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國企怎麼看是不是正式員工?以下幾點讓你一目了然
能進入國企、事業單位工作是大部分求職者的夢寐以求的,尤其是從公眾號、網站、朋友圈等渠道看到相關招聘信息,滿心歡喜準備應聘工作,因為一切都比較符合,所以從面試到入職的流程都很順利。但是對有些人來說,這卻是個不怎麼讓人幸福的開始,入職後直到第一次發工資才發現這個國企好像並沒有那麼好,甚至比私企掙得還少。父輩人常說找工作要找個正式工作,也就是要有編制,如果沒有,進了國企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了,所以在入職之前掌握這幾點,輕鬆鑑別是否有編制。
籤訂合同
入職任何一家單位,籤訂合同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這是對企業和人才雙重保障的一種行為。在籤訂合同的過程中絕大部分人都是走馬觀花式的瀏覽,甚至什麼都不看,直接籤字。這就很容易「入坑」了,因為求職者籤訂合同的對象仔細辨別,就能看出來是和目標國企還是和第三方籤訂的合同了。
社保繳費年限
除了工資之外,社會保險是人們找工作看中的有一個重要的點。由於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所以社會保險分為了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而視同繳費年限則是養老保險改革前的工作年限,但有些合同工的工作年限是不計入視同繳費年限的,因此不管是退休之後還是醫保報銷之類的都會比正式員工的錢少。
入職途徑
現在「編制」一詞已經被嚴重弱化了,但是在央企國企中同樣的員工還是有不同的待遇,關鍵還是在於是正式員工還是勞務派遣。就員工來說有的是通過朋友介紹得知招聘信息,有的是通過找熟人進入到企業工作,還有一種就是通過應屆招聘或社會招聘經過一層一層的考試、審核、面試等規範環節進入到企業。通常情況下,通過這種規範的考核流程進入到企業的都是正式員工。
除了以上三種辨別途徑之外,更多的就是要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因為有的人在國企中混了十年也沒有編制,而有的應屆生在進入企業之後經過幾過月的考核期就順利成為正式員工,如此說來自身強才是硬道理。而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注意辨別企業信息以及自身和企業的勞務關係一切也能變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