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合夥開理髮店43年,受顧客「脅迫」洗剪吹漲到6元

2021-01-12 澎湃新聞
七旬老人合夥開理髮店43年,受顧客「脅迫」洗剪吹漲到6元

2018-10-31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抱歉!
您的瀏覽器可能不支持此視頻播放器,請用更高版本的瀏覽器試試!

快手號:江磊(六塊錢洗剪吹)(00:57)

在江蘇泰州興化市垛田鎮蘆洲村,有一家「奇怪」的理髮店。

地面是水泥的,水甕儲水、臉盆架放個臉盆洗頭、日光燈照明,客人坐在自製水泥座基的木質座位上,理髮師的工具還是用手推剪,還能提供傳統的刮臉服務……這樣的店鋪裝修和服務一下子讓人穿越到半個世紀以前。

其實,這家店並不是刻意地復古,而是真的穿越了半個世紀。兩位老闆從1975年就辦起這家店,一幹就是43年。而前41年,這家店一直只收2元的理髮費,直到兩年前,才在顧客的逼迫下才漲到洗剪吹6元,刮臉3元。

這家與現代社會顯得格格不入的理髮店的視頻被上傳到快手上,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小小理髮店獲得一千多萬次播放和數十萬點讚。

▍40年前小姐姐來找小哥哥理髮

40年後還沒變

從視頻上可以看到,兩位老人不管何時,總是穿得乾乾淨淨,而臉上也帶著笑容。

很多顧客到了兩位老人的理髮店中,就直接坐下開聊。在一個視頻中,一個上了歲數的阿姨來剪頭,老爺子也不問要什麼髮型,一邊聊天一邊就輕車熟路的修剪完畢。有網友浪漫地解說道:「40年前小姐姐來找小哥哥理髮,雖然時光流走了,但他們之間一直沒變。」

再看這位大爺,直接端著碗筷來理髮店吃起了午飯。兩位師傅、一位顧客、一位站著吃飯的大爺,在其他理髮店裡會顯得怪異的畫面,在這家店卻極為融洽。

他們之間早已沒有顧客和店家的身份,四個人有說有笑,把理髮店當成閒聊的茶館,隨意之下是數十年的鄰裡情深。

在這個上了年歲的理髮店中,基本都是兩位老人的老顧客。而且,經過了這麼多年,他們也不僅僅是顧客,已經成為相熟的朋友了。

「聊了四十多年了就是聊不夠,一天不和老朋友們說說話都想。」其中一位老爺爺這樣說。店裡沒人的時候老爺爺還會坐在店門口,和過往的熟人聊上兩句。

▍在顧客「脅迫」下漲價

剃完頭還要贈送刮臉服務

正如前面所說,這家理髮店是在顧客的逼迫下漲價的。

有顧客說,「老哥啊,你這兩塊錢這麼多年了,我吃頓早飯夠我來這剪半年的,漲點吧!要不我們以後不好意思來了。」老顧客們紛紛「威脅」他們漲錢。

消費者讓店家漲錢,也算是奇聞了吧。

在顧客的「威逼」下漲到洗剪吹6元後,理髮店該有的服務都只多不少,只要是男顧客,剃完頭都會贈送刮臉服務。

「刮臉可是老手藝,現只有部分老理髮店還保持刮臉的傳統,我們得繼續保留。」老爺爺說。

一盆熱水、一條毛巾和磨得鋥亮的剃刀就是全部工具,看起來很驚險,但實際上全靠技術。「剃頭和刮臉看著簡單,當初學的時候可小心了,畢竟是在客人腦袋上『動刀』。」嚴謹的兩位師傅遵循傳統的手法和初心,一步步從小學徒變成剃頭匠。

▍「我得幹到我幹不動的時候」

「得了吧!哪『抓』幾百萬人看我倆剃頭去啊。」

在孫子江磊(快手號:「江磊(六塊錢洗剪吹)」,快手ID:lxj240558336)將這間五名的老理髮店發到快手上後,兩位老人一下子「火了」。

江磊剛告訴爺爺這家經營40多年的理髮店被200多萬人觀看的時候,爺爺堅決不信,帶上老花鏡才看清了播放量。

「真有意思啊,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人!」

爺爺滿眼驚訝和欣喜,逐漸被遺忘的傳統手藝和逐漸被遺忘的自己,原來還有幾百萬人想要觀看。

不過「火不火」對兩位老人的工作目前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他們只是簡單地想把這份工作繼續下去。不僅是因為剪髮這門手藝,更是為了情份。

老爺爺說,「當年我們開店時手藝遠不如現在嫻熟,但鄉親們都照顧我們,當時還算過得順利。我不能因為現在技術好了就不幹了呀,我得幹到我幹不動的時候。」

(來源:快手日報 kwaidaily)

關鍵詞 >> 理髮店,快手,江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洗剪吹各10元」,理髮店老闆一年狂賺20億,正在掏空男人的錢包
    尤其是一些男士,只是簡單的剃成短髮,都需要20元左右的剪髮費。於是文峰美髮店的出現,「解救」了他們。這個「土到極致」的門店LOGO,反而吸引了大量的顧客,尤其是一些中年男性。因為越來越多的理髮店變得精緻化,隨之而來的便是價格的上漲。但是對於男性同胞而言,簡單的剪短頭髮就夠了。「文峰」簡單粗暴的裝修,讓他們接受程度更高。
  • 有人情味的理髮店:69歲女理髮師給獨居老人理髮只收1元
    ­  說「小」不是一句客套話,真的很小,6平方米。­  鏡子、臺桌、吹風……與理髮相關的物件,幾乎佔據店裡大半位置,還有4張讓顧客排隊休息的方凳,剩下的地盤留給了升降椅和她理髮時站的地方。­  「小點沒得啥子,租金便宜,現在不到500元一個月,以前就100元多點。」遊淑君笑呵呵地說。
  • 南昌「無聲理髮店」默默贏得回頭客
    ▲82歲的蕭邦鴻老人在魏際芳(左)手上已剪了15年的頭。▲魏際芳一絲不苟地為顧客洗頭。在他店裡,洗剪吹、刮鬍子、剪鼻毛、掏耳朵一套服務下來只要11元,這樣的收費,在全南昌也難找到。記者到訪時,魏際芳正忙著給82歲的蕭邦鴻老人刮鬍子,老人住在丁公路附近,當日是特意坐公交來找魏際芳理髮的。「我在他手上剪了15年的頭,無論多少人在後面排隊,他從來都是40分鐘理一個髮的標準,從不馬虎。」蕭邦鴻老人用手指著一旁的3位客人說,「找小魏理髮,等上三五個小時很平常,他手藝好,口碑也好,近10年來一直沒漲過價,很多顧客都勸他漲點價,但他沒同意。
  • 重慶老闆開理髮店,男士10元女士免費,在一條街上悄悄開了5家店
    就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呀,理髮店,誒,同一條街道開個三四家的很正常把,那麼理髮店怎麼在這麼大的競爭中殺出重圍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理髮行業的大佬的真實案例,看看高手做生意是怎麼做的。一、理髮店老闆用「10元策略」壟斷一條街在重慶呀,我知道有一家叫做「絲雨臣」的理髮店,老闆姓王,這家店長期就是男士「10塊錢洗剪吹」,女士定期送洗頭券可以來免費洗頭,不僅如此呀,長期會員還送洗髮水和護髮素,對於普通的理髮店或者是有一定規模的理髮店來說,正常一次剪髮都是30元起步的,先不談王老闆活動虧不虧
  • 評論:不淡定的杭州「愛情故事」理髮店
    這樣的理髮店,一定是浮誇的,因為它擅長華麗麗的謊言。這家店應該有兩三位理髮高手,但也談不上大師,更不用說一個足球隊規模的員工了。我只去過一次,感覺不好,後來聽四位朋友說起過體驗,其中一位原本只想洗剪吹預算一兩百元的,出來的時候花了九百多元,人家問她的頭髮是不是假髮。有個朋友去,無論理髮師和助理怎麼說,她都咬牙忍住,不用說,窩了一肚子火,還覺得心虛,這個情況像我當時。
  • 「83歲奶奶開3元理髮店10年不漲價」獲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獎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劉繼忠 ■見習記者 張晚璐    83歲高齡的劉素蘭老人在鶴壁市淇濱區福源五區經營著一家小理髮店,至今已有10年。在這間居民樓地下室改建的簡陋理髮店裡,見證了時光的變遷和顧客的更迭,但一直不變的,是她10年來理髮只收3元的堅持。
  • 六旬女理髮師的一元錢理髮店:剪掉的是頭髮,剪不掉的是人情
    「這個店開業時就有了,當時買成5元呢。跟了我20年,用著順手。」重慶晚報記者這才注意到,邱老太所說的木梳,除了掉落一顆齒,骨架也已斷掉,用細鐵絲和木棒綁著。邱老太說,現在自己住家樓下就有好幾家理髮店,不嫌車程顛簸到這裡來理髮,就是因為遊孃孃的小店裡,有一種在其他理髮店裡感受不到的情感。
  • 農村小夥開理髮店,推出「免費理髮」月入7萬,套路簡單易複製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理髮店老闆推出一個「免費理髮」的活動,快速引流800多位顧客,一個月就賺了7萬,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這家地段很不好的理髮店,是怎麼賺錢的。【1】案例背景小何是今天要介紹的案例主人公,小何是一位94年的小夥,今年26歲,經營著一家理髮店,面積不大,分兩個房間,一個洗頭、一個理髮。店裡也就兩個人,小何和小何的老婆,小何負責理髮,老婆負責洗頭,算是分工明確。
  • 太原這家理髮店,帶你穿越到半個世紀前
    1958年的鐵皮椅子,見證老店61年的歷史 走進這間理髮店 仿佛穿越到了上個世紀 穿著白色工裝、燙著一頭小捲髮的武佔梅 正在給顧客剪頭髮 「從我工作到現在
  • 女理髮師給獨居老人理髮只收1元:剪不掉的是人情
    「這個店開業時就有了,當時買成5元呢。跟了我20年,用著順手。」這把舊木梳已跟隨遊淑君20年,還在發揮餘熱  重慶晚報記者這才注意到,邱老太所說的木梳,除了掉落一顆齒,骨架也已斷掉,用細鐵絲和木棒綁著。  邱老太說,現在自己住家樓下就有好幾家理髮店,不嫌車程顛簸到這裡來理髮,就是因為遊孃孃的小店裡,有一種在其他理髮店裡感受不到的情感。
  • 北京已有351家理髮店開業,目前不提供燙染服務
    今天(3月20日),記者從北京美發美容行業協會了解到,目前全市理髮店營業門店已增至351家,約佔全市理髮店總量的25%左右。在疫情防控期間,各理髮店只提供洗剪吹服務,暫停燙染等服務。美容店目前還未復工。目前開業的理髮店只能提供洗剪吹服務,燙染設備都不允許擺在店內。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記者走訪了解到,目前開業的理髮店基本上是連鎖企業。
  • 「黑心」理髮店憑啥全國開店1000多家
    美發是一個光靠「洗剪吹」無法實現盈利的行業。按照公眾號「致尚聯盟」的計算,根據行業慣例,理髮店45%—50%的營業額都用於給員工發工資。店內產品成本15%、水電費8%,很多理髮店還包吃包住,生活費支出可佔10%—13%,剩下不到20%的收入還需要支付房租。
  • 杭州這家理髮店火了 外地姑娘提著行李來排隊
    在杭州,有這麼一家「網紅理髮店」火了。它沒有顯眼的店招,也沒有坐擁繁華商圈黃金鋪位;它隱身一幢公寓樓裡,卻積累200多萬名粉絲,常有顧客提著行李箱從全國各地慕名前來。小店只有50多平方米、9個工作檯,五個年輕人合夥。店長錢先生說,他們在這裡開了6年。這家「隱於樓」的理髮店月均營業額60萬元,每個理髮師每月人均營業額十多萬元——據說,這在杭州理髮行業裡,屬一線地位。這裡,每次剪髮180元、280元、380元不等;燙髮染髮從六七百到三千多元——店長說,這價目,在杭城美發界,偏高檔。
  • 平價理髮店紮根老街25年 街坊離不開的剃頭匠
    一開始,楊新蓮打算和丈夫在老家重新開一家理髮店,但一番盤算下來,最終還是決定外出闖蕩。1991年,夫妻倆帶著這張椅子,來到了武漢。搭著棚子理髮 街坊幫她看孩子 一開始,楊新蓮準備到武東投靠哥哥。但是她發現,青山工業三路到黃州街一帶人口比較多,於是把理髮店選在了108街坊。當時黃州街兩邊還沒有什麼門面。
  • 南京有家「網紅」理髮店剪髮10元 鄰居爭「代言」
    剪髮10元一位,不用辦卡;行動不便的老人,理髮師還能上門服務……在南京鼓樓區幕府山街道南汽三村小區內,有家理髮店近來悄然走紅。疫情期間,開店不易。店主在自家院落裡,裝扮出一間工作室,價格低、手藝好、口碑佳,吸引了當地街道、社區為他做推廣,眾多鄰居爭先為他做「代言」,幫助手藝人渡過難關。
  • 7旬理髮師剪刀下流淌溫情:為老人剪頭髮只收1元
    7旬理髮師剪刀下流淌溫情:為老人剪頭髮只收1元央廣網北京4月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現在,1元錢能做什麼?買一份報紙、一個饅頭,一次打包費……對於重慶大渡口區九宮廟街道九怡社區附近的老人來說,這是一次理髮的價錢。今年69歲的遊淑君開理髮店已經20年了,對於身體有殘疾,或是獨居老人,她一律只收取1元,因為象徵性地收點錢,老人們才不會覺得丟了自尊心,也方便下次再來。遊淑君也早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但是她捨不得這份鄰裡感情,幾乎每天都有老顧客大老遠地坐著車跑來。
  • 為什麼理髮店門口都有三色的旋轉燈?原來是這樣!漲知識了
    其實每個人一生無論出於什麼環境,基本上都避不開要吃飯,呼吸,喝水,睡覺。這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在滿足這些基本需求後,人類還需要洗澡,理髮,著衣。想必現在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每個月或隔幾個月都離不開去理髮店去「光顧」一番。而如果你仔細觀察過理髮店,就會發現一個非常神奇的現象:全國的理髮店,無論開在哪裡,好像都不約而同的會在店門口擺上一個旋轉的三色彩燈。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想剪個頭髮因為是女的被拒在門外,杭州一些理髮店只剪男頭,每天...
    hum也道出了男士理髮店與傳統沙龍的不同之處,「很多男生只是想安安靜靜剪個頭髮,barber shop沒有染燙業務,也不推銷辦卡,顧客從進門到出門,只需要體驗我的服務就好。」這一開就又是3年多,生性愛挑戰的hum還是嚮往更廣闊的天地,在廈門和杭州之間他選擇了來杭州,他說,杭州是個有文化底蘊的城市。之前和朋友合夥在拱墅開了一家比較大的沙龍店,可是太商業化的模式脫離了 hum 的本心,「生命中第一次出現了PPI(PPI主要目的是衡量企業購買的物品和勞務總費用)這種東西,我就知道這裡不適合我了。」
  • 成都開理髮店如何設計裝修呢?
    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理髮店,我們開理髮店要把生意經營起來,關於理髮店設計裝修就要重視起來。規劃好理髮店設計裝修效果,才能不斷提升理髮店整體空間環境,給消費大眾留下一個好的印象。理髮店裝修要重視裝修細節。
  • 寵物美容店生意翻番 小型犬"洗剪吹"要200元
    2月1日,記者採訪了解到,寵物美容師這幾天迎來了全年最忙的時候,不少寵物店生意翻番,打聽一下才知道,給寵物美容可不便宜,像小型泰迪犬,「洗剪吹」全套要200元。  「快過年了,得給狗狗修剪一下,換個新造型好過年啊。結果一早去了都得排號,等了將近一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