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丨北歐文學作品中常出現的「世界之樹」為什麼如此重要?

2021-01-08 火焱文史

相信許多朋友是通過《地下城勇士》或者《魔獸世界》這兩個遊戲才接觸到「世界之樹」這個詞語的。

其實,在絕大部分的北歐文學作品中,「世界之樹」都充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連《指環王》、《雷神》、《權力的遊戲》以及宮崎駿的《幽靈公主》等影視劇劇本,也離不開「世界之樹」的文學框架。

那究竟「世界之樹」是什麼?它又為何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本期內容或許能幫你解答這些疑惑。

珍貴的歷史文獻

1643年,一位名叫貝恩祖法·史雲申的主教得到了一本由45塊軟絨做成的書籍,上面印有來自北歐最古老文化的詩歌和散文。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國王的書》(拉丁語為《裡吉斯法典》Codex Regius),據說它寫於1270年左右,記載了「世界之樹」的全部內容。

在公元1270年到1643年之間,為了保護它們不受羅馬的新宗教破壞,這些手稿被人故意隱藏在公眾的視線之外。

貝恩祖法·史雲申

當然,我們不知道具體是誰的家族保護了這本手稿長達300多年,也不知道他們的具體用意如何。但我們可以肯定,這在整個中世紀時期絕對是一項絕密且艱巨的任務。

然而,貝恩祖法主教本人並沒有保留手稿,而是把它們作為禮物送給了丹麥國王。所以,在哥本哈根,這些手稿一直被保存了3個世紀之久,直到1971年它被送還到冰島。

有趣的是,在這次歸還任務中,冰島海軍還專門派遣軍艦來運送它,因為這回冰島人不想再冒任何風險來得到這本珍貴的北歐歷史文獻。

世界之樹

當我們再次翻開這些古老典籍時,會驚奇地發現,在挪威神話的核心中常包含著一個像篝火一樣古老的文學符號:「Yggdrasil」伊格德拉斯爾——即世界之樹。

我知道一棵白蠟樹叫做Yggdrasil;一棵高高的樹,浸透了閃亮的土壤;從那裡來的露珠落在山谷裡,永遠是綠色的;它屹立在命運之井之上。——先知的預言

1.Yggdrasil和奧丁神

本來,「Yggdrasil」這個名字最令人滿意的翻譯其實是「奧丁的馬」。因為「Ygg」是奧丁的別名,而「drasill」則是「馬」的意思。

此外,drasill也有「walker」步行者或「pioneer」先驅的意思。所以一些學者認為這個名字的翻譯應該是「奧丁的步行者」或「奧丁的先驅」。然而,在手稿的某些部分,yggdrasil和odin的意思卻是相同的,都代表奧丁神本人。

但Yggdrasil其實並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因為在北歐神話裡它是一棵神樹,是萬物的起源,而且它與奧丁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北歐神話中的神都並非完美,就像奧丁為了獲取知識而犧牲掉左眼,或者為了獲取長矛而被世界之樹懸掛九天九夜那樣。

當奧丁在世界樹上懸掛的那九天裡,他曾說出了「犧牲自我」等神諭。

這其實體現了北歐神話中,神性和樹之間統一的關係。

為了強調這種聯繫,我們在古英語中還能發現「treow」這個詞,它的意思就是「樹和真理」。所以,從詞源學和神學上講,真理和樹是從同一個根中生長出來的。

北歐神話中第一個男人和女人

在北歐神話中,男人和女人都起源於樹木——人類都是白蠟樹和榆樹的兒女。第一個降生男人名叫阿斯克(Ask),是從白蠟樹裡出來的;第一個女人名叫恩巴拉(Embla),是從榆樹裡出生的。

不少古書中都記載了這一場景,即「Ask和Embla從世界之樹賦予的橡子中發芽,然後被兩隻鸛收集起來,再帶到渴望成為他們母親的神身邊。」

但在斯堪地納維亞民間傳說中,人們認為孩子是從松樹樹幹上的結洞中出生的,這是同一神話的另一個版本。

Artur Lundkvist

而瑞典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樹木崇拜者之一,作家阿圖爾·倫德奎斯特(Artur Lundkvist),在對樹木和森林的思考之後,也曾寫道:

「在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一棵樹,在每一棵樹上都有一個人,我感覺到這棵樹會在人的內心裡創造奇蹟,而人卻被困在樹上……森林之海是地球上的第二個海洋,人類能在其中漫遊的海洋。」森林無聲地工作,完成了大自然的偉大工程;它與風共事,淨化空氣,緩解氣候,形成土壤,為我們保護所有的必需品且不破壞它們。」

聖誕樹

現代文化中的聖誕樹其實也起源於「Yggdrasil」世界之樹。

北歐人通常會在宅基地的中心種植一種名為「保育樹」或「守護樹」的植物。它們被認為是Yggdrasil」的迷你版本,也是庭院中莊嚴的地標。

人們認為「守護樹」是我們周圍世界相互依賴的象徵性表達,它有一個靈魂,會跟隨那些在它樹蔭下成長的人的生活。而且,如果「守護樹」見證了家庭的成長,那麼這棵樹和家庭之間的關係就會加強。

後來,這種與樹木建立的情感文化,在維京時代被北歐人帶到了歐洲。它們在融合了基督教教義後逐漸演變成為現在的「聖誕樹」。

世界之樹的脆弱性

此外,我們也從古皮蘭文字中了解到,北歐神話中的世界之樹不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實體,而是活的、有機的、脆弱但又強大的。它受到了時間三個維度(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約束。

在文學作品中,世界之樹的脆弱性一直是眾神關注的問題。書籍中就曾記錄幾起「襲擊事件」:曾有一條叫做「『the Bane Biter」的龍,它鑽入到世界之樹的最底部啃食樹芯;還有四隻名為Dain、Dvalin、Duneyr和Duratro的鹿為了活命,從世界之樹上獲取了葉子。但最後它們都被描述成「好像死了一樣」,或者「生活在冷漠中,生活在迷霧中」。

所以,為了維持動物與樹之間的平衡,在瓦哈拉(眾神的居所)的屋頂上,專門有山羊神「Heidrun」和鹿神「Heidrun」來滋養世界之樹——儘管它們也從世界之樹的樹枝上進食,但它們會回饋禮物:山羊提供為它蜂蜜,鹿將鹿角中的水灌溉世界之樹的根。

宮崎駿的著作《幽靈公主》中,出現的白鹿神和神樹,正是借用了這個典故。

世界之樹的守護神「過去」,「現在」,「未來」

不同於《幽靈公主》裡的珊和巨狼,在北歐神話中守護世界之樹的保護者是由三個女人組成的。

這三個都被稱為「 the Norns」的智慧女人代表時間的三個不同階段。她們象徵烏爾都語(Urd )的過去,威爾丹迪語(Verdandi )的現在,和斯庫德語(Skuld )的未來。

每天早上,從世界之樹的葉子上,都會產出一種甜美的露珠,在山谷中閃爍,這是我們對昨天的記憶。

在太陽蒸發露水之前,代表「過去」的烏爾都會收集這股記憶之水,然後把它們注入「記憶之井「中。

值得一提的是,這口井的中心還有兩隻神聖天鵝,它們會面對面用長脖子形成一個心形接住露水,於是創造了佛雷神(god Frey,愛與生育之神),所以真愛也源於這口聖井。

「如果過去被拋棄,記憶會被遺忘,根就會枯乾。」這是古書中對烏爾都語(Urd )的評價。

而象徵著「現在」的威爾達迪,她會負責照管正在盛開的鮮花,據說那裡有生命的顯現。代表「未來」的斯庫德則會幫助花朵走向未來,永不凋零。

再了解了世界之樹的背景後,現在我們就來說說,它為什麼會在這麼多文學作品中出現。

除了上述的《幽靈公主》外,《指環王》、《魔獸世界》、《暗黑破壞神》以及《冰與火之歌》等等影視劇以及小說,都離不開世界之樹的掌控。

因為它是北歐神話的地基,是一切神話來源的鼻祖。

1.起源

北歐神話是一個多神系統,大致上可分成四個體系:巨人,神,精靈以及侏儒。其中巨人創造了世界,生出了眾神,但同時也是眾神最大的敵人,可以將之理解為人格化的自然力量。神分為兩個部族,以主神奧丁為首領的阿西爾部落以及以大海之神尼奧爾德為首領的瓦尼爾部落,其中主要神有十二個。精靈及侏儒屬於半神,他們為神服務,但其具體由來仍很模糊,屬於日耳曼文化特殊的創造。

而且,在北歐神話中,最初世界上只有兩個區域,一冷一熱。這兩個區域之間有一條又寬又深的大裂縫,叫做 「金儂加裂縫」。當冷熱相遇、即當火焰和冰塊碰到一起時,煙霧和水蒸汽冉冉升騰,隨即產生了一個巨人伊米爾,這是萬神的起源,同樣也是《權力的遊戲》又名《冰與火之歌》的文學架構。

所以,《冰與火之歌》的維斯特洛大陸既可以是現實中的「英國」,也可以是冰火之地的神話世界。

喬治·馬丁老爺子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將北歐神話和英法的「金雀花王朝」完美契合在了一起:神話與歷史的結合,有虛有實,這就是此劇能深受人們追捧的原因。

2.九大世界

在北歐神話裡,世界之樹還創造了若干分支來連接不同的種族和文明。這些分支最後組成了9個世界,它們分別是:阿斯加德、阿爾夫海姆、尼德威阿爾、米德加德、約頓海姆、華納海姆、尼福爾海姆、穆斯帕爾海姆和海拉。

而世界之樹的根系,則分別扎進了三個不同世界的「泉水之中」。分別是阿薩神族居住的阿斯加德,黑暗世界尼福爾海姆和冰霜巨人的世界約頓海姆。

在系列電影《雷神》中,索爾所在星球就是阿斯加德(神界),他的姐姐海拉則是從尼福爾海姆(冥界)中出來復仇的。此外,在《雷神1》中,也有冰霜巨人登場過。(當然,影片裡還出現了索爾的父親「奧丁神」。)

而電影《指環王》也同樣取材於九大世界,影片中精靈、人類以及半獸人所居住的地區實際就是9大世界中的「米德加德」,也就是「中土之地」的意思。

當然,類似的文學作品還有很多,它們都和世界之樹以及北歐神話有著深刻的淵源。

在北歐的文學作品中,世界之樹與我們的創造、保存和毀滅息息相關。它告訴我們樹木與世界命運的關係,它關心我們的過去,記錄我們已經失去的東西,以及展望花開的季節。

這也就是它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

文丨火焱

本文文獻

1.Perman, Mikael. Mimers Klla (2014). Varfr anvnds ett trd fr att symbolisera vrldens ordning? rgang, 17, nr 31 Page 6.

2.Hallgren, Henrik. Odengngarens trd. Mimers Klla (2014). rgang, 17, nr 31, page 8.

3.Sturluson, Snorri. The Prose Edda, Tales from Norse Mythology, Dover Publications.

4.Mackenzie, Donald A. (1918) Teutonic Myth and Legend, The Gresham Publishing Company.

5.Metzner, Ralph (1994), The Well of Remembrance, Rediscovering the Earth Wisdom Myths of Northern Europe, Shambala Publications.

相關焦點

  • 北歐神話4——世界之樹伊格德拉修
    提及北歐神話,有所了解的人幾乎都會說出幾個特殊的名詞,諸神黃昏,世界之樹,瓦爾哈拉等等。其中的世界之樹和瓦爾哈拉更是直接和北歐神話的核心人物奧丁相關,這次,我們就從這兩個概念入手,更進一步了解這位北歐的眾神之王。
  • 北歐神話中的世界樹
    世界之樹又稱為「宇宙樹」或「乾坤樹是指北歐神話中的樹,在北歐神話中,這個巨木的枝幹構成了整個世界。其音譯名為「尤克特拉希爾」(古諾斯語:Askr Yggdrasills, 英語:Yggdrasill)。北歐神話中主神奧丁(Odin)的長槍岡格尼爾(Gungnir)就是用此樹的樹枝做成。
  • 【惠遊湖北】文學作品丨再登黃鶴樓(組詩)
    【惠遊湖北】文學作品丨再登黃鶴樓(組詩) 2020-12-09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權力的遊戲》:這是一個重構的北歐神話世界
    這部電視劇呈現了一個恢弘壯闊的世界,作為一部建立在架空的歷史和充滿魔幻色彩的作品,其真實性卻絕不亞於真實的歷史。原著《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R·R·馬丁之所以能夠創造出如此具有說服力的作品,原因在於他借鑑了北歐神話的世界觀。北歐神話產生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這篇土地跨越了北極圈,主要氣候類型為寒溫帶氣候,終年氣溫較低,冬季漫長而嚴寒。
  • 《北歐神話》:為什麼北歐諸神走向死亡是一種必然?
    在南歐的希臘神話裡,神之所以為神,是因為他們永遠不會死去,即便被其他神祗吞入腹中,也仍然存活著。而北歐神話早在創世之初,就為諸神們定下了堅不可摧的觀念——有生必有死,諸神同樣要面臨死亡。為什麼北歐諸神免不了一死?為什麼「諸神之黃昏」是一種必然?
  • 《北歐神話》昔日維京人四職業,除了航海、經商、當海盜,還有啥
    北歐,這個被稱為「地球最像外星球的區域」,常被人以「世界盡頭」「冰與火之國」冠以美名,以極致的神秘和孤寂遺世而獨立。北歐神話源於長夜漫漫的冰天雪地的遠古,大致上可分成四個體系:巨人、神、精靈、侏儒,是一個多神系統。巨人是最早的生命,巨人生出了諸神,但同時也是眾神最大的敵人,在這裡,我們可以將巨人理解為人格化的自然力量。
  • 為何北歐神話如此受流行文化青睞
    在此之前3年,《雷神》電影改編計劃被正式提出,再往前推,洛基第一次出現在漫威漫畫中,是在1949年。更遑論鍾愛北歐神話的尼爾·蓋曼和將基督教信仰與北歐神話匯於一爐的託爾金的「神話創作」(mythopoeia)。為何北歐神話如此受流行文化創作者的青睞?
  • 【惠遊湖北】文學作品丨沽酒祭板橋
    【惠遊湖北】文學作品丨沽酒祭板橋 2020-12-0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歐神話中的十大怪物:洛基之子芬裡爾一口咬死奧丁
    神話故事中的怪物想必大家都沒見過吧!現為大家揭曉北歐神話中的怪物,告訴您神話中最強的蛇叫什麼,趕快帶著你的好奇心快來看看吧!北歐神話中的十大怪物1、尼德霍格這條以啃食世界之樹根部的象徵著絕望的黑龍是北歐神話中怪物之一,主要特點是與多數蛇類一起啃食世界之樹,一旦枯萎死掉,世界將會面臨重大毀滅。
  • 【中國網絡文學20年經典作家作品榜】傳統神話傳火人「樹下野狐」
    中國網絡文學已經走過了二十個春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網絡文學將是我國文化娛樂產業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網絡文學的發展與進步甚至可以上升到國家文化產業戰略的角度,因此,回顧和總結過去的豐碩成果正當其時。我們籌建的「中國網絡文學網生評論家委員會」 將站在網絡文學創作的第一線,從真正讀者、粉絲、「網絡土著」的角度,對過去二十年裡的經典作家和經典作品進行解讀和評價。
  • 那些以北歐神話為背景的影視作品
    北歐神話中的世界之樹不同於希臘諸神,北歐神話中的人物鬥神活在荒涼,大雪紛飛的嚴酷環境中,往往彪悍勇武,戰鬥力強。其後裔就是日耳曼民族。而且北歐神話的結局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地方,預言中諸神的黃昏降臨,引發各種災難,各神族與巨人之間的戰爭爆發,從而引起自然的災難,整個世界沉沒於水底。所以也是整個北歐神話的末日之戰。但是世界最終還是復甦,大地重獲生機,倖存與復活的神與人類重新生活在這個歷經浩劫卻依然美麗的世界。
  • 哲爾尼亞斯是北歐神話的世界樹!
    哲爾尼亞斯設計上也可能參考北歐神話中的Eikyrnir和世界之樹的四頭鹿:Eikyrnir是瓦爾哈拉裡的雄鹿,朝露滋潤的鹿角發光,啃食著Lrar之樹的葉子。根據詩體埃達,四頭鹿生活在世界之樹的樹幹上,啃食著它的樹枝和幼芽,因此哲爾尼亞斯有四對鹿角;此外哲爾尼亞斯的樹木姿態也可能以世界之樹為原型。
  • 贈書丨宋再新:《萬葉集》是怎樣一部文學作品?
    作為日本文學和美學集大成之作,《萬葉集》被川端康成、夏目漱石、新海誠頻頻引用。「如果只讀一本日本文學,首推《萬葉集》」。那麼,《萬葉集》是怎樣一部文學作品,和中國文學有怎樣的關係,內容有什麼特點……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理事宋再新教授此次彙編整理翻譯家錢稻孫先生的譯本,並以專文回答了這些問題。為什麼新年號出自《萬葉集》就讓日本人如此歡欣鼓舞呢?
  • 北歐神話中有哪些怪物?他們和中國神話中的怪物有什麼不同?
    世界上影響最大神話體系莫過希臘神話。北歐神話雖然不如希臘神話和聖經那樣著名,但是其對世界的影響仍然極為廣泛,幾乎滲透於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仍有大量以北歐神話體系為基礎的著作,幾乎都是如雷貫耳的大作:魔戒三部曲幾乎是北歐神話的一個翻版,此外還有哈利波特,遊戲中的魔獸,暗黑破壞神,甚至漫威宇宙中都有北歐神話的影子。
  • 北歐神話中有哪些怪物?
    眾所周知,在我國神話故事中,有著諸如饕餮、諦聽、貔貅等怪物,而在古希臘神話故事中,有著諸如地獄三頭犬、獨眼的巨人、半人馬、九頭蛇等怪物。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神話故事,其中自然也包含著不同的怪物。既然如此,在北歐神話中,又有著哪些怪物呢?
  • 世界四大神話體系中的女戰神,北歐的最花瓶、古埃及的最兇殘
    古希臘神話中的戰爭與智慧女神,非常有名,很多人大概都是從《聖鬥士星矢》開始,知道的雅典娜,可見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影響力,在中國的很多文學、文藝等作品中也經常出現。古希臘神話中,雅典娜是宙斯的女兒,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她的誕生也頗為神奇,傳說當年宙斯吞了自己妻子墨提斯,從此頭痛難忍,於是劈開自己的頭顱,從中蹦出一位披堅執銳的美麗女神,就是雅典娜。
  • 《北歐神話》:絢麗悲壯的奇幻之境,冰與火鬥爭中的毀滅與重生
    總體而言,眾神統治下的宇宙分為三層九大世界,由一棵巨大的梣樹(奧丁所創,名為伊格德拉西爾,又稱尤克特拉希爾,是為宇宙之樹、時間之樹、生命之樹)相連接:上層天國住著奧丁領銜的阿薩神族諸神,中層主要是人類和精靈族的家園,第三層則分布而居的有矮人族、巨人族、冥界和代表海與風之諸神的瓦納神族。
  • 繪本深度解析:牛津樹家庭版Level1 Phonics:Floppy's Fun Phonics
    繪本深度解析:牛津樹家庭版Level1 Phonics:Floppy's Fun Phonics牛津樹家庭版第一階段:Getting ready to read.共12冊,其中First Stories 6冊,Phonic 6冊。
  • 破解文學批評的斯芬克斯之謎
    他批評卡拉姆辛,認為其作品的缺點「在於他那常常是幼稚的、至少是永遠沒有丈夫氣概的對事物和事件的看法,雄辯家的誇誇其談」;他批評瑪爾林斯基「才能非常片面,他的作品沒有任何深度、任何哲學、任何戲劇性;結果,小說中所有一切的主人公們都從一個模子裡刻出來,差別僅僅在姓名而已;他在每一部作品裡都重複著自己」。 反觀當下中國文壇,許多批評家做不到如此。何故?
  • 《北歐神話》:為什麼北歐諸神如此痛恨火神洛基?根本原因是出身
    為什麼諸神這麼看不慣火神洛基呢?01那些年洛基都幹了什麼「好事」?在北歐神話裡,洛基不僅僅是火神,還是詭詐之神、惡作劇之神。洛基的存在,讓阿薩神族創造的世界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但與此同時,也變得更加動蕩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