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猩和猴子與人類在許多地方都有相似之處,畢竟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與其他動物相比,猩猩有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會出現如人類一樣,悲傷或者幸福的複雜情緒。
甚至有時候猩猩還會和人類一樣,產生愛慕之情,對象不限於同類,也包括人類。美國電影《金剛》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名為金剛的大猩猩愛上了人類,這種跨越物種的愛情在現實中自然不可能有圓滿結局,最終金剛墜樓而死。
現實生活中也出現過類似的案例,美國有隻名叫夏特克的大猩猩,他出生於1977年,是一隻紅毛大猩猩。這一類大猩猩與人類的DAN高度相似,所以人類成立了許多專門的機構來研究紅毛猩猩。
夏特克就是一個研究對象,等他長到幾個月大的時候,他被送到了一所大學裡面,由琳恩教授專門對他進行深入研究。
琳恩教授對這些研究對象也充滿了人文關懷,她將夏特克視為自己的孩子,親力親為地照顧他,時間一久,夏特克也將她視為自己的母親。
夏特克在慢慢長大,琳恩教授的研究內容也逐漸深入,她希望讓夏特克能真正地融入人類社會,於是她帶著夏特克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不過有一點大猩猩始終無法做到,那就是學習人類語言。
不過琳恩教授還是想出了解決辦法,她把夏特克當成聾啞人,教他手語。令她驚喜的是,夏特克很快就掌握了手語,能用手語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能和琳恩進行簡單的交流和溝通。
其他研究人員對此也覺得十分驚訝,田納西大學甚至承認了夏特克的身份。在猩猩一族中,夏特克的智商算是很高的,他每學期都要參加一次特殊的期末考試,試題對於猩猩來說相當困難,比如用手語表達不同的物件,辨認顏色,使用各種工具等等,夏特克每次都能以高分通過。
因為長期脫離同族,與人類生活在一起,夏特克對於自己的認知出現了偏差,他開始覺得自己也是人類。琳恩教授感覺到了這種變化,曾經問他覺得自己是人類還是猩猩,夏特克用手語回答道,他覺得自己既是人類,也是猩猩。
這個回答讓琳恩能夠順利完成自己的課題,看來人類的種種社會化行為,都是通過後天學習得來的。
在田納西大學學習期間,夏特克經常與學校的學生們一起學習,一起參加課外活動。慢慢地,他喜歡上了同校的一個女學生,根據他學習的東西,他知道要表達好感的方式就是打招呼,於是他嘗試向這個女同學打招呼。結果對方被他嚇哭了,這個女學生還向老師反映,這隻大猩猩試圖攻擊自己。
雖然夏特克曾經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學校的認可。但在人類眼中,他依舊是一個異類,校方出於安全考慮,決定開除夏特克,並且強行將他送回了動物園裡面。
琳恩教授是唯一一個相信夏特克的人,她堅信自己教出來的孩子,不會隨意傷害別人,於是她用手語詢問夏特克究竟發生了什麼。夏特克回答說自己只是覺得女同學很漂亮,想向她打招呼而已。
我們都知道,不同物種間的審美應該是不同的,琳恩教授驚覺,夏特克應該是對女同學產生了愛慕之情。這種情況對於夏特克和學校的學生們來說都不是好事,也許讓他回到動物園才是最好的選擇。於是琳恩教授也不再抗議,最終夏特克被送回了動物園裡面,回歸了自己動物的身份。
之後夏特克一直被監禁在動物園裡的鐵籠裡面,琳恩教授多次探望她,夏特克還記得自己學過的手語,他總是打手語,說自己想出去玩想吃冰淇淋。
他不理解為什麼以前寵愛自己的媽媽,現在只對著自己流淚。琳恩無能為力是因為,夏特克那時候已經長到了四百多磅,看上去極具攻擊性,沒人能保證這樣一隻大猩猩出去之後不會傷人。
最終夏特剋死在了動物園裡面,享年三十九歲。他去世的時候琳恩也在場,他還用手語告訴琳恩,我想也許我要和你說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