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你我的故事 聽見小康的聲音
XIAO KANG
點擊音頻
聽小康聲音
36
種下一株草,扮靚數座城
「草坪不再只是城市公共的風景。越來越多的生活細節,都需要這片綠色的裝扮!」
我叫翁方兵,今年55歲,句容市後白鎮古村人, 2010年來到後白鎮的泗莊村從事草坪苗木種植。
別的村子忙種糧,江蘇句容後白鎮的村民忙種草。梅雨時節,好不容易盼來幾個大晴天,翁方兵家的100多畝草坪都在忙不迭地生長。
開拓綠色經濟,扮靚生活環境。正是因為看好草坪種植產業,翁方兵辭去了此前的銷售工作,與草作伴十年。此後,儘管因意外導致腿腳殘疾、行走不便,也沒能讓他放棄這份夢想。這些年來,翁方兵與鄉親們如何將「綠水青山」換回「金山銀山」?讓我們走近「小草」,一起來傾聽翁方兵和鄉親們的小康故事。(請聽文章開頭音頻)
工人在割草坪
口述|翁方兵
後白鎮地處江蘇句容城南,屬於低丘陵地帶,糧食產量不高。於是,依託當地自然條件,家家戶戶轉而端起了「綠飯碗」,開始種植草坪。6月26日,正趕上梅雨季難得的晴朗天。晌午時分,工人們還在地裡清掃著上一波割剩下的廢舊草料。「嗡嗡嗡嗡……」一旁,翁方兵的手機裡又傳來新的草坪訂單。小小的一株青草,讓草坪種植戶找到了致富的門道,也讓翁方兵提前步入小康生活。
翁方兵
翁方兵:原來在外面打工,做醫藥代表。2010年底回來包田,我們老家種草坪有十幾年的歷史,老百姓家家戶戶都自己長(草坪)了。真正促進我種草坪的,是因為兩件事。我表妹拿了500畝田長草坪,搞得很好,過年的時候碰在一起,她說哥哥,草坪這個行業以後可以回來搞了。然後,還有一個老表,我們跟他在一起吃飯,他說我(把草坪)賣給了一家單位,賣了38萬元,當時我就吃驚了,感覺綠化行業有前途,是個朝陽產業。
6年前,南京舉辦第二屆青奧會,城市綠化需求旺盛,帶動了草坪銷售市場的火爆。那一年的「好年景」,老翁至今難忘。
翁方兵:火爆!大家都感覺是巔峰時代,青奧會帶動了,草坪都不夠賣,形勢一片大好。2014年,自己這塊就賣了50多萬元。主要就銷往江浙滬、山東,遠的有銷到武漢、河南。
機器壓一壓,讓草坪長得更好。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草坪不再只是城市公共的風景。越來越多的生活細節,甚至尋常百姓家的生活,都需要這片綠色的裝扮。
翁方兵:2015年之前是大項目弄得多,之後慢慢就感覺到村莊整治,包括私人別墅,還有些小單位整治,(需要)綠化環境。有好的草坪供到高爾夫球場果嶺區,叫果嶺草,包括河道鋪設、景觀公園、道路,都要用到草坪。家家戶戶的居住套房也好,農村的小四合院也好,現在都喜歡弄點花花草草。對居住環境,自己出錢都願意。不像過去,過去覺得只有條件好的人才做這個事。現在已經從高端的,走到普通老百姓(之中)。
2018年7月,南京農業大學在後白鎮成立了句容草坪研究院,面向鎮上種植草坪的農戶專門開設培訓,讓許多跟老翁一樣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農戶們,對草坪有了更加專業的了解,跟客戶推銷時也更有底氣。
翁方兵:培訓班一年開三、四次,我已經連續參加好多次了,跟著老師了解了不同品種草坪的區別,促進草坪生長、更好的養護這方面的知識。有一年夏天,有個研究生來我的地裡調查草坪的品種和面積,走之前加了下微信,他看我朋友圈發廣告時寫的都是「百莫大」,他就糾正我,應該是「百慕達」,原來我種了這麼多年的品種,名字還給叫錯了。
工人正在搬運草坪
千百年來,鋤草種糧是農人的本分。誰曾想,在土地狀況本不理想的後白鎮,翠綠的青草引導農人奔向了小康新生活。獨特的草毯綠波景象,讓百姓在提升收入的同時也改善了生活環境。
翁方兵:高峰的時候,後白鎮周圍發展了5萬多畝(草坪)。從前年開始,行情就有點開始往下跑了,因為工人成本在上升,工地在壓價。我們測算過,普通的土坪一畝地的純利潤還能保持在2000元左右。我大概是前年做得比較好,前年做了有200多萬元。我們的一個工人班組,一般有十來個人,工人每年工資五六萬元、六七萬元,他家裡面草坪再賣個幾萬元,一年就有十來萬元,在農村還可以的。環境變好了,我們多少也作了一些貢獻,看到我們自己修剪的草坪,鋪到村莊、田頭、地頭、路邊,包括小區裡面,感覺到很有成就感。你看剛才來的那個古村都搞起綠化來了,這是人類的自然方向。
小康心願
青山綠水是我嚮往的生活,未來我希望大家都能生活在有花有草有樹,像花園一樣的環境中。
採訪花絮
你也想說說自己的小康故事?
別著急,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與我們分享
聯繫郵箱
欄目熱線
說出你我的故事
聽見小康的聲音
END
總指導:雙傳學 顧雷鳴
總策劃:李揚
監製:任松筠 田梅
統籌:董晨 朱威 韋偉
記者:陳彤 華夏
剪輯:劉暢方達
配音:董雙
檢校:金勇
編輯:朱威 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