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筆
文/劉楓
朋友送我一盒文具,內有印泥一盒,玉石印章石一枚,還有一支鋼筆。鋼筆外觀頗不俗,黑得發亮的筆桿,筆帽上,金黃色的暗條紋特別耀眼,黃黑色一間是一條流線型的弧線,飄逸中透出一股靈氣。筆帽上還掛有一塊小招牌,寫的是英文:PARKER。呵,是一支派克筆,一份好感像輕風一樣漾上我的眉頭。
記得我最初知道鋼筆中有「派克」這處品牌,是在讀了郭沫若的回憶錄《洪波》後。那時,我正在一所鄉村中學任教,業餘愛好首選是閱讀,只要有機會上街進城,必去新華書店買書。那次購得《洪波曲》,在返回的車上就迫不急待地打開書來看,內有一篇回憶話劇《屈原》的創作經過的文章,郭沫若說寫這個劇,把心愛的一支派克筆都寫斷了。「派克」筆這個名字從此印入了我的腦海中。那時,我好賴也算是個文學發燒友,心想著要學學大文豪郭沫若,要買到一支派克筆,從中得些靈氣。其實,那年月對於鋼筆,出名的牌子是「金星」和「英雄」,能得到這兩種之中的一種,那是很有面子的,插在上衣的口袋,在陽光下耀著,那叫神氣。自從知道郭沫若是用派克筆寫作,我的心裡就種下了派克筆的情結,一次去縣城,在百貨商場賣文具的櫃檯前,睜大眼睛找尋派克筆。問售貨員,答道:「沒聽說過有這種筆」。是啊,一個小縣城,哪裡找得到這種名牌筆呢!很長一段日子,派克筆成了我的心魔。
許多年後,有一次我去省城參加一個教學研討會,報到後,立馬邀同事一起去逛商場,就在下榻的旅館旁邊的大商場,賣筆的專櫃裡,赫然看見一排一排的派克筆,整齊地擺放著,迷人的色澤耀得眼前一亮。急近前細看,原來這派克筆,不獨型號多,價格也懸殊,從幾十元到幾千元都有,這可更叫我驚得掉眼鏡了。一支筆過千元,我哪敢消受?但心中多年被鉤起的擁有一支派克筆的嚮往,像毛毛蟲一樣,蠕動著,撓得心裡痒痒的。反覆掂量,擘劃,終於選定一款標價198元的,開票付款。研討會期間,就用這派克筆做筆記,心裡直覺得甜滋滋的。
這支筆也確實好用,書寫時不滯不澀,墨水勻稱,隱約有光澤。在很多場合,常常是下意識地展示一下這支名牌鋼筆,並且總是附加作一番介紹。在別人廉價的羨慕目光中,頗為自得。我用這支筆寫下了不少詩聯文章,這些作品大多在報刊發表或獲獎。當然這並不能說是派克筆帶來的福氣,但心裡別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這派克筆成了我形影不離的朋友。
殊料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一次女兒考試,臨時把這筆拿去,一用,也喜歡,逕自留下,但她後來竟弄丟了。
時過境遷,現在寫字,用得更多的是籤字筆,方便快捷,就像吃盒飯一樣,價格也便宜。當然也用過派克牌的籤字筆,但感覺與使用派克鋼筆完全不是回事。何況又有了電腦,寫東西也多是直接在電腦上敲打鍵盤,用筆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對筆的講究也越來越隨便了。不知這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