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不可錯過的4顆短周期彗星觀測指南!了解短周期彗星

2020-12-05 表象的本質

上一篇文章我們已經簡單了解了彗星。宇宙中彗星的數量極大,已經知道的彗星有4800多顆,截至2014年末,太陽系內擁有永久編號的周期彗星共有314顆。

彗星的軌道與行星的軌道很不相同,它們是極扁的橢圓,有些軌道甚至是拋物線或雙曲線。

軌道為橢圓的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陽身邊,稱為周期彗星,周期從幾年到幾百萬年不等。周期短於200年的被稱為短周期彗星,而超過200年的被稱為長周期彗星。

軌道是拋物線或雙曲線的彗星,終生只能接近太陽一次,而一旦離去,就會永不復返,稱為非周期彗星。

今天我們先來介紹下短周期彗星。

短周期彗星中,最出名的就是哈雷彗星。它是唯一能用裸眼,能直接從地球看見的短周期彗星。人一生中可能經歷兩次它的來訪,其他能以裸眼觀察的彗星可能會更壯觀和更美麗,但可能要數百年甚至數千年才會出現一次。,

它也是人類首顆有記錄的周期彗星,自公元前240年--秦始皇七年起,在中國近2000年的史志記載中,毫無遺漏地記錄了哈雷彗星共29次的出現,只是之前人們並不知道它是同一天體。

1705年,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1656-1742),他意識到在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看到的,實際上是同一個彗星一次又一次的返回。首先測定了它的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了它將在1759年再次出現,因此被命名為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的軌道周期約為76年,它最近一次出現是在1986年,下次回歸大概是在2061年。

周期最短和出現次數最多的是恩克彗星(2P/Encke),周期約是3.3年,從1786年發現至今,已經回歸了57次。這顆彗星的軌道越來越小,每回歸一次,周期要縮短3個小時,總有一天,它會跌入太陽或者自行碎裂消失不見。

是的,彗星會消失,特別是對於掠日彗星。近日點極為接近太陽的彗星被稱為掠日彗星,有時其距離可接近至太陽表面僅數千公裡,較小的掠日彗星會在接近太陽時被完全蒸發掉。而較大的彗星則可通過近日點多次,然而,太陽強大的潮汐力通常仍會使它們分裂,也會因為過於靠近行星,因為撞擊而消失。比如之前所說的撞擊木星而消失的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

那麼,這些短周期彗星來自哪裡?

1951年,荷蘭美籍天文學家傑拉德·柯伊伯首先提出,在海王星軌道之外,距離太陽30-100個天文單位的地方,可能存在著一個帶狀的區域--柯伊伯帶。那裡有一個彗星庫,帶上有幾百萬甚至上億的繞太陽運動的冰質天體。

偶爾有些柯伊伯帶天體受到外行星的重力擾動和牽引,向太陽的方向運行。在越過海王星的軌道時,更進一步受海王星引力的影響,而進入內太陽系成為短周期彗星。它們傾向於和行星軌道相同的平面上繞太陽運行,並且沿同一方向繞太陽運轉。

相對於一生都可能見不到一次的長周期彗星,短周期彗星更方便我們,通過計算其回歸時間來加以觀測。大多數短周期彗星的周期集中在7年左右,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通過查閱彗星周期表來了解觀測時間。

在2018年下半年,可以觀測到的通過近日點的短周期彗星有4顆。

分別是從8月到9月初在仙后座附近的賈可比尼-秦諾彗星(21P/Giacobini-Zinner)。

10月起到11月下旬在雙子座附近出現的史蒂芬-奧特瑪彗星(38P/Stephan-Oterma)。

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懸掛在仙女座β(奎宿九)附近的斯威夫特·喬瑞斯彗星(64P/Swift-Gehrels)。

以及沃塔南彗星(46P / Wirtanen),它在11月中旬會由6等增亮到12月中旬的3或者4等,從天爐座一路飛馳到御夫座。

12月16日沃塔南彗星在金牛座附近,距地球最近距離為1150萬千米。意味著該彗星在黑暗天空中有好幾周都是裸眼可見的,並且整夜持續可見。

那麼小夥伴們,你準備好觀測了嗎?

本文由表象的本質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漲知識!

相關焦點

  • 「天鵝」彗星怎麼了?關於這顆「年度彗星」你需要了解的事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基督徒格洛爾拍攝於2020年5月1日的C2020_F8_(天鵝)彗星,圖片來源:CHRISTIAN GLOOR/CC BY 2.0/WIKIMEDIA我們應該這顆來自太陽系外,滋滋暴露自己位置的冰冷遊客嗎?這周,每個人都在談論著天鵝彗星,而它將處於從北半球恰好可以看見的位置。
  • 雙尾彗星進入最佳觀測期 市民可趁晴朗天氣觀星
    19日,記者了解到,近幾日夜空晴朗,給天文愛好者觀測、拍攝進入適合觀測期的傑拉德彗星提供了便捷條件。同時,濰坊市民也可趁此晴好天氣觀看繁星點綴的星空。  「近期較有意思的天體就是C/2009 P1 Garradd彗星了。」
  • 彗星的「故鄉」在遙遠的天際~奧爾特星雲是一個巨大的冰庫
    奧爾特星雲不是一個天體,而是一個包裹著太陽系的彗星雲,在那裡是彗星的「故鄉」,不斷有新的彗星在產生。這個假設是荷蘭天文學家簡·亨德裡克·奧爾特於20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由此科學界把這個太陽系邊際結構稱為「奧爾特星雲」。所謂雲也就是多的意思。有人認為,這裡的彗星多達上千億乃至上萬億顆。
  • 「炮彈」出膛打彗星(組圖)
    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介紹說,在撞擊發生後的接下來24小時內,包括中國在內的地球上部分地區的公眾將有機會對「太空焰火」進行觀測。他提醒,7月4日和5日的夜間觀測非常關鍵。人們用10釐米以上口徑的望遠鏡就有可能看到彗星的身影,但望遠鏡的放大倍數不宜太高,可用10倍~80倍的先行試驗觀測。
  • 肉眼可見的罕見明亮彗星,NEOWISE來臨
    夏夜的星空總是引人無限遐想,尤其是這個月夜晚的星空更加絢麗,七月,彗星NEOWISE可能會給天文觀測者一個「眼花繚亂」的表演。以下這些是我們所了解到的,天體攝影師克裡斯·舒爾在2020年7月5日黎明前在亞利桑那州佩森捕捉到了彗星NEOWISE F3的這張照片。
  • 1994年彗星撞擊木星,威力高達上億顆核彈,地球真是個幸運兒
    太陽系的類地行星有3顆,而只有地球誕生發展了生命,不得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地球在46億年的發展過程中,雖然遭受了過一些天體撞擊,但好在並沒有中斷生命的進化,最終,還是進出了高級生命-人類,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 300年後旅行者1號飛到「奧爾特雲」區域
    上面「傾信新疆」,立刻加入 『一個身材好顏值高的組織』 1932年,科學家們第1次認識到彗星很可能來自於太陽系的邊緣雲團,我們的太陽系是被一個非常巨大的雲團所包圍,這就是著名的「奧爾特雲」。
  • 1994年的夜晚,木星扮演「太空吸塵機」的角色,人類因此躲過一劫
    6500萬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龍在一次意外中全部滅絕,只留下一幅幅軀殼沉睡在地底,如今考古學家們經過一系列的探索也未能準確地得出是何種災難導致統治地球約為8000萬年的恐龍突然消失,其實早在1994年的一個夜晚,要不是木星扮演了「太空吸塵機」的角色,人類也從此會滅絕!
  • 彗星寓意帶來災難,科學卻證明彗星是生命的媒介
    在古代,我們的祖先把彗星便稱為掃把星,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戰爭、瘟疫、死亡等災難。可事實卻相反,彗星對原始地球的撞擊可能釋放了幫助地球孕育生命的分子。彗星由太陽系誕生初期的物質構成46億年來,它幾乎保持著最原始的狀態,這對地球生命起源的研究有著重大意義。當地球從剛形成的高溫中冷卻下來的時候,數百萬顆衛星在太陽系中四處移動,它還有基本的化學物質、甲烷、一氧化碳、甲醇、氨等。研究人員建立慧心的實驗模型,實驗,得出即使在外層太空寒冷的溫度下,紫外線輻射也能將這些基本分子轉化為更複雜的碳化合物。
  • 2018月食月全食是什麼時候 2018年2次月食月全食時間
    全程初虧2時24分,食既3時29分,食甚4時21分(最大食分1.614),生光5時13分,復圓6時19分。西部、西南部可看到全過程,東部看到「帶食而沒」。「這一次月全食可以說觀測效果也不錯,不過觀測時間在後半夜,比較晚。」王玉民介紹,今年還將出現兩次月全食的精彩天象。
  • 古生物學家稱地球上的大規模物種滅絕遵循2700萬年的周期
    根據新的研究,包括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和鳥類在內的陸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遵循一個周期,時間跨度約為2700萬年。有趣的是,這一大規模滅絕周期也與此前報導的海洋生物大規模滅絕相吻合。研究發現,大規模滅絕與地球上重大的小行星撞擊和火山噴發事件時間周期一致。
  • 銷售額突破4億的臭豆腐火鍋伴隨彗星降臨,還不快來嘗一嘗?
    魯照華光聽這這部劇的名字《彗星來的那一夜2》就夠刺激的,彗星?人生軌跡?命運?愛情?小夥伴們是不感覺有點熟悉,這劇情聽上去像極了2016年日本新海誠導演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你的名字》作為男主,張雨劍,1990年出生於山東省濱州市,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中國內地男演員。而女主魯照華,1996年出生於河南省焦作市,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音樂表演系。
  • 月經周期21天和35天有什麼不同?月經周期越短,女性越容易老?
    女性會把月經稱作「大姨媽」,一個親切的稱呼,但有些時候卻一點也不給面子,伴隨著月經方面異常,是很多人容易面對的,例如月經周期。正常情況下,我們都知道女性月經周期是一個月或者28天,當然也存在提前來月經的,21天的月經周期,也存在推遲來月經的,35天才來月經。
  • 27年前彗星襲擊木星,留下比地球大的窟窿,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
    而就在距今不久的1994年,又一顆在宇宙中極不安分的彗星,再一次「發瘋」,朝著地球方向襲來,幸虧,距離地球最近的木星,替地球承受了這場驚天災難,才讓人類逃過一劫……恐龍滅絕給人類繁衍空間在距今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和力量衝破雲層,直擊地球,頓時一片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 2020年年底天文天象總結和來年展望
    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太空探索|周四·觀測指南 周五」高光時刻 這是一顆具有接近拋物線軌道的逆行長周期彗星,於2020年3月27日由NASA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發現,並以其探測任務「NEOWISE」為名。
  • 可能導致地球毀滅的五大宇宙事件:2460年後的彗星撞擊最致命
    儘管小行星和彗星的撞擊頻繁發生,但導致大規模滅絕的撞擊可能非常罕見,這樣的撞擊可以說是數十億年難得一見。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核戰爭、全球變暖或大規模的流行性疾病是對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但假設我們可以克服這些挑戰,我們真的就很安全了嗎?如果考慮到潛伏在太空中的種種威脅,這顆藍色的小星球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安全。下面列舉了可能會嚴重威脅到甚至毀滅地球生命的五大宇宙災難。
  • 飼料供應商:白羽雞成長周期可更短
    王大慶介紹,現實中,供給肯德基的白羽雞不會等到45天成長周期結束後再上市,而是養到42天,或者更短,例如30餘天就上市。王大慶認為,白羽雞養殖周期越短,盈利就越多,同時不排除養殖者為了讓白羽雞更快上市,餵食其他催熟物質。
  • 《音樂小彗星》彗星公主是一個活潑好動,喜歡新鮮事物的女孩!
    來自口琴星國的彗星公主當然也被邀請參加這個舞會。彗星公主是一個活潑好動,喜歡新鮮事物的女孩。人物介紹:彗星【CV】:林元春【姓名】:彗星【性別】:女【年齡】:(人間年齡)12歲【寵物】:小波波【簡介】:口琴星國的公主,本故事的主角,為了尋找手鼓星國的王子而來到地球,她不會把自己的情感收藏的女孩子,是個心地善良的女孩流星【CV】;黃麗芳【姓名】: 流星【性別】:女【寵物】:毛毛【簡介】:響板星國的公主,也是為了尋找手鼓星國的王子而來到地球,她的性格跟彗星相反,經常都和彗星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