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總策劃張一白:《我和我的家鄉》要體現家國同源

2021-01-21 澎湃新聞

今日公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總策劃、正在上映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監製、正在B站播出的網劇《風犬少年的天空》總導演——2020年這個國慶檔,國慶+中秋雙節長假前後,張一白可謂忙得不亦樂乎。

10月1日當天一早,張一白又出發了。在首都國際機場,眼見「烏央烏央的旅客」,他發了條朋友圈,「無不憂桑地想:都出去了,誰還去看電影呀?」少頃,又被另一條新聞所樂觀:《奪冠》今天上午實時票房突破三億元,他轉發這則海報,配上了三個勒著紅頭帶的「奮鬥」圖標。

張一白在《風犬少年的天空》片場

如果算上去年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張一白還是作為總策劃和導演之一。這位暱稱「一白張」的導演心寬體胖,這幾年可以說是越「策」越開心。9月29日,《我和我的家鄉》 北京首映禮上,眾位主創登臺用各自的家鄉話同現場觀眾打招呼,「大家國慶中秋來看『家鄉』,要不要得?」張一白問候道。覺得現場有點沒反應過來,他又高八度撒著嬌問了一遍,「要不要得嘛?!」在得到分貝更高的回饋「要得!要得!」後,這才滿意地把手中的話筒傳遞下去。

《我和我的家鄉》海報

人前風光無兩,難奈人後筋疲力盡。9月30日下午兩點,他在公司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稍作寒暄,他摘下那頂紅色的棒球帽,一屁股坐在沙發上,仰靠著便不想挪動一下。

「為什麼這次不回重慶,你的家鄉拍攝一段故事呢?」澎湃新聞記者問。

「怎麼不想?我跟陳思誠(《我和我的家鄉》導演之一)說了,去重慶拍,全給你弄巴適(四川話,舒服、舒適的意思)得很。可他偏不,他就對貴州那口大鍋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感興趣,我也沒得辦法,只能尊重。」張一白欠了欠身,「再說,家鄉重慶我早就拍過三部電影了,現在(正在播出的)《風犬少年的天空》也是在那拍的,我已經拍過了『3+1』了嘛!」

1991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的張一白是個不折不扣的60後,之於現在的70後、80後觀眾而言,熟悉他源自1998年熒幕上中國內地第一部青春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而他真正在大銀幕上贏得文藝青年們的芳心,卻還是幾年後的電影處女作《開往春天的地鐵》。在這之後,張一白逐漸將目光錨定在中國當代人的都市生活上,就在家鄉重慶,一連拍出了《好奇害死貓》(2006)《秘岸》(2007)《從你的全世界路過》(2016),完成了他長期規劃、逐步實施的 「重慶三部曲」的電影創作。「三部曲」中,重慶的碼頭文化、都市空間的拓展劇變以及市民精神的嬗變,都得到了十分豐富的呈現和再造。

《好奇害死貓》中的重慶,一邊是貴婦千羽居住的 「海客瀛洲」高檔社區以及住宅區內車庫保安奮鬥生活的地下室,一邊是丈夫老闆任重和髮廊妹梁曉霞偷情的狹窄晦暗的陋巷,顯露出城市化中階層的對立。 《謎岸》裡少年小川和媽媽生活在破敗的紡織廠區,而另一面則是蘇丹、小易等人賴以求生的城市夜場和現代街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兩種景觀並置而對峙。在這兩部電影中,重慶是一座陰鬱、冷峻的城市,天空迷濛,霧氣氤氳,蜿蜒的江水和迷宮般的公路展現了一個山水城市特有的地貌——儘管城市特質得到一定的彰顯,但此時重慶的在地性並不十分明確,即使置換成眾多江城也無不妥,如果沒有標誌性的長江索道入鏡出畫,山城更多呈現為有一定異質性的背景板。

到了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裡,重慶的在地性終於得到了全面展示。主人公活動的主要場景是重慶老城區的十八梯。十八梯本是重慶市區亟待拆遷的老舊街巷,而張一白在實地搭景重建十八梯,再現了小巷子裡的棚戶區、小麵攤、燒餅鋪、理髮店等景觀,並充分展示了重慶的地標解放碑、輕軌交通、山城夜景、碼頭漁船等景觀。「三部電影展現了重慶流動的美,每一個鏡頭都蘊含著我對家鄉的深情。」在去年年初的一次活動上,張一白回憶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讓十八梯、鵝嶺二廠等獨具重慶特色的景觀火爆銀幕,「我一直想拍十八梯,回重慶休假時也會常去那裡走走。」他繼而回憶道,拍攝電影時十八梯正在改造,他拿到時任渝中區十八梯改造指揮部指揮長的戴伶送的《十八梯檔案》,在原有梯坎的基礎上,根據歷史照片成功復原了一條街巷,門店招牌等和原貌幾乎一致。最終,電影將這裡的市井民俗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一對家鄉的文化自覺與熱忱呈現,還體現在去年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中。作為七位導演的集體作品,張一白拍攝了以「兩彈一星」為背景的《相遇》。對於1963年出生於重慶的張一白來說,雖然對1歲時羅布泊上空升起的蘑菇雲沒有印象,但他對1971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後全國上下的狂喜則記憶猶新,「我的印象裡重慶的街上都是人。解放碑前,大卡車上大家把《人民日報》號外撒出來,一起抱著、喊著、叫著……晚上用半導體收音機反覆放著《東方紅》,那個時代的那種東西是特別迷人的。」

《風犬少年的天空》海報

眼下正在B站獨家播出的青春成長劇《風犬少年的天空》,還是以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作為主要拍攝點,「我初中、高中都是在這所學校度過的,拍戲的過程中經常會懷念青蔥歲月。」張一白說。而繼《風犬少年的天空》作為歡喜傳媒與B站合作後第一部聯合獨播的頭部內容之後,另據悉,陳可辛導演(他是歡喜傳媒的股東導演之一)的電影《奪冠》也將在院線窗口期後落地B站。

【對話】

「人是這樣的,年齡越大對家鄉眷戀的感情越深」

澎湃新聞:

請你談談自己的家鄉重慶。兩個方面,講述你所親歷的歷史變遷;二來你過往的電影中多有在山城取景,山城近年來也多次出現在多部影視作品中,也請就此談談。

張一白:

1980年,我高中畢業,當時高考沒考好。班主任常說要是咱班有一個人能考出去,那也一定是我,可就是沒發揮好,考了個重慶煤礦學校,本來咋說也得考個重慶師範啊。大學畢業包分配,我又當了幾年老師,在重慶松藻煤礦教書。1986年我考上中央戲劇學院,報到完我就是班裡的老大哥,有的老師歲數都沒我大。這一算,我來北京快四十年了,在這謀職、發展,首都給了我現在的一切。但怎麼說呢,人是這樣的,年齡越大對家鄉眷戀的感情越深。我現在越來越是只要有時間,就離開北京回到重慶住一段,媽媽的歲數也大了,我要多照顧照顧她……

說到電影,我已經在重慶拍了三部戲了,《好奇害死貓》《秘岸》《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包括眼下正在播出的網劇《風犬少年的天空》。我一直在用鏡頭記錄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拍《好奇害死貓》的時候,重慶剛剛要大規模地城市擴張,大量的拆遷,一部分人住高樓,一部分人住窄巷;《秘岸》我想反映的是工業化過程中,這個城市帶給它的市民的陣痛,投射到小孩子身上是什麼情狀;《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我想拍出重慶業已基本成型的都市感,和它那抹不去的江湖氣與煙火氣,這是一種奇妙的融合。到了《風犬少年的天空》,我拍的是2004年重慶的校園。

《風犬少年的天空》劇照

澎湃新聞:

為什麼是2004年?而不是更切近的當下。網劇主流觀眾不應該是當下的青少年嗎?況且2004年距離你拍攝《將愛情進行到底》的年代不遠,彼時的李亞鵬徐靜蕾們也不過二十多歲,現在的彭昱暢也是這個歲數,你是怎麼總能和年輕人打成一片的?

張一白:

這個不一定吧,即使是2004年的場景,現在的00後們也不陌生。我拍的大興村可能還是在我心中,80年代那會兒帶學生時的感覺,那種街坊鄰居的親和,大家互相幫襯扶持,逢年過節大家坐在一起吃飯,一家拿出一盤菜,那份氛圍啊……我去年年初寫了篇過年的稿子,就是回憶每逢過年大家支起一個大石磨盤,孩子們一勺一勺地往磨眼兒裡倒米,大人們輪換著推磨,出來的米漿包湯圓。類似這樣的生活場景常出現在我夢裡,我就在《風犬少年的天空》裡拍出了許多。

2004年在我看來也比較特殊,千禧年剛過去,網絡的一代正成長。04、05年又出來了「海選」,《超級女聲》《加油!好男兒》,它們似乎在改變著未來中國年輕人的生態格局,這是走向更開放一代的年輕人,他們身上因襲的東西少了,成功的路徑更多了。你說現在的孩子們怎麼了?我們不要老端著個架子跟人家交流,也不用刻意去討好他們,你就跟他們玩兒嘛,一起跑步,一起吃飯,這個過程裡很自然就要說話,我也沒有孩子,《風犬》裡的少年都喊我「老漢兒(重慶人經常如此稱呼爸爸)」,說實在的,我挺享受這份從天而降的天倫之樂。我的家裡都是書和片子,他們一來,我啥也不看就陪他們玩兒。

《將愛》是個青春偶像劇,是個愛情片;《風犬》是青春校園劇,彭昱暢他們怎麼走出象牙塔,更生活、更接地氣,而且他們的父母都是販夫走卒,開個小麵館營生。這部戲我講的是少年成長,在步入社會前他們或主動或被迫走出了舒適區,各種生活狀況接踵而至,他們怎麼看待,怎麼接受,怎麼變為主動,這是不管哪一代都曾面對過的問題,而過往偶像劇往往對此迴避了,我現在歲數大了,更想思考一些終極問題,我也更自由任性了(笑)。就劇集而言,我現在的確更喜歡網劇,主要是它形式自由,每一集不用一律一個時長,該長則長,該短則短,在敘事上,我本來就喜歡每一集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都有它的起承轉合和高潮名場面。

「《我和我的家鄉》要體現家國同源」

澎湃新聞:

說回電影,你應該是第六代導演裡最早接觸主旋律商業大片的了。

張一白:

我不是第六代導演,這是一套針對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生)的代際劃分。

澎湃新聞:

那咱們這麼說吧,你過往的電影題材多是愛情片或者多是商業類型片,為什麼會對宏大敘事感興趣?

張一白:

人都怕被一下子框死,我拍愛情戲以後也還會拍。但我平時相當大的一部分閱讀都是看歷史書,特別是現當代史。剛看完了威廉·曼徹斯特的《光榮與夢想(副標題: 1932-1972年美國社會實錄)》。現在正在看的是咱們的軍旅作家王樹增的長篇紀實文學《1901》和長篇歷史隨筆《1911》,愛得不得了。我還把金一南的紀實文學《苦難輝煌》的版權買來了。所以怎麼說呢,我對宏大敘事,對歷史的進程還是很感興趣的。包括對那些非虛構類的文學作品,也一直感興趣。

《我和我的家鄉》劇照

當這件事兒(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讓我來做的時候,我並沒有感到驚訝,當然,能夠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拍攝很榮幸。前年12月份我和陳凱歌和黃建新見面的時候,一開始也是在聊這個70年獻禮電影怎麼做,那天下午我們就提出來了「歷史瞬間、全民記憶、迎頭相撞」這個概念。概念拎出來,這個電影的基調不言而喻,就是在大的歷史背景下,小人物和平凡人的命運。當下的主旋律商業片一定要走這條路,在宏大敘事下關心個體生命的價值,關心普通人你我他的生活本身。這樣才是會引起共鳴,它會像一個強烈的鉤子,勾著你個體經歷的回憶融匯其中。

澎湃新聞:

看履歷你第一次做電影監製,是徐靜蕾執導電影《杜拉拉升職記》。之後,除了做導演,策劃、監製了多部影視片、劇集,圈裡有句話,說你是一名非常好的「產品經理」。

張一白:

在我理解做「策劃」是和做「監製」的工作是一樣的,只是說對於《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這兩部電影,像這樣的電影我在其中擔任了「總策劃」的工作。我肯定是要從劇本創作階段就介入的,幫忙出出主意,一直到後期的製作、宣發,我們都在分工合作、全程參與。

澎湃新聞:

「出出主意」,那麼能不能具體講幾個你比較「得意」的主意呢?

張一白:

我想強調下,所謂的「主意」都是集體討論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和我的祖國》,我的「得意之筆」就在於這個片名叫「我和我的祖國」。早先片名是「我的祖國」,後來集體討論的時候,我提議不如叫「我和我的祖國」,先落在一個「我」字上,陳凱歌總導演聽完也是支持我的。《我和我的祖國》每個段落之間的銜接,用手寫體畫面的引入這也是我的主意,當時我所在的中國電影代表團正去古巴、美國訪問,回程飛機上,我開始寫日記,我不會用電腦打字,都是用筆手寫日記。突然就有了靈感,為什麼不把每段的銜接做成一封「家信」的樣子呢。

到了《我和我的家鄉》,我就反覆強調要有濃鬱的感情色彩,要體現家國同源,尤其是今年國慶和中秋趕在了同一天,每個家庭要團圓,一個國家要團結。我們從劇本階段就一直強調要有感情,這不單單是喜劇,要有融入深情。片頭一開始的《我的祖國》這首歌是以口琴形式呈現的,片尾的歌唱是郭蘭英老師的原唱,就是要重現經典。

9月29日,《我和我的家鄉》北京首映禮上,電影總策劃張一白同觀眾問好。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圖

「喜劇梗能不能讓大家笑,以及帶給我們感動,是我們這次關注的點」

澎湃新聞:

《我和我的家鄉》首映後,整體輿論評價是認可的。但因為是喜劇,而且是笑中帶淚的喜劇,你會不會擔心有人說這有點像春晚小品呢?

張一白:

問題是這並不是5個春晚小品,不管從體量、視效、細節,所有的觀感都是看電影才有的感受。關於分段呈現的問題,我們在去年就討論過,類似的電影,影史上是有的,但成功的較少,很多是影展的委約電影,幾個導演各拍一段集納成一部,和所謂的「同仁之作」。

我當時說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想這個事情,首先國慶71周年的節慶氣氛,能不能幫助這個電影?再有就是近3到5年,廣大觀眾被智慧型手機影響,碎片化消費,以及快手和抖音所帶來的短視頻的審美訓練,是否起到了影響?是不是今天的觀眾還要再看一部兩個小時的片子才覺得那才是電影?我當時說這就是一次考驗,成了,就證明觀眾由觀看短視頻,進而影響到了觀影的審美感受,去年我就是提到了這個問題。非要去摳,也可以引經據典,中國最早的一部電影《勞工之愛情》也是個喜劇片,全片才185個鏡頭,也不長啊。能說這樣的片子是小品,不是電影嗎?

澎湃新聞:

《我和我的祖國》以縱向時間推進分段敘事,《我和我的家鄉》以橫向地理空間分段敘事,你作為總策劃,能否介紹下這一迭代模式的誕生?

張一白:

分段呈現的問題,去年的成功我想已經可以宣告今年的不成其為問題。去年觀眾已經接受了這樣的一種獻禮片,我們此次關注的點就是這一幫喜劇導演的喜劇梗,能不能讓人樂?去年《我和我的祖國》部分橋段,那也是喜劇,但今年一定要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提高;第二就是我們在喜劇之外,還能不能夠再帶來一些思考的東西,或者說至少是帶來真摯的感動。我認為如果能帶來感動的話,這個片子就能成。看這樣的電影如果兩個小時觀眾看著不激動、不感動,那說明我們就失敗了。形式不重要,一切回到電影內容本身,我們全體主創動感情去創作,觀眾看了也能動了感情,這才是此次劃分成功與失敗的癥結點。

澎湃新聞:

怎麼在創作過程中找到這些「感動」,請講講。

張一白:

這個問題好,「感動」我覺得是很奇妙的東西。《我和我的家鄉》中每一個故事都來自於生活,來自於當下的改變。如果說《我和我的祖國》拍的是每個導演的人生體驗的話,拍《我和我的家鄉》時對於我們主創大多數人來說,將進入到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對於這種題材,除了走進生活,走進火熱的生活之外別無他法。導演和演員先要被中國鄉村的改變所改變,才能真正在大銀幕上呈現出這種改變。這方面,總監製張藝謀、總導演寧浩,他們對劇本和拍攝的要求都很嚴格。

一開始陳思誠導演想去貴州,他覺得「天眼」很了不起,想去拍中國天眼。我在四川和貴州交界做農村教師的時候,當地的落後和貧窮我是深有體會,所謂「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分平」也苦過我啊。後來看思誠導演拍的成片,有一段有點長,我們建議他剪掉一些空景,他堅持不剪,因為他覺得這就是最打動人心的點:你會看到俯拍的高架橋穿越一座座高山,一輛汽車在其上行駛,這個場景本身好像不表達什麼,可是當你聽到電影裡的臺詞「兩個村子直線距離一公裡,可就是分處在兩座山頭上,走盤山道要一天的時間(大意)」,你就會知道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改變。

《我和我的家鄉》劇照

鄧超那個組是去陝西黃土高坡,片中要展現荒漠和沙塵暴,可他們到了西北已經找不到沙漠了,都植樹造林了,到處綠樹成蔭。你只有親身去到,你才能感受到這些。

寧浩導演這次依舊和葛優合作,還是拍張北京的故事,可拍的其實就是他們家發生的事兒。老家親戚到北京治病,需要一筆錢。寧浩就問要不要資助他?結果人家說村裡早就有醫保了。這都是真事兒,不是瞎編的。我最佩服的是閆非、彭大魔,他們要拍的是駐村第一書記,在這之前「第一書記」會拍成什麼樣,觀眾可能都有自己的預設,但你能想到由沈騰來演嗎?我在影院裡看,哭得最多的就是這一段落,當馬麗說「我要支持你偉大的事業」,我沒有發現有人笑場,這裡大家都被他們真摯的情感打動了,一對夫妻間怎麼就不能這麼說話呢?

「我希望《奪冠》能為大家開道」

澎湃新聞:

你見證過中國女排近四十年的崛起和制霸,能否講一個你和中國女排的故事?

張一白:

中國女排崛起的時候,我正好高中畢業。那個時候是我的人生低谷,不甘心就讀在煤礦學校,我一直就是個文青,喜歡寫寫畫畫的。煤礦業是一個很艱苦的行業,我在煤礦學校讀書的時候,同學都是來自全國各地。有一次去煤礦參觀,我們在車上就用收音機聽到了一場女排的比賽,宋世雄解說的,我們贏了!那就是特別提氣,自己心中那點陰霾也一掃而空,所以我和陳可辛導演見面聊起來,我們都認為女排精神就是時代精神,那是一種不信邪、不畏難,就是要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的精神。

《奪冠》劇照

澎湃新聞:

看《奪冠》這部電影,最感動你的地方在哪裡?

張一白:

這個片子最終能夠見到觀眾,中間有很多的故事。我們初衷其實是想去塑造一群英雄,喚起這代人對80年代的懷念,導演通過女排的視角,拍了很多80年代的北京,馬路上全是自行車、四聯兒理髮店,郵電大樓,包括還搭出了80年代的首都機場。我認為這些東西都是充滿感情的,是十分用心地還原歷史。

澎湃新聞:

對於中國的傳記電影,以及體育電影的未來你有何思考?

張一白:

我覺得中國的傳記電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間很多問題的度該怎麼拿捏,這個火候怎麼掌握,在中國或者說在儒家文化圈,為各種「諱」所「諱」的問題,還是目前創作上的一個瓶頸,陳可辛導演此次已經突破了很多。體育片未來,可能馬上還有一些片子要上,我希望《奪冠》能為大家開道,這是我們當下社會需要的類型片,我祝他們好運。未來我要做一部歌舞片,就是反映當下的歌舞片,沒有過我才要去做。到這個年齡,我應該任性一點。

(文內涉及《好奇害死貓》《秘岸》《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電影內容回顧,參考自論文《張一白「重慶三部曲」的城市精神嬗變》,作者李蕾。特此致謝!)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五城聯動首映活動 全明星陣容為家鄉喝彩
    總監製張藝謀、總導演寧浩、總策劃張一白領銜「中國喜劇夢之隊」二十餘位主創攜特邀嘉賓奔赴五地,傾情展現家鄉美麗畫卷。強大豪華的全明星陣容、秀麗山水的壯觀景象以及歡樂溫暖的家鄉故事,使得該活動實時直播期間受到來自全網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討論,多個話題登社交網絡平臺熱搜榜單前列,並一度登頂。
  • 公益放映影片推薦:《我和我的家鄉》蒙語版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徐崢、寧浩、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陳思誠分別執導五個單元故事的喜劇片,由黃渤、葛優、吳京、劉昊然、王源等主演,於2020年10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通過五個單元,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故事。
  • 《我和我的家鄉》西瓜視頻限時免費上線 大鵝舞掀起模仿潮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已於1月1日零點在西瓜視頻上線,限時免費熱播中。影片由導演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主策劃,葛優、黃渤、範偉、鄧超、沈騰等眾多演員共同主演,中國喜劇夢之隊的空前集結,創造了2020年國慶檔電影票房口碑雙冠軍的傲人成績。
  • 專訪張一白:《風犬》是對我過去偶像劇美學的一次改變
    張一白對重慶有執念,他生於此長於此。在離開重慶進入影視圈後,張一白多次將重慶的風土人情搬上螢屏。甚至在《我和我的家鄉》籌備過程中,還曾建議陳思誠拍攝重慶故事,不過最後未能如願。 這份故鄉情懷成為《風犬》的催生劑,也讓這部劇的誕生有些巧合式的命中注定。
  • 國慶檔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官宣主演陣容 鄧超閆妮領銜《回鄉之路》
    本報訊(記者丁曉晨)8月26日,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曝光由鄧超、俞白眉執導單元《回鄉之路》單元海報及角色海報,正式官宣主演陣容。鄧超、閆妮、王子文、王源、苗阜主演,吳京、孫儷、嶽雲鵬、賈玲、代樂樂、梁超、嶽紅特別出演。
  • 《我和我的家鄉》之《最後一課》官宣演員陣容 範偉領銜扮演鄉村教師
    本報訊(記者丁曉晨)昨天,由徐崢執導的《我和我的家鄉》之《最後一課》曝光單元海報及角色海報,正式官宣演員陣容,範偉、徐崢、盧靖姍、張譯、于和偉、陶虹、衛萊、李晨、楊紫、蔡蝶、王俊凱、陳數、雷佳音、劉炫銳、張建亞、張芝華、韓昊霖、李易峰聯袂主演。
  • 風犬少年與張一白的青春公式 | 專訪
    《風犬》播出前,張一白時常感到忐忑和空虛。在接受《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採訪時,張一白坦言回來拍劇並不是為了掙錢:「尤其現在電影票房火爆成這樣,拍部劇的利潤根本沒法比。」把一個千禧年間發生在山城的青春故事搬上螢屏,才是他最大的興趣所在。拍好自己的家鄉,之於張一白本不是難事。
  • 七大導演聯手,首日開畫大賣2.42億,《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爆棚了
    這輪的大片競爭主要分兩檔,第一梯隊是《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火力不相上下。第二梯隊《急先鋒》《奪冠》上座率稍差,但成績表現也中規中矩吧!去年國慶《我和我的祖國》狂賣了31.7億,今年《我和我的家鄉》又來了,並且票房也爆棚了。今天雖然被《姜子牙》拔得頭籌登頂第一,但相信它很快能逆襲回來,因為動畫片受眾度較小。
  • 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破13億,黃渤1句臺詞火了,韓昊霖又把觀眾看哭
    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截至10月5日20時55分54秒,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再創佳績,已經突破13億大關!自從《我和我的家鄉》上映後就廣受好評,有網友稱這部電影簡直把目前電影市場上最有喜劇才華和搞笑天賦的導演演員一塊了。對其的評價很高。
  • 「風犬少年」與張一白的青春公式|專訪
    《風犬》播出前,張一白時常感到忐忑和空虛。在接受《三聲》採訪時,張一白坦言回來拍劇並不是為了掙錢:「尤其現在電影票房火爆成這樣,拍部劇的利潤根本沒法比。」把一個千禧年間發生在山城的青春故事搬上螢屏,才是他最大的興趣所在。 拍好自己的家鄉,之於張一白本不是難事。
  • 《我和我的家鄉》徐崢指導單元陣容強大 範偉楊紫王俊凱加盟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之《最後一課》單元海報2019年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執導《奪冠》單元的徐崢2020年再執導筒,在「祖國」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中執導《最後一課》單元。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由導演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將在今年國慶檔與全國觀眾見面。
  • 《我和我的家鄉》:最高級的喜劇是「笑中帶淚」
    國慶檔第三天一早,《我和我的家鄉》登頂票房日榜第一,後勁初顯。 這一局面基本在意料之中——《我和我的家鄉》是今年十一黃金周最有國民度的一部電影,老少皆宜,先有喜劇片的吸引力在,後有家鄉情懷的話題度。
  • 張一白在渝拍片內幕:重慶是能承載這個故事的平臺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上映(9月29日)前夕,本報記者專訪了張一白,原來走過全世界,最能打動他的仍是小面、豆花飯、油茶、燒餅……他和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部暢銷小說可算是個大IP,這一備受追捧的睡前讀物以多個平凡真實的愛情故事以及貼近讀者內心深處的故事情節吸引了眾多喜歡聽故事的人。
  • 導演張一白的10大電影 "我喜歡大背景下人的欲望和無力" – Mtime...
    張一白在拍攝片場  時光網訊 繼導演許鞍華之後,張一白導演也給我們帶來了他心目中的十大電影。正式採訪張一白前,記者在電話裡闡述文章意圖提及「十大電影」,他開玩笑道:「《小時代》1、2、3。」但拉出正式片單時,張一白說,其實他喜歡的電影都有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世俗的,現實的,都體現了一種大時代背景下人的欲望和無力。
  • 攜「全明星」陣容講家鄉故事 張藝謀: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是笑中帶淚
    雙節重逢,家國團圓。將於10月1日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近日舉辦了五城聯動首映活動。影片總監製張藝謀、總導演寧浩、總策劃張一白攜20餘位主創及特邀嘉賓奔赴祖國大江南北,講述鄉情鄉韻。記者看到,強大豪華的全明星陣容令整場直播備受關注,多個話題登上熱搜。
  • 「熾熱家鄉情 共築家國夢」——院工會組織會員觀看電影《我和我的...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並至,為使職工切身體會到家國情懷,激發職工的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2020年10月14日、16日中午,北京小湯山醫院工會分兩批組織約300名會員職工走進影院,集體觀看了國慶節獻禮影片《我和我的家鄉》。
  • 影評丨王奕鑑:謊言也溫暖——簡評影片《我和我的家鄉》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劇照。圖片來源豆瓣謊言也溫暖——簡評影片《我和我的家鄉》文/王奕鑑與《我和我的祖國》一樣,國慶檔獻禮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同樣採用了分段式的敘事結構,以「家、國」為貫穿全篇的精神主線,通過大量對比和戲劇衝突,加以鏡頭的巧妙切換、演員生動自然的演技,向觀眾展現出了一部完成度相當可觀的歌頌型喜劇電影。
  • 在冬日,我和我的家鄉
    回去看望高中老師的時候,我們又和它合了影。回家就意味著能吃到家鄉的美食,對於我這種在離家這麼遠的地方求學的人來說,家鄉的味道尤為想念。我們那邊比較出名的可能就是螺螄粉了。其實我們廣西還有其他很多粉類,都挺好吃的,比如桂林滷粉,腸粉之類的。而且我們那邊有桂花糕和雲片糕這些糕點,都很好吃。第一次離家這麼遠,回家第一天媽媽就把這些糕點備在家裡,晚上到家的第一口甜蜜就是廣西糕點。
  • 我和我的家鄉結局是什麼意思 我和我的家鄉結局有彩蛋嗎含義解析
    網易娛樂 10 月 6 日報導 截止 10 月 5 日,《我和我的家鄉》累計總票房突破了據悉,10 月 1 日,《我和我的家鄉》和《姜子牙》兩部電影同時上映,《姜子牙》的排片佔比高達 36.4%,《我和我的家鄉》的排片佔比只有 33.6%;《姜子牙》的上座率高達 41.2%,《我和我的家鄉》的上座率只有 37%;《姜子牙》的單日票房高達 3.6 億,《我和我的家鄉》的單日票房只有 2.7 億。
  • 《我和我的家鄉》:笑中帶淚 深情真味
    策劃人語  2020年國慶檔電影市場表現活躍。燈塔數據專業版顯示,10月1日至8日,國慶檔8天票房39億元,獲得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第二高的成績。其中,有著國慶節偶遇中秋節形成8 天假期的外在因素,也有著國產佳片集中湧現的內在必然。在這些國產優秀影片中,《我和我的家鄉》與《奪冠》備受影迷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