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蜂鳥身體存在特殊「散熱窗口」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科學家發現蜂鳥身體具有神奇的「散熱窗口」,圖中是蜂鳥高速飛行熱成像圖像,明亮區域是蜂鳥的散熱部位

  據國外媒體報導,蜂鳥是動物王國中最瘋狂的動物之一,它們每秒拍打翅膀70次,穿梭於花卉之間,不斷地進食。但是蜂鳥在瘋狂的運動狀態下如何使身體降溫,令科學家們迷惑不解。目前,蜂鳥在花卉上盤旋時拍攝的高速熱成像圖像表明,它們具有一種特殊適應性——「散熱窗口」,可以避免身體運動過熱。

  熱成像圖像中的亮白色區域顯示熱量從蜂鳥的眼睛、肩部和腿部釋放,科學家發現在這些身體區域覆蓋著低密度羽毛,從而在飛行時有助於熱量消散,如果沒有以上條件,當蜂鳥空中拍打翅膀時產生的大量熱量將無法散去,這將導致蜂鳥身體潛在過熱的危險。

  當蜂鳥飛行時,身體溫度比周圍氣溫高8攝氏度,美國俄勒岡州喬治-福克斯大學生物學家唐納德-波威爾斯(Donald Powers)博士稱,蜂鳥通過拍打翅膀產生陣風也能消除部分熱量。他和同事發現蜂鳥在盤旋時足部懸空處於翅膀拍打產生的氣流之中,這將幫助蜂鳥消除身體餘熱。該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皇家學會公開科學雜誌》上。

  波威爾斯博士說:「我們研究數據表明蜂鳥通過特定身體表面熱量消散區域,消散飛行中產生的大量熱量。在飛行狀態下的蜂鳥,最高熱梯度產生於關鍵散熱區域,例如:眼睛、關節軸區域和足部。盤旋飛行時,蜂鳥懸空著足部,從而增強了熱量消散。」

  蜂鳥盤旋過程中,來自翅膀拍打的近身誘導氣流非常低(除足部以外),這可能增強對熱量的損耗。目前,研究人員使用紅外熱成像相機對7隻星蜂鳥進行了研究,它們飛行速度達到47公裡/小時。

  波威爾斯指出,鳥類羽毛能夠保持身體熱量,但對於高頻率運動的蜂鳥而言,體溫過熱是一個大問題,伴隨著翅膀肌肉高頻率拍打,身體將產生大量熱量。在飛行狀態下,多數熱量在眼睛、肩關節和足部周圍消散,但是熱量消散程度與它們的飛行速度有關。在低速飛行狀態和盤旋飛行時,眼睛和肩關節消散的熱量將減少,但是足部周圍消散的熱量將增加。其它一些鳥類也可能使用類似的策略在飛行中降溫。(悠悠/編譯)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蜂鳥獨特的飛行方式
    蜂鳥能固定在空中某處長時間盤旋,這讓它在鳥類中獨樹一幟。科學家過去認為蜂鳥這樣的行為更像昆蟲,但美國科學家在2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研究之後發現,蜂鳥的飛行方式兼具昆蟲和普通鳥類的特點。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說,他們通過觀察蜂鳥飛行時周圍的氣流漩渦,研究蜂鳥的飛行方式。他們首先訓練蜂鳥在一個位置固定盤旋,同時從裝有糖液的注射器中取食。
  • 蜂鳥大的恐龍被發現,表示微型恐龍能活到現在?科學家:確實有!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到底有多小?如果跟現代生物比較的話,就跟一隻蜂鳥差不多!關於最小的恐龍:眼齒鳥這隻眼齒鳥的來自於一枚琥珀化石,它已經被嵌在這塊琥珀中將近9900萬年,這枚琥珀來自緬甸北部的克欽邦胡岡谷地,這裡是著名的窺探白堊紀的窗口之一,因為9900萬年前正好是白堊紀晚期的剛剛開始。
  • 像蜂鳥一樣!中外科學家在琥珀裡發現世界最小恐龍
    來源:新浪科技眼齒鳥生境復原圖 繪圖 韓志信眼齒鳥琥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2日消息,今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這個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家在緬甸發現世界最小恐龍,只有蜂鳥般大小!
    英國《太陽報》3月13日報導,中美加三個國家的研究團隊共同在世界頂級雜誌《自然》發表論文,該論文指出他們在緬甸出土的一顆1億前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小的一隻恐龍。科學家們將這隻恐龍命名為「寬婭眼齒鳥」,並通過3D計算機化圖像還原了這隻「寬婭眼齒鳥」的全身圖像。
  • 科學家發現蜂鳥會在夜間進入半冬眠狀態
    據外媒BGR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蜂鳥在夜間會進入一種名為 &34;的半冬眠狀態。事實上,在某些情況下,這些鳥類可以將身體降到接近冰點。該研究發表在《生物學通訊》上。這項研究對生活在安第斯山脈的蜂鳥進行了考察,研究結果顯示,在這種休眠狀態下,這些小鳥會以一種大幅減緩新陳代謝的方式來調節自己的體溫,使身體接近冰點。
  • 科學家發現最小恐龍,體型與蜂鳥相當,也是最小的古鳥類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宣布發現體型最小恐龍眼齒鳥,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小的古鳥類,比蜂鳥還小一點,種屬可能介於始祖鳥和熱河鳥,可能和現代鳥類有親緣關係。眼齒鳥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恐龍,本來化石是很難形成並保存的,幸運的是這個眼齒鳥被包裹在了琥珀中,因此科學家才得以通過三維重建確定了這種鳥的外形特徵,有著相對於腦袋特別大的眼睛,而且嘴巴上長有一圈倒鉤的小刺狀結構,骨骼結構和鳥類有相似的地方。
  • 中美加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小恐龍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的考古學研究稱,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
  • 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迄今最小恐龍 與現存最小鳥類蜂鳥相當
    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迄今最小恐龍 與現存最小鳥類蜂鳥相當 2020-03-12 22:33: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白嘉懿 責任編輯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新聞—科學網
    眼齒鳥生境復原圖 圖片來源:韓志信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研究論文《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發表於《自然》雜誌。
  • 變異於歐亞大陸的蜂鳥,卻飛去美洲和食物搶食物?
    這些蜂鳥化石保存於德國斯圖加特的一個博物館裡。不同於其他較大體型的脊椎動物,蜂鳥並沒有留下很多化石。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在巴西和巴哈馬群島的土層中發現了蜂鳥的化石。這些化石形成於地質時代的更新世時期,距今約260萬到1萬年。 邁爾新發現的蜂鳥化石並不是很完整,而且表現出的某些特徵更像是雨燕,而不是現代蜂鳥。
  • 晶片溫度不超過60°C-科學家找到全新散熱方法:50倍性能提升
    據外媒BGR報導,英國格林一家在海灘上散步時,發現了一塊覆蓋著鵝頸藤壺的海洋殘骸。這種藤壺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一道美味佳餚,每磅售價可超過125美元。馬丁·格林說,他和他的家人正計劃對這一發現保密,以防止懷有敵意的入侵者在海灘上搜索,希望以此賺錢。
  • 蜂鳥"手速"可達100次/秒 構造堪稱奇蹟
    其中27種——包括最常見的紅喉北蜂鳥——在美國有分布。安第斯山脈北部可謂蜂鳥種群的大本營,大約有290種蜂鳥在此地的低地雨林和山頂雲霧森林之間繁衍生息。其中最小的體重不足2克。在秘魯和智利發現的體形最大的巨型蜂鳥體重可達20克(單個雞蛋均重50克)。
  • 科學家:章魚是外來星球的產物,身體上的這些特殊結構出賣了它!
    科學家:章魚是外來星球的產物,身體上的這些特殊結構出賣了它!對此有些科學家認為,寒武紀時期所發生的生物大爆發事件,很有可能是被外星文明操控,而當時所出現的一些特殊生物,和外星文明也有一定的關係,科學家:章魚是外來星球的產物,身體上的這些特殊結構出賣了它!其中章魚則成為了最典型的案例,很有可能章魚來自於外太空。
  • 大雨中蜂鳥改變姿勢保持飛行
    蜂鳥可謂鳥類家族中的雜技演員——它們每秒鐘至少拍打翅膀45次,並且能夠盤旋著前進、後退,甚至倒置。 然而,蜂鳥的空中行動非常消耗能量,因此它們每天至少要大吃大喝一次花蜜,即便在惡劣的天氣中也是如此,否則這種小鳥便會死去。
  • 鸚鵡會說話的真相:大腦結構特殊
    近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鸚鵡特殊的大腦結構是它們能模仿人類說話的關鍵,同時此研究結果能夠讓科學家進一步研究人類語言功能的神經機制。過去科學家認為大腦的大小是鸚鵡會說話的關鍵所在。可是通過對基因表現型序列的分析,科學家得到新的發現——鸚鵡的大腦結構與黃鶯、蜂鳥的大腦結構不一樣(雖然黃鶯、蜂鳥也表現出超常的語言模仿能力),這個特殊的大腦結構決定了它模仿聲音的能力。此外,科學家還發現,在鸚鵡大腦中,有一個控制聲音學習的特定區域,叫做「扇形核心」。
  • 蜂鳥眼裡的「奇異世界」,它能看到4維度的顏色,人類根本沒法比
    鳥類的「色彩大師」根據《參考消息》6月26日的報導,在經過為期3年的實驗研究後,科學家們驚訝的發現,看起來不起眼,一生主要以花蜜等為食的小小蜂鳥,竟然是鳥類中的「色彩大師」,它們竟然可以分辨出比人類多數百萬種的顏色。
  • 蜂鳥能看到人類看不到的東西,研究發現,它連紫外線都能看得到
    蜂鳥所擁有的這一項功能是什麼?根據《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在6月23日的報導,明確地說明了,蜂鳥之所以能夠看到超出人類視野外的顏色,主要依賴於自身所擁有的第4種視網膜錐體細胞,而這樣的細胞人類是沒有的,更不用說這些細胞所組成的功能,也正是如此,在我們人類的所看到的世界是和蜂鳥所看到的世界完全不一樣的。而這樣的細胞的作用,則是使得蜂鳥能夠看到紫外線。
  • 中美團隊億年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蜂鳥大小,眼大,牙齒百顆
    北京時間3月12日零時,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由中美科學家聯合完成的研究「 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