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5月19日電 (徐珊珊)江蘇省生態環境廳19日消息,根據2017-2019年江蘇省開展的39個試點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結果,共記錄省內物種數4588種,其中珍稀瀕危物種165種。
調查結果顯示,江蘇省內物種數4588種,物種種類構成較為複雜,其中陸生維管束植物共計1425種,陸生脊椎動物共計382種,陸生昆蟲共1401種,淡水水生生物共計1380種。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明表示,在此次調查中,有不少珍稀瀕危物種在江蘇的種群數量、分布區域,都有了可喜的變化。
例如,與2000-2010年歷史調查對比,國家一級保護物種丹頂鶴和東方白鸛,國家二級保護物種中華虎鳳蝶與IUCN極危物種勺嘴鷸在江蘇的分布區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麋鹿、河麂的種群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多地記錄到了金雕、蒼鷹、豹貓等頂級掠食者,珍稀瀕危物種保護成效顯著。
2019年,江蘇出臺了《江蘇省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將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為代表的珍稀瀕危物種的拯救工作擺上了重要位置,加大了長江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保護力度和關鍵生境保護修復工程。
多年來,江蘇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已建立包括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的各級自然保護區31個,佔江蘇面積的5.5%,全省自然溼地保護率高達46.2%,各級自然保護區庇護省內近六成物種。
目前,江蘇在全省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試點工作,組織了省內外科研院所、高校等共31個團隊的240餘名調查人員,共完成854條樣線、701個樣點、1828個樣方的調查採樣工作,累計投入3400餘萬元,完成了39個試點區域的調查,至2019年底基本完成了《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的近期目標。
「我們後續工作將重點圍繞江蘇特色的生態系統如長江幹流流域、太湖流域、洪澤湖流域、濱海溼地、宜溧寧鎮山區等開展物種補充調查,並開展物種資料庫建設,逐步形成完整的江蘇『家底』。」朱德明說。(完)