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江部分珍稀魚類數十年未見

2020-11-25 大江網
▲贛江水位持續走低吸引不少市民前來垂釣。 晨報記者 萬凱芸 圖

  江西省簡稱贛,別稱贛鄱大地,是江南「魚米之鄉」,古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贛江下遊地區,河流縱橫,汊港密布,為江西主要水產基地之一。然而近日,有市民反映,由於贛江水位下降,吸引不少垂釣者前來垂釣,甚至捕撈,嚴重影響了贛江的漁業資源安全。隨後,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近年來,由於水質汙染破壞了魚類的生存環境,加之部分不法分子用電擊等捕撈方式進行非法撈魚等,導致贛江的魚類數量急劇減少,鰣魚等珍稀魚類已有數十年未被發現過。

  贛江水位或創新低引市民前來垂釣捕撈

  今年,南昌的秋季高溫少雨。據水文部門通報,2014年10月27日贛江南昌站水位為13.22米,高於去年同期的12.3米,但較前年同期略低0.27米。近一周以來,跌勢較往年加快,不排除贛江水位創新低的可能。

  「這段時間,贛江秋水廣場附近區域的水位明顯下降,引來了不少垂釣的人,每天晚上這裡的垂釣者都有數百人。」市民李先生反映,「垂釣的人一多,周圍的環境也就跟著變差了,有些跟著大人一起來的孩子還會將垃圾扔入贛江中,而很多大人也會將電池等物隨手扔入贛江。」據了解,贛江每日清理的垃圾多達數百斤,一些掛在草木上或漂浮在江面的垃圾,只能靠保潔人員用夾子或網兜一處處清理。

  贛江曾有118種魚類部分魚類數量急劇下降

  「此前有調查數據顯示,贛江魚類有118種,隸屬11目22科74屬。而這其中,以鯉科魚類為主,佔總數的58.5%。」長期從事贛江魚類研究的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胡茂林老師告訴記者:「那時候,漁民們只要一收網,網內便全是跳躍的魚兒。而現在,漁業生態環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壞,魚類的物種多樣性呈下降趨勢,漁業的產量也在不斷下降,一些當年產量極高的魚類已經瀕臨消失,像中華鱘、鰣魚、䲘魚、鯮魚等珍稀魚類、洄遊性或半洄遊性魚類數量已大不如從前。」

  「一個物種的形成與消失要經歷非常長的一段時間,據我所知,已經有20餘年沒有在贛江發現鰣魚了,但這並不能代表鰣魚不存在,鰣魚曾經在贛江有產卵場,可由於產卵場被破壞,數量大量減少。」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水體環境惡化及捕撈過量成主因

  「鰣魚到產卵季節就會從長江口進入長江,沿途經過多個省份的水域,最後通過鄱陽湖進入贛江。在此期間,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加上水體環境的惡化使鰣魚的數量減少。而進入贛江後,由於贛江中上遊的萬安水電站等水利設施的建設,贛江原來連續的河流生態系統被分隔成不連續的環境單元,導致鰣魚產卵場所的水文環境發生了變化,這種種因素導致鰣魚幾乎從贛江中絕跡。」胡茂林說道。

  而對於贛江魚類數量的急劇減少,南昌市漁業漁政局漁政科陶科長告訴記者:「水體環境的惡化以及捕撈過量都是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水環境的汙染會影響魚類的生存環境,而過度捕撈或者非法捕撈都將對其帶來較大影響,採砂及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也會導致一些洄遊性魚類繁殖困難,瀕臨滅絕。」而對於近期贛江水位下降,引來數百人集體垂釣的情況,陶科長表示,如果長期有大量垂釣者在贛江邊垂釣,這對漁業資源是有一定影響的,因為長期大面積垂釣也屬於捕撈過量。

  本月向贛江放流6282尾胭脂魚今年已進行三次增殖流放

  2014年10月22日,南昌在贛江大橋水域進行了今年第三次漁業增殖放流。據悉,此次共向贛江放流了6282尾胭脂魚,魚苗體長在10釐米以上,這也是南昌第一次在贛江水域進行胭脂魚放流。

  陶科長說,胭脂魚是唯一分布在北美洲以外的吸口鯉科魚類,野生胭脂魚數量稀少。胭脂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我國長江流域特產,胭脂魚個體大,曾經為沿江主要的捕撈魚類,其在幼年至成年階段有非常顯著的體貌變化,同時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據悉,此次南昌市漁業漁政局還放流了體長10釐米以上草魚4378斤、鱅魚5652斤、白鰱5598斤。這也是今年南昌市漁業漁政局在贛江大橋水域進行的第三次漁業增殖放流。

相關焦點

  • 贛江曾有118種魚鯉科魚類居多 中華鱘、胭脂魚等魚類幾近絕跡
    消失與新生,就這樣隨新舊時光的交替而更迭……  贛江曾有118種魚  以鯉科魚類為主不少是中國江河平原區特產魚類  1982年~1983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田見龍,先後四次對贛江進行了魚類和食料基礎等方面的調查,發現贛江魚類有118種,隸屬11目22科74屬。
  • 贛江魚兒知多少 曾經有118種魚 鯉科魚類居多
    消失與新生,就這樣隨新舊時光的交替而更迭……  贛江曾有118種魚  以鯉科魚類為主不少是中國江河平原區特產魚類  1982年~1983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田見龍,先後四次對贛江進行了魚類和食料基礎等方面的調查,發現贛江魚類有118種,隸屬11目22科74屬。
  • 誰是贛江魚類的殺手?記者對吉安市保護贛江魚類資源現狀開展調查
    如何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執法效率,鞏固執法成果,有力地保護贛江水生環境,營造「水清、魚肥、河美」的盛景,一直是吉安市相關職能部門努力的方向。誰,是贛江魚類的殺手?又是誰,一直守護贛江水域生態環境?如今,我市贛江魚類資源現狀如何?
  • 江西南昌:珍貴鰣魚已在贛江絕跡20餘年
    資料圖  作為我國的淡水漁業大省,我省擁有贛江、鄱陽湖這樣的大型水系,漁業資源較為豐富。在古時,贛江的鰣魚等珍貴魚類甚至還被作為納貢之物,馳名中外。 然而近日,有市民在某本地論壇上反映,南昌八一大橋下有部分不法分子用驅趕鸕鷀、電擊等辦法進行非法捕魚,威脅到贛江的漁業資源安全。
  • 江西省每年往贛江投放上億尾魚苗
    古時候,贛江的鰣魚等珍貴魚類甚至還被作為納貢之物,馳名中外。  近年來,儘管贛江魚的種類有所減少,但在贛江兩岸釣魚、捕魚、賣魚的人卻越來越多。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的是鍾情於野生魚的鮮味,有的是迷戀江景的秀色兒。為了維護贛江生態平衡,我省每年投放上億尾魚苗。
  • 南昌贛江,江豚再現卻有可能被人「釣起」?市民:附近錨魚的多
    南昌贛江邊,多人拍到「江中大型黑影」近日,在南昌贛江的揚子洲段附近,有多名市民在遊玩時,發現江裡有烏黑的身影在水面浮沉,應是時隔多年未見的江豚。江豚再現是禁漁效果體現毫無疑問,南昌贛江段江豚再次出現同長江流域禁漁有關——江豚是一種主要以魚類、水族為主的肉食性動物。像大家熟悉的鯉魚、鯽魚、餐條魚以及黃顙魚等,都是它們喜愛的食物。
  • 南昌僅一條執法船巡查贛江電魚
    江西有著非常豐富的水生資源,贛江、鄱陽湖因為水產品豐富被人們譽為「魚米之鄉」。近年來,由於暴利驅使,漁民們逐漸擯棄傳統捕魚方式,愈演愈烈的大功率電網捕魚威脅著「魚米之鄉」。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鄱陽湖20年減少36種魚類。而鄱陽湖魚類之所以急劇減少,原因有多種,其中各種非法捕魚是罪魁禍首之一。那麼,贛江、鄱陽湖非法電魚為何屢禁不止?
  • 作為釣魚人,淡水魚的滅絕魚類中,哪一種魚的滅絕最為可惜?
    已經被認為滅絕的魚類1、長江白鱘長江水系中生活著很多珍稀魚類,由於某些原因,它們瀕臨滅絕或已經滅絕了,其中就包括長江白鱘。此後,對於長江白鱘的搜尋一無所獲,人們開始擔心這種極為珍稀的物種已經瀕臨滅絕。在到1993年時長江白鱘就被宣布「功能性滅絕」,最讓人類感到遺憾的是,在2019年12月23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線發布的一篇名為《世界上一種最大淡水魚類的滅絕,瀕危長江動物群保育的教訓》的研究論文指出,估計在2005年-2010年,長江白鱘經滅絕!
  • 宜賓:長江珍稀魚類救護中心 年底落成
    「長江上遊最大、全國第二的長江珍稀魚類馴養救護中心工程基本完工,預計今年底投入使用。」近日,在宜賓長寧縣龍頭鎮竹洞村的長江珍稀魚類馴養救護中心工地內,三峽辦駐長江珍稀魚類馴養救護中心工程監理牛宏說,該救護中心是以馴養國家一、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白鱘、長江鱘、達氏鱘、胭脂魚等保護區內的66種特有魚類的公益性項目。
  • 雲南珍稀魚類簡介
    1999年,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通過對鱇浪白魚進行人工授精孵化、人工餌料培育和篩選、人工馴養繁殖及其魚病防治等一系列研究使這一珍貴魚種得以保護,為撫仙湖該魚種的增殖回放產生了積極的效果。價值:鱇浪白魚是中國特有魚類,為雲南省四大名魚之一,其肉細味鮮美,刺軟,鱗小,香味可口,醃製成幹品,放置一年不變味。可供燒、烤、煎、炸食用,別具風味,為魚中的上等佳品。
  • 吉安市著力保護贛江水生態環境
    吉安新聞網訊(龍曉明)為著力保護贛江生態環境,防止非法捕撈行為的發生,日前,市農業行政執法支隊對全市範圍內的漁船進行篩查,沒收非法漁具,嚴厲打擊非法捕魚等行為。市農業行政執法支隊始終保持對非法捕撈「零容忍」的高壓態勢。
  • 贛州男子贛江釣起罕見「紅鯉魚」,渾身鮮紅,有人出價300買下
    近來贛江流域水位逐漸下降,江邊的釣魚愛好者也是漸漸多了起來。昨日,江西贛州的一位釣魚愛好者,在贛江邊夜釣時,釣起來一條「巨型紅鯉魚」,渾身通紅、體型健碩,非常罕見……贛江夜釣收穫罕見「鯉魚王」贛州新區的市民劉先生,是一位資深釣魚愛好者,昨夜在贛江裡獨自夜釣(打海竿)時,收穫一尾罕見的「巨型紅鯉魚」。
  • 贛江裡釣起「陰陽鯉魚」,超1公斤重,有人稱是巨型溪石斑
    贛江是長江在江西境內最大的支流,野生魚資源非常豐富,是常有許多珍稀的野生魚、水族都有出沒。 近日,江西贛州,就有一位釣魚愛好者稱,自己在贛江裡釣起一條罕見的「陰陽鯉魚」,非常奇異,擔心是保護動物...
  • 南昌贛江因暴雨水位上漲,釣友捕獲罕見鱵魚,曾多出沒廣東一帶
    前段時間,江西頻繁的暴雨天氣讓贛江南昌段的水位突破警戒線。幾日前,八一大橋附近擠滿了拿著長柄漁網捕魚的老人。他們的桶子裡裝著不少白條,與此同時還有一兩條特別奇怪的魚——鱵魚。鱵魚在南昌水域是比較罕見的,通常出沒在廣東清遠一帶。
  • 25.7萬尾珍稀魚類被放歸金沙江
    【25.7萬尾珍稀魚類被放歸金沙江】24日,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附近,25.7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被放歸金沙江。本次活動共放流魚類有長江鱘、胭脂魚、長薄鰍等6種。其中放流4萬尾大規格子二代長江鱘,放流規模為國內歷年最大。
  •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珍稀魚類圖鑑 稀有魚類出現時間價格一覽
    動物森友會稀有魚類圖鑑大全,在遊戲裡面有幾種稀缺的魚類,比如是皇帶魚、鯊魚、神仙魚等等,這些都是比較珍稀的魚類,而這些魚類也會分布在不同的地方
  • 長江珍稀魚類圓口銅魚首次在貴州赤水試養
    11月28日,價值7000餘元的41尾長江珍稀魚類—圓口銅魚魚種運抵赤水開始試養。  據張教授介紹,養殖能否成功主要有三個節點:一是七天內是否會發生應激反應;二是明年開春後是否會發生小瓜蟲病;三是養殖一年後增重倍數是否能達標。  經過近幾天的仔細觀察和精細飼養,現在第一個節點已順利通過,張教授將後續相關工作委託給漁政站相關同志負責。
  • 新疆河流湖泊珍稀魚類恢復生機|裸腹鱘|塔裡木河流域|增殖放流|...
    扁吻魚也叫「大頭魚」是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僅分布於新疆塔裡木河流域的珍稀土著魚類目前主要生活區域為博斯騰湖、克孜爾水庫今年6月13日,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這已是博斯騰湖連續第11年放流扁吻魚克孜爾水庫已連續15年放流扁吻魚
  • 長江三峽珍稀特有魚類保育中心在三峽壩區投入運行
    8月7日,工作人員在長江三峽珍稀特有魚類保育中心檢查中華鱘的發育情況。近日,長江三峽珍稀特有魚類保育中心在三峽壩區建成並投入運行,該中心的主要保育對象為中華鱘等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中心的建成投運提升了中華鱘的保育能力。目前,長江三峽珍稀特有魚類保育中心的中華鱘人工養殖保種規模已經突破1萬尾,成熟和接近成熟的中華鱘超過1000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