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種好羊肚菌 走上致富路——雲南省貢山縣...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4月份是羊肚菌收穫的季節。近日,記者來到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孔當村村民孔秀蓮家的田地上,他們一家人正在忙著採摘羊肚菌。

「羊肚菌一般在上年11月中下旬種植,來年4月份可以收穫。羊肚菌對氣候環境要求高,怕雨淋還怕日曬,所以必須掌握一定的種植技術。」孔秀蓮的丈夫李新華告訴記者,個頭大、根部白、品相好的新鮮羊肚菌目前在獨龍江這邊的收購價是每斤40元。

羊肚菌是一種珍稀食用菌品種,形似羊肚而得名,一年一收穫、見效快,不像草果、重樓等中藥材的生長周期那麼長,種植羊肚菌近兩年才開始「時興」起來。「由於去年雨水過多以及缺乏管理經驗等原因,賣價不是特別理想,我在總結經驗的同時也積極求助農技專家,對今後的種植有信心。」第一年種植羊肚菌的李新華說。

獨龍江鄉是全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地。新中國成立後,獨龍族才從狩獵捕魚、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而大雪封山、峽谷深邃,又讓獨龍江鄉每年有半數時光與世隔絕。路就是「生命線」,如果沒有一條與外界連通的公路,獨龍族群眾將永遠被困在深山峽谷裡,無法與現代社會接軌。

如今,公路修通了、隧道貫通了,隨著脫貧攻堅步伐越來越快,獨龍族人的幹勁越來越足了,市場觀念、商品意識也不斷增強,「等靠要」的人越來越少,融入現代文明的步伐正不斷加快。

羊肚菌種植在迪政當村有著更深一層的意義。迪政當村是獨龍江鄉最北面的一個村子,海拔高、積雪多,寒冷路滑、雪崩多發。這樣的自然條件不受草果的青睞,雖種植有重樓,但重樓的生長周期在6年左右,「短、平、快」的支撐產業還未形成。「去年村裡試驗了反季節種植羊肚菌,雖然失敗了,但村民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迪政當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章國華告訴記者,後來從縣裡邀請技術專家過來指導,去年12月份全村又種植了48畝羊肚菌,目前來看,有一定的成效。

「推進特色產業的種植,為獨龍江鄉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2018年末,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122元,而在10年前,這個數字還不到900元。」獨龍江鄉鄉長孔玉才表示,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質增效,比如羊肚菌的種植技術要進一步優化推廣,草果產業要在深加工方面下硬功夫,爭取家家戶戶都有產業。

「獨龍江之變最讓人高興的是觀念的變化,老百姓有想法了、收入提高了,群眾的內生動力得以激發——大山裡辦農家樂的多了,科學種植養殖的多了,居住條件越來越好。」獨龍江鄉黨委書記餘金成表示,目前分兩步走助力脫貧:第一步是鞏固好脫貧成效,做強獨龍江的產業,從以草果為主的單一產業結構向發展重樓、羊肚菌等多元化產業;第二步是由粗放式、技術含金量不高的管理模式向技術含量高、精細化管理模式轉型升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姚 進)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大熊貓家園的生態接力
    2014年,嘎日村還是貧困村。村民們雖然可以在山上養犛牛,但把犛牛趕到村子,要翻三四座大山,來去要花3天時間。後來,雅安劃拔資金修了3條通往牧場的路,其中一條就通往風光奇絕的達瓦更扎。正是這條牧場路,連接起達瓦更扎和天南海北的遊客。 達瓦更扎的走紅,讓嘎日村的一大部分村民吃上了旅遊飯。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優秀作品展示:《最好的時代》
    7月18日至7月28日,西安市婦聯推出「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主題徵文活動。我們在參與徵文活動的稿件中選取部分優秀作品,在西安女性公眾號進行展示。今天,就和茜茜一起來欣賞何明華的來稿——《最好的時代》。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 走進大墩梁...
    8月17日下午,「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的媒體記者來到大墩梁紅軍烈士陵園採訪。據了解,1936年10月下旬,紅四方面軍後衛部隊5軍由通渭向會寧北進。22日,軍長董振堂命令部隊在華家嶺一帶阻擊國民黨毛炳文37軍9個團,雙方展開了激烈戰鬥。紅軍先後打退毛部5次衝鋒後,突遭7架敵機狂轟濫炸,迫使紅軍沿杜家梁、毛牛川向會寧縣城方向撤退,這次戰鬥紅軍傷亡887人,副軍長羅南輝壯烈犧牲在當地埋葬。
  • MIPRO助力「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成都文藝展演
    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表達全市各界群眾對祖國的深情厚誼,9月30日晚,「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禮讚祖國 幸福成都」成都市文藝匯演在成都城市音樂廳歌劇廳舉行。據了解,本場演出方案經過前期反覆的錘鍊,力求通過舞臺藝術和聲音的集中呈現,充分營造共慶新中國70周年華誕、共享偉大榮光、共鑄復興偉業的濃厚氛圍。整臺演出匯集了近年來成都市群眾文化精品演出,形式多樣。因此,現場大量的移動電子設備、舞臺LED大屏幕等都會對音頻設備的頻率部分造成影響,必須選用穩定可靠的無線設備進行拾音。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紅石峽會議提出「三色...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陝西臺記者 張思思 王英琪 旬邑臺 張康)我們繼續來看「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1929年春天,在陝北榆林紅石峽,劉志丹、馬明方、賈拓夫等人召開了中共陝北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這次會議確立劉志丹同志擔任特委書記、主持特委工作,同時劉志丹同志在會議上提出的「三色」革命理論,為後來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壯大、成為紅軍長徵勝利落腳點奠定了基礎。榆林紅石峽是個石窟古寺,遠離城區,位置偏僻。走進這間狹小的石閣樓,裡邊只有1張石桌和幾個石凳。
  • 東營首家羊肚菌種植基地成立 探索致富新門路
    「這羊肚菌是宴席上的珍品,前景廣闊,去年我先小範圍的試種了一下,今年立馬承包了10個大棚,準備大幹一場。」龍居天之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立春說道,由於羊肚菌屬於低溫、高溼性菌類,喜陰,對溼度和光照的要求比較敏感,掌握好一定的溼度條件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條件。為了成功種出羊肚菌,他專程拜師學藝,一步步掌握了菌種分離、接種、種植等多方面技術。還自己研發製作了菌料包,提取孢子進行繁殖,並悉心培育照料,基地裡的羊肚菌品質也是市面上一流的。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鎮江經開區法院編印紅色「掌中寶」讀物
    《家書中的故事》收錄家書9封,有1941年左權將軍在臨奔赴戰場前寫給妻子的最後一封家書廣大幹警也紛紛表示,將利用好《紅色詩詞》和《家書中的故事》學習教材,挖掘內在「精神富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本職工作,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去,在各自崗位上做出新的工作業績。
  • ...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來自一線的蹲點...
    「就是要按照總書記說的,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獨龍江鄉群眾有這份志氣!」  建設家園的那股子熱勁上來了  翻開厚厚的影集,曾擔任幫扶工作隊副隊長的郭子孟拿出一張老照片。那是當年修建鄉村公路的場景,畫面令人過目難忘——一塊巨石橫亙在路基上,一群獨龍族群眾有的用鋼釺撬,有的用木棍扛,還有的乾脆用肩膀頂,眼神中透露出一往無前的堅毅和果決。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河源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構建紅色旅遊文化...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河源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構建紅色旅遊文化產業鏈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19-08-26 在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河源正在合理開發紅色文化資源,構建紅色旅遊文化產業鏈,把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融入到構建「客家古邑.
  • 向貧瘠揮手作別……(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來自一線的蹲點...
    但千禧之年,巨變啟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隨著三大工程的實施,西吉全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如今已達95.2%。受制於地勢等因素影響,未通自來水的1.2萬人,家附近往返400米內也有了集中供水點、機井等相對安全的水源。王志福老人家裡通了水,還養了9頭牛,種了20畝地。  西吉巨變,水最直觀。老百姓除喝上放心水,還住上安全房,走上硬化路。
  • 深山菌菇俏 致富有門道
    看著地裡冒出的白色菌絲,抹了把額角的汗珠,趙高越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羊肚菌是世界公認的著名珍稀食藥兼用菌,營養豐富,經濟價值也很高,目前鮮菇市面售價每斤200多元。」「種植時間一般從12月到來年3月,正好是很多農作物和蔬菜的空閒期。利用閒置大棚種植羊肚菌,除了可以提高收入,還能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病蟲危害。」
  • 河南:三門峽市委秘書長郭鴻勳一行調研九龍公司羊肚菌基地
    近年來,九龍公司秉承創新發展的經營理念,依託發展營養價值高、市場前景廣闊的珍稀食用菌羊肚菌項目,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現代農業發展理念,致力於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帶動了河南、河北、陝西等十多個省近百個縣規模化種植羊肚菌,幫助3000多農戶依託發展羊肚菌產業脫貧致富。
  • 帶你看70年變化!|「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齊齊哈爾專場發布會舉行
    7月18日10時,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活動第二場——齊齊哈爾新聞發布會在哈爾濱市舉行。新聞發布會現場。
  • ...奏響新中國奮鬥交響曲 高唱新時代奮鬥者之歌 為實現中華民族...
    習近平指出,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央宣傳部等組織開展「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評選表彰新中國成立以來湧現的英雄模範。這對學習英雄事跡、培育時代新人、走好新時代長徵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習近平強調,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非凡歷程中,一代又一代奮鬥者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湧現出無數感天動地的英雄模範。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佛山:製造名城轉型 邁向智造強市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佛山:製造名城轉型 邁向智造強市金羊網  作者:鄭誠  2019-09-05 日前,佛山市2019年下半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投產活動舉行,總投資額3247.38億元的222項重大項目在佛山五區遍地開花...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浙江雲和禁毒民警幫扶曾經的「癮君子」走上致富路
    浙江雲和禁毒民警幫扶曾經的「癮君子」走上致富路 發布時間:2020-09-24 14:54 星期四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胡昌清 董恆宏 今年33
  • 陳慶龍:念好養鵝經 走上致富路
    陳慶龍:念好養鵝經 走上致富路 陳慶龍介紹,鵝雛階段最為關鍵,只要這兩點能夠把控好,就沒有太大問題。對於養殖的白鵝和雁鵝品種,陳慶龍選擇「笨養」的方式,餵食草、菜葉和玉米等。現在,陳慶龍第一批購買的200隻鵝雛已經長大,平均每隻重量達到4斤左右,預計8月末9月初即可長成售賣。第二批鵝雛也已經有近2斤的重量,預計10月初可長成。
  • 養狐狸的張興文走上了致富路
    在扎賚諾爾區第五街道辦事處西山社區,有一位名叫張興文的居民,靠養殖狐狸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 張興文在2006年購進25隻孕狐,當年就試養成功,從而堅定了他的養殖信心。
  • 小菌菇敲開致富門——貢嘎山下松茸村的大產業
    1月5日,她在新家客廳接待外地來的客人1月5日,位於雅江縣八角樓鄉松茸村的松茸產業園菌種菌包廠房裡卻是熱氣蒸騰,數十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往菌種架上放置菌包。很快,3米多高的鐵架上就密密匝匝的堆滿了製作好的菌包。廠房的旁邊就是食用菌存儲冷庫,各類食用菌在這裡進行分揀、定級、包裝。十多個小時後,經物流車送出的一箱箱食用菌產品就會出現在省內外各大超市的生鮮貨架上,市民在千裡之外也能嘗到大山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