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種魚類瀕危物種再現,長江江蘇段魚類生存大起底

2021-01-08 搜狐網

  本報記者 於飛金陵晚報報導作為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是許多名貴魚類的「家園」,可以說它是淡水漁業的搖籃。然而,經過數年的捕撈,很多人都很關心,長江裡還有多少魚類存活?記者從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了解到,從2001年起,專家們就開始和環保部門進行長江江蘇段魚類物種課題的調查,經過5年的「收集」,長江江蘇段漁業資源現狀終於被摸清。

  現狀篇:漁汛已經無法形成

  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彭剛向記者介紹,總結長江江蘇段魚類的現狀就是:近年來,長江江蘇段魚類種類減少,規格下降,低齡魚增多,資源衰退嚴重。據悉,上世紀70年代,鰣魚、刀鱭、鳳鱭、中華絨螯蟹還能形成漁汛,漁民們捕之不及;上世紀80年代,鰣魚、刀鱭、中華絨螯蟹產量減少;90年代,鰣魚已基本消失,刀鱭、中華絨螯蟹捕撈產量銳減,鰻苗和蟹苗產量大幅度下降,幾乎形不成漁汛,唯一形成漁汛的僅鳳鱭一種。90年代江蘇長江水產捕撈量在5000~8000噸左右,近年來長江捕撈量佔江蘇淡水捕撈量的比重不斷減小,經濟效益逐年降低,個別品種資源下降趨勢十分明顯,部分品種已到「瀕危」的地步。

  調查篇:江蘇段魚類108種

  彭剛說,在環保部門的配合下,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從2001年以來,就對長江江蘇段魚類進行定期調查,全段共設立了7個監測點,進行守株待「魚」。歷時5年的監測,收穫不小。據悉,專家整理過去長江江蘇段魚類出現的歷年資料,長江江蘇段共有歷史記錄的魚類161種,分別隸屬於19目42科,其中鯉科魚類種類最多,佔長江江蘇段魚類總數的37.65%。但是,這次調查的結果卻只採集到長江魚類108種,還有53種魚至今還不知道是否存活於長江江蘇段。另一個令人擔憂的情況是,雖然江蘇全江段的優勢魚種還有不少,但這些優勢品種魚的平均體重卻只有0.974至292.431克,魚類小型化、低齡化的態勢讓人不可思議。

  江蘇段出現新種魚

  不過,這次調查也有欣喜,因為在位於南京的江浦監測點網到了一條從來沒見過的魚。據介紹,新發現的這個魚的嘴唇與其它魚的嘴唇不一樣。它的上嘴唇中間是裂開的,外形上上嘴唇是左右兩瓣,這條魚有可能是「負沙鰍」的一個變種,因此專家給它取名「異唇負沙鰍」,由於只獲得一個樣本,因此還需要再進行「同類獲得」。另外,在鎮江段專家還驚喜地採集到了7尾鯉科魚類,經鑑定認為是片唇魚句的一個新種,命名為鎮江片唇魚句。

  瀕危物種重新「回歸」

  除了新種魚,調查中專家還獲得了3個省新記錄的魚,分別是遮目魚、長鰭吻、尖頭塘鱧。而且一些易危和瀕危物種的魚類也出現了,如中華鱘(易危)、胭脂魚(易危)、松江鱸(瀕危)、白鱘(瀕危)、長身鱖(瀕危)等。

  汙染導致畸形魚類增多

  專家說,江水的汙染直接影響著水產品的質量安全,由於江蘇沿江地區城鎮密集,兩岸建有大、中型企業300多家,大型港口5處,大、中型碼頭300多座,大量工業廢水、生活汙水和港口碼頭廢水排入長江水域,並且江蘇還要承受上遊過來的大量汙水。這導致沿江部分水域形成近岸汙染帶,石油類含量超標嚴重,水質已呈逐年下降趨勢,致使魚類種群減少,魚病盛行,畸形魚數量增多。

  珍稀魚類被螺旋槳打死

  調查中,專家還發現,長江裡運行的那些船隻,正在跟魚類的生存「爭奪」地盤。「特別是機船螺旋槳擊斃珍稀魚類的情況越來越多,造成珍稀水生生物被船舶的螺旋槳打死的慘劇。」比如,2005年7月17日,長江南通段驚現一條被輪船螺旋槳切去尾部的巨大中華鱘,其尾部被巨輪螺旋槳活生生地切去,而這條中華鱘是國內已知最大的中華鱘,比南通收藏的中華鱘標本還長1米多。

  閘壩修建使魚類無家歸

  閘壩修建讓很多魚類回不了家。專家說,大量的閘壩使湖泊的通江功能徹底消失,破壞了魚類的洄遊規律,使得水域的生態系統不斷被分割、萎縮,對魚類產卵及索餌場產生較大影響,進而影響其順利完成生命演化,從而導致魚類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退化,直至喪失。啟示篇:儘快建設救護中心彭剛認為,長江江蘇段應該加快「長江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建設。同時也應該加大江蘇省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珍稀水生生物保護站建設。

  啟示篇:儘快建設救護中心

  彭剛認為,長江江蘇段應該加快「長江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建設。同時也應該加大江蘇省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珍稀水生生物保護站的建設。

  新聞附件

  魚類資源小型化敲響警鐘

  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說,一旦生物群體結構低齡化、小型化現象嚴重後,將給生物資源再生和恢復帶來困難,魚類種群同樣如此。因此採集樣本時專家發現魚類小型化,給長江江蘇段魚類多樣性的保護敲響了警鐘。據了解,江蘇省原來就有20多個縣(市)產鰣魚。10多年來,由於過度捕撈和捕殺幼魚,再加上長江上遊的閘壩修建等原因,產量急劇下降,1974年江蘇鰣魚最高年產量曾達到1344噸,雖經多年保護,至1986年仍僅為11噸。目前,鰣魚已近絕跡,被我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魚類。

相關焦點

  • 92種長江特有瀕危魚類,難道不應重點保護?
    2013年,該附錄新增長鰭真鯊(極危)、路氏雙髻鯊(極危),錘頭雙髻鯊,鼠鯊,無溝雙髻鯊等五種鯊魚。這次調整並未納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建議納入。2016年海南三亞就出現100餘條瀕危物種錘頭鯊被公開販賣的惡性事件,體現出公眾對保護物種知識的極度欠缺。此外,有行動者建議,灰真鯊,淺海長尾鯊魚,灰鯖鯊,寬吻鯖鯊等已經被紅色物種名錄列為瀕危的鯊魚,應該被納入重點保護名錄。
  • 中國最大的淡水魚滅絕的背後,還有哪些瀕危的魚類?
    我們還是用一組數據來簡單的看一下動物滅絕的速度吧,據統計,在20世紀的100年內消失的哺乳動物就多達110種,也就是說平均每年至少有一種哺乳動物滅絕。 「中國最大的淡水魚」是2020年第一個滅絕的大型魚類,它就是長江白鱘。下面我們簡單的來看一下長江白鱘的「興與衰」。
  • 全球最瀕危珍稀的10種魚類
    世界上最稀有的10種魚!它們通常都是由於人類的貪吃丶商業性捕撈和侵犯其生活領地而造成瀕臨滅絕,這其中包括世界瀕危魚類中體型最大、價值最昂貴的魚。如果,這些魚能與人類溝通交流,它們一定會拼命疾呼: 放過我們吧,我們是人類的朋友!
  • 長江中的10大野生動物,萬斤巨魚、水中大熊貓等三大魚類已滅絕
    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河,是生物多樣性最典型最豐富的生態河流,也蘊含了我國最珍稀的水生野生動物,是很多重要的野生魚類的棲息場所,據統計,長江流域共有淡水魚類378種,包括特有魚類142種,擁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4種,很多動物都是長江特有。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長江中重要的瀕危水生野生動物。  第一、已經滅絕的重要的水生動物。
  • 青海有哪些土著魚類
    &nbsp&nbsp&nbsp&nbsp「湟魚」學名青海湖裸鯉,為青藏高原土著魚類,也是青海湖「水—鳥—魚」生態鏈中的核心物種,2004年青海湖裸鯉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名單中。除湟魚外,青海還有很多種土著魚類,今天我們就和讀者一起去了解。
  • 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急劇衰退 拯救瀕危物種,行動!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胡璐)記者16日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生生物資源呈現急劇衰退趨勢。農業農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全力拯救和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環境,遏制水生生物多樣性的衰退趨勢。
  • 十大最瀕危魚類排行榜
    海洋裡的魚類生存狀況如何?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1414中魚類(佔魚類總物種的5%)面臨滅絕的危險,棲息地的喪失和環境汙染是這些物種減少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過度捕撈。VU(易危)EN(瀕危)CR(極危)如果你在海釣的時候釣到以下10種魚類,請把它們放回海洋。
  • 江蘇物種數量達4588種 其中珍稀瀕危物種165種
    江蘇物種數量達4588種 其中珍稀瀕危物種165種 2020-05-19 21:14:364588種,其中珍稀瀕危物種165種。
  • 白鱘滅絕後,長江瀕危物種如何保護?部委表態來了
    2020年1月14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下稱「長江辦」)在武漢組織召開了一場「長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研討會」。上述論文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在會上介紹,長江有448種魚類,但近兩年沒有採集到相關數據的魚類達到134種,接近長江魚類總數的三分之一。
  • 長江武漢段十年禁漁初見成效
    近日,有著「長江大熊貓」之稱的江豚群體再現武漢。中科院水生所專家表示,江豚是長江生態健康狀況的晴雨表,長江魚類生物資源在逐步恢復,這與長江禁漁存在很大關聯。再加上長江武漢段全面禁漁,生態環境向好,淺灘裡的小魚多了。江面上的捕魚活動停止後,沒有捕魚人和江豚來「爭搶」水面和食物,它們才能夠成群結隊遊到被淹沒的草灘區域和緩流區域來安靜覓食,被眼尖的市民發現並拍下「倩影」。  長江十年禁漁,長江武漢段的漁船全部上岸,不再有幹擾魚類活動的不利因素,給魚類資源的恢復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 作為釣魚人,淡水魚的滅絕魚類中,哪一種魚的滅絕最為可惜?
    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影響到整個食物鏈的缺失。特別對於魚類來說,它生長在水裡,不會哭也不會叫更不會鬧,我們人類更看不見它的生活,所以平常生活裡很少關注到魚類的生存狀態。在中華大地上,已知的內陸的淡水魚類共1443種。
  • 收藏了這麼多種長江野生魚類……
    原創 顧海燕 泰州發布水生生物是水生態環境中最重要的指示性物種保護水生生物資源>是長江生態修復中的重要一環近日,國家級長江中下遊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研究基地魚塘修復一期工程在靖江完工,63畝水面建設了21口標準塘,養殖了黃顙魚、花鱸、長蛇鮈等20多種長江裡收集到的野生魚類。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所以可知,人類在差不多10年前就已經失去了這個物種。危起偉曾經拍攝到的長江白鱘▽圖片來源:楚天都市報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在我們生活的世代走向滅絕,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應該讓人深思的事。消息上了熱搜,網友們紛紛表達了惋惜和悲慟: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
  • 長江從古至今,滅絕了多少水生物
    整個長江水系,包括各附屬湖泊,共分布魚類350種,其中純淡水魚有324種之多,大大超過我國其他江河的淡水魚種類數,有人稱長江是我國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庫。在長江的魚類中,鯉科是最大的一個科,佔了總數的51.7%,而且長江的主要經濟魚類,如鯉、鯽、青魚、草魚、鰱、鱅、魴、 鯿、鯝、銅魚等,都屬於這個類群。
  • 長江裡從古至今,滅絕了多少水生物
    整個長江水系,包括各附屬湖泊,共分布魚類350種,其中純淡水魚有324種之多,大大超過我國其他江河的淡水魚種類數,有人稱長江是我國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庫。在長江的魚類中,鯉科是最大的一個科,佔了總數的51.7%,而且長江的主要經濟魚類,如鯉、鯽、青魚、草魚、鰱、鱅、魴、 鯿、鯝、銅魚等,都屬於這個類群。
  • 中國淡水魚類圖鑑(一)
    狹義的說,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階段如只有「幼魚期」或「成魚期」,或是終其一生都在淡水域中渡過的魚類。它們是居住於湖泊、溪流、河川等淡水環境的魚類。地球的淡水面積少,淡水魚種類卻異常豐富,佔魚類物種數的約 41% 。在中國淡水魚種類約1000種。
  • 再見了,長江白鱘!白鱘已滅絕 更多長江水生生物生存堪憂
    長江水生生物多樣,長期以來受攔河築壩、水域汙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砂採石等活動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全面衰退,白鱘已經滅絕。除了長江白鱘長江水生生物生存堪憂數據顯示,2017—2018年長江共採集到314種魚類,歷史上有分布但未採集到的魚類達134種,接近佔長江魚類總種數的1/3。中華鱘、長江江豚等旗艦物種極度瀕危,特別是連續3年未發現中華鱘自然繁殖。
  • 長江開啟「十年禁捕」,洄遊魚類仍在尋找「出路」
    圖片來源:Alamy如果四年一度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大會沒有因為疫情推遲,中國長江白鱘功能性滅絕的事實很可能已在今年6月錄入IUCN紅色名錄,成為又一個正式和人類告別的物種。2019年12月底,中國研究人員在一份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估計長江最大的魚類白鱘可能已在2005年滅絕,最晚不晚於2010年。
  • 2020年了,滅絕的魚類比飛鳥走獸還多
    11月,我們聚焦被螺旋槳絞殺的長江江豚,12月,人類永遠送別了長江白鱘,這種始於中生代白堊紀的古代魚類,進化了兩億年,走向滅絕僅用了30年。事實上,在我國縱橫交錯的各大水系中,長江是受威脅內陸魚類最多的一個。長江的魚類是最豐富的。我國已知內陸魚類共1443種,僅長江就有405種,佔中國內陸魚類的28.1%。
  • ...建議將大壁虎、大鯢野外種群升為國家一級,加大長江特有種魚類...
    近日,動保項目拯救動物表演針對正在公開徵求意見中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提出四項建議,包括建議將大壁虎、大鯢野生種群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增加海馬海龍的保護、繼續新增長江特有種魚類的保護、以及建議將目前未列入《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物種均應刪去「僅限野外種群」的備註等四條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