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故事】—— 登仙橋與清源洞

2021-01-18 刺桐會


文字整理 | 泉郡七怪

編輯 | @刺桐會

圖片 | @刺桐會


在泉州城的東邊有一座小石橋,名叫登仙橋,橋邊綠水泓泓、草木蔥蔥,是一片風景優美而又略顯荒涼的地方。據說,這裡是神仙出沒之所,若有虔心的弟子立志成仙,可先於家中沐浴祈禱,在農曆的初一或十五夜,盤膝坐於橋邊的大石上,心中暗誦默禱,就會有神仙來引渡他脫卻凡塵,飛升而去。

傳說總是傳說,聽的人多是疑信參半,不敢妄求。但也有些貪圖長生不老、得道成仙的善男信女,屆期而往。果然,第二天,家裡人來尋找時,人皆渺無蹤影。於是,某某人升天的傳說也就越傳越玄,越說越奇。

卻說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了南宋初年泉州城內西街某巷頭開了個屠店,店主單身一人,姓裴,操著江淮一帶的口音。因為他為人豪爽,買賣公平,左鄰右舍都親熱地叫他裴屠戶。

裴屠戶孑然一身,在操業之餘,不免要操著鄉音哼幾支曲子解悶,但是大家聽慣的還是那首:

「好酒吃三杯,好花插一枝;
思量今古事,安樂是便宜。」

一天晚上,裴屠戶閒著洞與鄰居聊天。有一個鄰人對他講起了登仙橋升化的故事,正吹得

天花亂墜,神乎其神時,裴屠戶斷然說:「我不信有此等好事。」

「不信你去試試看。」鄰人笑道。

裴屠戶不再多言,只是笑笑。



到了初一晚上,裴屠戶懷揣著一支在幾天前就磨得雪亮的殺豬刀來到登仙橋。是夜,疏星稀落,四周一片黑暗,裴屠戶正等得焦躁,忽聽得草叢中「悉率」而響。他急轉眼一看,只見一隻巨蟒,眼如銅鈴,幽幽發著綠光,正急速向他奔來。

裴屠戶急抽出殺豬刀,屏氣而立。那巨蟒一接近裴屠戶,即張開血盆大口撲去。裴屠戶看得真切,不慌不忙地閃過,用盡全力照準巨蟒水桶粗的頜下就是一刀。巨蟒受此一驚,忍痛向草叢深處奔去,裴屠戶在後緊追不捨。

約略追了一個更次,不覺已到清源山上。那巨蟒見來者不善,匆匆鑽進它的巢穴——清源洞。裴屠戶見洞口狹小,深不見底,也就搬塊石頭,塞住洞口,自己坐在石洞口,盤算著等再作理會……



天明時,人們見登仙橋上血跡模糊成片,附近的草叢中也有斑斑血跡以及掉落成片的蛇鱗,至此才悄然大悟——原來所謂的「登仙」是蛇妖作祟!人們紛紛議論著,成群結隊循著血跡追蹤而去,直到清源山頂。只見裴屠戶兀然而坐,面目如生,只是身軀已經僵硬了。

眾人深感於裴屠戶為民除害的大義,為紀念他,就將他的肉身塑成泥像供奉在清源洞,並在洞口建一祠堂,稱為「裴仙祠」。而他曾經居住過的小巷,也就此被稱為「裴巷」。


(曾慶生著)

更多分享·閱讀原文

匯聚八方力量 推廣閩南文化

微信搜索·citonghui



相關焦點

  • 【樂安文化】白玉蟾與登仙橋
    登仙橋位於樂安谷崗河上遊,道教名山,「江南絕頂三峰」之華蓋山東麓。那裡青山碧水,峰巒疊起,風景秀麗。
  • 開國將帥之後踏訪當年戰地,致敬樂安登仙橋大捷遺址!
    如今,硝煙散去,古老的登仙橋仍矗立於河面之上,雖然歷盡滄桑,卻依然紋絲不動,她是共和國紅色歷史的見證。7月24日上午,開國將軍後代合唱團一行50多名成員來到位於谷崗鄉的紅軍第四次反「圍剿」登仙橋大捷遺址登仙橋和戰前指揮所舊址進行了參觀考察。
  • 登仙橋村的「貼心人」
    幫助村民插秧(曾知 攝)  「我們不僅種植了紅米,今年還開始養稻花魚了,這些都歸功於我們村的『貼心人』……」登仙橋村魚子坑組貧困戶王日升如是說。 檢查農資質量(曾知 攝) 2016年董小平剛剛來到登仙橋村駐村工作,在夜間走訪時,發現村莊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村道沒有路燈,夜間出行困難,道路燈亮化也成了一件急需解決的民生問題。
  • 成都二仙橋大爺的奇幻漂流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你有你的非機動車道,我有我的走成華大道去二仙橋——譚Sir:「你該走哪兒?(非機動車道)」大爺:「到二仙橋。」譚Sir:「我是說你該走哪條道?」大爺:「走成華大道。」二仙橋更是掀起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有B人們出了雙流機場就直奔二仙橋看菜市場,巡禮硬核聖地;然後再輾轉理塘看丁真,死死摁住流行的脈搏。
  • 成都二仙橋大爺在B站的奇幻漂流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你有你的非機動車道,我有我的走成華大道去二仙橋——譚Sir:「你該走哪兒?(非機動車道)」大爺:「到二仙橋。」譚Sir:「我是說你該走哪條道?」大爺:「走成華大道。」二仙橋更是掀起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有B人們出了雙流機場就直奔二仙橋看菜市場,巡禮硬核聖地;然後再輾轉理塘看丁真,死死摁住流行的脈搏。
  • 泉州常見的門匾背後的故事:衍派是姓氏的源流,傳芳是銘記的歷史
    泉州號稱「海濱鄒魯」,自古以來,隨著中原移民成為泉州當地居民的主體,中原文化也成為閩南文化的主體。偏安一隅的泉州雖然遠離文化中心,卻也遠離戰亂,成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漫步在古城的街頭巷尾,是深度遊泉州的必修課。東亞文化之都的文化底蘊,低調地隱藏於每個角落,哪怕是不經意的抬頭看到古厝民居的門匾,都大有文章可言。
  • 創遊泉州24景點之一《東湖公園》
    泉州市豐澤區溫陵北路正大門448號建在古泉州十大勝景之一的「星湖荷香」遺址。唐代湖面曾達4000多畝,有二公亭、東湖亭,宋時添波恩亭,湖中壘土七墩,如星鬥、遍植荷花,遂成星湖荷香勝概。明時又加攬古亭。由於唐被貶宰相姜公輔和與韓愈同登龍虎榜的開閩進士歐陽詹等名士曾在此活動而聞名於世。以閩南建築文化為主體,吸取國內外園林組景藝術。以中心湖水體為核心,環湖布置園中人文景觀主景「星湖荷香」、「祈風閣」,形成向湖心雙軸線,並與」七星拱月」、「仁風書院」、二公亭、東湖亭、波恩亭、攬古亭等構成靜區;兒童樂園、動物園、遊船碼頭、雙舟朝陽等構成鬧區。
  • 見證泉州60年武林風雲的老拳師,藏著不少傳奇故事
    吳日錦 林良標 文/圖 歷經三年多編校,由周焜民任顧問,徐清輝、張曉峰合作執筆的《泉州南少林五祖拳基礎教程》出版,繼《泉州南音基礎教程》之後,成為了泉州中小學生地方特色課程的標準教材。
  • 泉州美食城正式更名「刺桐時代村」
    大型演藝「刺桐時代秀」講述泉州千年時代故事,演員與遊客深入互動。泉州網11月16日訊(記者蔡紫旻 文/圖)15日,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營業,原泉州美食城項目更名為「刺桐時代村」,正式對外開放。「比如這個項目最精彩、最有特色的地方,在於刺桐時代村,裡面融入了泉州歷史和現代精髓。」泉州市非遺專家委員會委員、泉州市海絲文旅專家智庫顧問謝萬智表示,刺桐時代村的整體布局不錯,在相對集中的空間,將泉州傳統手工藝、曲藝、小吃等多元文化元素整合在一起,「我想這才是項目的核心,而非美食。」刺桐時代村通過造景裝置、互動環節等,再現泉州千年歷史。
  • 泉州有哪些特色名茶 福建泉州特產
    說起泉州,都會想到泉州安溪鐵觀音,泉州有著非常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這些優越的條件造就了泉州盛產茶葉,泉州有哪些特色名茶呢?趕緊來看看吧!!泉州特產一:永春佛手茶  永春佛手茶是福建泉州的傳統特色名茶,有著悠久的歷史。
  • 鯉小飛帶你開啟泉州的一千零二夜
    鯉小飛帶你開啟泉州的一千零二夜 「相傳古時候
  • 「泉州西湖楹聯書法展」在泉州西湖公園舉行
    遊覽西湖 賞景看展泉州網10月2日訊 近日,由泉州西湖文化促進會、泉州市書法家協會等共同主辦的「泉州西湖楹聯書法展」在泉州西湖公園舉行,展期3個月,展覽地點在西湖公園桃花島。不少市民利用假期來到西湖公園賞景看展。此次共展出69幅楹聯書法作品,主題鮮明,內涵豐富。
  • 泉州文化「活地圖」英文講解員「上線」,與外國友人一同暢遊...
    為了講好古城故事、讓世界了解泉州文化,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員經過培訓「上線」。這個端午節,他們帶領二十名來自美國、俄羅斯、葉門、埃及、義大利、約旦等國家的友人,探訪古城,品味古早美食,體驗包粽子民俗,在邊走邊體驗中了解古城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
  • 泉州「黃金新娘」的故事:富豪嫁女兒 嫁妝近3億
    (網圖)核心提示昨日,本網推出「黃金新娘」的背後系列報導之一,揭開晉江、石獅一帶新娘渾身掛滿黃金珠寶以及當地高價婚娶中神秘媒人的故事,引發廣泛關注。不少讀者致電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講述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故事,提醒年輕人婚嫁應以感情為基礎,嫁妝應該量力而行,感嘆看似風光無限的「黃金婚嫁」,背後的冷暖其實只有自己最清楚。
  • 「泉州民間信仰」泉州的天公信仰
    天公信仰在泉州尤為普遍,泉州東街元妙觀,又稱天公觀,奉祀玉皇。泉州人家家戶戶都掛「天公燈」,上面書「祈求平安」和一個「心」字,表示一心誠敬,乞求玉帝賜福於民。正月初九為「天公誕」,泉州玄妙觀「最熱鬧,初八、初九、初十三日,觀之董事即在觀中懸燈結彩,早晚奏樂演戲。清晨迄暮,男女老幼,持瓣香、陳八珍叩拜階前者相接。
  • 泉州旅遊景點介紹,泉州旅遊必去五個旅遊地方,泉州著名景點攻略
    福建泉州歷史悠久,是我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泉州旅遊必去的五個景點,泉州好玩景點介紹。三:南少林寺(泉州市豐澤區東嶽古道前街66號),南少林真的是名不虛傳,風景也非常秀麗,山裡有風,很涼快,景色宜人,也不要門票,真是美哉, 雕梁畫棟,既有武學之大氣,又有南方的鐘靈毓秀,打卡聖地,裡面的建築古色古香,很有年代感,樹也是歷史久遠,來泉州就一點要來南少林。
  • 泉州刣獅上榜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吳聰偉)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近日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盧厝獅陣為代表的泉州刣獅榜上有名。 在公示的名單中,以盧厝獅陣為代表的泉州刣獅位列第六類「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中,項目名稱為「泉州刣獅」,申報單位為「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