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丨宋再新:《萬葉集》是怎樣一部文學作品?

2021-01-19 中圖網


按語:2019 年 4 月 1 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新年號為「令和」,並說明這兩個字出自《萬葉集》中《梅花詩卅二首序》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相對於日本過去的年號都出自中國的古代典籍,這次,日本的年號終於從「國書」(用日本語言寫成的古籍《萬葉集》)中選出,這讓日本人感到非常自豪。


作為日本文學和美學集大成之作,《萬葉集》被川端康成、夏目漱石、新海誠頻頻引用。「如果只讀一本日本文學,首推《萬葉集》」。


那麼,《萬葉集》是怎樣一部文學作品,和中國文學有怎樣的關係,內容有什麼特點……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理事宋再新教授此次彙編整理翻譯家錢稻孫先生的譯本,並以專文回答了這些問題。


為什麼新年號出自《萬葉集》就讓日本人如此歡欣鼓舞呢?


《萬葉集》是日本最古老的歌集,共二十卷,收有歌4500 餘首,成集於公元 8 世紀末,日本奈良時代末期。


在編集《萬葉集》的時代,尚沒有和歌的說法,所收的詩歌形式被稱為 uta,用漢字表記為「歌」。現在,日本學界把《萬葉集》的歌也稱作和歌。當時的 uta,即「歌」,可能是可以歌唱的,所以最初的「歌」應該就是民謠。905 年,醍醐天皇敕令編輯的《古今和歌集》漢文序提到了和歌的產生:


然而神世七代,時質人淳,情慾無分,和歌未作。逮於素戔嗚尊,到出雲國,始有三十一字之詠。今反歌之作也。其後雖天神之孫,海童之女,莫不以和歌通情者。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傳說神武天皇年代之前,民風淳樸,尚沒有和歌創作。直到日本史書記載了一個傳說——神人素戔嗚尊降臨出雲國,他作了三十一個音的和歌。自此,從神到人都作和歌,藉以傳情。



《萬葉集》收錄了時間跨度數百年的歌謠及歌,作者上至天皇,下至百姓,形式從長短不一逐漸發展到定型於「57577」,五句三十一音,歌詠內容也逐漸集中於寫景、抒發男女戀情。


儘管至今人們仍不清楚是誰、出於什麼目的編纂了《萬葉集》,甚至對一些歌的解讀還存在不少分歧,但是作為日本第一部和歌總集,《萬葉集》對日本後世文學特別是對和歌的影響脈絡清晰、顯而易見,可以說《萬葉集》是奠定了日本古代文學乃至日本文化基調的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


《萬葉集》歌的創作、成集年代,正值日本大量接受漢文化、尊崇漢文的時期,日本天皇下詔編輯了《懷風藻》等漢詩集,官方通用漢文,和歌在當時並未受到重視。《古今和歌集》漢文序就此感嘆道:

 

自大津皇子(663—686)之初作詩賦,詞人才子慕風繼塵,移彼漢家之字,化我日域之俗。民業一改,和歌漸衰。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自從大津皇子開始創作漢詩賦,日本文人都爭相仿效,而不願意再創作和歌。



在奈良時代(710—794),漢詩文不僅受到日本朝廷及文人的喜愛和重視,也滿足了日本在當時使用文字的需求。《萬葉集》裡的和歌的題、序和注、跋均為漢文寫成,《萬葉集》裡還收錄了幾篇漢文寫成的文章,很多歌使用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典故,像《梅花詩卅二首序》那樣的漢文序為數不少。


這些現象都表明,《萬葉集》與中國的古代文學有很深的淵源。


雖然在奈良時代漢詩文受到空前重視,但是當時的日本文人在漢詩文上取得的成就並不高,大多還是停留於習作或仿作的水平,這樣的作品並不能表達日本民眾的真實感情。相較於在正式場合創作的較為生硬的漢詩文,還是源自民謠的和歌更適於日本民眾的情感表達。


在官方提倡漢詩文的年代,仍然有很多日本人嘗試創作抒發樸素、真摯感情的各類和歌。《萬葉集》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中編纂出來的。


《萬葉集》把長期傳承的古代歌謠和當時可收集到的和歌匯於一集,可以看作是編者對當時和歌發展成就的總結。《萬葉集》二十卷裡,多數卷的和歌被分類為雜歌、相聞和輓歌,其間還雜有防人歌、東歌等小分類。


有學者認為「雜歌」和「輓歌」這兩種分類是模仿中國《文選》中的「雜詩」和「輓歌詩」而設,但是「相聞」這個分類卻在《文選》和其他中國文學典籍裡找不到出處。相聞歌是男女情人或有親密關係的人相互贈答的歌,由於中國詩歌沒有這方面的分類,所以《萬葉集》的編者創造了「相聞」這一部類。《萬葉集》中「雜歌」數量不少,其中有很多從內容上看也是相聞歌之屬,可能是因為沒有收錄對應唱和關係的歌,所以被編進了雜歌。「輓歌」是追悼、追憶亡人的歌。有學者認為一些追悼情人的輓歌實際是相聞歌的延長。



《萬葉集》所收的歌,創作年代跨度數百年。從整體來看,記錄為「早期天皇作歌」可能是民間傳唱的歌謠,歌的句式、長短都沒有一定之規。及至奈良時代,歌的作者明確,歌的大部分是抒發個人感情的作品,也有不多的如柿本人麻呂的輓歌、山上憶良的《貧窮問答歌》和大伴旅人的《贊酒歌》等帶有社會性的作品。


從《萬葉集》中收錄的後期作品可以看出,經過人們對歌的形式和內容的各種創作嘗試,歌基本定型於三十一音的短歌,歌的內容也以歌詠對情人的思慕和對四季景色的描寫為主。


《萬葉集》和歌創作的年代,日本尚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整部《萬葉集》均由漢字記錄和歌的語音,歌題和歌序全由漢文寫成。當時日本人認為漢字是正式的文字,稱之為「真名」,假借「真名」表記日語語音的漢字便稱為「假名」。後世將《萬葉集》中記錄和歌語音的「假名」稱之為「萬葉假名」,將平安時代初期出現的、源於草體漢字和漢字偏旁的兩種假名稱為平假名和片假名。



《萬葉集》中出現的「萬葉假名」體例並不一致,比如《萬葉集》第一卷第一首和歌的原文是這樣的:


天皇御製歌

籠毛與 美籠母乳 布久思毛與 美夫君志持 此嶽尓 菜

採須兒 家告閑 名告

紗根 虛見津 山跡乃國者 押奈戸手 吾許曽居 師吉名

倍手 吾己曽座 我許

背齒 告目 家呼毛名雄母。


《萬葉集》第二十卷最後一首也是全集最後一首和歌的原文是這樣的:


三年春正月一日於因幡國廳賜饗國郡司等之宴歌一首

新 年乃始乃 波都波流能 家布敷流由伎能 伊夜之家

餘其騰



看到這樣的漢字排列,恐怕任何人都會覺得無法理解。不過只要我們回憶一下,是否遇到過學外語時有人用漢字標外語發音,大概就會對「萬葉假名」有所理解了。


《萬葉集》裡的「萬葉假名」並不只有一種表現形式,而是用法多變,用字五花八門,表記一個發音甚至會用到二三十個漢字,如 si 音就有「之、志、斯、子、芝、次、思、偲、寺、侍、詩、師、四、此、紫、旨、指、死、司、詞、事、時、資、矢、屍、伺、嗣、試、始、施、絁、璽、辭、色、式、信、新、磯、為、僧、石」等漢字可以表記。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古時日本民眾學習漢字讀音的時間、途徑不一,教授漢字的方言各異。


雖然萬葉假名早已不再使用,但由於《萬葉集》對日本文化影響深遠,萬葉假名又有使用不同的漢字表記相同日語假名的功能,現在,日本人為女孩子取名時流行用萬葉假名式的漢字,如:沙也加、由利奈、繪裡花、美佳等,讓人覺得不落俗套,很有特色,因此,萬葉假名也頗受年輕人的歡迎。


由於《萬葉集》的和歌全由萬葉假名表記,《萬葉集》在成集一百多年後就因其難識難解,並未被廣泛流傳。到了一千年後的江戶時代,有幾個日本古代文學學者開始研究、注釋《萬葉集》,但能閱讀到《萬葉集》的日本人十分有限。


1868 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後,在政府的推動下,《萬葉集》的地位提高到了「國民歌集」的高度,被認為該作表現了日本人的國民性和民族精神。在日本的各大圖書館,研究《萬葉集》的學術著作比研究其他日本古籍的著作多得多。現在,因為新年號「令和」出自《萬葉集》,出版社正爭相出版介紹《萬葉集》的書籍,書店更是把有關《萬葉集》的書籍擺放在顯眼的位置,吸引讀者。


「如果只讀一本日本文學,首推《萬葉集》」,跨越四百餘年時空,寫盡侘寂和物哀美學的妙趣,《萬葉集》是閱讀日本文學的必讀經典。


在這樣的理念下,磨鐵圖書·大魚讀品推出《萬葉集》函套典藏版。


《萬葉集》在日本文學史和日本文化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很早就引起了中國研究者的重視。在中國最早翻譯《萬葉集》的是錢稻孫(1887—1966)先生。錢稻孫先生在語言、文學、音樂、戲劇、美術、醫學等方面有精深的造詣,精通日語、義大利語。他是翻譯家,同時也是作家。


錢稻孫先生是將歐洲中古文學譯介到中國的先驅,他最早翻譯了但丁的《神曲》。錢稻孫先生翻譯的日本文學作品還有近松門左衛門的淨琉璃劇本和井原西鶴的小說。他在20 世紀 60 年代選譯的《萬葉集精選》直到二十幾年後才得以出版。



凡是翻譯過詩歌的人,幾乎都會感嘆詩歌難譯,甚至不可譯。錢稻孫的日文底蘊可以說屬最高水平之列,他在翻譯《萬葉集精選》時,嘗試使用了從詩經體到白話體等多種中國詩歌形式,使讀者能從多角度欣賞。


從錢稻孫的譯作中可見他深厚的文學功力、探索創新意識和他一絲不苟的翻譯態度。錢稻孫先生在翻譯一首和歌時,會用多種形式表達。在一首和歌有幾種譯文時,本書採用一至兩種,以期讀者在欣賞和歌時,也能領略錢稻孫先生的文字功底。


本書選用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錢稻孫譯、文潔若編、曾維德輯的《萬葉集選》為底本,選取一部分較為易懂的譯作,不沿原書編輯體例,而仿日本第一部天皇敕令編撰的和歌集《古今和歌集》的分部方式,分為四季歌篇(春歌、夏歌、秋歌、冬歌)、戀歌篇、賞景歌篇、雜歌篇、羈旅歌篇和哀傷歌篇,每篇前加以簡單介紹和解釋。編者期待能以這樣的形式方便讀者欣賞《萬葉集》的部分作品,使讀者對這部最古老、地位最高、對日本文化的形成有決定性影響的日本歌集有所了解。



川端康成、夏目漱石、新海誠頻頻引用 

日本版《詩經》

跨越四百餘年時空,

寫盡侘寂和物哀美學的妙趣

和周作人齊名的翻譯家錢稻孫先生

演繹華美譯本

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理事宋再新教授

彙編整理並作專文導讀

收錄203張日本國寶級畫匠畫作

全新選編 華美譯本 雅致典藏

如果只讀一本日本文學,

那一定是《萬葉集》


聊聊你印象比較深的日本文學。


我們將隨機抽取3名幸運書友,每人贈送《萬葉集》一套。



作者:(日)佚名 錢稻孫 譯

上市時間:2020年11月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品方:大魚讀品



等不及?掃碼直達



主編丨木月

美術編輯 | 小柒

圖文來源 | 大魚讀品


一起讀書

相關焦點

  • 【惠遊湖北】文學作品丨再登黃鶴樓(組詩)
    【惠遊湖北】文學作品丨再登黃鶴樓(組詩) 2020-12-09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薦讀·贈書丨餘秋雨溫情回望之作《門孔》
    華人世界知名作家、文化學者餘秋雨  溫情回望之作  回望文學、回望母親、回望愛情  小小「門孔」,光之所在  參與留言,抽取贈書  (即日起至11月15日)  優質留言抽取3位  分別獲贈55
  • 薦讀·贈書丨餘秋雨精裝版《中國文脈》,包郵送給你
    華人世界知名作家、文化學者餘秋雨  作品橫跨三十年  精裝紀念版  深刻的思考、詩意的文辭  引領你泛舟於千年文明長河  參與留言,抽取贈書  (即日起至11他的《文化苦旅》《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借我一生》等歷史文化散文憑藉豐厚的文史知識功底、深刻的思考、詩意的文辭引領讀者泛舟於千年文明長河之中,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深厚的內涵,更以獨創性「文化大散文」文體為中國當代散文開闢了新路,以卓爾不群的品質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 【惠遊湖北】文學作品丨沽酒祭板橋
    【惠遊湖北】文學作品丨沽酒祭板橋 2020-12-0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丨21讀書
    56位詞家的百味人生,143闕宋詞的紅塵煙雨,320年從容的大宋風雅。宋詞中藏著兩宋文採風流,經風雨而妖嬈,歷歲月而彌香。109首風雅頌,驚豔3000年的中國人赤誠性情與動人詩書。純粹、質樸、可愛、濃烈……人性自然淳樸之美,盡歸詩經。如果把唐詩、宋詞、詩經翻譯成英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 德保:2020年文學創作再上新臺階
    德保:2020年文學創作再上新臺階 www.gxbszx.gov.cn  2021-01-13 09:20  閱讀:139次  作者:陸 杉  編輯:楊煜智  來源:右江日報
  • 新時代高校文學社團:做青年作家的「孵化器」和時代記憶的「儲存器」
    特別是合理地尋找一些平臺或者賽事,讓社員通過文學社了解到校外的文學天地,欣賞他人的文學作品從而讓社員不斷提高自己的眼界,也有利於社團內部形成良好的文學氛圍。其次轉變大家對文學的認知是其突圍的關鍵。文學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就要與當下的熱點和大家感興趣的話題相結合。
  • 《匠人坊》:像庖丁解牛般拆解小說(有贈書)
    資料圖片李浩的這部《匠人坊》(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是對中國現當代經典作家作品的評點,也是李浩自己小說觀念、文學觀念和藝術觀念的重申。他做的是文本細讀,無論是對寫作者,還是普通讀者,都頗有啟發。《匠人坊》有趣好讀,既讓我們領略到文學之美和小說智慧,又充滿了李浩式的犀利與真誠。
  • 網絡文學起步、發展時期的幾本好作品
    從1998年3月22日蔡智恆把《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貼在網上,歷史的車輪行至2017年,網絡文學走過了將近二十年風風雨雨。當年多少媒體就是以一本《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展開討論:有人叫囂著新時代來臨,以後註定是網絡文學的天下;也有人高呼網絡文學垃圾,消失不過就是一兩年的事情。
  • 阿里文學作品《怒海潛龍》熱拍引期待蛟龍隊員燃情來襲
    近日,由阿里文學籤約作者且聽滄海小說改編,首部以水下作戰為主題的《特種使命之怒海潛龍》正在熱拍,不久後熒幕上又將多一部展現我國優秀軍人颯爽英姿的熱血電影。在這樣的市場需求下,優秀軍事題材小說IP的價值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次即將被搬上熒幕的《特種使命之怒海潛龍》就是這樣一部作品,該片講述了中國蛟龍突擊隊深入異國腹地,歷經險阻,正面抗爭反叛分子、冒著槍林彈雨與驚濤駭浪,成功解救人質的熱血故事。原著小說《怒海潛龍》一經發表就獲得了廣大讀者的讚譽,俘獲擁躉無數。
  • 動物文學作品《黑焰》英文版在倫敦書展推介
    這是近年來繼姜戎的《狼圖騰》、楊志軍的《藏獒》、沈石溪的《紅豺》等又一部動物文學作品版權輸出,表現出動物文學在版權輸出中漸成新寵的趨勢。接力出版社社長黃儉介紹,該書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鶴是中國著名動物文學作家,蒙古族人,是一位對自然和動物都有著很深感情的作家,據說他不僅自己飼有高加索牧羊犬、中亞牧羊犬、威斯拉犬等大型猛犬,保持著和動物零距離的接觸,並且每年有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在呼倫貝爾的林地和草地生活。正是這樣的生活體驗,使得他的文字始終保持著對生命應有的尊重。
  • 2013年自考《中外文學作品導讀》筆記:現當代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概述  一、「五四」文學革命  1、1915年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的創刊為標誌,興起了新文化運動。1917年提出了「文學革命」。胡適在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最早系統提出文學改良的主張。要以白話文代替文言,以白話文學為正宗。
  • 【惠遊湖北】視頻作品丨漲渡湖的水杉
    【惠遊湖北】視頻作品丨漲渡湖的水杉 2021-01-06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06年10月北京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聽課筆記
    運用宗教文學中常用夢幻故事的寫法,以前隱喻、象徵等手法,具有一部宗教文學作品的特徵;素材取自現實生活,從現實出發評價人物、表示態度,富有現實感,使虛幻的的地獄具有可感性。塑造出有立體感的人物,主觀抒情色彩強烈。用義大利文寫成;兼有中世紀文學的一般特徵,也表現出新文學的特徵。
  • 深度解析丨北歐文學作品中常出現的「世界之樹」為什麼如此重要?
    其實,在絕大部分的北歐文學作品中,「世界之樹」都充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連《指環王》、《雷神》、《權力的遊戲》以及宮崎駿的《幽靈公主》等影視劇劇本,也離不開「世界之樹」的文學框架。那究竟「世界之樹」是什麼?它又為何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本期內容或許能幫你解答這些疑惑。
  • 「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文學現實題材主題徵文大賽揭曉
    1月9日,「新時代的中國」第二屆網絡文學現實題材主題徵文大賽在南京頒獎。22部優秀作品獲嘉獎,《2.24米的天際》《錦繡魚圖》分獲完結作品和未完結作品兩個組別的一等獎。大賽自2020年3月啟動以來,獲得了網絡文學行業的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
  • 民謠歌手程璧,素人如何從文學走入音樂?
    本期主播丨董牧孜 餘雅琴本期嘉賓丨程璧在年輕的時候選擇嘗試的勇敢,選擇創作的純粹,也被剛剛好的幸運所選擇。今年8月發行了新專輯《然後,我擁抱你》的民謠歌手程璧,與我們聊了聊她「大器晚成」的唱作歌手之路。「大器晚成」型:從山東學霸到民謠歌手?董牧孜:你讀研究生時,才開始玩吉他?
  • 每天一首詩丨葉芝《又怎樣?》
    第十一期《又怎樣?》葉芝他深交的好同學都認為未來他一定會成名;他也同意,凡事都依成規,也真辛苦到二十幾歲;「又怎樣?」柏拉圖冥冥唱道,「又怎樣?」他的書都有人來拜讀,多年之後他的錢賺了不少,夠他一輩子的用途,錢之為友真正是可靠;「又怎樣?」柏拉圖冥冥唱道,「又怎樣?」他所有的美夢都終於兌現—一座小古屋,妻兒都不欠,李子和白菜長了一滿園,詩人和名士簇擁在身邊;「又怎樣?」柏拉圖冥冥唱道,「又怎樣?」
  • 藤校書單|美國頂尖大學推薦的50部文學作品
    大家可能對各種各樣的書單並不陌生,但是美國頂尖大學的書單究竟是怎樣的呢?通過查看美國排名前30名的大學中標有「英語」,「語言和文學」和「經典」的課程,我們可以了解到美國精英學生被要求閱讀的小說,來一起看看都有哪些書籍吧。
  • 《魔法少女小圓》在現今看來究竟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動畫作為一種實現超現實主義藝術表達的媒介,自其還未誕生時或許就於潛意識中被人們賦予某種特殊的使命,從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神話傳說,到人類心馳神往又遙不可及的浩瀚星河,再到五彩斑斕天馬行空的幻想世界,動畫一直都是人們實現「腦洞」與夢想的阿拉丁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