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網訊】在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心理醫院,經常會聽到家屬說:「他看著好好的,怎麼就想不開了呢?」「他特別懂事,特別有禮貌,咋會抑鬱了呢?」「他腦子很聰明,反應很快,一點也看不出有啥不對勁。」「一會兒高興一會不開心,不知道心裡咋想的?」
鄭州市九院心理醫院專家介紹有些抑鬱障礙的患者,不太了解抑鬱能夠治療,不相信抑鬱能治好,也或許不知道或者不接受自己生病了,也或許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有病,總之,TA不願意表達的時候,無論TA內心有多痛苦,從外表是看不出來的,只到TA自己堅持不下去做出極端的表現時,可能才會被發現了。而躁狂障礙的患者,如果對這個病沒有認識,更難以讓人識別出來到底是聰明還是躁狂的表現,也許只有等到出現不良後果時周圍的人才會想到是不是生病了。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有時表面的平靜和聰明的表現不能代表一個人的真實心理,所以,當你還覺得TA「很好啊」的時候,可能TA的「心」已經「亂」了。
鄭州市九院心理醫院三病區醫師周闖在「病房陽光課堂」系列講座上以「雙相情感障礙的識別與治療」為主題談到雙相情感障礙屬於心境障礙的一種類型,指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疾病。雙相障礙的臨床表現按照發作特點可以分為抑鬱發作、躁狂發作或混合發作。
一、抑鬱發作的特徵:
與單相抑鬱相比,雙相抑鬱起病較急,病程較短,反覆發作較頻繁;情緒的不穩定性、易激惹、精神運動性激越、睡眠增加、肥胖/體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殺觀念和共病焦慮及物質濫用(菸草、酒精、毒品等)。
二、躁狂發作的特徵:
心境高漲:自我感覺良好,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有的患者也會出現情緒不穩,變幻莫測,有時歡樂愉悅,有時激動暴怒。部分患者則以憤怒、易激惹、敵意為特徵,甚至可出現破壞及攻擊行為。
思維奔逸:反應敏捷,言語增多,口若懸河,手舞足蹈,眉飛色舞,目空一切,自命不凡,有很多計劃和目標,內容不切實際。
活動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興趣廣泛,動作迅速,忙忙碌碌,愛管閒事,隨心所欲,做事不計後果,常揮霍無度,慷慨大方,好為人師,喜歡對別人頤指氣使,社交增多。
軀體症狀:睡眠需要減少,入睡困難,早醒,睡眠節律紊亂;食慾亢進,暴飲暴食,或因過於忙碌而進食不規則,加上過度消耗引起體重下降;對異性的興趣增加,性慾亢進,性生活無節制。
其他症狀:注意力不能集中持久,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轉移;記憶力增強,紊亂多變;發作極為嚴重時,患者極度的興奮躁動,可有短暫、片段的幻聽,行為紊亂而毫無目的指向,伴有衝動行為;也可出現意識障礙,有錯覺、幻覺及思維不連貫等症狀,稱為譫妄性躁狂。多數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喪失自知力。
輕躁狂發作:患者可存在持續至少數天的心境高漲、精力充沛、活動增多、有顯著的自我感覺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持久,輕度揮霍,社交活動增多,性慾增強,睡眠需要減少。有時表現為易激惹,自負自傲,行為較莽撞,但不伴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對患者社會功能有輕度的影響,部分患者有時達不到影響社會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覺察。
三、混合發作:
指躁狂症狀和抑鬱症狀在一次發作中同時出現,臨床上較為少見。通常是在躁狂與抑鬱快速轉相時發生。例如,一個躁狂發作的患者突然轉為抑鬱,幾小時後又再復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這種混合狀態一般持續時間較短,多數較快轉入躁狂相或抑鬱相。
針對雙相障礙的治療原則,周闖醫生給出了以下建議:
個體化治療原則:需要考慮患者性別、年齡、主要症狀、軀體情況、是否合併使用藥物、首發或復發、既往治療史等多方面因素,選擇合適的藥物,從較低劑量起始,根據患者反應滴定。治療過程中需要密切觀察治療反應、不良反應以及可能出現的藥物相互作用等及時調整,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從性。
綜合治療原則:應採取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和危機幹預等措施的綜合運用,提高療效、改善依從性、預防復發和自殺、改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
長期治療原則:由於雙相障礙幾乎終身以循環方式反覆發作,其發作的頻率遠較抑鬱障礙為高,因此應堅持長期治療原則。急性期治療目的是控制症狀、縮短病程;鞏固期治療目的是防止症狀復燃、促使社會功能的恢復;維持期治療目的在於防止復發、維持良好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鄭州市九院心理醫院心理工作者提醒患者和家屬:經藥物治療已康復的患者在停藥後的1年內復發率較高,且雙相障礙的復發率明顯高於單相抑鬱障礙,服用鋰鹽預防性治療,可有效防止躁狂或抑鬱的復發。另外不可忽視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系統對預防本病復發的重要作用,應儘可能幫助患者減輕過重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幫助患者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及問題,提高患者應對能力,積極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環境,以防復發。(李麗)
【來源:河南經濟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