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衛生調查顯示:精神障礙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魏夢佳)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社會精神病學與行為醫學研究室主任黃悅勤教授團隊主導的「中國精神衛生調查」結果近期在英國知名雜誌《柳葉刀·精神病學》上在線發表。調查結果顯示,在精神障礙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為4.98%。

作為國家支持的重點科研項目,「中國精神障礙疾病負擔及衛生服務利用的研究」(簡稱「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歷時3年,重點研究我國精神障礙的患病率和疾病負擔,描述精神障礙患者衛生服務利用現況,探討影響精神障礙患病率、疾病負擔、服務利用等相關因素。該研究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作為項目承擔單位,聯合全國43家精神專科醫院及高等院校共同完成。

這次全國性的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涵蓋了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間歇爆發性障礙、進食障礙、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老年期痴呆等7類,涉及全國31個省區市的157個縣區的32552人。

調查顯示,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為4.98%;其次為心境障礙,患病率為4.06%;酒精藥物使用障礙位列第三,患病率為1.94%。

同時,調查發現,心境障礙女性的患病率要高於男性;在酒精藥物使用障礙和間歇爆發性障礙方面,男性患病率高於女性,且18歲至34歲的年齡組患病率最高;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的患病率農村高於城市,且18歲至34歲年齡組患病率最高。

黃悅勤表示,目前神經精神問題已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的突出問題。社會心理和人口學因素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心理壓力、生活方式、家庭結構的改變等因素導致心境障礙和焦慮障礙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此研究所獲得的精神障礙疾病負擔和衛生服務利用的全國基礎數據將為我國制定宏觀衛生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有助於全球精神障礙疾病負擔研究。

相關焦點

  • 每10人有1人患精神障礙疾病!焦慮障礙最常見
    「調查顯示,不含老年期痴呆,我國精神障礙疾病患病率為9.32%,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近日,中國首次精神病患者流行病調查數據在《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成果高峰論壇》上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社會精神病學與行為醫學研究室主任黃悅勤發布調查數據,並對此調查報告做了詳細介紹和解讀。
  • 衛計委:心境障礙和焦慮障礙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衛計委:心境障礙和焦慮障礙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2017-04-07 11:34:0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 精神分裂症及焦慮障礙診療新進展 | 引「精」聚「點」 · 第 24 期
    此外,無證據顯示魯拉西酮短期治療影響脂代謝,其短期治療或可對血糖產生有利影響。3. 精神分裂症治療中的代謝風險管理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中一個令人擔憂且無法忽視的問題:其超重及肥胖比例是一般人群的2~3倍[8],所有抗精神病藥均可能導致顯著的體重增加[8]。
  • 7個人裡就有1人會有精神障礙!身邊人出現這種情況要留心!
    圖片來源:柳葉刀 TheLancet這項「中國精神衛生調查」開始於2012年,涉及了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和藥物使用障礙、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進食障礙、衝動控制障礙、老年期痴呆,共7種類別。除去老年期痴呆,6類精神障礙的加權終生患病率為16.6%,也就是說,在我國近14億人口中,有2.3億人(七分之一人)在他們的一生中會得這六類精神障礙疾病中的一種或幾種,相較前兩次數據增長較大。其實,精神障礙就像高血壓、胃腸炎一樣普通。
  • 每6人中1人有精神問題 焦慮症患病率10%
    關注常見精神問題 從3歲到80歲 15%的人焦慮抑鬱 自殺事件 六七成受抑鬱症影響 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工業化、都市化、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益激烈等現代化進程,精神障礙患病率會日益增加。而其中,人群中的心理亞健康、輕度精神障礙病例遠多於重性病患。
  • 抑鬱、焦慮、睡眠障礙患者福音!四川省精神醫學中心成立
    抑鬱、焦慮、睡眠障礙患者福音!   抑鬱、焦慮、睡眠障礙是都市人最常見的三種心理疾病,但由於很多人症狀較輕微,意識不到這是一種病;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由於缺乏精神專業的醫生,也無法識別和處理這類患者。
  • 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規範(2018年版)的...
    統籌安排轄區精神衛生資源,組織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對轄區縣(市、區)開展對口幫扶。負責轄區精神衛生信息系統的管理。組織開展轄區精神衛生工作督導、考核、評估及培訓等。對轄區內發生的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案(事)件,應當積極組織開展調查,並逐級上報調查結果。成立由精神衛生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專家組成的專家技術指導組,負責技術指導、疑難患者診治、質量控制和培訓等。
  • 每13人中就有2個精神疾病,為什麼精神障礙的人這麼多?
    胸痛、胃難受…我們總是重視身體上病變,卻往往忽略了精神、情感上的健康需求。然而目前,中國至少有2億人受到精神類疾病的困擾,它雖然不是致命性疾病,但卻給患者和家人帶來無限的痛苦和負擔。13人中,2人患精神疾病!
  • 當下最常見的4種精神疾病,希望你都沒有
    文/老K根據數據統計來看我國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已達510萬例。而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10年初公布的數據:我國各類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已超過1600萬。
  • 《精神衛生法》:讓精神障礙患者更有尊嚴地活著
    據了解,《精神衛生法》是促進精神衛生事業發展,規範精神衛生服務,維護精神障礙患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共七章85條,對精神衛生工作的方針原則和管理機制、心理健康促進和精神障礙預防、精神障礙的診斷和治療、精神障礙的康復、精神衛生工作的保障措施、精神障礙患者合法權益的維護等做了規定。
  • 藏在食物背後的恐懼:進食障礙群體調查
    該病症發病年齡集中於13-25歲,女性患病率約為男性的10倍。數據來源:《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CSP2016)資料、《中國進食障礙防治指南》「相識於兔吧」(以下簡稱為「兔吧」)以「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為口號,吧友們彼此互稱「家人」。
  • 應激性精神障礙
    精神障礙分為很多類,其中應激性精神障礙屬於不常見的,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會有什麼症狀表現。所以今天就讓重慶九五醫院的醫生為大家講解一下,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病情。應激性精神障礙的症狀反覆不由自主地、痛苦地回憶起受過刺激、打擊的事件,反覆而痛苦地夢及此事件。似乎創傷事件正在重現的動作或感受,暴露於作為此創傷事件的象徵或很相象的內心或外界跡象之時,出現強烈的心理痛苦煩惱。
  • 世界癲癇關愛日:精神科的特殊來客 ---癲癇在左,精神障礙在右
    小劉的「精神分裂症」,是和「癲癇」關聯的吧? 為什麼會這樣呢?癲癇是神經內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病因多種多樣,以兒童和青少年發病率較高,臨床表現也是多種多樣,比如神志不清、牙關緊咬、面色青紫、發作性四肢強直、抽搐等,也可能會出現失神發作。隨著人均壽命延長,腦血管病、痴呆和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的發病率有所增加,老年人群中癲癇發病率亦逐年上升。
  • 3000萬少年受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
    在中國,因為孤獨抑鬱而患有行為問題的兒童越來越多,這已經開始引起人們的憂慮。  在兒童期,這些行為問題常常屬於家庭範圍內的調節和適應困難,因此往往與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密切相關,體現在撫養、教育、管理等方方面面。
  • 新冠疫情下三成國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丨世界精神衛生日
    精神疾病是全球範圍內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給全球各個國家都帶來了嚴重的疾病和經濟負擔。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約10億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礙困擾,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殺而失去寶貴的生命 。據最新研究顯示,排除痴呆後, 中國六大類精神障礙(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精神分裂症及相關精神病性障礙、進食障礙、衝動控制障礙)的患病率高達9.3% ,給患者及其家庭乃至全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新冠疫情的爆發也給人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調查顯示,疫情期間中國人群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病率高達30% 。
  • ——江蘇省探索發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
    楓橋街道探索的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經驗,為蘇州民政在全市推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今年全市已建成康復驛站104個,共引入59家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康復服務,組織各類社區康復服務活動2941場,提供上門服務24123人次,為64476人次的精神障礙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諮詢、用藥指導等服務,極大地緩解了精神障礙患者和家屬的焦慮情緒,維護了社會穩定。
  • 我國3000萬兒童青少年有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朱玉)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來臨之際,記者從衛生部獲悉: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衛生狀況令人堪憂。在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如果再加上28歲或35歲以下青年人的情況,這個數字將更加觸目驚心。
  • 全國2018年10月自考精神障礙護理學真題
    全國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精神障礙護理學試題課程代碼:03009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精神自動症症候群患者可見於A.AD B.PTSDC.精祌分裂症 D.酒依賴5.以下屬於護患溝通的基本原則的是A.以患者為中心 B.提高護理依從性C.增強患者康覆信心 D.避免護患糾紛6.了解遺傳度最有效的辦法是A.寄養子研究 B.家系調查C.雙生子研究 D.流行病學調查7.
  • 北大六院院長:玩遊戲不代表有遊戲障礙,診斷有標準
    7月23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就「世衛組織將遊戲障礙納入心理疾病診斷標準」問題做出了詳細解讀:遊戲障礙是精神心理問題,但不等同於所謂的精神病;玩遊戲不代表就是遊戲障礙,遊戲障礙有其嚴格定義和標準。
  • 一個女孩與進食障礙的纏鬥戰
    嚴重進食障礙疾病包括神經性厭食症、貪食症和暴食症三種,通常與抑鬱、焦慮、物質過量使用和Axis II人格障礙等精神障礙共存。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進食障礙診治中心負責人陳珏曾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進食障礙在精神科裡屬於小病種,而其中的厭食症卻是精神障礙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種,死亡率高達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