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間信仰」泉州的天公信仰

2021-01-08 wumingdong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天公,又稱天帝、玉皇大帝、玉皇上帝、昊天上帝、玉皇、玉帝,是至高無上的神祇,號稱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總管三界十方,是神鬼世界真正的皇帝。 我國敬天、畏天的思想由來已久。據傳上古唐堯時敬制鹹池之舞,帝舜興五禮以敬享上帝;商湯伐桀,周武王伐商,都要昭告於上天;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蒼天信仰有所淡薄。春秋戰國以前,對「天公」的崇拜是屬於樸素的自然崇拜。東漢以後,佛教傳入我國。佛教宣揚因果報應六道輪迴,天公賞善罰惡的思想成為人們共有的信念。到了唐宋時期,道教發展很快,將原來廣泛流傳的敬天畏天思想發展為具體的偶像崇拜,並尊稱為玉皇。 天公信仰歷史悠久,信仰面廣,從朝廷到平民百姓、從城市到農村、從老人到小孩普遍存在,其宮廟遍布全國各地。

天公信仰在泉州尤為普遍,泉州東街元妙觀,又稱天公觀,奉祀玉皇。泉州人家家戶戶都掛「天公燈」,上面書「祈求平安」和一個「心」字,表示一心誠敬,乞求玉帝賜福於民。正月初九為「天公誕」,泉州玄妙觀「最熱鬧,初八、初九、初十三日,觀之董事即在觀中懸燈結彩,早晚奏樂演戲。清晨迄暮,男女老幼,持瓣香、陳八珍叩拜階前者相接。晚於觀門外仿燔柴而祭意,斫柏木六、七寸長,造塔形,投於火尖處焚之,光灼霄漢。」 泉州還有「做天香」的習俗。「做天香」是規模較大的社會性祭天盛典,一般在重大天災,如水災、火災、瘟疫及其他大災之後;或風雨不調;或五穀豐登年景。「做天香」的目的是因為公眾有罪衍,上天以災禍示警,人們要謝罪;豐年則謝神,或至誠祈求,禱告天公賜福。祭天盛典一般由郡城鋪境或村社舉辦,由道土主持,時間三、五天不等。

關於泉州城「做天香」盛典,《溫陵舊事》載:泉城各鋪境於正月間分別擇日舉行朝拜天公、祈年降福的賽會。事先由地方推舉有錢有名望的士紳主持,鳩金請期,設醮迎神。屆時,富裕人家自報出錢妝閣,僱人或扮成神像,或扮作傳說中人物,坐立於高座或軟棚上頭,由四至八人拾著遊行,常有數十臺。又以閭裡自報扮成騎士、軍校、蒼頭、旗手,舉著戈鋌矛戟、龍頭鉤鐮等武器;高招旗、五方旗、帥旗、三軍司令旗各色旗幟,每有百餘人。更雜以馬上吹、步吹、五音、銅鼓等樂隊;抬出境內的大小神像,浩浩蕩蕩地巡遊街境。至夜,又以鑼鼓呼人家門首點燈,到二更時,不論大小人家各執長柄方燈一盞,上書「風調雨順,祈保平安」等字上街遊行,其中又間以鐘鼓及香架數百具,火炬以千百計,長街望如同星河。

泉州民俗,凡結婚、生子、壽慶皆要拜天公,感謝天公,興辦「謝天」盛典,攜帶祭品往天公觀「燒天金」。平常過年,在本宅「祈年拜天」燒天金,祈求上天賜福。

相關焦點

  • 泉州民間拜神明農曆日期一覽
    泉州民間有哪些神佛信仰 農曆敬附諸聖誕辰日期一覽今日泉州網2月15日訊 古城泉州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佛、道、儒等宗教和民間信仰在此兼容並包,遍布城鄉的宮廟中出現各種神明同時奉祀的奇特現象。因為拜神明少不了廟宇和神龕,在泉州但凡有人祭拜的神明都會有一座寺廟或一間殿堂,比如泉州天后宮、關帝廟、鳳山寺,等等。
  • 專題報導:五店市閩南民間信仰「大觀園」
    當日,來自泉州地區蘇黃彭柴曹羋(莊)六姓的300多位族人,共在莊氏家廟慶祝先祖陸終公的誕辰。  僅隔一日,5月13日,五店市傳統街區又是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原來,是位於街區祖佛主公的觀音送往南海進香後返程回來……  魅力文都 印象五店市  「東亞文化之都泉州有著『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千餘年來,各種民間信仰相互融合是一大特色。」
  • 泉州民間信仰之四:廣澤尊王——孝順牧童化作閩南遊子保護神
    官方封其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民間稱「廣澤尊王」。  羽化成仙 威靈顯赫   一、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裡人吳德奉尊王香火入京,適值皇宮起火,尊王顯靈揮以白旗,忽下傾盆大雨,將火熄滅故敕封「威鎮廣澤侯」賜廟額曰「威鎮廟」。
  • 東亞文化之都,泉州一個宗教的聖地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皆是聖人」這是宋代先聖朱熹,對泉州宗教的評價。說到閩南的傳統文化,不能不提的就是泉州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泉州在宋元時期就是中國世界級的通商港口,世界各地商客往來絡繹不絕,甚至許多人都在泉州定居。
  • 兩岸共同的「王爺信仰」 石獅五王府重建落成
    翻建後的澈漢五王府東南網2月13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王爺信仰是泉州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擁有龐大的信仰群體。澈漢五王府始建於元代,乾隆四十八年,蚶江作為泉州總口與臺灣彰化鹿港對渡,從此澈漢五王府信仰開始興起,澈漢五王府成為蚶江鹿港對渡文化的歷史見證。在乾隆時期正式設口對渡後,蚶江被定為「內海正口,船隻出入之處」,一時,而鹿港也從臺灣貿易小港躍升為與大陸對渡的第二大貿易港。
  • 關公信仰是閩臺民眾的共同價值觀,閩臺各處都供奉關帝神像
    關公是兩岸同胞最重要的共同信仰,關公信仰濃厚的福建也成為展示海峽兩岸兄弟骨肉情深的窗口。福建臺灣兩地同根同種同文,風俗習慣也如出一轍。關公信仰作為閩臺民間神祗信仰的典範和最受尊崇的神靈,更是對閩臺民眾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力量。
  • 臺灣彰化市長率道教朝聖團到泉州祖庭謁拜進香
    12月20日,位於泉州鬧市的元妙觀熱鬧非凡,由臺灣彰化市市長邱建富率領的臺灣彰化元清觀朝聖團前來祖庭進香分靈。郭斌 攝  20日,位於泉州鬧市的元妙觀熱鬧非凡,由臺灣彰化市市長邱建富率領的臺灣彰化元清觀朝聖團前來祖庭進香分靈。  上午9時30分,朝拜進香儀式正式開始。伴隨著清澈的鐘鼓鳴奏,在一位身著傳統道教高功服道士的帶領下,來自臺灣的朝聖團成員紛紛焚香肅立,獻花、獻燭、獻茗、恭讀表文、焚表、擲筊……禮成鳴炮,撤班納福。
  • 泉州的多元文化「府城隍廟-大城隍廟」
    府城隍廟是為泉州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於1961年被列為泉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歷來,廟內常常舉行降雨、祈晴等齋醮法事,清代官方增加春、秋兩祭,泉州府屬各縣城隍廟,每年均要到泉州府城隍廟內謁祖請香,城隍信仰深入民間。據《泉州府志》記載,泉州府城隍廟原廟址在衛西,即今泉州第六中學一帶,古廟由侍郎趙涯建自宋嘉佑年間(1057年),初名「烈明王廟」。
  • 泉州通淮關嶽廟:沒有此事!
    ,引導廣大信眾暫停到各宗教和民間信仰活動場所參與宗教民俗有關活動。 泉州通淮關嶽廟閉門謝客 這是2月5日晚的泉州通淮關嶽廟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董事會感到十分揪心。」
  • 「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別致街巷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是聞名於世的「世界宗教博物館」,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使得泉州成為當時吸納海外文化的重要門戶。 千百年來,世界各地不同宗教信仰不僅在泉州留存下豐富的宗教文物、文化和藝術,也留下了許多與之有關的街巷、地名。
  • ...五神傳說》一本討論信仰、信念與「中年危機」的奇幻作品
    那並非因為我對西方中世紀架構下的奇幻想像無法適應,而是在我的想像中,歐美人士不論虔誠與否,總是信仰上帝的──這點從英文裡各種以上帝之名創造出的感嘆詞就可以察覺;但在古典奇幻(High fantasy)的框架下,故事裡的世界通常都會有現實不存在的「眾神」與「宗教」、「信仰」。
  • 正月初九閩南習俗敬天公 泉州人拜天公來歷有什麼講究
    天公生的由來  閩南民間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用壽桃祭拜為其慶祝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閩南被百姓尊稱為「天公」,所以才有初九拜天公的說法。  民間俗稱的「天公」即玉皇大帝,也是道教傳統上所尊稱的「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帝」。
  • 日本最古老的信仰「神道」與神社小知識總整理
    「神道」是日本最古老也最普遍的信仰,莊嚴的神社是日本文化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也是許多訪日外國人必去的景點。「樂吃購!日本」要來為大家介紹關於神道及神社的小知識,讀完這篇你也可以是小神社通喔!▋認識日本的神道與神社文化「神道」是日本原生的信仰,信仰的對象包含天地萬物,原本的神道並未有一個正式的名稱,是在佛教傳入日本之後,為了區別原生宗教與外來的宗教,而賦予神道這個名字。另一方面,天皇被視為是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的後代子孫,確立了日本皇族的地位。
  • 2020暑假上海&泉州6日遊學課程回顧
    都能算得上一場修行 而就在這高溫預警都止不住熱氣的日子 有一群小朋友 帶著上海今年夏季綿長的雨氣 來到了泉州 在泉州府與讀城STAR的帶領下 來了一場行走泉州的研學
  • 神明信仰:五王府傳說背後的歷史真實與文化認同
    但是,在民間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背後,卻是兩岸往來歷史真實的一個折射,揭示了兩岸五王爺信仰背後共同的文化認同。   在12日蚶江澈漢五王府重建落成慶典前後,海峽之聲《閩臺走親鄉鎮行》報導組實地走訪了五王府,採訪了相關民眾和專家學者。   在蚶江鎮錦江村,少年時就開始跑海的漁民池強勝船長講述了關於五王府的第一個神話。那是他從小就聽長輩講起的一個傳說。
  • 反思丨我是民間信仰式的基督徒嗎?
    中國人有宗教信仰嗎?這是個很有趣,又充滿爭議的話題。有的人認為中國人普遍對宗教冷淡,因而沒有信仰。但有人提出反駁意見指出,你看各大廟宇煙霧繚繞,信眾甚多,豈可說中國人沒信仰呢?其實這兩種說法並不矛盾,中國人普遍對真正的宗教缺乏了解是事實,但崇拜各種民間神靈也是客觀存在的。
  • 澎湖與泉州石井開啟首次直航
    這是泉澎兩地時隔12年後再次開啟媽祖會香活動,也是泉州石井口岸首次迎來澎湖天后宮的直航客輪。  此次直航從澎湖到石井共航行3個小時,相比從金門坐飛機到廈門再轉車到泉州的傳統線路便利很多,澎湖天后宮主任委員蔡光明對此很是滿意。「今天風浪比較大,要不然2個半小時就到了,總體來說是很便利的。」
  • 黃少萍同志遺體告別儀式昨舉行 淚別泉州好女兒!
    昨日,泉州各界人士數千人送「泉州好女兒」最後一程,在他們眼裡——少萍書記這樣美  「她對泉州飽含著深深的愛。」王仁傑說,她致力於對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的保護,尤其是對泉州一些傳統劇種的保護,可謂功不可沒。  她是泉州文藝界的恩人  剛走出告別廳,泉州歌舞劇團舞蹈編導鮑清華就再也控制不住,獨自站在門口任淚水傾瀉而出。「她非常關心和支持泉州文藝界的工作,可以說是泉州文藝界的恩人。」
  • 「遊記」匍匐在地的信仰之光
    「去往一場修行的朝聖」即刻出發-作者鄧芳一個人的所見所聞會構成他生命的絲線,假如能從反覆的記憶線軸上將這絲線心扯下,任誰都可以用它隨意編織出自己滿意無比的信仰之袍。信仰即是力量,我一直相信這句話如果在生命的眾多選擇中,勢必朝著一個方向去極度相信和尊敬,那在每一個迷茫沮喪的瞬間,心靈都會產生無可磨滅的偉大力量,指引著你擺脫困境。我習慣於在旅行中感受追逐的熱情和經歷的浪漫,卻偶爾也忘了自己終究信仰什麼。於是,我在暮春的時節打包好行囊,啟程金城蘭州,去往夢中的香巴拉——甘南。畢生修行的堅韌信仰,從這裡出發。
  • 揭秘泉州大型活動背後的黑科技:刷臉驗身份,2秒就搞定……
    (圖片由李植達 供)記者從泉州市公安局得知,每年泉州市都有一二十場大型安保任務,有傳統佳節活動,如元宵賞燈,有民間信仰活動,如每月農曆廿六開元寺勤佛日等,有在場館內舉行的各種活動和演出比賽,也有在戶外舉辦的環灣自行車賽。近年來,城安系統及一些前沿科技技術的投入運用,讓公安機關的防控更加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