冠。這是有多大的信心啊?其他國家的選手就這麼沒有牌面嗎?答案是:確實。
  • 「為黨和人民做最後一件事——遺體捐獻」
    鄒老的兒子鄒楚華先生告訴記者,這是父親一輩子留給他的最大財富,「他的遺願就是走後為黨和人民做最後一件事——遺體捐獻,我要幫他實現。」出生於1918年的鄒丁山老人,是常山縣白石鎮人。70多年前,風華正茂的他懷揣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義無反顧加入黨組織,投身革命事業。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2017年難忘中國之聲·首屆「十佳中國榜樣」人物...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難忘中國之聲」獨家報導人物,活躍在祖國各地各條戰線,這些基層「小」人物愛崗敬業,親老愛幼,熱心公益慈善……他們的動人故事和典型事跡為人們展示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向社會和聽眾傳遞出平凡百姓美好的夢想。  在2016年底「難忘中國之聲」開播五周年之際,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節目中心進行了首次難忘中國之聲之「中國榜樣」評選。
  • 「我的扶貧故事」幹實事、幹好事、幹成事的激情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管路是魯貢鎮臨鎮的一個村,人多事雜,駐村幹部就如大家的管家一樣,大事小事都要親自參與其中。作為駐村幹部,首先發揮好調查、指導、協調、宣傳、監督等作用。駐村第一天,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我積極物色有文化、有思想、熱心村級事業的年輕後備幹部,積極探尋適合當前形勢下的村「兩委」人選,為增強基層組織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 異地戀的兩人見面幹的第一件事會是什麼?
    時間差不多都是在酒店得床上度過的,說好了出去玩但是穿上衣服不到10分鐘就被扒乾乾淨淨的。吃飯喝水什麼的都全靠外賣。大學四年,異地戀四年,他在錦州,我在長沙,最少每個月見一次面,我的朋友他都認識,甚至處的比我都要好,也見過家長,就在所有人都認為我們兩個畢業要結婚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吧,我們最後還是分手了。現在我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 河南農民幹這事再也不做難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楊書貞 拍個照就能知道是啥害蟲,進而快速匹配殺死這種害蟲的藥物和防蟲害方法,農民伯伯自此除害蟲不再難!記者從11月14日召開的河南省網際網路大會上獲悉,繼「拍照識花」之後,「拍照識蟲」登陸江湖!這是怎樣一款神器?記者現場體驗。
  • 我們是「農民旅行家」
    「好哇,升旗我已看過兩次了,陪你看過升旗去看『鳥巢』吧!」  「兩個小妮子,別太興奮了,又不是第一次出去旅遊!安靜點!」  幾天前的一大早,兩輛豪華大巴停在了新鄉縣京華村委大院,50多位京華公司員工開心地開始了「北京·奧運場館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