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贛江曾有118種魚鯉科魚類居多 中華鱘、胭脂魚等魚類幾近絕跡
江西,自古為魚米之鄉,境內水網密布,河流眾多。其中,最大的河流為贛江,江西也因而簡稱「贛」。
水是魚生存的所在,魚是水的圖騰。自古以來,水域廣闊的贛江就是江西主要的水產基地之一,品種繁多的魚類也養活了一代代贛江人。「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中對贛江水和漁民的讚美,也使得贛江魚深受追捧。
然而,在不息不止的時光之河裡,有些贛江魚卻隨那一去不返的波瀾而消失不見,成了記憶的符號。所幸,任何物事的消失從來都不是孤獨的。就像是靈魂轉世,在一路向北的滔滔贛江中,有些魚走了,有些魚來了。消失與新生,就這樣隨新舊時光的交替而更迭……
贛江曾有118種魚
以鯉科魚類為主不少是中國江河平原區特產魚類
1982年~1983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田見龍,先後四次對贛江進行了魚類和食料基礎等方面的調查,發現贛江魚類有118種,隸屬11目22科74屬。其中,以鯉科魚類為主,佔總數的58.5%,其次為鱨科9.3%,鰍科5.9%,鯧科5.1%,鯷科、銀魚科、鯰科,塘鱧科、鰕虎魚科、鬥魚科和鱧科等各佔1.7%,其餘11科共佔9.3%。
贛江鯉科魚類中,又以鮈亞科和鮊亞科最多,各佔鯉科種類的23.2%,其次是雅羅魚亞科和鰟鮍亞科,各佔14.4%,䰾亞科佔8.7%,鯝亞科佔7.3%,鯉亞科、鰍鮀亞科和鰱亞科各佔2.9%。其中,不少是中國江河平原區的特產魚類,如青魚、草魚、鰱、鱅、鱤、鯿、魴、紅鰭鮊、紅鮊屬、銀鯝、黃尾鯝、細鱗斜頜鯝及銀飄魚等。
那時候,贛江流域有漁業隊250多個,漁業人口22600多人,佔全省漁業人口27%。大小船隻4000多隻,佔全省28%。贛江就像是龍王爺的國庫,漁民們用刺網、絲網、浮網、大圍網、撈子網捕魚,只要一收網,網上到處是銀光閃閃的魚兒在跳躍。捕撈的對象主要有青魚、草魚、鯉、鱖、鯿、魴、翹嘴紅鮊、蒙古紅鮊、鰱、烏鱧及黃顙魚等,佔總量的70%~85%。此外,鰣魚、赤眼鱒、銀飄魚及鯮魚也佔一定比重。
可以說,長久以來,贛江哺育和支撐著一代代的贛江兒女。
逐漸消亡的「原住民」
中華鱘、胭脂魚、鰣魚等魚類幾近絕跡
由於生態環境變化,加上人類活動等因素影響,不少屬贛江「原住民」的魚類也遭遇逐漸消亡的困境。
11月11日,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科研管理科曹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嘆說,如今的贛江,魚類的物種多樣性在下降,漁業的產量也在下降,甚至有一些珍貴的魚類,已多年不見蹤跡。最明顯的就是有「魚中之王」美譽、自古便作為納貢之物的鰣魚。
據記載,上世紀70年代,贛江還有大量鰣魚,年平均產量為7500公斤,最高產量為1974年的12328公斤;上世紀80年代後,年產量逐年下降。1996年,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在贛江試捕了1個月,結果一無所獲。
2007年2月和7月,長期從事贛江魚類研究的南昌大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的胡茂林博士,與同事一起對贛江中遊泰和江段的魚類資源進行了調查。記錄到魚類僅41種。其中,食底棲生物的魚類數量顯著增加。如銀鯝、細鱗鯝、黃顙魚、光澤黃顙魚、鯰、花鯝、銀觴、鯉、鯽等,而江湖洄遊性的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卻稀少。2008年和2009年的4~6月間,胡茂林博士對峽江段調查結果表明,中華鱘、胭脂魚、鰣、䲘、鯮等珍稀魚類、洄遊性或半洄遊性魚類幾近絕跡。
一直以來作為優勢種的四大家魚中,除草魚還有一定數量外,青魚、鰱魚和鱅魚,基本很難捕撈到,優勢種逐漸為一些小型魚類所替代,如赤眼鱒、銀鯝、翹嘴鮊、蒙古鮊等。
魚類新面孔
如高體近紅鮊、華南鯉等
值得注意的是,胡茂林博士在2008年和2009年的4~6月間對贛江魚類的調查,共記錄魚類71種,隸屬7目16科58屬。其中,鯉形目2科40屬50種,鯰形目4科7屬8種,合鰓目1科1屬1種,鱸形目6科7屬9種,鯡形目1科1屬1種,鰻鱺目1科1屬1種,頜針魚目1科1屬1種。與歷史資料比較,新增記錄6種,分別為青梢紅鮊、寡鱗鱊、革條副鱊、側條光唇魚、短頜鱭、間下鱵。
無獨有偶,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的李莉博士等人,分別於豐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對贛江峽江至南昌段的魚類資源進行了3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該流域內共發現記錄魚類90種(亞種),隸屬6目16科60屬。
其中,以鯉形目為主,鯰形目與鱸形目居中,鯡形目、合鰓魚目和頜針魚目極少,且優勢種類主要為鯉、鯽、黃顙魚,江湖洄遊性魚類(如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等)數量大量減少,䲘和鱤也不易見到,而一些江海洄遊性魚類和珍稀魚類(如中華鱘、暗紋東方魨、鯮魚、鰣魚、鰻鱺、刀鱭、窄體舌鰨等)更是未見蹤跡。
在贛江魚類所記錄的11目中,李莉博士等人的調查有5目魚類沒有被發現,分別是鱘形目、鰈形目、魨形目、鰻鱺目和鱂形目。在已發現的6個目中,除頜針魚目和合鰓魚目外,其餘4目均有一部分種類沒有被發現,如鯡形目中的鰣魚、刀鱭,鯉形目中的鱤、鯮等,鯰形目中的鱨、波紋鱖等,鱸形目中的鰕虎魚、月鱧、斑鱧、大刺鰍等。
但是,與歷史資料相比較,也發現了一些魚類新面孔,如高體近紅鮊、小似鯝和華南鯉。(記者陳明華 文/記者石鵬實習生王婷制 胡愷)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