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1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抱歉!
您的瀏覽器可能不支持此視頻播放器,請用更高版本的瀏覽器試試!
快手號:江磊(六塊錢洗剪吹)(00:57)
在江蘇泰州興化市垛田鎮蘆洲村,有一家「奇怪」的理髮店。
地面是水泥的,水甕儲水、臉盆架放個臉盆洗頭、日光燈照明,客人坐在自製水泥座基的木質座位上,理髮師的工具還是用手推剪,還能提供傳統的刮臉服務……這樣的店鋪裝修和服務一下子讓人穿越到半個世紀以前。
其實,這家店並不是刻意地復古,而是真的穿越了半個世紀。兩位老闆從1975年就辦起這家店,一幹就是43年。而前41年,這家店一直只收2元的理髮費,直到兩年前,才在顧客的逼迫下才漲到洗剪吹6元,刮臉3元。
這家與現代社會顯得格格不入的理髮店的視頻被上傳到快手上,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小小理髮店獲得一千多萬次播放和數十萬點讚。
▍40年前小姐姐來找小哥哥理髮從視頻上可以看到,兩位老人不管何時,總是穿得乾乾淨淨,而臉上也帶著笑容。
很多顧客到了兩位老人的理髮店中,就直接坐下開聊。在一個視頻中,一個上了歲數的阿姨來剪頭,老爺子也不問要什麼髮型,一邊聊天一邊就輕車熟路的修剪完畢。有網友浪漫地解說道:「40年前小姐姐來找小哥哥理髮,雖然時光流走了,但他們之間一直沒變。」
再看這位大爺,直接端著碗筷來理髮店吃起了午飯。兩位師傅、一位顧客、一位站著吃飯的大爺,在其他理髮店裡會顯得怪異的畫面,在這家店卻極為融洽。
他們之間早已沒有顧客和店家的身份,四個人有說有笑,把理髮店當成閒聊的茶館,隨意之下是數十年的鄰裡情深。
在這個上了年歲的理髮店中,基本都是兩位老人的老顧客。而且,經過了這麼多年,他們也不僅僅是顧客,已經成為相熟的朋友了。
「聊了四十多年了就是聊不夠,一天不和老朋友們說說話都想。」其中一位老爺爺這樣說。店裡沒人的時候老爺爺還會坐在店門口,和過往的熟人聊上兩句。
▍在顧客「脅迫」下漲價正如前面所說,這家理髮店是在顧客的逼迫下漲價的。
有顧客說,「老哥啊,你這兩塊錢這麼多年了,我吃頓早飯夠我來這剪半年的,漲點吧!要不我們以後不好意思來了。」老顧客們紛紛「威脅」他們漲錢。
消費者讓店家漲錢,也算是奇聞了吧。
在顧客的「威逼」下漲到洗剪吹6元後,理髮店該有的服務都只多不少,只要是男顧客,剃完頭都會贈送刮臉服務。
「刮臉可是老手藝,現只有部分老理髮店還保持刮臉的傳統,我們得繼續保留。」老爺爺說。
一盆熱水、一條毛巾和磨得鋥亮的剃刀就是全部工具,看起來很驚險,但實際上全靠技術。「剃頭和刮臉看著簡單,當初學的時候可小心了,畢竟是在客人腦袋上『動刀』。」嚴謹的兩位師傅遵循傳統的手法和初心,一步步從小學徒變成剃頭匠。
▍「我得幹到我幹不動的時候」「得了吧!哪『抓』幾百萬人看我倆剃頭去啊。」
在孫子江磊(快手號:「江磊(六塊錢洗剪吹)」,快手ID:lxj240558336)將這間五名的老理髮店發到快手上後,兩位老人一下子「火了」。
江磊剛告訴爺爺這家經營40多年的理髮店被200多萬人觀看的時候,爺爺堅決不信,帶上老花鏡才看清了播放量。
「真有意思啊,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人!」
爺爺滿眼驚訝和欣喜,逐漸被遺忘的傳統手藝和逐漸被遺忘的自己,原來還有幾百萬人想要觀看。
不過「火不火」對兩位老人的工作目前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他們只是簡單地想把這份工作繼續下去。不僅是因為剪髮這門手藝,更是為了情份。
老爺爺說,「當年我們開店時手藝遠不如現在嫻熟,但鄉親們都照顧我們,當時還算過得順利。我不能因為現在技術好了就不幹了呀,我得幹到我幹不動的時候。」
(來源:快手日報 kwaidaily)
關鍵詞 >> 理髮店,快手,江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