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怕與洋人直接打交道:出了問題丟官丟腦袋

2020-12-04 勇哥讀史

湖廣總督張之洞架子很大,一般不見客人,連他的部屬,有時候一天都難以見他一面。

然而,如果有洋人來約他,約定3點鐘碰頭,他必定兩點半就等在餐廳裡,絕不會讓洋人等上一時半會兒。在會見時,張之洞滿臉堆歡,畢恭畢敬,哪怕再疲倦也得強撐著,可謂誠意十足。

張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齊名,多年興辦洋務,應該是見過大場面的官員了。連他在洋人面前都是如此反應,遑論其餘官員?

在晚清時期,官員害怕洋人,幾乎是一種很普遍的狀態。他們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和洋人直接打交道。

很多官員在老百姓面前耀武揚威,魚肉鄉裡。但是一旦見了洋人,馬上低調許多。遇到涉及洋人的糾紛,儘量息事寧人,寧願中國人吃虧一點,也不敢得罪洋人,甚至還要竭盡所能討好洋人。

這是為什麼呢?

在晚清官員中絕大部分人不懂外語,不明世界大勢,不知國際公法,在和洋人打交道時未免左支右絀,進退失據。對於日漸增多的華洋糾紛,他們處理起來更是力不從心,稍有不慎,就會吃不了兜著走,招來嚴重的外交紛爭——那就是丟官甚至丟腦袋的事情。

長此以往,官員便普遍形成了一種「畏洋如虎」的心態。

英國駐華全權公使威妥瑪經常與清朝專門負責處理洋務及外交事務的中央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打交道,對這個部門官員的作風和習氣最為熟悉。

威妥瑪每次去總理衙門,都會受到極為隆重的接待,「必具酒果,王大臣以次陪客同坐,一若以飲食為交涉之要務也者。」但是,在辦事時,總理衙門的官員們全無主見,也絕不輕易發表意見。

一次,威妥瑪又來到總理衙門時,說了一句:「今日天氣甚好。」說了之後,卻無人敢接他的話頭。過了好一會兒,以軍機大臣身份兼任總理衙門大臣的沈桂芬才回話:「今日天氣果好。」

話音剛落,各位大臣、章京紛紛回答:「今日天氣果好。」

面對這種情況,威妥瑪又好氣又好笑,回去後在日記中寫道:「不啻如犬之吠影吠聲雲。」 意思是,這和狗看見影子、聽見聲音就叫,沒有什麼兩樣。

「畏洋如虎」心態形成的第二步,必然是崇洋媚外。

清朝晚期,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推動了洋務運動,興辦了大批洋務企業。在這些企業中,洋人僱員地位高、薪水高,遠遠超過幹著同樣活兒的中國僱員。

清朝學者孔廣德所編的《普天忠憤集》卷七中記載:「當世每聞『洋人』二字,則目為智巧,月俸多至七八百金,少則二三百金。」

這是說,一個最低等級洋人僱員的薪水,每月也有200兩銀子。這是什麼概念呢?清朝一名四品京官的年俸為105兩銀子,加上祿米和恩俸,也只有約200兩銀子。一個最低等級洋人僱員的月薪,相當於一名四品京官的年俸。

那麼,可否在洋務企業中不使用洋人僱員呢?答案是:不可以。

文廷式在《知過軒漫筆》中寫過這樣一件事:

「李鴻章欲設銀行,閻敬銘亦較為然,惟不欲用洋人。李鴻章云:『若不必洋人,人卻不信你戶部。』」

由此可見,在那個年代,連李鴻章這種有見識的高官,都認為如果要興辦銀行,必須要依靠洋人,否則事情就辦不了。

【參考資料:《清代之竹頭木屑》《知過軒漫筆》《清史稿》等】

相關焦點

  • 晚清時期最有權勢的洋人是誰?他是怎樣一個人?
    不可否認,晚清時期洋人在中國享有一些特權,這讓他們在與中國官員打交道時,多少有些高高在上、趾高氣揚。英國駐華全權公使威妥瑪看不起總清朝理衙門那些唯唯諾諾的官員,在日記中罵他們:「不啻如犬之吠影吠聲雲。」赫德卻不同。他在與中國官員打交道時,懂得按照中國官場的禮儀辦事,對中國官員禮遇有加,文質彬彬。
  • 摸臺灣女翻譯大腿的巴拉圭官員,丟官了!
    原標題:摸臺灣女翻譯大腿的巴拉圭官員,丟官了!【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媒昨日爆料稱,臺「友邦」巴拉圭的移民局局長日前赴臺出席活動其間,對臺灣女翻譯進行性騷擾,但為保「邦誼」,臺當局居然對此回應稱事屬「文化差異」。
  • 古代的轎子不是隨便坐的,若是官員的話,輕則丟官重則丟命
    可是,看著那莊嚴無比的八抬大轎,觀眾無不興致勃勃,真想穿越到清朝做個官員。可以說,清政府對於官員的出遊有嚴格的規定,並非所有官員都能享受八抬大轎的待遇。此外,遊牧民族出身的清朝統治者為了緬懷先人,還專門規定貝勒、貝子等皇族成員不得乘轎,只能騎馬。要是這些皇室子弟膽敢用八抬轎子搖旗吶喊,那麼朝廷就會對他們嚴加懲罰。很明顯清王朝對轎子的重視程度很高。
  • 古代官員也有年終獎螞蟻莊園答案 清朝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 螞蟻...
    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最近玩螞蟻莊園的玩家都在問,1月8日的問題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了?這道題還是有一定難度,給出了兩個選項,裝有金銀的荷包和表揚政績的詔書。大家知道哪個是正確答案嗎?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帶來的螞蟻莊園1月8日清朝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的答案了,來看看吧。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
  • 清朝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 漢唐宋清年終獎介紹
    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最近玩螞蟻莊園的玩家都在問,1月8日的問題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了?這道題還是有一定難度,給出了兩個選項,裝有金銀的荷包和表揚政績的詔書。大家知道哪個是正確答案嗎?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帶來的螞蟻莊園1月8日清朝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的答案了,來看看吧。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
  • 清朝的辮子就是清朝的象徵,直到1925年才被廢除
    清朝的歷史故事很多都被近代拍成電視劇,通過網絡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歷史,看過清宮戲的的人都會知道,在電視劇中,不管是皇帝還是百姓,髮型都是腦袋的前部分是剃光的,腦袋的後半部分是留著很長的大辮子。在現代人的眼裡是非常疑惑的,究竟是從哪個朝代開始執行的,後來從什麼時候廢除的呢??
  • 清朝官員的仕途升遷,哪一級最難跨越?從「四品」升「三品」
    也就是說,不光是朝廷之上,就連地方官制系統中,四品以上也是劃分官員級別的重要分水嶺。 換句話說,對於清朝官員而言,從「四品」升為「三品」絕對是一道至關重要的鴻溝;自然,也是最難逾越的一道坎!
  • 勞工舉著日本旗,洋人買駱駝
    提到大清末年,我們會自然而然的有一種比較落敗,無能的感覺,這也難怪,畢竟清朝在末期的時候,無論是國力還是工業實力也確實是處於一個非常的落後的情況之中,這主要是清朝沒有把握住時代的浪潮,長期的閉關鎖國雖然在短期之內對於清朝有好處,但是卻最終將大清推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 罪魁禍首是同朝為官的洋人
    康熙帝較為著名的一件禁止科學技術發展的事情,就是他流放了發明機關槍的漢人官員戴梓。不過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康熙帝之所以流放戴梓,罪魁禍首是一個同在朝廷當官的洋人,名叫南懷仁。南懷仁是這個洋人的洋名Ferdinand Verbiest翻譯過來的漢名,他是比利時人,嚴格來說當時沒有比利時這個國家,當時比利時是西班牙的領土,稱為西屬尼德蘭,南懷仁出生在今天比利時城市布魯日,年少時就在當地學習神學,業餘時間學習製造火槍等熱兵器,公元1657年坐上了前往中國的船隻,同年抵達中國。
  • 清朝官員的真實形象:百官上朝交頭接耳,和珅的長相堪比四大美男
    和電視劇中展現出的上朝場景頗有不同,真實的清朝官員們上朝的時候既可以交頭接耳,也不用注意隊伍是否整齊,看上去相當放鬆。第二張照片:官員出巡場景隊伍中間,則是坐在轎子裡的官老爺,這些官儀,直接體現出了官員的品級大小。第三張照片:縣太爺斷案現場
  • 飽食終日,推諉塞責:一個英國外交官眼中的清朝官場
    威妥瑪長期與清朝官場打交道,在日記裡對清朝官場有著清醒和客觀的評價。1861年,經過鹹豐皇帝批准,清朝成立了第一個專門負責處理洋務及外交事務的中央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在場所有大臣、章京,絕對沒有一個人敢出聲。一次,威妥瑪來到總理衙門,又遇到這種尷尬的情況。他實在忍受不了,就率先發言:「今日天氣甚好。」威妥瑪覺得,這只是一句普通的寒暄聊天,根本就不涉及什麼外交事宜,大伙兒應該會暢所欲言吧?沒想到,還是無人敢接他的話頭。
  • 清朝的官員為何有的自稱奴才有的自稱臣?背後的原因讓人笑噴
    無論是讀書還是看影視劇,你都會發現清朝的官員在皇帝面前或是上奏摺的時候,有的自稱奴才有的卻自稱臣,是不是感覺有些混亂?事實上,確實很混亂,以至於連皇帝自己都不知道該稱呼什麼才好。清朝官員叩拜皇帝入關前的清朝清朝的前身是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後金政權,後金政權主要構成者是女真各部,這也是最初的滿八旗。
  • 清朝皇帝一般會賞賜古代官員的年終獎什麼 螞蟻莊園1月8日
    古代官員也有「年終獎」清朝皇帝一般會賞賜?這是螞蟻莊園小課堂1月8日的問題,這次的問題難度難度很高,相信有很多的玩家不知道具體的答案而錯過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因此這裡就來告訴大家螞蟻莊園1月8日小課堂的具體答案吧。
  • 清朝官員對皇帝,什麼時候自稱「奴才」,什麼時候自稱「臣」
    2,清朝皇宮的宦官、太監,一般都是一些貧苦的漢人擔任,因此他們自稱「奴才」。 3,清朝的武官,無論滿漢,在請安摺子中,都必須稱呼自己為「奴才」。 儘管乾隆給出了具體的用法,可是還會有許多的八旗臣子,為了取悅與他,刻意拉近與皇帝之間的關係,在一些公事奏摺之中,還是自稱「奴才」,以示親近,這樣的做法,經常被乾隆批評。
  • 清朝一品大員,被當成「猴子」抓到印度供人觀賞,最後他絕食而死
    在很多的古裝劇中,我們都會聽到「我是正四品官員」「我的品級比你高」這樣類似的話語,而這裡面的品級也就代表著官員的地位,那麼這種品級制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根據史籍記載官員的品級制度起源於魏晉時期,當時的朝廷使用一種名為「九品中正」的方式來選拔官員。
  • 有權有勢的清朝官員入職後才發現花錢比賺錢多,捐俸祿僅僅是基礎
    清朝給我們的印象是非常的高大上的,作為清朝的王爺能夠擁有無上的權力,而作為清朝的官員在普通老百姓看來更是擁有著無限大的權力,有錢有權有勢,是令無數普通人嚮往的存在。 作為清朝的官員看似風光無限,擁有源源不斷的收入來源,而實際上他們賺的錢還沒有花的錢多,而且還是無償付出,沒有回報的那種。
  • 清朝官員下跪前為何要拍兩下袖子,有何玄機?象徵意義非常美好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經歷了無數的跌宕起伏,也流傳著無數文化與傳統。清朝官員上朝時,在下跪之前都到拍兩下袖子,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深入探究之後,這其中還隱藏著眾多門道。
  • 古代上朝的那些事,上朝制度是怎樣,官員上朝遲到又會怎樣呢?
    大臣們進大殿後,先進行行禮,早朝就開始了,鴻臚寺官員會先把進京述職謝恩和準備離京請辭的官員的情況向皇帝匯報,等皇帝決斷見與不見,見那就招入覲見,不見的話這些官員就在庭下或午門外扣頭謝恩就行了。接下來開始奏報邊關事宜,處理完畢後就開始最重要的大臣們奏報階段,奏事的官員一個接一個出來啟奏事情,皇帝一個個處理,奏報都結束後,御史出來通報上朝期間官員失儀情況。
  • 「小便丟官」不值當:官員私德即為公德 - 多彩貴州網 - 貴州評論
    近日,湖北漢川一官員酒後隨地小便,被餐館保安勸阻後大鬧餐館。11月5日,主管單位為湖北省漢川市委宣傳部的漢川新聞網發布通報稱,漢川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傳明在小巷小便,被餐館保安發現後與保安發生爭吵。該行為違反社會公序良俗、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劉傳明被行政拘留七日,並且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行政撤職處分。
  • 清朝一品官員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哪些特殊的待遇?
    清朝的一品官員主要分中央、地方和武將三類:中央:太師、太傅、太保、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地方文官:大學士兼管總督。地方武官:伊犁將軍、綏遠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