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中蜂鳥改變姿勢保持飛行

2020-11-27 科學網

 

蜂鳥每秒鐘至少拍打翅膀45次。

 

蜂鳥可謂鳥類家族中的雜技演員——它們每秒鐘至少拍打翅膀45次,並且能夠盤旋著前進、後退,甚至倒置。

 

然而,蜂鳥的空中行動非常消耗能量,因此它們每天至少要大吃大喝一次花蜜,即便在惡劣的天氣中也是如此,否則這種小鳥便會死去。

 

那麼當一場暴風雨來臨之際,在它們被重量達到自身體重35%的雨滴狠狠敲打時,這些蜂鳥究竟是如何過活的呢?

 

根據日前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的一項研究,它們幹得很出色。

 

科學家之前在今年夏季的早些時候也曾對蚊子進行過類似的試驗。在這項研究中,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動物學家Victor Manuel Ortega-Jimenez和Robert Dudley將5隻雄性安娜蜂鳥(Calypte anna)在實驗室中置於小雨、中雨和大雨的環境中,並利用高速錄像機分析了它們的飛行響應。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小鳥幾乎沒有受到小雨和中雨的影響,但它們在大雨中不得不採取一種完全不同的姿勢以確保對飛行的控制,蜂鳥會水平地轉移自己的身體和尾巴,並更迅速地拍打翅膀,同時減少翅膀運動的角度。

 

研究人員發現,蜂鳥位置的變化最初是似是而非的,這是因為每隻蜂鳥都會更多地將它們的背部暴露在正在到來的雨水中。

 

然而,更進一步的研究顯示,這種姿勢或許減少了雨滴擊中蜂鳥翅膀的總量,從而使其能夠更加穩定地停留在空中。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蜂鳥抗水的羽毛吸收了傾盆大雨帶來的50%的衝擊,從而幫助它們在飛行中保持輕盈,並且無論在何種天氣情況下都能夠掌控身體。

 

蜂鳥是雨燕目蜂鳥科約600種動物的統稱,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鳥類。蜂鳥因拍打翅膀的嗡嗡聲而得名。蜂鳥是唯一可以向後飛行的鳥。蜂鳥也可以在空中懸停以及向左和向右飛。(來源:中國科學報 趙熙熙)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蜂鳥獨特的飛行方式
    蜂鳥能固定在空中某處長時間盤旋,這讓它在鳥類中獨樹一幟。科學家過去認為蜂鳥這樣的行為更像昆蟲,但美國科學家在2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研究之後發現,蜂鳥的飛行方式兼具昆蟲和普通鳥類的特點。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說,他們通過觀察蜂鳥飛行時周圍的氣流漩渦,研究蜂鳥的飛行方式。他們首先訓練蜂鳥在一個位置固定盤旋,同時從裝有糖液的注射器中取食。
  • 盤尾蜂鳥,一天中啜飲數千次花蜜
    蜂鳥都是熟練的飛行員,能夠以驚人的速度和靈活性往前或往後飛行。像盤尾蜂鳥這樣體形更小的種類,相對於它的體形,是地球上速度最快的生物。它們的翅膀1 秒可以振動 80 次,但這會消耗大量的體力。 除了昆蟲以外,蜂鳥擁有動物中最快速的新陳代謝,需要大量的優質飛行「燃料」。
  • 普渡大學研發出與真蜂鳥一樣敏捷的智能飛行機器人
    近日,在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智能生物機器人實驗室,鄧新豔和她的學生們正在使用一種設計靈感來源於蜂鳥的智慧機器人進行飛行試驗,這是我們見過的飛行能力最強的蜂鳥機器人之一。它與真實蜂鳥的大小和形狀大致相同,研究人員希望它能夠像真正的蜂鳥那樣實現相同類型的高難度飛行動作。
  • 越來越多的工程師而不是動物學家,研究蜂鳥的飛行秘密
    二、蜂鳥的命名蜂鳥之所以獲此學名,是因為它們在飛行時會因翅膀的疾速扇動而發出嗡嗡的聲響。它的英語名字就是嗡嗡鳥。三、戰鬥機飛行員——蜂鳥蜂鳥是鳥類世界裡的「戰鬥機飛行員」,能夠以55km/h的速度下降、穿梭,之後回到半空中盤旋。
  • 像蜂鳥一樣自行移動 自動躲避障礙物 微型蜂鳥機器人靠AI算法飛行
    近日,據外媒報導,普渡大學研究團隊根據蜂鳥的身體構造和行為模式,製造了一款仿生蜂鳥機器人。無論從形態、動作,都非常逼真。使用機器學習算法進行訓練,仿生機器人「知道」如何像蜂鳥一樣自行移動,例如辨別何時執行逃生機動。普渡大學研究團隊開發的這款仿生蜂鳥機器人,重量僅為12g,和一隻成年蜂鳥體重相當,卻可以舉起27克的物體。
  • 揭開蜂鳥的秘密 世界上唯一可反向飛行鳥類(圖)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蜂鳥是一種非常美麗而又特別的鳥類。 蜂鳥常見於美國本土,屬於蜂鳥科。蜂鳥作為世界上最小的鳥,有許多特異之處,比如它的壽命很短,能夠快速拍動翅膀,它每秒鐘可拍動翅膀12至19次,也可以反向飛行,是世界上唯一具備這種能力的鳥類。
  • 亞馬遜的蜂鳥 高遠
    在亞馬遜熱帶叢林中,生活著一群非常奇特的蜂鳥,它們個頭非常小,看上去就像小昆蟲一樣,可是它們卻有著非常高超的飛行技巧,比如,倒著飛。其實最早的時候,蜂鳥也和其他鳥類一樣都是向前飛翔的,這種鳥看上去非常小,但是族群數量大,喜歡成群捕食,而且喜歡爭強鬥狠,從來不會輕易退讓半步,可以說在叢林中盛極一時。正因為脾氣暴躁,只懂得一個勁地往前衝,一旦遇到大型的捕食動物,它們往往只能束手就擒,這樣一來蜂鳥的數量開始急劇減少。
  • 自動躲避障礙物 微型蜂鳥機器人靠AI算法飛行
    好機友近日,據外媒報導,普渡大學研究團隊根據蜂鳥的身體構造和行為模式,製造了一款仿生蜂鳥機器人。無論從形態、動作,都非常逼真。使用機器學習算法進行訓練,仿生機器人「知道」如何像蜂鳥一樣自行移動,例如辨別何時執行逃生機動。
  • 科學家發現蜂鳥身體存在特殊「散熱窗口」
    科學家發現蜂鳥身體具有神奇的「散熱窗口」,圖中是蜂鳥高速飛行熱成像圖像,明亮區域是蜂鳥的散熱部位  熱成像圖像中的亮白色區域顯示熱量從蜂鳥的眼睛、肩部和腿部釋放,科學家發現在這些身體區域覆蓋著低密度羽毛,從而在飛行時有助於熱量消散,如果沒有以上條件,當蜂鳥空中拍打翅膀時產生的大量熱量將無法散去,這將導致蜂鳥身體潛在過熱的危險。
  • 蜂鳥"手速"可達100次/秒 構造堪稱奇蹟
    當螺旋盤呈現逼進的假象時,蜂鳥會切換到「倒檔模式」,鳥喙從汲水器中滑出。圖中的實驗對象是一隻安娜蜂鳥,這種蜂鳥原產南美洲,以色彩亮麗的羽毛而知名。除了靠尺寸賣萌,蜂鳥的絕技還包括:唯一一種能在靜止的空氣中懸停30秒以上的鳥類;唯一一種能「不轉身向後飛」的鳥類;地球上脊椎動物代謝率最高紀律保持者。2013年多倫多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假如蜂鳥擁有人類的體型,每分鐘需要喝340ml蘇打水才能滿足身體需要。由於消耗能量的速度實在太快,一隻蜂鳥每天會吃下約為自身重量兩倍的食物(花粉)。蜂鳥用特殊的舌頭進食。
  • 蜂鳥抓癢姿勢活像正在發誓,網友:是不是犯錯了
    一隻蜂鳥52歲的業餘攝影師Lynn Zilinsky坐在自己的後花園裡,突然發現一隻雌性紅喉蜂鳥在餵鳥器周圍盤旋。他開始拍攝這隻蜂鳥吃東西的照片,之後它停在電線上,開始抓癢,場面活像對著攝影師起誓。據悉,一種來自加拿大的蜂鳥,每年冬天都要從寒冷的落基山脈飛行數千公裡抵達溫暖的墨西哥地區越冬,等到了來年春天
  • 《蜂鳥》:我的人生總有一天會發光嗎?
    影片《蜂鳥》,看似只是講述了一個普通韓國女孩的青春故事,而全片背後隱藏的,是年輕的女導演金寶拉,試圖描述大時代下的一代韓國女性青春成長的宏大野心。它不像國內熱門的國產青春片《過春天》和《少年的你》,完整講述一個起承轉合的青春故事,也不像《七月與安生》《左耳》等青春片,硬要用絕症、墮胎、大雨中嘶吼等情節,撕開血淋淋的成長傷口給觀眾看。它只是把少女成長的淡淡印跡,細心打磨成一根針,埋進你的心頭隱隱作痛。
  • 像蜂鳥的蛾子
    important}蜂鳥鷹蛾又名:小豆長喙天蛾、蜂鳥天蛾、長喙天蛾、蜂鳥蝶蛾。這種昆蟲除了比蜂鳥多出一對觸鬚和翅膀上沒有羽毛以外,無論體重、外形還是生活習性、飛行速度都與蜂鳥極其相似,故而被生物學家命名為蜂鳥鷹蛾。
  • 神奇的蜂鳥
    2.翅膀拍打頻率高(每秒可達70-80次)3.因為體型小,翅膀拍打得快,所以飛行本領高超,可以懸停空中,可以向左飛,可以往右飛,甚至還能「倒車」,它是世界上唯一能向後飛行的鳥類。4.也因為體型小,翅膀拍打頻率高,所以能量消耗大,據說蜂鳥兩小時不進食就可能夭折。
  • 花園遊玩巧遇:蜂鳥鷹蛾
    剛開始學習拍照,在花園巧遇~蜂鳥鷹蛾,就喜歡上了。自以為是遇見蜂鳥了,高興的與它在花叢中周旋。回去在百度搜索,才知道他的真名叫蜂鳥鷹蛾,是一種「四不像」的昆蟲,個子小,但體壯,像蝶一樣,口器有長長的喙管,頭上有膨大的觸角,還有色彩繽紛、美麗炫目的翅膀,它又像蜜蜂,飛舞在百花叢中採食花蜜,並發出嗡嗡聲,還像南美洲的蜂鳥,夜伏晝出,很少休息,在盤旋飛翔時吸取花蜜,與蜂鳥不同的是,在飛行時即能前進,又能後退和左右側飛。
  • 蜂鳥視覺功能獨特
    你想像過當蜂鳥以每小時96.56公裡的速度急速躍升時,它眼中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嗎?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阿特舒勒實驗室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蜂鳥的大腦能以一種我們做不到的方式來處理視覺信號,因為它的大腦神經能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來處理動作信息。這項研究的目的是通過研究蜂鳥的運動視覺神經來透徹理解飛行運動。為了更好地了解鳥類飛行,研究人員需要了解鳥類在飛行時是如何看待和感知世界的。而蜂鳥因為能快速衝刺躍升,並能在空中盤旋時吮吸花蜜而引起了研究者的興趣。
  • 《蜂鳥》基本信息與形態特徵介紹~
    善於持久地在花叢中徘徊「停飛」,有時還能倒飛。與雨燕有較近的親緣關係。蜂鳥和其他鳥類一樣,沒有發達的嗅覺系統,而主要依賴視覺。蜂鳥約90%的食物來自花蜜,其餘為節肢動物,包括蒼蠅、黃蜂、蜘蛛、甲蟲和螞蟻。它們薄而長的鳥喙很適合汲取花蜜。 分布於拉丁美洲,北至北美洲南部,並沿太平洋東岸達阿拉斯加。形態特徵 蜂鳥的羽毛一般為藍色或綠色,下體較淡,有的雄鳥具有羽冠或修長的尾羽。
  • 普渡大學研究團隊根據蜂鳥的身體構造和行為模式,製造了一款仿生...
    2011年,由美國國防部DARPA委託AeroVironment公司製造了一款蜂鳥機器人,但比較重,速度也不快,需要有人進行遠程操控。操作方式類似直升機,可以實現有限的機動性。 但是Deng研究團隊開發的這款仿生蜂鳥機器人,重量僅為12g,和一隻成年蜂鳥體重相當,卻可以舉起27克的物體。使用兩個電機用來獨立控制每個機翼,也是借鑑了飛行動物在自然界中實現高度敏捷性機動的原理。
  • Hummingbird & Summer Flowers in Vancouver溫哥華夏花蜂鳥
    許多年前第一次看到在鮮花上採食花蜜的美洲小蜂鳥就被它鮮豔的有金屬光澤的羽毛、靈活精準採蜜動作和不同凡響的向後倒飛空中懸停的超級飛行技巧迷住了,然而蜂鳥飛行中如同電閃雷鳴般迅速和在花朵上吸蜜後一閃即逝的行為讓許多生活在溫哥華多年的市民是能看到但難拍拍攝到。
  • 以前農村裡經常見到的「蜂鳥」大都是飛蛾,真正的蜂鳥非常有特點
    由此可見並不是只有我小學自然老師一個人認錯,而是相對比較普遍的現象,可能跟當年關於蜂鳥的科普讀物有關。科普讀物中關於蜂鳥的描述都是說它們體型很小,翅膀擺動頻率很快,能夠做出懸停、倒飛動作,嘴巴很長,吸食花蜜。所以很多人將這段文字跟自己記憶中見過的那種小動物重合了。但事實上我們小時候見過的「蜂鳥」,大都是飛蛾,包括多種長喙天蛾和透翅天蛾。而真正的蜂鳥,是下圖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